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明朝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传遍世界,只因一原因在清朝乾隆年间成“禁书”

更新时间: 2025-07-06 15:02:35

阅读人数: 358

本文主题: 世界三大奇幻巨著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的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天工开物》一书早在明朝崇祯十年(1637年)便初版发行,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明末名士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便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的有关论述。

第二版在清初顺治年刊刻发行后,《天工开物》在南北各地流通,而且成为向国外出口的书籍之一。

清康熙、雍正年间出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和乾隆年间的大型农书《授时通考》中,大量转引《天工开物》各章的内容。

清代著名科学家吴其的著作《滇南矿厂图略》和《植物名实图考》、付野山房刊刻的兵书《祝融佐治真诠》、岑毓英主编的《云南通志·矿政》篇、卫杰的《蚕桑萃编》中,也多次引证《天工开物》。

清同治九年,刘岳云发表的《格物中法》一书中,几乎把《天工开物》所有主要内容都逐条摘出,再加以分类,写出按语,作出补充说明和注释。

17世纪初,《天工开物》开始逐渐传入日本。公元1694年,日本本草学家见原益轩(1630―1714)在《花谱》和公元1704年成书的《菜谱》二书的参考书目中列举了《天工开物》,这是日本提到《天工开物》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公元1771年,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即菅王堂主人,发行了刻本《天工开物》,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实学派学者佐藤信渊依据宋应星《天工开物》思想提出富国济民的“开物之学”。

《天工开物》18世纪传到朝鲜国后,受到李朝后期知识界尤其是实学派学者的重视。1783年,朝鲜李朝作家和思想家朴趾源(1737―1805)完成的游记《热河日记》中向朝鲜读者推荐了《天工开物》。

而朝鲜进士出身的内阁重臣徐有榘,晚年执笔的113卷本巨著《林园经济十六志》和李圭景的《五洲书种博物考辨》(1834)、《五洲衍文长笺散稿》(约1857)等重要科技作品中,也多次引用《天工开物》。

18-20世纪,《天工开物》在一些欧美国家传播,在法、英、德、意、俄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大图书馆都藏有此书不同时期的中文本。其中,巴黎皇家文库(今国家图书馆前身)在18世纪收藏明版《天工开物》。

1830年,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丹青》论银朱部分译成法文,是此书最早的西方译文。1833年,他将此书制墨及铜合金部分译文发表于法国权威刊物《化学年鉴》及《科学院院报》,后又译成英文和德文。

十八世纪,在欧洲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但农业生产依然十分落后,播种还在使用人工播种。这种播种方式,在种子的密度和覆土深度上都十分随意,直接影响出苗率。而此时中国,已经在使用播种机。欧洲的犁设计也比较简单、原始,操作十分费力,而中国的犁则效率更高也更省力。当《天工开物》传入后,直接推动了欧洲农业革命。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在读了儒莲翻译的《天工开物》中论桑蚕部分的译本后,把它称之为“权威著作”。达尔文在他的《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卷一谈到养蚕时写道:“关于中国古代养蚕的情况,见于儒莲的权威著作。”他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措施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本影响世界的书籍,在它的发源地中国却被禁了,时间是乾隆时期。

18世纪后半叶,乾隆设四库馆修《四库全书》时,发现《天工开物》中有“北虏”、“东北夷”等所谓的反清字样,而在江西进献书籍中,发现宋应星之兄宋应升的《方玉堂全集》、宋应星友人陈弘绪等人的一些著作具有反清思想,提倡“华夷之辨”,因此《天工开物》没有收入《四库全书》,并成为禁书。

嘉庆以后,《天工开物》有逐渐解禁的趋势,公开引用《天工开物》的清朝著作也逐渐增多。

(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本频道在选发时有删节、修整。)

明朝科技巨著《天工开物》传遍世界,只因一原因在清朝乾隆年间成“禁书”

