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5年语文联考 2025年语文单招试卷-基础网
四川省2025年语文联考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5考研招生报考解读2025年广西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及题型广西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以下简称专升本考试)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升入普通本科高校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选拔性考试,旨在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考试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在高职(专科)阶段相关专业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2025-01-16 20:47:32

材料一:“大团圆”戏剧的结局模式,是一个民族深层的结构话语,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无意识”,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社会心理的共同体现。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 - 菁优网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下简称“联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也是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既是从现实出发的行动目标,也是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碳中和”概念,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净零排放”,狭义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更为宽泛的则是指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碳中和的实现首先要求能源、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最大程度的减排,比如要求极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资源、技术局限或安全、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进行自然吸收,同时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应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也就是说,到2060年前,我国并非是要实现“绝对的零排放”,而是要将人为活动排放对自然的影响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到几乎可以忽略的程度,达到人为排放源和汇的新的平衡。 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更加明显。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碳循环经济更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把发电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样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另外,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如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国际方面,《巴黎协定》要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立即明确国家自主贡献减缓气候变化,碳排放尽早达到峰值,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在21世纪末将全球地表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内。不仅如此,各缔约方还将为争取实现1.5℃的温控目标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增幅已经超过1℃,中国升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温水平。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目前的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因此,多数发达国家在实现碳排放达峰后,明确了碳中和的时间表。例如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担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日、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B.我国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人为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C.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达到顶峰,再逐渐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D.《巴黎协定》为21世纪内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设置了红线,各缔约方应该在科学和公平的基础上加快减排行动。(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B.如果通过额外的、一定规模的“碳移除技术”的应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C.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意味着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D.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响,但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态势并未受到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620文学理论基础考试大纲--企鹅优课
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620文学理论基础考试大纲已经发布,各位同学注意及时关注相关信息。企鹅优课为大家整理了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620文学理论基础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渤海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大纲所列项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仅供复习参考使用。科目代码:620科目名称:文学理论基础一、考查目标攻读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学术型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文学理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规律等,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判断、评价文学活动的相关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简答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论述文学活动的重要现象、规律三、考查范围文学理论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理论规律。2.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3.能运用文学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考查内容绪论一、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二、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三、文学理论的思想资源第一章文学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一、文学的认识性二、文学的倾向性三、文学的实践性第二节文学是审美的艺术一、文学的情感性二、文学的形象性三、文学的超越性第三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的间接性二、文学的精神性三、文学的蕴藉性第二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一节文学的价值一、文学的价值与价值观二、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与主导价值三、文学的真、善、美价值第二节文学的功能一、文学功能的整体性二、文学的认识和教育功能三、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第三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的过程一、文学创作的过程一、创作动因二、艺术构思三、语言呈现第四章文学作品第一节文学作品的语言一、文学语言的基本性质二、文学语言的特征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二、文学形象的主要形态第三节文学作品的意蕴一、意蕴及其构成方式二、作品意蕴的层次三、意蕴层次的有机系统性与丰富性第五章文学体裁第二节文学体裁的主要类型一、诗歌二、小说三、剧本四、散文第三节文学体裁的融合与新变一、文学体裁的融合二、文学体裁的新变三、文学体裁的不变与变第六章文学风格、流派与思潮第一节文学风格一、文学风格的特征二、文学风格的形成第二节文学流派一、文学流派的形成二、文学流派的多样性第三节文学思潮一、文学思潮的形成二、文学思潮的特征三、文学思潮的多样性四、文学思潮与流派的关系第七章文学接受第一节文学接受的构成与作用二、文学接受的作用第三节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一、文学接受与二度创造二、文学接受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三、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第八章文学批评第二节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一、文学批评的类型二、文学批评的方法三、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第一节人类实践与文学活动的发生一、劳动与文学的发生二、语言、审美意识与文学发生第二节文学的历史发展一、文学发展的动力二、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第三节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十章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第一节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一、文学消费的时代性二、当代文学生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第二节现代传播与文学发展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传播与文学发展二、网络文学:当代文学新形态第三节全球化与当代文学主要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考试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初试参考书目文学理论(第二版)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版文章来源:渤海大学研究生官网> >
相关资讯
【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史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奖励名称: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授予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奖励等级:青年奖奖项类别:专 著成果名称:《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史论》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