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无与伦比的小说结构,无厘头的“四叠半世界”!

更新时间: 2025-07-06 15:02:43

阅读人数: 551

本文主题: 世界三大魔幻经典是哪三本书

森见老师的作品也读过好几本了,每次都能给我带来非常奇妙的阅读感受,熟悉了森见老师独特的写作风格之后,对其作品真的是越看越喜欢。

之前在看《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和《奔跑吧!梅洛斯:新解》这两部作品的时候,了解到森见老师最广为人知的是其创作的“四叠半”奇幻世界,当时关于“四叠半世界”的作品已是绝版状态。因此,这儿一定要感谢天闻角川,将这部名作再版,而且我觉得主打漫画和轻小说的天闻角川和充满动画感的森见老师作品也非常契合。

这本《四叠半神话大系》应该就是“四叠半世界”的由来了,于是抱着极高的期待开始阅读本书,读完甚至觉得还超过我的预期。其中最令人叫绝的就是本书的结构,在看过森见老师的其他作品后,对其无厘头的魔幻风格已经有了免疫,因此在看第一章时,已经不像看《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时上来是一脸懵的状态,甚至觉得就这…不过如此;看到第二章时,感觉有点意思,难道是时间差的手法,就类似樋口一代,樋口二代这样的设定,不过这离我的预期还差的远呀;看到第三章,难不成是平行宇宙?不错,几乎达到我的预期了;看到第四章,果然是平行宇宙!而且收束的这么完美,同时还能保持非常有意思的情节,很多地方也圆回来了,太牛了,完全超出我的预期了呀!

森见老师创作的这个平行宇宙还不是完全独立的,是可以交互的,例如饼熊和内衣裤,最后一章更是打通了平行宇宙之间的界限,每个平行世界只是一个小小的四叠半公寓,也解释了之前几个世界的怪异现象,例如饼熊的“旅行”轨迹,铺天盖地的飞蛾的来源等等。四章中有很多段落都是一字不差的重复,比如算命老太太、“斗兽场”、小津落水、“猥琐图书馆”被淹还有每章开头等等,当然这不是作者的偷懒,而是更体现了命中注定,其实最后一章还有一些细节是和之前不一样的,比如主角算命之后没有人跳出来说“你以为自己是迷途羔羊啊?”,面对飞蛾时旁边不再有明石同学动漫般的叫声,最后的结尾变成主角给小津“满满的爱”等等,另外每一章代表斗兽场的事物也不一样,总之,各种细节都体现了本书结构上的巧思,让我好生佩服。

其实本书的故事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男主在进入大学时,面对四个社团:电影社团“禊”、古怪的弟子征集、垒球社团“暖暖”、秘密组织“福猫饭店”,选择了其中一个,然而却荒废地度过了两年的大学时光,没有得到传说中的至宝——玫瑰色的大学生活,于是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别的社团。因此书中四章四个平行世界,主角分别选择了这四个的社团,但很多事情被命运的红线或黑线牵引,并没有发生改变,最后还是沦落到荒废的“废材”生活,其实,这样的“废材”生活或许也是一种最好的生活状态。另外,作者描绘的这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那些年的大学生活,甚至还能够找到不少人、物、地点进行对应。

最后,再次感谢天闻角川,感谢森见老师,这部作品真的给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有笑有惊喜有感悟。

无与伦比的小说结构,无厘头的“四叠半世界”!

魔幻现实主义下的台湾往事

读《杀鬼》这本书,从开始看到结束,总共花了十天时间,基本上只能保持一天50页的进度。好久没有花费这么长时间看一部作品,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对甘耀明的叙述与文字有着强烈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的形成并非由于小说内容不吸引,也不是来自于俚语方言的陌生,而是对文中一直保持着的日据情结的天然的抽离。

基于本书的时代背景设置在1940年到1947年间,当时台湾正处于日据时代的尾声,书中描写了太多的情节和故事都是关于主角(们)加入日军参加训练甚至敢死队后遇到的事件,也正是由于日据的背景,这些可怜的台湾住民都誓死捍卫着日本的荣耀,一心只想成为一个日本人。虽然我能理解书中主角的心态,但我又出于自身狭隘的民族观念,无法认同这种渴望。两相挣扎之下,才造成了我本人对于阅读这本作品的疏离和艰难。

