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偷看武侠小说长大的男孩,写起了西方奇幻
第二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12月8日闭幕。新华社记者对话“80后”网络文学作家“爱潜水的乌贼”,他的代表作被翻译成英语、韩语、泰语等多国语言,作品海外阅读量约5000万。
虽然写的是参考西方历史的架空网文,却在人物塑造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他说:“我的作品精神内核是东方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有从小打动我的侠义精神。”他正在创作的一本网文将带领全球读者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巴黎,展开一场全新的奇幻旅行。
“爱潜水的乌贼”说,无论东方故事还是西方故事,字里行间,人类对美好、善良、仁爱的向往是共通的,在网络文学里东西方文化彼此看见、交汇贯通。
记者:孙丽萍、张梦洁、闫文轩(实习)
竹笛演奏:上海音乐学院青年竹笛演奏家郑迪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随着英译版《射雕英雄传》在海外陆续上市,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西方评论界将金庸小说比作“东方版《魔戒》”,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见。武侠小说与西方奇幻之间,确有一些共通的特性,这些共性来自英雄史诗母题——英雄人物历经磨难,战胜强敌,最终达成壮举与伟绩。
金庸的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在英国上市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成了现象级的畅销书。继英国之后,英译本的金庸作品很快也要在美国书店上架了。西方读者们带着好奇心翻开书页体验奇异精彩的武侠世界,而早已熟知金庸和 《射雕英雄传》的中国读者们,同样带着好奇心,期待着外国读者的感想与评价。
在金庸的创作功力与郝玉清的翻译技巧共同影响下, 《射雕英雄传》收获盛赞,好评如潮。有的读者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有的则关注主要人物的命运,更多人醉心于武功与打斗描写。最有趣的是一位读者评论道:“书中对食物的描写令我垂涎欲滴。”
这让我想到,1890年清朝外交官陈季同为了向法国人介绍中国,以法文写作出版的小说 《黄衫客传奇》里,也曾不惜笔墨地详细描述中式菜肴,甚至在提到 “醋拌笋尖”时,特意加注 “以滚水清焯过”。不知百余年前,这本小说在同样以美食文化闻名的法国,可曾引得读者垂涎欲滴?
武侠小说中写到食物的本就不少。在古龙的 《流星蝴蝶剑》中,律香川用来招待孟星魂的蛋炒饭,令人印象深刻。金庸写食材菜品,更是极尽想象。 《射雕英雄传》里,有出自黄蓉妙手的两道名菜: “好逑汤”和 “玉笛谁家听落梅”。 “好逑汤”的关键,在于将樱桃去核之后,嵌入斑鸠肉,“玉笛谁家听落梅”要把五种不同的肉两两组合,搭配烹烧,创造出 “合五五梅花之数”的25般口味。严家炎在 《金庸小说论稿》中提到这两道菜,感叹 “真让人读着都要流口水”。金庸煞费苦心写这两道佳肴,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小说的趣味,它们参与到关键的情节中——在品尝了这一菜一汤之后, “北丐”洪七公决定将 “降龙十八掌”传授给郭靖,而郭靖在后来的情节中,倚仗这套武功屡战强敌,在几处难关化险为夷。严家炎先生如此说: “这件事关系到郭靖一生的幸福,也关系到全书故事的发展。”
当我们提到金庸的武侠小说时,往往先想到的是复杂凶险的武林江湖,以及冲荡其间的快意恩仇。而金庸写黄蓉的精湛厨艺,写杨过或韦小宝变着法地与人斗嘴,甚至写张无忌与赵敏的私密情话,这些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段落在各部小说中俯仰皆拾,不胜枚举。更为难得的是闲笔不闲,或树立人物,或推动情节,皆非一时之兴味,而是构思精巧的匠心之笔。在宏大的英雄叙事与细节的生活趣味之间,似乎产生了某种微妙的疏离感,而这疏离感带来的张力,成为构建这个令人沉浸的金庸武侠世界的重要因素。
说到 “武侠世界”一词,不得不提,在英文版 《射雕英雄传》出版后,有评论称郭靖有潜质成为像 《魔戒》中的弗罗多和 《冰与火之歌》中的琼恩·雪诺一样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象,金庸则与西方知名奇幻文学作者托尔金、J·K·罗琳、乔治·马丁等人并肩,被誉为 “世界的构造者”。
1938年,已经于前一年出版了《霍比特人》的托尔金在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演讲时,提出了 “第二世界”这个概念。他认为我们所生活在的世界,是 “第一世界”,而在想象力与创作欲望的驱使下,人类可以通过艺术手段构建一个幻想中的世界,即 “第二世界”。他还提出, “第二世界”虽是主观幻想而来,作者却需要建立合理自洽的逻辑系统为之提供支撑,令其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托尔金在自己的作品中坚定地贯彻 “第二世界”理论,这一理论也被后来的奇幻文学作家们所奉行。在勾勒出一个 “第二世界”的轮廓之后,优秀作者和平庸作者的分水岭在于,前者会精心设定与打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他们利用写作来构造世界,不仅是 “创世者”,也是 “砖瓦匠”,这不是单纯依靠天赋或狂想就能完成的。
