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句句皆是千古名句,堪称送别诗的巅峰之作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44:42

阅读人数: 328

本文主题: 堪称巅峰之作

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他为李云饯别而写下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人借为族叔李云饯别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郁愤情怀。诗中句句皆是千古名句,堪称送别诗的巅峰之作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抛弃我而离去的,是那无可挽留的昨日时光;扰乱我不得安宁的,是眼前诸多的烦恼和惆怅。万里长风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对此景,正好畅饮于高高的楼上。由衷地赞美汉家文章建安风骨,更喜爱小谢这种清新秀发的诗风。都怀有无限的意兴心高欲飞,要到那九天之上将明月把弄。抽刀断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人生坎坷总是不能称心如意呀,倒不如披着散发去江湖中放舟。

诗的开头两句,不写饯别,却破空而来,突然发端抒写心情的忧愤和烦乱:“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达十一字的散文句式如骏马脱缰惊涛突起,强烈地表现了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不可遏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句突作转折,进入题目,写饯别时对景酣饮的豪情:“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从极端苦闷的心绪抒发突然转到爽朗开阔的境界的描写,变化突兀,不可捉摸,充分展示了诗人善自解脱、豪放爽朗、洒脱不拘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四句是诗人对李云和自己的评价。诗人和李云既是叔侄,又是挚友、诗界同仁。文人骚客聚首畅饮,离不开谈诗论文,题拂品核。

诗人赞美李云的文章具有建安风骨,刚健道劲;自己的诗歌和一生最佩服的诗人谢朓的诗一样,具有清新秀逸的风格。酒酣兴发伴随着豪情逸趣,进而飘然欲飞,要“上青天”、“揽明月”。

只读这四句,全然不见忧烦、痛惜之情,黑暗龌龊的现实也被暂且摒弃一旁。读者看到的是大丈夫的胸襟、壮阔的情怀。

末尾四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散发弄扁舟”,而不与浊世同污。全诗起伏跌宕,气势雄浑,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有无法解开的烦忧之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两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是诗中最精彩的诗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理,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全诗如歌如诉,情感起伏涨落,韵味深长,一波三折,章法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李白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句句皆是千古名句,堪称送别诗的巅峰之作

杜甫最难超越的一首诗,堪称咏物诗的巅峰之作

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介绍杜甫最难超越的一首诗,这首诗堪称咏物诗的典范,它就是《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在夔州睹物怀人,写下此诗。下面我们逐句解读。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描写柏树细致入微,使人印象深刻。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刘备、诸葛亮“鱼水三顾合”,所以时隔几百年,这棵老柏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保护。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气势磅礴,可见杜甫的想象力比起李白不遑多让。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杜甫想起了三国史事,可是物是人非,只留下这棵老柏树见证了朝代的兴亡。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清人潘德舆评价这几句“理足气壮”,这是十分公允的。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既是写老柏也是写自己,颇为含蓄。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评价这几句:“结处比贤士,亦自比也。”这话是客观公正的。

杜甫当年“窃比稷与契”,本想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只可惜报国无门。杜甫在《岁暮》中有这样的诗句:“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那老柏的“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不正是象征着杜甫自己吗?

盘点中国铸造之最

铸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在铸造生产之初,艺术铸造就已经诞生了,足以展现铸造的技艺美。

我国古代艺术铸造创造出许多精美绝伦的铸件,铸造技术更是精湛超群,在历史的长河中独具特色,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今天,小编要同大家分享的便是中国古代艺术铸造中,那些出自不同时代、不同铸造工艺下的巅峰之作。

马首铜像铸造于清朝乾隆年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马首铜像与其他11尊兽首铜像一同流失海外,2007年由何鸿燊购得后捐献国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马首铜像材质为精炼红铜,红铜熔点高流动性差,铸造过程中极易失败,但却赋予了马首深沉厚重的色彩,历经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马嘴、脖子,甚至是鬃毛,很飘逸的鬃毛都是一次性铸造完成的。这一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的技艺,更是登峰造极。

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制造技艺堪称一流水平

王子午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青铜器,在1978年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楚墓中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冶金专家分析,王子午鼎系分铸后焊接而成,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构思,制作工艺十分精湛,技艺之高超,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堪称一流水平。

其中,鼎足的上部浮雕兽面纹,鼎腹部的外壁和耳部雕镂当时流行的龙形纹和蟠虺纹。是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于鼎身的,显示了很高的铸造水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属于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四羊方尊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精湛绝伦的青铜铸造工艺,它被人们称为传统陶范法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据专家研究,四羊方尊在铸造的过程中,羊角是单独铸造的,接着放置于羊头的接口里,然后进行合范浇铸,由于技艺高超,让整个器物看起来极其融洽。

曾侯乙尊盘是战国早期青铜器,1978年于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三千年前的古人鬼斧神工的铸造手法至今看来仍匪夷所思。这件复杂的青铜器运用了铸接、铸焊、铸镶、铆焊,四种手法才制作而成!尊盘所用蟠龙、蟠螭多达百余条,繁复纠结,极尽华美。这种风格青铜器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传统青铜礼器的敦厚形态的概念,极大的体现了战国时期匠人的细腻技艺。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和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一起被誉为“四大国宝”。毛公鼎器形为大口,半圆形深腹,三足呈兽蹄形、口沿上有高大厚实的直立双耳,整个造型浑厚敦实而凝重。真正让它举世闻名的则是铸在内壁的铭文,共32行,499字,这是迄今发现铭文最长的一件青铜器。

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铜鎏金观音造像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铜鎏金观音造像是国宝级文物。无论是体量之大、工艺之精、体态之美,都堪称达到了我国古代金铜造像艺术的巅峰,是明代永宣风格金铜造像的代表之作。

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1977年出土于素有“东方金字塔”美誉的西夏王陵,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宁夏博物馆。

鎏金铜牛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中国传统铸造技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这一件件看似冷冰冰的金属铸件,却有着极强的延续性和绝美的艺术感,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