也正是由于本作内容极其繁杂,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也极多,既然我在阅读过程中无法全部领悟并尽录于此,那就让这篇评变成我的碎碎念,想到哪就说到哪里吧。

在正式看本作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将看到一本鬼神人共存在台湾日据时代的魔幻小说的思想准备。但实际开始阅读之后,我发现我的准备还是远远不够,导致在开始一百页的阅读过程中反反复复与自己的传统阅读思维作斗争,且经历了一番复杂的阅读感受变化过程,最终体会到这不是一部单纯的魔幻小说,甘耀明创作的这本小说中的世界观是非常另类的。

初看好似把很多非生物,例如火车、飞机等拟人或拟生物化了,再加上夸张的想象,呈现出在现实基础上极具象征意味的物件。

但接着看下去又会发现作者在写作时就把世界观设定成了这是一个历史走向和现实一样的魔幻世界。还是拿火车为例,在这个魔幻世界就是一种生物,拥有感情会生会死。

再往后看,回头又会发现作者这样写,魔幻终究仍是具象化的想象,回归到了现实主义。例如写人类飞行,年轻猎人巴鹿背着连体人妻子,穿着妻子织的衣服,手拿雉鸡翅膀就能飞过四十座山;而战斗机飞行员刘兴全小时用蜡烛粘上假翅膀学着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进行飞行,却摔落地上腿骨骨折。按照本书的魔幻世界观,飞行是很容易的事,但作者偏要在某些篇章段落中将之归于现实。

正是这种魔幻与现实不断交叉回旋往复抽离,造成了读者在阅读时的困难迷惑,但看多了之后又会感到一种乐趣,一种狂野的迷幻的跃动的生命的乐趣。

本书语言的特点,我试着摘抄两段文字,让没有看过甘耀明的文字的读者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什么是甘耀明式的魔幻。

而从行文上,本书看似是一个完整的长篇,但如果严谨一点来说,本作更是一部短篇连作集。每一个篇章的故事基本上都会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表达或者一个重点着墨的主要人物:帕、孙金福、鬼王、鬼中佐、萤火虫人、火炭人、螃蟹父女、白虎队少年、飞行员、为什么男孩、玛利亚观音等等分别在不同章节粉墨登场,串起了整个《杀鬼》世界。这种写作手法更容易向读者交待整个故事的世界观,也易于读者接受,使读者能在疲惫的大段阅读中适时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

在书中,帕和他的爷爷刘金福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阶层代表。帕代表了在日据期间出生的新一代台湾住民,而刘金福则代表了持续反抗日本的台湾老一辈民众。在故事中,帕希望成为日本人,刘金福则死命抵制这种事发生。这两人的别扭和互助正正是整个台湾人民的内部关系写照,极好地体现了本书现实主义的特点。

主角帕的爷爷刘金福不允许孩子们说日语,一旦在家中说了就要挨打。这一点让我想起台湾电影《狗蛋大兵》里学校不允许说闽南语,说了就要罚站的场面。从古至今,要真的控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只能从文化上入手,这才有了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要求书同文的事情。日本在占据台湾后,也要求全体人民学习日语,就是为了进行文化蚕食。同样的事情,日本在伪满洲国也推行过。但所有的一切都失败了,就像书中刘金福一样,他会在日文报纸中找出中文字教给孩子们。只要原来的文化足够坚强,底蕴足够深厚,是永远不会被外来文化侵占的,反而是外来文化被融汇吸收。这一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已经多次上演,不足为奇。

而刘金福面对日军强迫台湾群众帮助日本修建道路,他说了“今晡日要我低头,明天要我弯腰,我的子孙最后只能世世代代爬下去。”这句话是非常朴素的,但又表现了刘金福在面对侵略者时能不屈不挠的抗争心。其后他自己鞭挞自己,需鞭四十下,每次到29又回20重数,只为在日本鬼子面前表现中国人的志气与毅力。为使自己不倒下,自残双脚,用鲜血作为与地面的粘合剂。这些描写血性浓重,看得人血脉喷张,不由得想起立为其鼓掌呐喊。仅这段仅靠动作就写出了精神的文字,就值得现在的青春作家们认真学习。

