媲美《哈利
当我们感到尴尬或害怕时,经常会说“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如果这句话说完后就会成真,你还敢这样说吗?
高中生比利,就是因为在危急时刻说了声“我要离开这里,去哪儿都行”,就真的掉进了地洞里,来到了地精的世界。
魔幻小说《比利与地精王国》就此拉开了序幕。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伯特·休伊特·沃尔沃,他是《星际迷航》、《福尔摩斯》等作品的编剧。
全书共6册,书中构建了一个宏大奇特的地精世界,有完整的世界体系和价值建构,故事精彩、内涵深刻,是堪比《魔戒》、《哈利·波特》和《纳尼亚传奇》的鸿篇巨著。
这部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叙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魔法故事,还在于它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生存与死亡、爱与责任、成长与孤独等宏大的主题,对成长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罗伯特作为编剧,讲故事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全书悬念迭出、不断反转、各种铺垫,再加上性格鲜明的人物,符合人物设定的精彩对白,使得整个故事扣人心弦。
故事的推进数线并行,场景宏大,波澜壮阔,非常有镜头感。
在现实生活中孤僻、内向、不引人注目的高中生比利,意外穿越到地精王国,历经磨难,终于像预言所说的一样,成为了地精国的国王,拯救整个地精族群于危难之中。
这类英雄之旅的故事,对青少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确立“自主性”的关键时刻,他们需要把自己放在世界中进行考量,要通过不断和外界的碰撞来完成“自我”的建构。
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觉得自己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有时遇到点小挫折,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当他们丰满的理想、完美的自我预期在现实中碰壁时,就需要在幻想的世界里释放压力,体验所向披靡的全能感。
每个青少年都有一个英雄梦,跟随比利去体验地精王国救世主的角色,对孩子来说是一场难得的心灵成长之旅。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世界,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可是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反而很容易产生偏执的看法。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通过宏大的叙事、多重视角将问题铺陈开来,让孩子学会全方位地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比如地精和人类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坚持讨伐对方,让成千上万的人和地精死在战场上,双方都损失惨重,却停不下来。
事实却如地精大将军索图斯的女儿月影所说的那样:
更何况,谁能保证,以正义的名义发起的战争没有掺杂私心呢?就拿索图斯来说,他作为统领战场的大将军,抱持的观点竟然是:
索图斯从小被父母抛弃,导致他很没有安全感,妻子的出现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可谁曾想,妻子英年早逝,似乎又以另一种方式抛弃了他。
他所谓为了地精族群的正义之战,只不过是在用一种残忍的方式,徒劳地驱赶那深入骨髓的孤独和不安全感。
再如索图斯的灵魂控制者暗夜女王,她鼓动地精们不断和人类开战,直到地精族群只剩下老弱病残、甚至自己死在战场上仍不罢休。
你能相信吗?就是这样的暗夜女王,她一生的唯一信念就是实现“和平”,而她心目中的和平是:
要想实现这一切,唯有让人类和地精统统毁灭。
再比如,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呢?和人相比,地精相貌丑陋粗鄙,他们崇尚黑暗,给人的印象是阴暗邪恶,可近距离接触之后会发现,地精中不乏善良者,如霍普、蓝霜和李德,还有特别公正宽容的人,如星语者。
他们的高贵的灵魂在奇特丑陋的外表熠熠生辉。
所以,一切并不如表面看到的那样非黑即白。书中有句话说得好:
这套书对青少年的价值还在于,成长的主题贯穿始终。
比利的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他因血统问题备受嘲笑,再加上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不断搬家,所以他敏感孤僻,没有朋友,最常做的事是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到地精世界后,经过很多命悬一线的时刻,他迅速成长起来,变得勇敢、坚韧、有担当。
为了挽救朋友,他主动选择最凶猛的瓦格尔狮狼,赢得逐日之旅的比赛。
曾经的他最怕成为焦点,但当他确定自己才是那个预言中的国王继承者时,他也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慷慨陈词,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和索图斯正面交锋,和暗夜女王殊死搏斗,带领地精族群追寻和平。
比利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不是岁月经过的地方就有成长,直面自己的内心,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是成长的真谛。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坚定地朝向自己该去的方向。
除了比利,女孩莱克茜的成长之路也很有启发性,在地精王国,她被发现是个魔法师。魔法师可以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很酷吧?
