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原创不用科举:中世纪欧洲人也可以实现阶层跨越!

更新时间: 2025-07-18 14:19:39

阅读人数: 516

本文主题: 女主穿越到欧洲中世纪贵族的小说

中世纪的西欧,其实是五种不同社会的共存。他们分别是最基本的领主社会、罗马教会坚持不懈建造的神权社会、以领土国家为中心组织起来的社会、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以及夹再他们之间的城邦。

这五种社会互相掺和、弥补,也会互相冲突。但每个社会都有一套符合自己处事原则的上升通道,避免了阶层固化所带来的活力丧失。

中世纪曾被称为“黑暗时代”,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退的时代。虽说这个说法已被历史学家们抛弃,但因为早期的长期战乱、经济崩溃和蛮族国家重建,文人和官吏的数量确实大幅下降了。

但作为罗马文化直接继承者的教会,因为其复杂的组织结构和承担的宗教和政治使命,一直在创造和吸纳大量知识分子。如果说俗人主要靠军功和财富跻身贵族之列,那么文人们一般则是靠智力和知识在教会内晋升。当时的天主教会也就成了一个不分阶层、不问出身、不看财产,只在人民中间选拔优秀人物来建立教阶制度。

中世纪的罗马教会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它的首脑是教皇,在罗马之外设有省区、主教区和教区。每个教区设有1名神甫,多个教区组成一个主教区。主教区再设1名主教,多个主教区又组成一个省区,并设1名大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甫们组成了世俗教士团体,与脱离尘世在修道院生活的清修教士和没有定居四处游动的托钵僧相区别开来。

教会的主要任务是引导人们的宗教生活、指导宗教仪式、执行各种圣职,并且努力维持信仰和道德。因为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国家的蛮族缺乏文化和行政经验,再加上教会权势的膨胀,所以还要执行法律和政治事务。它有法律、立法者、法庭、律师,用有形的物质力量强迫人们遵守它的法律。因此,在世俗法庭之外还有一整套天主教法庭体系,由主教及其下属控制,最终上诉权在罗马。

教会法的管辖范围包括宗教组织和行政的一切问题、关于教会财产和财产权的问题、圣礼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如婚姻和家庭关系、遗嘱、誓约、抵押和以真诚为基础的契约。在刑事方面,既有刑事犯罪,又有伤害公众利益的罪过。特别是各种假信条、异端、宗派分离活动、伪证和高利贷,还涉及各种性犯罪。

书籍与知识 可以改变中世纪人的命运

综上所述,教会不仅需要宗教知识丰富的神职人员,也需要律师和法官,同时这两者也都要求专业化和职业化。这就导致教会对知识分子的需求非常庞大,再加上基督教和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上占据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世纪所有用拉丁文写作的人可能都从属于教会。

在中世纪,不从学校出来的神学家是罕见的。这些人有的在教会学校中被培养,有的是从外部招募而来。每个教士按规定都要收下几个徒弟,以便从中培养他的接班人。这就是后来法国乡村学校的起源。一些人可能从10岁起就来到教士的住处,过着集体生活。教士的弟子在学会诵读后,向唱经班的歌手学习唱圣歌,再学习一些对起草主教府文件有用的写作技巧。最后他们就转而学习宗教文学、宗教文献、神学知识和宗教教义,也就是对《圣经》殉教者行传和圣徒传记进行解读的阶段。

根据教规汇编《古代教会法规》规定,想成为教士则要越过七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看门人、朗读者、驱邪者、辅祭、副助祭、助祭、教士。学生们在学习完每个等级对应的知识后,才能晋级并最终成为一名教士。但这种考核与晋升,基本都取决于学生的个人水平,而极少考虑世俗出生。修道院举办的学校,也最终发展出了最早的大学。

军功是早期中世纪平民成为贵族的重要路线

在9-14世纪前的欧洲,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无十分难以跨越的鸿沟。平民进入贵族圈的主要依据是军事才能和财产数量。在11世纪之前就存在的领主家族中,有很多人的先祖都不过是空手起家的冒险家或是富裕农民。

一份关于诺曼征服前的英国史料指出:如果1个平民发展顺利,拥有自己的5海德(1海德面积在20-120英亩间浮动)土地、一座钟楼和一座城堡,在国王会堂有席位和专职。那么他就有资格获得骑士的各种权利。发展顺利的商人也能在3次自费渡过大海后,获得骑士的各种权利。

骑士制度确立也没有封闭普通人的上升通道

随着贵族阶层的稳固,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道德伦理,也就越来越与民众疏离。贵族阶层对平民展开的大门虽说未完全关闭,却也是越加收紧。在1250-1400年期间,成为了欧洲贵族阶层最封闭的时候。这也是中世纪欧洲结束之前的扩张态度,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但即便如此,成为贵族的平民依旧层出不穷。原因也很简单,王侯们需要资源来维系统治、战争和排场,有钱人就十分乐意拿钱换来贵族身份。这不单是虚荣作祟,而是与旧贵族们建立商业和社会的联系。

城市商业的发展 带了了第二条成为贵族之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一批城市贵族。他们并不是指那些移居城市的封建贵族,也并不一定拥有爵位,但却是指掌握了城市政权的人。这些人大部分只是商业和手工业者出生,而购买贵族头衔最多的人也就是他们。

中世纪城市所代表的经济和思想主张和封建社会并不兼容。但我们却能发现城市的生活比在代表封建经济的农村要好。当封建贵族们开始维护自身阶级的“纯洁性”时,普通市民也一样很难能从城市贵族们那里得到获得权力的机会。他们便转而自发组织起了属于自己职业的行会。

