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一个人》
安-兰德在《一个人》里虚构的一个消弭人类自我的社会存在着让人可以感知到的破绽,加上背景信息的缺位,让我产生不协调的阅读体验。这或许是两个方面导致的:
第一,它作为小说但不以小说的形式创作,造成与过去阅读习惯的错位。 在阅读的过程你会觉得这部作品没有现实的、当代的故事背景;很少尝试再现感觉上的、对话上的,或者心理上的细节;故事简单、角色单薄、没有情节上的设计...从任何一点来看都不属于一本称职的小说。实际上,安兰德对这本书的定位也不完全是小说,它更接近于“诗歌”,这可以从英文版《Anthem》作为直译是《颂歌》看出,也可以在她后来的书信中获知。 (这点是我不满意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第二,小说的语句使用“我们”和“你们”去指代“我”和“你”,这种违背语法习惯的表达方式也引起不协调感。这种表达方式会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明明是一个人的行为,却仿佛是一群人在一致的进行; 明明是一个人的想法,却以为是这个群体的共同想法。 这似乎是安兰德的有意为之,利用纯粹的语言表达让平等7—2521融在“我们”之中,自由5—3000融在“你们”之中,失去了外在可观测的特质,若从这点来看,似乎能理解小说在人物角色刻画上的单薄。
的结合更凸显语句上的怪异感,比如:
上面引述中的“我们单独待在地底下”、“只有我们一个头的影子”都制造了一种词汇组合的不协调、我们与环境的不协调,这不啻于是在隐晦的表达这个虚构社会与人的不协调。
实际上,小说里出现的角色们多少都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只是并不明确强烈,畏惧使这些角色成为“我们”和“他们”。平等7-2521是一个对万事万物抱有强烈好奇心的人,一开始他把这种特异化当作一种命运的诅咒、不幸,因为这使他区别于同伴。但恐怖无法遮蔽他探寻世界追求真理的好奇心,哪怕被分配为清道夫依然研究制造。哪怕法律禁止自由情爱,他和自由5—3000也萌生了好感。最终,人类的情感与对真理的渴求突破桎梏,让他们逃向未在地图上标出的森林。
安兰德在小说里用了很多象征、讽刺,而作为小说故事的部分被弱化,因此这本书更适合看作安兰德借用这个简单故事在表达她对自我的看法。书里存在大量的内心剖白文字,而所有的困惑与害怕都指向一个跃然纸上的答案,既是在反抗没有色调与个性的社会,也是在高度歌颂
阅读的过程中让我好奇的是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是什么在管理我们,这个社会的顶层结构没有“我”的存在吗?后来想了下,大概是战胜方用制度吞噬了散落在社会的“我”, 让所有人都被一种制度所管理,而制定制度的这些“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被制度下的“我们”所吞噬。“我们” 最后成为一只失去思想的怪兽,既被制度奴役又保护着制度。
现实社会中,“我”与“我们”的存在并非二元对立,若拉远对社会的观察距离,人类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差异将被忽略,社会结构下层的人们也一样被无形的“我们”奴役着,而那少数的“我”要么是顶层设计者,要么是作为异类存在。
作为小说而言,这本书不值得推介。但作为了解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观或者是为之后阅读《源泉》做准备,这本书是可以一读的。

人极(豆瓣)
《人极》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短篇小说经典集。为“中国短经典”丛书第2辑贾平凹卷。收录著名作家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经典名作,包括豆《猎人》《商州初录》《商州再录》
“中国短经典”丛书第2辑荟萃了当代8位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每人一卷,包括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阿来《月光下的银匠》、、阎连科《奴儿》、宗璞《米家山水》、贾平凹《人极》、陈忠实《日子》、李佩甫《红蚂蚱 绿蚂蚱》、孙甘露《夜晚的语言》。
该系列封面由知名书籍设计师丁威静操刀设计,风格简洁大气,宁静素雅。装帧采用法式软精装,手感柔软,方便携带。并特别使用了漆片工艺。
“中国短经典”丛书第1辑已于2012年8月出版,包括莫言、王安忆、张炜、苏童、迟子建、方方、李锐、叶兆言、毕飞宇、范小青等11位作家,每人一卷,分别为《姑妈的宝刀》、《姊妹行》、《钻玉米地》、《白雪猪头》、《一匹马...
《人极》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短篇小说经典集。为“中国短经典”丛书第2辑贾平凹卷。收录著名作家贾平凹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经典名作,包括豆《猎人》《商州初录》《商州再录》
“中国短经典”丛书第2辑荟萃了当代8位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经典,每人一卷,包括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阿来《月光下的银匠》、、阎连科《奴儿》、宗璞《米家山水》、贾平凹《人极》、陈忠实《日子》、李佩甫《红蚂蚱 绿蚂蚱》、孙甘露《夜晚的语言》。
该系列封面由知名书籍设计师丁威静操刀设计,风格简洁大气,宁静素雅。装帧采用法式软精装,手感柔软,方便携带。并特别使用了漆片工艺。
“中国短经典”丛书第1辑已于2012年8月出版,包括莫言、王安忆、张炜、苏童、迟子建、方方、李锐、叶兆言、毕飞宇、范小青等11位作家,每人一卷,分别为《姑妈的宝刀》、《姊妹行》、《钻玉米地》、《白雪猪头》、《一匹马两个人》、《麦子》、《哪里来哪里去》、《厚土》、《写字桌的1971年》、《唱西皮二黄的一朵》、《哪年夏天在海边》。由11位名家亲自编选。
贾平凹,一九五二年古历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南部的丹凤县棣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化大革命中,家庭遭受毁灭性摧残,沦为“可教子女”。一九七二年以偶然的机遇,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出版的主要作品:《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秦腔》《高兴》等。以英、法、德、俄、日、韩、越等文字翻译出版了二十余种版本。曾获全国文学奖多次,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上市半年以来,获得数十奖项。
比较特别的历史小说
这本书比较特别,是用现代小说的写法去写古代(宋、蒙、金、西夏混战时期)的一段历史,通过个人的命运变化反映出当时历史的面貌,揭示人性的残酷,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写作风格,遣词造句与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江山》、《隋乱》之类的历史传奇类小说完全不同,和《张居正》、《康熙大帝》这些书也不一样,总之它的现代严肃小说的风格更强一些,相对写实,虚拟武侠化的风格基本没有,比较适合年纪大一些的读者,八、九十年代这样风格的历史小说是有的,现在较少看到了,很难说好还是不好,是否能被市场所接受,但个人认为还是值得一读的。 这套书的缺点是实在不便宜,虽然厚一些,但2本书定价就要82块也实在太贵了,70左右还差不多,此外装桢也很普通,真是对不住这个价钱,竟然连作者介绍都没有,真怀疑这么贵的书买的人能有多少啊?要不是当当上打折出售,我也未必会买。 因为没介绍,不知这位作者的身份,有点好奇,能写出这样的书,估计年纪不会低于45吧,希望有知情的人告诉一下。
相关资讯
上篇:龙腾小说网
下篇:爱得太深,是亵渎神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