而在书中还有关于一些关于日军训练的场面描写,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的行军训练,竟然和漫画《男塾》中一开始对一年级生进行的直走测试一模一样,只准笔直往前进,遇山翻山,遇屋破屋,遇悬崖就直接跳下去。看来这种笔直前进的训练还确实真有其事,让人大开眼界。

最后再说一下本书书名《杀鬼》。鬼有很多,这些鬼在甘耀明的写作中都有着极大的象征。最普通的就是日军占领台湾,对中国人来说,日本军人就是日本鬼子,日本军人在文中被称为鬼中佐,主角帕在身为日本军人时也被称为鬼军曹。其次还有在坟地底下和枪械大炮埋在一起的占据别人坟墓的鬼王,这个鬼似乎可以视为前一次战争遗留的伤害。其后,还有战争结束之后的台北鬼屋里的鬼,这些鬼则是二战对台湾造成的影响,不仅包含了日本人还包括了台湾住民。所有这些鬼,最终都可以想成是人们心中之鬼,杀鬼,杀的正是心中之鬼,杀鬼之后才能接受台湾接下来的天青白日。

与《魔戒》一样火爆,与《哈利.波特》同册数,又一本魔幻经典

记得上大学时,我和同学去看了一场社团放映的电影,电影名字叫《指环王》。当场被魔幻的世界、曲折离奇的故事、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特技所震感。不过,被称为电影史最宏大的魔幻巨作没有之一的《指环王》所震撼,似乎没有什么奇怪的。

《指环王》改编自J.R.R.托尔金畅销全球的经典小说“魔戒三部曲”。托尔金是英国文豪,天才的语言学家,担任过牛津大学教授。他的终身挚友C.S.刘易斯同样也是个大文学家,出版过魔幻文学作品“纳尼亚传奇”。

刘易斯1963年离开人世之前,就为十年后才去世的挚友托尔金写好了讣文。因为只有写出了《纳尼亚传奇》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真正了解《魔戒》的作者。

刘易斯同样也是牛津大学教授,他26岁登上牛津大学教席,人称“最伟大的牛津人。”

在20世纪30年代,在牛津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里,托尔金和刘易斯常常聊天,分享对方古怪的想法,并相约各写一部奇幻史诗。然后就诞生信仰与想象并存的两部伟大的著作:《纳尼亚传奇》和《魔戒》。

出版过风靡全世界“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作者J.K.罗琳,被问到会出版基本书的时候,罗琳回答是七本。因为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也是七本,这七本书对罗琳的影响是很大的。可以说,刘易斯是罗琳的精神导师。

刘易斯创造出这部作品与他爱想象分不开。他从小就喜欢幻想,9岁时母亲去世,随后他又被送往英格兰一所严厉的寄宿学校。失去母爱,远离父亲,刘易斯把对生命的热爱寄托于想象,或许他笔下的魔幻世界就在那个时期诞生的。

《纳尼亚传奇》系列共有七本,今天我们介绍的是《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话,《魔术师的侄子》应该是第一本,因为这本主要讲述了纳尼亚的诞生。

1.《魔术师的侄子》2.《狮子,女巫和衣橱》3.《男孩和马》4.《卡斯潘王子》5.《黎明踏浪号》6.《银色椅子》7.《最后之战》

如果按出版顺序就是2456317。这个顺序主要体现了佩文西家的孩子的成长,相关的影视作品也是按这个顺序来拍的。

男孩迪戈雷和女孩波莉是邻居,他们两个都喜欢冒险。一天他们误闯了男孩舅舅安德鲁的实验室。安德鲁是个自私且蹩脚的魔法师,他正在做去往另外世界的实验。恰巧安德鲁碰到了这两个贪玩的小孩,想拿他们作实验。

