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离家出走,爱做白日梦的男孩,后来成了“科幻小说之父”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幻想着坐着鹦鹉螺号在海面下行驶,乘着热气球跨越山峰;一边赶在80天之内环游地球、在神秘岛上重建文明,一边又马不停蹄地从火山口奔向地心;他们目睹美洲的暴雨汇成洪水、赤道上的机器岛化作碎片、宇航员在地月之间来来往往……
我们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是虚构的,但这却无碍于人们享受故事的情节和神奇的造物。没错,这正是科幻小说的魅力所在,而我今天想跟大家来聊的,就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
凡尔纳的作品充满非凡的想象力,深受读者欢迎,很多人可能很难相信,他小时候是被当做一个律师来培养的。
凡尔纳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小凡尔纳背着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开往印度的大船当见习水手,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涯。不过由于发现及时,父亲在下一个港口赶上了他。这次以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告终的旅行换来的是更为严格的管教,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
这使凡尔纳彻底丧失了成为冒险家的可能性。当然,蔚蓝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凡尔纳18岁的时候,遵循父亲的意愿,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
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这可以说是正中凡尔纳下怀,让他终于走上了艺术创作之路。
这位胖绅士就是“通俗小说之王”大仲马。而凡尔纳也因为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受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并失去了父亲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
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在他第十六次投稿后,他再次收到了出版社的邮件,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
这是凡尔纳投稿的第十六家出版社了,还是失败了。他一怒之下走到了壁炉边,准备把稿子付之一炬,发誓后再也不写了。他妻子赶了过来,抢过书稿鼓励自己的丈夫再试一次。“也许这一次能够成功呢。”
凡尔纳最终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像第十七家出版社投稿了。而这一次,上天也确实没有辜负他,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
有时候,多坚持一秒钟,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百多年前凡尔纳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当时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如今,这些科学语言全部都得以实现。
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设想:将来人类一定会驾驶“比空气重”的物体作定向飞行(《征服者罗比尔》、《世界主宰者》)。而飞机作为现代世界的交通工具,如今已经在广泛地使用了。
在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亮》中,书中人物梅斯顿为了实现把三个人送上月球的计划,设计出一种“哥仑比亚炮”。他仔细描述了登月机械的动力、燃料、内部装置诸问题,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才是一八六零年。而在现实生活中,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有“阿波罗号”登上月球。人类用整整一百年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此外,还有电视、核潜艇、地行器,以及子午线将会被测出等,凡尔纳一百多年前的预言,在今天都一一实现。

“贞子之父”铃木光司谈《午夜凶铃》创作过程:打破人们对恐怖小说的固有概念
【环球时报记者黄婷婷】一提起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是绕不开的作品。一袭白衣、长发遮脸的山村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经典画面,想必仍然是不少人心中最大的梦魇。《午夜凶铃》原著小说(国内又译《环界》)作者、1998年日版《午夜凶铃》电影编剧铃木光司11月底首度来华,在宣传女儿新书的同时,他也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自己当年创作《午夜凶铃》的过程和趣闻。“这实际上是一部科幻作品”,铃木光司希望打破人们对恐怖小说的固有概念,谈到《午夜凶铃》中的科学依据与历史原型。
铃木光司此次来华,是以特邀嘉宾身份出现在女儿古谷美里与中国作家秋风清合写的超级英雄科幻小说《超能者》北京发布会上。该书由中国磨铁图书和日本Discover 21出版社联合开发,欲打造“东方版复仇者联盟”。
当天除为女儿站台声援之外,铃木光司还在发布会上确认,自己也将参与两个出版社的合作出版计划,未来将和一名中国作家一起合写小说,合作对象和创作内容目前还未确定。谈及合作,铃木光司表示,“中日联合就和化学反应一样”,把日本和中国的独特元素融合在一起,肯定会出现“破坏性”的效应。“无论什么样的创作,包括中日合作也一样,打破固有概念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趣的地方。打个比方,如果一味按照现在中国读者想看的故事去创作,作品过三四十年后,估计不会再有什么影响,必须要‘破坏’读者的概念。”
除讨论中日合作之外,“贞子之父”还回忆起当年创作和影视化“贞子”的诸多细节。“刚开始写《午夜凶铃》时并没想写恐怖小说”,铃木光司回忆,写《午夜凶铃》第一部只用了3个月,而且没有打大纲,只是按照“4名男女在不同地点死亡,一个杂志编辑用理论去解谜”的故事设定往下写,自己也不知道后续情节会怎么发展,之后故事需要加入科幻元素,就设计了“超现实”的女性角色——著名的山村贞子。
如今,距《午夜凶铃》第一部出版已过去近30年。总系列在短短数年间,就创造830万册的销售奇迹,随后改编的日版和美版电影票房大卖,更是牢牢奠定其经典东方惊悚文学的地位。