世界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

》是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年)所创作的一部喜剧。在威尼斯的法庭上,原告夏洛克手拿一把磨得亮闪闪的尖刀,恶狠狠地要从被告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安东尼奥是一个威尼斯商人,从事海外贸易。有一次,他的朋友巴萨尼奥来向他借3000块金币,为的是去贝尔蒙特想才貌双全的贵族小姐鲍西亚求婚。不巧安东尼奥的几只商船全在海上未归,手中一时没有现金。为了帮助朋友,安东尼奥转向夏洛克借钱,夏洛克是个犹太人,专门靠放高利贷发财。他对借债的人总是重利盘剥,敲骨吸髓。但这一次却一反常态,他愿意借3000块金币给啊安东尼奥,而且不要一个字儿利息,唯一的条件就是一起到公证人那儿区签署一份借约,规定借期三个月,倘若逾期不还,夏洛克可以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来作抵偿。安东尼奥满以为自己的商船能如期返回,就毫不迟疑的签署了这个带有血腥气的借约。三个月转眼到了,安东尼奥万万没有想到几只商船在航行途中出了事,3000块金币的借款以无力偿还。这样一来,夏洛克别提有多高兴啊!他马上毫不客气地告到法院要惩罚安东尼奥。这时,巴萨尼奥已在贝尔蒙特获得了鲍西亚的爱情。在得知好朋友安东尼奥被告下狱后,他立刻急急忙忙带着钱赶回威尼斯。在法庭上,夏洛克大声叫嚷着一定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巴萨尼奥苦苦地求他不要这样,并愿意替安东尼奥加倍奉还借款,但夏洛克拒不接受。威尼斯公爵劝他做人要讲仁慈宽厚,他也不加理睬,口口声声要“照约执行处罚”,一心要职安东尼奥于死地。那么,夏洛克为什么如此恨安东尼奥呢?这是因为安东尼奥一向歧视他这个犹太人,曾经辱骂过他,把唾沫吐在他的长袍上。不仅如此,夏洛克还恨安东尼奥一贯慷慨好施,借钱给人不收利息,使他夏洛克在威尼斯城里把放债的利息压低了许多,夺走了他几十万块金币的生意,他早就想报复安东尼奥了。现在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所以,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告和求情,气势汹汹地一定要照约割肉。眼看安东尼奥要遭受忍受皮肉之痛,突然,一位年轻的法官来到法庭——原来是巴萨尼奥的爱人鲍西亚女扮男装来营救安东尼奥了。她宣布夏洛克有权割肉,但只允许割“一磅肉”,不许多割或少割一点点,而且割肉时不许流血。夏洛克一听,顿时傻了眼,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做到的,这个又贪财又残忍的高利贷者终于败诉,不但捞回本钱,反而家产也被充了公。《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有趣的文学喜剧。给了很高的评介,它讽刺了贪财、自私又残酷无情的行径,赞扬了慷慨、仁慈和珍重友谊的行为,并告诫人们不要互相仇恨、互相迫害,人与人之间应友爱仁义,真诚相待。

世界文学巨著天方夜谭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汇集了古代近东、中亚和其他地区诸民族的传说、寓言故事,千百年来,一直焕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一千年前,中东人最早欣赏到这些故事:会飞的地毯、大的可以抓走海盗船的巨鸟;有些则是讲述平凡人生活中的把戏和笑话。书中三个最有名的故事是《水手辛巴德》、《阿拉丁神灯》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山鲁佐德是故事集的引线人物,故事的讲述着。她的丈夫是个残忍的暴君,娶她之前,每夜都要娶一位新娘,第二天早上便将她们杀死。山鲁佐德为了挽救自己,每夜给丈夫讲故事,一共讲了一千零一个晚上。她丈夫十分渴望听到那些故事,所以饶她一命,最后还爱上了她。这个故事解释了《天方夜谭》的另一个书名——《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的流传极其广泛,题材十分广阔,形象的再现了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作品对世界各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故事的原著是用阿拉伯文写的,17世纪时,加朗首先把它们翻译为法文,介绍到西方。

标签: 安东尼奥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