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另类作品
图书中有一句话构成的小说,也有几行字几百字做成的小说,其中简短又有趣,诙谐中带着些许道理,幽默中带着一丝泪滴。超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作者的思维天马行空,大胆的突破了以往对小说的传统定义和写作方式。从古代的古代到未来的未来,每一篇短小精悍,在哈哈一笑中品味人情世故,感受生态变迁,领悟生活哲思。从20世界初的大兴安岭树精小A被滥伐森林者伤害生命,到精神分裂者欧文的潜意识之旅,从一边奔跑一点掉落金币的金钱豹,到失去一个斑点的斑点狗,每一个出现的主角都有存在的意义,在时间的河流中所经历的都将被保存下来并且彰显给读者。
通俗易懂和晦涩难懂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小说机器人晦涩禁闭室的描写中,作者将普罗大众对小说的理解换成机器人世界中机器对小说的理解,借此反映当下写作现状和人们对通俗小说和晦涩小说的迎合观念的转变,让人感到既现实又荒诞,在戏谑中感悟写作思想。
图书的外表令人耳目一新,给人视觉上一定冲击。经典的阅读给人一种典雅复古的感觉,现代的小说符合当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不仅仅给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它能教人做人和处事的方式。"开卷有益","开卷"能带来阅读的享受,图书篇幅短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文笔风趣,奇特的写作风格,让自由、娱乐与大众化的文学结合,情节不拖沓,短小精悍,比起阅读长篇大论来说,短篇更适合在闲暇和碎片化的时间段中满足一下轻松阅读的时光。迎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习惯。生活是忙碌的,所以人们需要放松,需要在闲暇的时候,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读点有意思的文章,看点有意思的图片,既不占用大量的时间,也可以从容读来,想看则看,不想看随手放下即可。容易沉浸于作者所营造的氛围里,从而得到精神和心灵的愉悦,引起共鸣。

读了一本“另类”小说
喜欢读书的人也各有各的喜好。我弟弟非常喜欢读书,我曾给他推荐过一些书,他一看书名和作者就放弃了,我很纳闷,问他:“你都没看内容,怎么就知道人家写得不好?”他振振有词地回答:“不用看内容,一看书名和作者就能知道这部小说不入流。”我当然不信他的话,我是读杂书的人,不管这位作者有名没名,不管这部小说是不是获得一致好评,只要拿到手一定得读一遍,我觉得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写书的人想遇到知己,自然希望读书的人能在书中找到共鸣。这有点像两个人处对象,如果有眼缘,还愁无爱。不过,有些书确确实实不是我的菜,买回来之后,草草读了一遍便束之高阁了,这或许就是缘分未到吧。我与弟弟读书唯一不同的地方,他只读自己喜欢的书,我则喜欢徜徉在书海的感觉,希望每一本书都能带给我一份惊喜。
今天与大家分享朱岳著的《说部之乱》,朱岳毕业后先做律师,后转行从事编辑。曾出版短篇小说集《蒙着眼睛的旅行者》《睡觉大师》,这部作品是他第三个“孩子”。选这本小说来读,因为它是短篇。我对短篇小说情有独钟,我觉得有些“长篇巨著”让人看了头疼,故事情节拖泥带水,故事内容不吸引人,总之,读起来味同嚼蜡。短篇不然,作者要在很短的篇幅里将整个故事叙述完整,这是需要功底的。短篇小说,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但是故事就不同了,故事与小说的区别是:从材料来说,故事要有核心情节和精彩的细节,称为故事核。而小说则不同,可以有这样的核心情节,也可以没有这样的核心情节,它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来引出情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活动来反映主题。从表现方式上来说,故事用的是叙述的方法,小说用的是描写的方法。小说是写的,更倾向于文学语言;故事是讲的,更倾向于口语。从表现的主体来说,小说是写人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写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故事核进行的。简单点说,故事是小说的梗概,没有故事的小说是没有灵魂的。可见小说更高级一些,而短篇小说要求更高。
朱岳的这部《说部之乱》,从书名上就能看出与众不同,其内容更会让没有想象力的人瞠目结舌,如《原路追踪》里写的武林高手都是读书的人,武功高低以读书的档次决定,我想想我与弟弟的差距,是不是还没过招就被KO了。书不厚,收集了24篇小说,可见作者是惜字如金的,而且作者的作品脱离现实,完全没有矛盾先生所说的“涉及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朱岳给大家讲述的是稀奇古怪的发明、志趣诡异的怪人、子虚乌有的历史事件,讲述的是—个个怪诞而富有诗意的世界。如果说朱岳是杜撰的高手,而这些杜撰的文字又似乎有血有肉,可能与作者当过律师,喜欢哲学有关吧。其中有一篇非常短小的《回信》,应该归类为微小说。大概意思是一对夫妇丢失了小孩,第二天在海边发现了一个巨人的尸体,所有特征都指向那个丢失的小孩,可是小孩的父母不承认,因为他们丢失的是小孩,而不是巨人。细想想,我们现实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事件呢?有时候觉得自己犯了小错,不以为然,殊不知,久而久之就酿成了大错。还有,求人时觉得是一件小事,可这件事在别人那里或许是天大的事,当别人拒绝你时,你会坦然接受吗?或许你会非常生气,甚至觉得对方不够朋友。反过来,如果是别人求你呢?你要是不愿意,是不是也有无数个拒绝的理由。
四、要读懂一篇小说,先要走进作者所创作的世界。
读一本小说,每个人都能读出属于自己内心中的故事,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我没有读过朱岳的其它作品,但是本部中的《星际远征》,我读起来就非常费劲,作者想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想让人们悟出什么?读过之后,我就怀疑,作者是不是被外星人劫持过,他的作品与我之前读过的文字相对比完全属于两个世界,年过四十,还有如此超脱俗人的想法,确实令人羡慕。这里不过多剧透了,否则你读他的《说部之乱》就缺少了思考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过程是很美妙的。
另类的小说
读这本小说的感觉,是触到了什么却又抓不住什么。像一只轻柔的手拂过心头,痒痒的,又抓不住这只作恶的手。 有很长很绕的句子,在刚有点清晰一点的体会时,这一绕,好,又不知思绪被揉搓成什么样子了。 刚开始很是诧异,为何这本小说有如此高的豆瓣评分,最初也是因着这奇异的高分而买的这本书,却完全看不出高分的感觉。不死心的开始“读”书了。每中午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渐渐也读出味来了。 要说她写的是什么,其实是很普通很琐碎的生活,每一片段我们都经历过或者是我们都会经历的。但她却不会清晰直白的告诉我们:看,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真相,这就是感悟,这就是经验,这就是教训。她以一种怪异的手法,没有清楚的源头,没有明确的去处,就这么一说,就这么任性的甩几个长句断句,你也许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是你确实又能知道她的确是写了些什么。至于写了什么?还得看你自己的生活经历,看你自己的生活感触。有一些篇章我并不能理解,可以说抽象陌生不像是生活。但是有些篇章,我确实能产生一些共鸣,能联想到生活中很多实际的影子。 但老实说,通篇看完,我并不具体知道她到底写了些什么,但是,我还是被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