女孩波莉喜欢上桌子上黄黄绿绿的戒指,刚戴着绿戒指就消失了。迪戈雷为了找回女孩,也戴了戒指消失了。他们到了一个神秘森林,这是转换地带,可以到达不同的平行世界。

于是,喜欢冒险的孩子去了一个濒死的世界——恰恩城。迪戈雷出于好奇幻醒了邪恶的女巫----简蒂丝女王。她霸道残忍,曾用毁灭咒摧毁了整个城市。

她随两个孩子来到伦敦,还妄想统治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为了阻止她破坏城市,用戒指带着女巫、舅舅和马车夫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他们遇到狮王阿斯兰。阿斯兰用歌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纳尼亚。这里有高山瀑布,有绿树草地,有鸟语花香。这个世界平和快乐,景色优美。

阿斯兰让马车夫和车夫妻子做了国王和王后。让老马长出了一双翅膀,带着迪戈雷和波莉去寻找生命之果-苹果。只要种下苹果,就能阻止女巫的侵袭,保护纳尼亚平安。

迪戈雷和波莉克服了饥饿,抵制了诱惑,终于取到了苹果交给了狮王阿斯兰。阿斯兰为了奖励迪戈雷,给了迪戈雷种下的苹果树上结的一个苹果。迪戈雷把这个苹果喂给了妈妈,让生命垂危的妈妈痊愈了。

这个故事曲折离奇,文字通俗易懂,很适合孩子们读。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能勾起我们的好奇心。

平行世界,不止一个还有若干个。每个世界的太阳年纪不一样大,在恰恩城太阳垂垂老矣;在纳尼亚太阳是年轻的。在纳尼亚,腼腆实诚的老马会说话,然后又长出了一双翅膀,带着孩子们飞翔;种下糖果会长出一棵糖树;小矮人手法娴熟能把金币长出的金树打造成皇冠,等等。这一切在孩子们的眼中是多么神奇。

《绿野仙踪》的创作者兰克•鲍姆说:“写童话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让少年获得乐趣,让欢乐和惊喜留在小朋友的心间,而绝不让它带来伤心和恐惧。”

《纳尼亚传奇》也是这样的故事,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惊喜,奇妙的魔幻世界让孩子们回味无穷。

《纳尼亚传奇》有很重的宗教色彩。刘易斯的祖父是地方教会的牧师,他祖父讲道时经常情绪激动,也常在台上流眼泪。早年的宗教经验对他日后对宗教的流浪和挣扎有着不小的关系。

母亲得癌症时,他祈祷上帝能够拯救母亲。少年外出求学时他搁置了童年的基督教信仰。后来为了取悦父亲接受了教会的坚信礼。终于有一天,他承认了上帝的存在,认为除了接受上帝别无选择。1931年,在好友的托尔金的影响下成为了基督徒。

他在皈依基督教以后,写了宗教方的作品:《痛苦问题》、《纯粹基督教信仰》等。

宗教信仰在《纳尼亚传奇:魔法师的外甥》中也有所体现。狮王阿斯兰其实就是耶稣,他创造了纳尼亚的山川河流;任命了国王王后;赋予了动物说话的能力;叫迪戈雷亚当之子,称波莉为夏娃之女。

迪戈雷去寻找苹果时,女巫出现了,告诉迪戈雷只要偷偷把苹果留下来,拿给他的妈妈吃,就能救活他的妈妈。迪戈雷抵制住了诱惑,没有私自偷留苹果。

女巫对应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故事中的蛇。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哄骗,偷吃了禁果,被耶和华逐出伊甸园。迪戈雷因为信守承若,答应了狮王要拿回苹果,所以没有受到诱骗。这也是作者所要讴歌的精神:诚实守信,善良勇敢。

这个故事充满了想象,引人入胜。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们太缺乏冒险的勇气,以至于生活平淡无波。孩子们应该多读读童话,开阔眼界,提高想象力;成人们要多读读童话,在尔虞我诈的成人世界里保持童真。生活是多样性的,希望在不可预知未来我们始终要保有善良勇敢。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