金庸在作品中展现的对生活细节与生活趣味的关注,便是 “砖瓦匠”工作的一部分。仍以黄蓉的两道名菜为例, “玉笛谁家听落梅”之所以蕴含 “五五梅花之数”,是因为她父亲黄药师精通奇门五行,她自幼耳濡目染,所学不少;洪七公品尝过黄蓉的厨艺之后,当即允诺传授二人武艺,因为他不止是个 “吃货”,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江湖豪侠,不能平白受他人的恩惠,必须予以回馈。在这短短一段“烹饪——授艺”情节中,黄蓉与洪七公的言行紧密贴合各自的身份背景,也隐隐揭示 “有恩必报”作为江湖道德中的一条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当然,严格来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能完全归入 “第二世界”的奇幻领域。现实历史的逻辑与幻想江湖的逻辑,被金庸置于写作天平的两端,彼此融合,达成相对的平衡。在他笔下,武功高强的江湖侠客可以在史料记载的罅隙里用一颗飞石击杀蒙古之主,但他们并不能扭转宋朝灭亡这一既定历史结果。西方奇幻文学把架空的 “第二世界”作为对 “第一世界”的弥补和修缮,而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真实的历史和虚构的传奇构成了犬牙交错的 “纠缠态”。
将金庸小说比作 “东方版 《魔戒》”,似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共见。武侠小说与西方奇幻之间,仿佛确有一些共通的特性。这些共性来自英雄史诗母题——英雄人物历经磨难,战胜强敌,最终达成壮举与伟绩,这样一种叙事模式在武侠小说与西方奇幻文学中都具有普遍性。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将艺术分为 “心理型”与 “幻觉型”,前者所涉及的素材来自人类的意识领域,例如生活的教训、情感的波动等等,而后者则是以集体无意识为原型的艺术,为其提供材料的经验是“存在于人们心灵深处的”, “暗示着某种时间的深渊”的 “陌生之物”。学者王一川对此有一个精妙的譬喻:“心理型艺术相当于我们身居平川的日常感触,幻觉型艺术恰如我们偶尔登上高山之巅面对茫茫云海和幽幽深谷所产生的罕有沉醉。”
我们很难溯源寻找究竟是哪位作家第一个创造了龙和魔法,哪位说书人首先描述出突破人类生理极限的武功,但当我们读到中西方那些天马行空而又精雕细琢的幻想小说时,似乎有某种镌刻在人类基因中本能性的、渴望自我超越的英雄情结开始被唤醒了。这正是我们如此热爱这些作品的原因。假若把西方奇幻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看成荣格所说的 “幻觉型”艺术,那么分布在广袤大陆各地,体验着不尽相同的日常生活的读者们,即使登上的是不同的山峰至巅,举目远眺时所瞭望到的,或许是同一片浩渺无垠,惹人陶醉的云海。
写到这里,再来看金庸的小说在西方读者间的流行,则有些不出所料的意味了。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
探讨当代奇幻武侠小说《太浩》《贼人休走》《天道图书馆》的魅力与价值
在当今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奇幻武侠小说作为一种贯穿古今、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文学形式,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与喜爱。尤其是《太浩》《贼人休走》《天道图书馆》这三部作品,在广大读者中都颇受欢迎,分别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深层次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本文将围绕这三部作品展开探讨,从主题思想、风格语言、人物塑造、结构叙述等多个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首先,让我们简要介绍一下这几部小说的背景信息。《太浩》是由作家无极书虫创作的一部古典仙侠小说,全书已完结,字数约456万字。作品讲述了少年姜元辰因一场仙缘而踏上求道之路,最终成长为九州世界的顶级强者,展开了一场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修仙之旅。通过宏大的世界观设置,作品展现了修真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不同势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而《贼人休走》则是一部传统武侠风格的轻松日常小说,作者是非玩家角色,全书同样已完结,字数约61.47万字。主角李驷是江湖中的“盗圣”,他轻松幽默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行事风格,使得每一次的行动都充满了意外与趣味,这部作品不仅承载着武侠的情义,还渗透了对道德伦理的思考。最后,《天道图书馆》是由横扫天涯创作的一部玄幻异世大陆小说,字数达到629.89万字,讲述了主角张悬作为教师的成长历程。特殊的金手指设定,即神秘图书馆,赋予了他强大的教学能力,展示了师道传承的主题,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从主题和思想层面来看,这三部作品在讲述成长、追求和道德等方面均具备深刻的内涵。《太浩》在修真与成长的背后,传达了关于努力与坚持的价值观。主角姜元辰的经历也映射出当代年轻人在面临生活压力时的努力与追求,而最终证道元始天尊的成就,则是对不懈奋斗者的最高赞美。
相比之下,《贼人休走》则更偏向于探讨人性与道德。李驷凭借独特的道德观念,体现了江湖生存的复杂与微妙。在一个本应该全是尔虞我诈的江湖中,他却选择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行走,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也引导读者思考每个人在生活中应当如何把握自己的立场与行为。
