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7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本试卷为全国2013年7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答案
1.下列选项中,与《诗经》的形成、编订无关的是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的
3.关于《诗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颂”分为商颂、周颂两部分B.“雅”分为大雅、小雅、别雅三部分C.《风雨》是表现夫妻情爱深挚的诗歌
5.以下不属于《战国策》文学特色的是
6.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水平最高的是
7.《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主要是
B.创作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D.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
8.《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渑池之会”主要表现蔺相如
9.《汉书》中“八表”和《天文志》的补作者之一是
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最主要表现手法是
12.对冯衍《显志赋》创作影响较大的是
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14.汉乐府《艳歌何尝行》所表现的是
16.建安诗人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17.蔡琰的五言《悲愤诗》的字数为
18.被称为诗风“峻切”的正始诗人是
20.徐陵编成《玉台新咏》是在
21.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的字是
24.下列意象不是出自曹植《洛神赋》的是
25.卢思道《从军行》的风格特点是
26.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是
28.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类,其中《长恨歌》属于
19.元嘉诗坛“才秀人微”的作家是
1.下列《诗经》中的作品属于农事诗的是
2.《古诗十九首》所表达的主要情思内涵有
3.下列关于谢朓的表述正确的是
E.创造了一种明丽清新的诗歌格调
4.柳宗元散文的成就主要表现于
5.唐代传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有
1.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2.简述祢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
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1.论述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2.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李颀的《古从军行》的原文是什么?好在哪里?
李颀的《古从军行》的原文是什么?好在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①。行人刁斗风沙暗②,公主琵琶幽怨多③。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④,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⑤,空见葡桃入汉家⑥。
①交河:在今吐鲁番西北,因河水分流绕城下而得名。唐为安西都护府治所。
②行人:从军之人。刁斗:军用金属器具,日以炊饭,夜以打更。
③公主琵琶:汉武帝时遣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以公主身份远嫁乌孙和亲,使人马上弹琵琶以解其思乡之愁,故曰“公主琵琶”。
④玉门犹被遮:言皇帝不准罢兵。《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数万攻大宛。李广利攻战不利,引兵还敦煌,士卒存者不过什一二,请暂罢兵。武帝闻之大怒,“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遮,阻挡。
⑥空见:只见,徒见。葡桃:即葡萄。
《从军行》 为古乐府诗题,多写军旅征战生活,属 “相和歌·平调曲”。这首作品放眼于历史上和亲与交战反反复复的现象,把笔触伸入到积怨不解的胡汉双方,“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不管是普通的士兵还是高贵的公主,他们都在无休止的民族矛盾中承受着痛苦。一个要为战而流血牺牲,一个要为和而远走塞外、终老他乡。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作者对被征讨的 “胡儿” 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在唐人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体现出超越民族矛盾的、对所有被卷入战争的 “人” 的悲悯情怀。最后作者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不惜以百姓鲜血满足一己私欲的统治者。
这首诗有着非常强烈的悲悯情怀和历史反思。李颀其实是典型的盛唐文人,志向很高,心里有很多欲望,他作过一首 《缓歌行》,歌唱寒士所憧憬的功名富贵和享乐生活,充满了对入仕之后的尊荣的夸张天真的狂想。但是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的美梦,他做过县尉,结果还没任满就弃官归隐。他的心里有很多的不平和悲凉愤慨,这种情怀也渗透到他的诗里,使他的诗歌总有一种慷慨悲凉之气。他的诗缺乏鲜亮的色调,像 《古从军行》 里的意象多给人感觉阴冷沉郁,但是大笔勾勒的手法还是显得意气磅礴,具有盛唐诗特有的宏放的悲凉和高旷的哀婉,或者说,悲凉而不颓废,哀婉而有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上最有气势的八句诗词
中华诗词浩如烟海,留下了无数流芳百世的佳作。诗词歌赋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内容或叹风花雪月,或叹人生际遇等等。提及历史上的诗词歌赋,大家心中都会想起“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美丽如画的词句。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气势恢宏的诗词,读来是荡气回肠,豪情万丈。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这首诗仅仅二十个字,却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漫染纸卷,扑面而来。李清照写这首诗时,正值南宋王朝山河破碎,朝廷皇族丢下江山百姓仓皇逃命,苟且求生,于是李清照想起了宁死不肯过江的霸王项羽。项羽兵败乌江,几千江东子弟兵伤亡殆尽,但他感觉自己没脸活着逃回去,便独身死战,斩杀敌兵过百后自刎。西楚霸王项羽虽败,但其悍烈之气,足以名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诗中的肃杀豪迈之气非常强烈。诗中的前两句提到了“青海”和“玉门关”,代指了当时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之外,就是突厥的势力范围。前两句一片肃杀之气,辽阔苍凉;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气势恢宏,豪气干云,至今读来尤能热血沸腾。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诗仙永远是心头挚爱。诗仙笔下诗章堪称光耀青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诗仙活的恣意,活的浪漫。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苟且,李白的生活只有诗与远方。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到:“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二十而怀纵横之策,欲遍干诸侯。”李白除了一身的文艺细菌,还有侠客之气。
5、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在诗中喻指辽和西夏。“澶渊之盟”之后,北宋又与西夏议和,每年都要给西夏进贡:每年纳贡白银七万二千两,绢十五万三千匹,茶叶三万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量的进贡令宋朝日渐孱弱,国力衰微。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渴望能够带兵上阵,建功立业的强烈感情。但天不遂人愿,苏轼仕途并不如意,辗转飘零,晚年被贬。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的名字,取自汉代战神——霍去病。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功起事,而最终却以文为业,成为一代大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完颜亮率军入侵,屠杀抢掠汉人,21岁的辛弃疾起义抵抗,参加了一支2000人左右的义军。辛弃疾在与宋朝朝廷联络的返回军队途中,他参加的义军统帅被叛徒杀害,导致义军溃散,叛徒逃入敌营。辛弃疾听闻此事后,血性激发,率50余骑兵杀入敌军大营,把叛徒活捉,突围后奔驰千里把叛徒带回建康,交给朝廷砍头。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出身布衣的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强汉盛唐”、“富宋刚明”。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就冲明朝定都北京,就无愧于“刚明”二字。除此之外,不再多说。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精忠报国”的岳王爷,一生为国为民征战天下,就连他的死敌金军都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赞誉,可见岳飞实力之强悍。绍兴十一年,金国久战不胜,感觉灭不了宋,就想与宋议和。而宋朝的皇帝此时心里居然想的是打压岳飞,先把岳飞的兵权夺了,再关入牢狱罗织罪名。据说在审讯岳飞时,岳飞露出背上“精忠报国”的文身,主判官大为感动,想定岳飞无罪,但被秦桧压下,更换主判官。最后,岳飞、岳云被杀,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相关资讯
十大姓杨的历史名人
杨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为隋朝、南吴的国姓,主要源自姬姓和少数民族改姓,得姓始祖为杨伯侨。作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历史上涌现了不少姓杨的著名人物,其中包括杨战国时期著......
上篇:武侠世界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