“30年前的作品,没想到好莱坞还会把它拍成电影”。明年1月,好莱坞版《午夜凶铃》系列第三部电影将在日本上映。铃木光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惊讶:“30年间,流行的作品和趋势不断变化,有些作品可能已经被大家遗忘,但这部作品还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感到十分吃惊。”
电影的成功也让“贞子”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银幕恐怖形象。铃木光司也认为,是电影的力量把原著里贞子的形象变得更有影响力。电影中贞子爬出电视机的设计并非原著桥段,而是铃木光司和导演、制片人讨论的结果。“当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影视化创作时,我和导演、编剧老师说,不要让她以幽灵的形象出现。剧组因我这个要求变得非常烦恼,烦恼的结果就是让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
“我当时想,要起什么样的名字比较好?”铃木光司玩笑般地解释“贞子”名字的由来时称:“我夫人是高中老师,曾经有另一名国语老师让她受到委屈,那个人的名字就叫贞子。”作为“贞子之父”,铃木光司也表达了“贞子”对自己的特殊意义,“她是我创造出来的,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午夜凶铃》中是否也有表达爱和希望的主题?面对《环球时报》记者的这个问题,铃木光司回忆起自己创作系列第一部时的经历。“《午夜凶铃》的主人公要去救妻子和襁褓中的女儿,那时我的状态和他是一样的,所以这也是对当时自己生活的一个写照。我在《午夜凶铃》里更想表达的主题是,主人公挑战自己智力和体力的极限,在重重危机下战胜现状。”
当然,《午夜凶铃》中也融入作者对历史的引用和思考。如贞子的父母,铃木光司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他们的原型来自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这是太平洋战争之前在日本非常有名的事件,是关于一名大学心理学助教对女性超能力者做实验的事情。”
也许正是因电影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许多没看过《午夜凶铃》原著的观众可能并不知道,铃木光司原著三部曲中呈现的世界其实更为宏大,远不止恐怖录像带的故事这么简单。有不少中国书迷认为,《午夜凶铃》其实是一部被严重“误读”的科幻作品。铃木光司在谈及这个系列的时候,也提到自己创作中加入的科幻元素。
“对我来说,一个狭小同时又有水的地方,就是很恐怖的地方,比如井或是厕所。”当谈及自己在《午夜凶铃》和另外一部作品《暗水幽灵》中渲染“恐怖气氛”时,铃木光司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水有传递作用,对电和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传递,人体大部分也是由水组成的。“水是一种很有趣的物质,想创造一个恐怖的环境的时候,水是必须的。”
“这个作品最大特点是打破人的固有概念。一般惊悚作品里,都有幽灵之类出现,它们是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我打破了这个概念,《午夜凶铃》系列中,我想用科学依据来解释里面的怪现象,让恐怖小说变得越来越像科幻作品。”铃木光司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该系列第一本是惊悚小说,第二本是医学悬疑小说,第三本是科幻小说。“我并不担心电影会遮盖书的光环,因为第一本当时在日本就卖了300万册,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被影视化。”
“科幻小说之父”笔下的少年船长原型是谁?
司徒慧海从图书馆出来,一蹦三跳地喊道:“终于找到了,我胜利啦!”
不久前,司徒惠海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一所知名的航海学校。做一名远洋海员是司徒惠海从小的愿望。
司徒惠海出生在一个海员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吃“海上饭”的“老把式”。家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激发了司徒惠海做海员的决心和热情。
为学好基础知识,从小学到中学“连跳”三级。16岁的他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
在“谢师”座谈会上,人们扳着手指数:按照海员考试规则,司徒惠海航海学校毕业后,不出意外30岁前可以拿到船长证书。人们称赞地说:“你是最年轻的船长!”
司徒惠海却直摇头,说:“世界上最年轻的船长只有15岁!”
“这是真的?”伙伴们产生了质疑。
司徒惠海从小读了许多著名的航海读物,《麦哲伦航海记》《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海底两万里》《郑和七下西洋》等他都读过。其中,最让司徒惠海着迷的是一本名为《15岁的船长》的书。“桑德才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船长。”司徒惠海坚定地说:“不信,我把书找给你们看。”
《15岁的船长》是世界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
人们对凡尔纳的代表作《神秘岛》《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并不陌生,可是没听说过凡尔纳笔下著名的小船长——迪克·桑德的故事。
司徒惠海是个不认输的小伙子,他跑遍了城里所有图书馆,终于找到了《15岁的船长》这本书。
《15岁的船长》并非凡尔纳的代表作,但是书中的主人翁迪克·桑德的形象给司徒惠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这本书的创作与凡尔纳的儿子米歇尔有着直接关系。米歇尔自幼顽皮好动,冒险精神比凡尔纳有过之而无不及。凡尔纳对此感到十分头疼。在尝试了多种方法后,他最终将米歇尔送上一艘远洋轮船。惊涛骇浪的海上生活,不仅没有使米歇尔屈服,而且使他练就了一身本领,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船长。
米歇尔的出色成就感动了凡尔纳,从而产生了创作《15岁的船长》的灵感。
《15岁的船长》的故事发生在1873年的2月,这是一个“流浪者”号货轮从奥克兰市返回旧金山途中发生的故事。
“流浪者”号是艘大型捕鲸船,船上除船长和五名水手外,还有船主的夫人、儿子、船主夫人的表兄。途中“流浪者”号在太平洋上发现了一艘尚未沉没的轮船,搭救了船上五名黑人和一只叫丁戈的狗。不幸的是,在“流浪者”号航行中,船长阿森和五名水手在捕捉鲸鱼时全部遇难。于是,船长的重担就由实习水手迪克·桑德担当。当时桑德只有15岁。船上厨师内格罗是个贩卖黑奴的坏人,耍尽阴谋诡计企图把船开到非洲,把船上的人当奴隶贩卖。期间,船上发生了许多险象环生、失而复得的事情。但是,小船长桑德没有倒下。在桑德的带领下“流浪者”号平安地返回了旧金山。
《15岁的船长》的故事激励和感动了无数向往海洋的青少年,司徒惠海就是其中一员。
司徒惠海的介绍使同伴们十分感动,对司徒惠海的航海知识赞不绝口,同时也提出了质疑:《15岁的船长》是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中有这种事吗?