《天道图书馆》则以教育为主题,作者通过张悬的教学情节,指出知识与道德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培养人品与能力的双重任务。同时,故事通过张悬在异界的挑战与成长过程,探讨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长与自我超越的主题,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风格和语言方面,这三部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太浩》运用丰富的修真语言,描绘出一个魔幻立体的仙侠世界。无极书虫通过生动的描述,将法诀、法宝的神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修真界。此外,紧凑的情节与灵活的叙事技巧,也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而《贼人休走》的语言风格则显得轻松幽默,作者通过生动的对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江湖的纷争与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李驷的性格鲜明,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辞,让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深意,产生更强烈的代入感。
《天道图书馆》则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叙事的节奏感。张悬的形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场景被塑造得丰富多维,同时,轻松幽默的叙述风格增加了趣味性,让阅读过程更加愉悦。通过对角色的深刻刻画,读者能更好地理解教育的内涵与成长的重要性。
在人物塑造方面,三部小说各有千秋。《太浩》中的姜元辰是一个充满热血与理想的青年,经历过人生的沉浮与磨难后,他逐渐成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修道者。他的成长之路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人性与信仰的深刻诠释。
而在《贼人休走》中,李驷则是一个活泼幽默的人物,他的形象塑造不仅通过个人特质展现,同时配角们的参与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丰富的层次。与严亭之的互动、与江怜儿的调侃,都是对李驷性格的有力补充,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和谐共生。
《天道图书馆》里的张悬则是沉稳而坚定的人物,他凭借智慧与责任心,不仅承担起教育的使命,还在面对异界的重重挑战时,展现出强大的引导能力。他对学生的关心,以及在困难面前的不屈不挠,成为了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结构与叙述方面,《太浩》的结构严谨,叙述层次分明,塑造出一个宏大的修真世界,情节发展逻辑紧凑,时而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示主角的成长。通过详尽的描写与生动的对话,读者得以全方位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与成长历程。
同样,《贼人休走》以轻松自由的叙述风格,加上幽默的语言,形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武侠世界。简洁明快的节奏,让每一次行动都充满悬念与期待,增强了情节的趣味性与可看性。而《天道图书馆》则通过张悬的教学过程展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教育思想,深刻的结构设计,使得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探索与思考的空间。
对于这三部作品,个人的阅读体验让我感受到无尽的魅力与思考。尤其是《太浩》以其宏大的世界观与精彩的成长之路,使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热血与激动;而《贼人休走》轻松幽默的风格则让我感受到武侠世界的温情与道德的探讨;《天道图书馆》通过教育的视角,带给我对知识与人生的全新理解。这几部作品各有特色,展现了当代小说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总的来说,这三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值得一读,更在思想深度与人性探讨上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们分别展示了个人奋斗的价值、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教育的力量等主题,吸引着广泛的读者群体,特别适合喜爱奇幻武侠的读者朋友去细细品味。无论是青春热血的成长故事,还是幽默温情的江湖奇遇,亦或是对教育与历史的反思,这些作品都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提供一种宝贵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
相关资讯
人文社再推奇幻武侠小说《苏旷传奇》
飘灯的奇幻武侠代表作《苏旷传奇》第一卷《人间而立》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据悉,《苏旷传奇》预计分三卷出版,总字数高达两百多万字,后两卷将于明年接连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