恰恰相反,莱克茜最需要努力学习的,却是控制自己想使用魔法的欲望。
这非常契合她在现实世界中的成长课题,快人快语,行事冲动的她最需要的就是控制自己,克制冲动。
地精青年霍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厌恶战争,每次被迫出征时,会使劲浑身解数躲避和敌人交锋,逃离战场。
可同样是他,为了地精们能过上和平的生活,潜心谋划,主动发起赶索图斯下台的战争。
更可贵的是,对于人物的成长线,书中也探讨了深层的可能性。
比如比利,他能在凶险的境地触底反弹,迅速成长,是因为他的人生底色中,有过爱与温情,更有成长型思维。
当橄榄球明星球员科特在球场上摔倒而失分时,他的父亲会觉得丢人,狠狠地惩罚他,羞辱他,这也是科特外表强悍自信,可内心充满着自我怀疑的原因。
而比利的父亲却会告诉他“只有从错误中才能学到东西,错误时成长的根基。”这种宝贵的成长型思维,是比利让自己的人生有无限可能的基石。
总之,这套宝藏书可以挖掘的内容实在太多,限于篇幅只好先就此打住。
《比利与地精国王》本来是我给痴迷《哈利·波特》的大宝果果准备的同类型魔幻小说,没想到我却更加沉迷。
实事求是地讲,这套书的篇幅和内涵更适合上中学的大孩子阅读,我家果果只能勉强看个热闹。但好书值得等待。
我愿意将其摆在书架上,只待我的两个孩子自我意识的春天到来,急需充足的能量拔节生长时,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就在触手可及处。

比肩哈利波特,非常棒的一本书
《哈利波特》至今还是很多人的白月光,每当我感到书荒时,总会忍不住去二刷甚至三刷《哈利波特》。
因为《哈利波特》的特殊性,造成了很多人无可替代的回忆和好看的小说。
如果说有哪本书还能和《哈利波特》比肩,我想非《永泊镇》这本小说莫属。
美国《柯克斯书评》说:仿佛《哈利·波特》遇上了《爱丽丝漫游仙境》。
《永泊镇》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一经发布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的奇幻狂潮。
先后在30多个国家出版,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并且荣获了2017年亚马逊年度童书,2018年水石书店童书等诸多奖项。
虽然是本奇幻小说,但却是一本非常适合6-12岁的小孩看的同时,也非常适合家长看。
每一个勇敢的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爱她的父母。
在豺镇,茉莉安是个不受欢迎的孩子,甚至不被自己的父亲所爱。
只要镇上出现任何坏事,都是她的责任。
豺镇下了一场冰雹,森林里发生了火灾,她家的花匠因为心脏病去世都要算在她的头上。
为此,她一天到晚都在写道歉信。
即使,这些都不关她的事,她也要写道歉信。
不仅要写道歉信还要支付他人的损失。
反正只要镇上有发生什么不幸的时期,往她身上推就是了。
生活得毫无自由的同时,也不被父亲和家人所爱。
继母时不时地对她冷嘲热讽,父亲和奶奶经常忽略她的存在。
她在饭桌上问的任何问题,都不会有人回答她,大家都当她不存在。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她如果走出家门都不会有人收留和同情她,甚至连学都没得上。
这一切的根源都只是因为她是个被诅咒的孩子,要在夜阑之夜死掉。
而且,现在离夜阑之夜没剩下多少时间了。
最后一个老师也都被她吓跑了,她的父亲也就是大狼邦的总理,觉得她是将死之人,没有必要再上学了。
如果说,茉莉安对于父亲还有什么好处,那就是当父亲的选票率不是太高的时候,她可以作为被同情的对象,出现在作秀的现场,为父亲拉票。
不被家人所爱,不被民众所爱戴,所有人都在期待她赶紧死去,这样他们才会变得安全。
为此,茉莉安变得唯唯诺诺,对自己充满了不自信。
只要一有灾难发生,不管和她有无关系,她也都会习惯性地责怪自己。
不被爱的孩子,充满了被抛弃感和没有安全感。
终于,事情在夜阑之夜有了转机。
茉莉安,原本以为自己会在夜阑之夜死去。
在夜阑之夜,她遇见了朱庇特,是朱庇特让她在夜阑之夜免于被杀的命运。
接着朱庇特带她来到了永泊镇,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联邦,有点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因为茉莉安是朱庇特选定的接班人。
在永泊镇有个很牛逼的团,这个团可以凌驾于这个镇的任何法律和权威。
而朱庇特就是这个团里的人,团里每个人都需要选一个接班人。
但是,这只是第一步,要想真的能够成为这个团的一员,必须通过考验才行。
通过考验,成为真正的接班人,也才能成为永泊镇的一员。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心法。
为此,茉莉安感到很着急,因为她一心想着通过考试,永远地留在朱庇特的身边。
为什么一个陌生人能让茉莉安产生如此大的安全感呢?
这是因为,在朱庇特这里茉莉安得到了“父爱”。
朱庇特让她住好的房间,给她取小名,有人欺负她,随便帮她反击。
这本该是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但是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在朱庇特这里全部得到了。
在这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人们不会把坏事归集于她头上,也不会一直盯着她是个被诅咒的孩子这件事。
为此,茉莉安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拼了命地想要为自己活一次。
渐渐地,茉莉安找回了自己的勇气,变得勇敢,也更有自信了。
爱与不爱,很明显地体现在一个孩子的身上。
但是,茉莉安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
因为,她有可能是一个存在于故事中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身边那些没有被好好爱过的孩子。
所以,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忽略孩子,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不需要陪伴,她就能健康、自信地成长。
这本书带着奇幻的小说,教会孩子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勇敢去克服困难,也教会家长如何去爱孩子。
其实是一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的一本书。
你能推荐一些与哈利波特相似的书吗?
你能推荐一些与哈利波特相似的书吗?
你能推荐一些与哈利波特相似的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