司徒惠海也不得不点头认同说:“这是文学作品。”
但是,司徒惠海航海学校毕业后,真正踏上海船开始远航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改变了看法:“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知名航海家,都在年纪轻轻的时候走向了大海。”
一年,司徒惠海随船来到西班牙巴里亚多利德市,这里是哥伦布去世的地方,市中心广场有座哥伦布纪念碑。司徒惠海正在纪念碑前留影拍照,忽然来了一群身着海员制服、手里举着哥伦布画像的青少年。据说他们都是哥伦布的崇拜者,这天又正值哥伦布诞辰纪念日。
这群青少年得知司徒惠海是来自中国的海员,热情地与他攀谈起来。
司徒惠海得知这些“哥伦布迷”都想做海员时,惊奇地说了句:“这么年轻就想上船做海员?”
少年朋友的回答使司徒惠海惊叹不已:“哥伦布十岁就上船做了海员。”
远航归来后,司徒惠海找到一本《航海探险》的小册子,里面记载着哥伦布十岁上船做水手的故事。自此,开始搜集了解世界知名航海家最初登轮出海的年龄。
这次寻找,司徒惠海大有收获:世界著名的航海家,几乎都在青少年时期就奔向了大海。
证明“地圆说”的环球航海家麦哲伦出身在葡萄牙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幼年做过王后的侍童。不满16岁,他就成了一名海军士兵。25岁那年,他随船队远征印度,不幸作战负伤成了瘸子,但是仍然没有离开大海。1519年秋天,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大力支持下,率领五艘船只离开塞维利亚港,开始了证明“地圆说”的远航。此时麦哲伦39岁,已有22年远航和做船长的经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瘸腿”航海家。
出身于明朝云南一个小城伊斯兰家庭的郑和,在明成祖首次御派出西域时才24岁。后来,他真正率领庞大航队远下西洋时也只有34岁。
司徒惠海没有满足这些资料,逐步将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航海家“查询”了个遍:环绕斯堪的纳维亚航行的“养鹿人”诺曼人奥塔,驾驶帆船绕行地球315天,时年不足30岁,已有多年航海经历。发现“冰岛”的诺曼人纳多德船长当时刚满30岁,已有18年的航海生涯。出身威尼斯贵族的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尼可罗·马克都是世人皆知的大探险家,是真正的探险英雄,他们完成的丰功伟绩都在青壮年时期,马可·波罗登上“威尼斯”号只有17岁,等等。
司徒惠海通过调研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几乎所有有成就的航海家都在青少时期怀着“航海梦”走向了大海,因为青少年最具探险精神和力量!
《15岁的船长》的主人公只不过是这些航海家的典型和缩影。司徒惠海在调研笔记中最后写道:“航海是年轻人的事业,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向大海!”
张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海洋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知名海员作家、航海高级工程师、“一带一路”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张涛作为远洋船长,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中国海员》《航海》《海洋大观》《中国海事》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出版了《我们都是无产者》《小海螺》《船长和黄金》《沧海横流》等多部反映海员生活的小说、戏剧和报告文学。《我们都是无产者》曾被评为国家优秀小说,并选入大学中文系教材。
2007年,出版了国内首部集知识性和文学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路娃航海记》,并获得了中国航海学会的特别贡献奖。2015年后,先后出版了《海上天方夜谭》《纸上风暴》《有故事的魔岛》《冰山里的船长》《大海的见证》《舌尖上的航海》等多部作品。《海上天方夜谭》被推荐为国家优秀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航海爰好者的喜爱和热烈欢迎。
作者目前正在撰写《海上西游记》《魔岛消失前的日子》《海底一千零一夜》海上三部曲。
作者:【英】John Schofield
相关资讯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谁A.儒勒 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女儿》B.让 法布尔《昆虫记》C.玛丽 雪莱《弗兰肯斯坦》D.艾萨克 阿西莫夫《机器人》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
下篇:与小女巫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