行会起初只是一个经济组织,但后来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行会成员,也开始支配着城市事务。结果就产生了一种依靠经济权力的城市贵族政治。这样一来,城市组织就时常甚至通常地归结为一种寡头财阀政治。随着时间推移,行会和城市的统治阶级在形式和实质上都越来越贵族化了。

由于各类原因,大部分人对于中世纪的整体评价不高。但正因为有中世纪时代的存在,才有了后来的近代世界和现代文明。仅从这点来看,中世纪社会就是值得研究和体察的对象。

在传统科举制度思维依然非常盛行的今天,不少人也对中世纪的社会阶层流动是毫无概念。但你不可否认,相比东方的死读书式科举,西方的中世纪多阶层分布是更为接近现代文明的。教会举办的学校体系、贵族们的册封机制和城市居民的财富累积,都在让更多人有机会跳出自己的固有位置。所谓的阶层流动,绝不是只有一条路可选。

科举的流动性实际非常有限而狭窄

当然,以上几种体系因为身处同一个环境,彼此间也经常爆发冲突。只是在谁也吃不掉谁、谁也离不开谁的基础上,更为文明开化的现代政治萌芽开始出现。每次血腥的暴力变革之后,都是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趋于温和。这也就给了更多人以更好的生存空间。

原创不用科举:中世纪欧洲人也可以实现阶层跨越!

欧洲中世纪贵族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欧洲,我们常常将浪漫、优雅和高贵联系在一起。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涌入欧洲,游览被誉为“浪漫之都”的巴黎、“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以及优雅迷人的伦敦等地。当我们漫步在欧洲街头,欣赏那些历经岁月的古老建筑和丰富的古典艺术品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欧洲就是高贵优雅的代名词。然而,如果我们穿越到中世纪的欧洲,就会发现这个看似精致美丽的世界背后隐藏着许多令人惊讶的真相。

在中世纪的欧洲皇室,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漫天弥漫的恶臭。当我们走进凡尔赛宫和卢浮宫,看到的不再是金碧辉煌的宫廷建筑,而是随处可见的粪便排泄物。当时的皇家宫殿不仅成为了排泄的场所,还被漫天恶臭所笼罩。上至国王,下至仆人,都在王宫内随地大小便。尽管当时的王宫内有30多个厕所,但这些厕所的设计并不合理,导致粪便排泄物直接流到街道、护城河甚至是建筑物的外面。

面对如此脏乱的生活环境,欧洲贵族们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反而,他们想出了一些奇葩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例如,路易十四就在面对凡尔赛宫和卢浮宫随地都是大小便的情况时,并没有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奇葩的方式——他决定亲自监督王宫内的清洁工作。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王宫内的环境卫生。

总的来说,欧洲中世纪贵族生活的真实面貌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精致美好。相反,这个世界的背后充满了脏乱差的现象。然而,正是这种反差让我们更加珍视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从中汲取教训,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贵族读物「腰带书」极简史

史壳郎3号:咳咳,我出了趟远门。

史壳郎3号:我去了趟……咳,中世纪的欧洲。

史小姐:( ⊙ o ⊙ )厉害了我的哥,所以然后呢?

史壳郎3号:给大家伙带来了中世纪贵族读物——

书稿被装订在柔软皮革制成的袋子中

皮革收紧形成的锥形尾端带有一个比较大的结

这个结可以卷进腰带(girdle/belt)被随身携带

(史三OS:为啥不叫belt book呢?

书被拿到手中时的方向恰好是正确的

高度在90mm至160mm之间

最轻的仅有132g,最重的有900g

Single cover girdle book

书封、书脊和封底被包裹在皮革袋中

Double cover girdle book

中世纪欧洲的僧侣、神职人员、律师和贵族

(史三想强行用印刷本装个13却不可得)

《哲学的慰藉》中的波爱修斯和“哲学女神”

社会地位、身份、财富、学问水平

这本腰带书的结上仿佛镶了无数的宝石啊

可以得知中世纪腰带书的数量并不少

能在艺术作品中找到的腰带书约有

幸存的腰带书数量如此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从荷兰到上莱茵河谷之间的狭窄区域内

尽管腰带书因被悬挂在腰带上而得名

但实际上被直接提在手中的情况更普遍

约有66%的腰带书是被提在手中的

图中的圣安东尼奥和他腰间的腰带书

德国画家朱斯·范·克利夫《圣安东尼奥·阿巴德》

右图中的圣·安东尼和他手中的腰带书

德国画家马丁·松高尔画的圣·安东尼

出自祭坛壁画《圣母玛利亚之死》

腰带书最早可能出现在13世纪末

这幅画留存在一位名叫Jeanne Brichard

画中的她在手腕上挎着一本腰带书

书体本身差不多垂到了她的膝盖部位

表现14世纪腰带书风貌的画作并不多见

我们只能从上图了解到早期腰带书的样貌

描绘有腰带书的画作就变得很多了

15世纪也恰恰是腰带书流行开来的时候

深图猫编OS:炫富装13之风,古今中外,一脉承之,

奈何从前无自拍之神器,只能退而求“入画”?

(Barthélemy van Eyck,约1420-1470年

Aix Annunciation

(Prophet Jeremiah and Christ)

先知头顶上方的书架上就有一本腰带书

它的延伸带和结从书架上垂了下来

左图上方从书架上垂下来的腰带书的延伸带和结

(Antonello da Messina,约1430年至1479年2月)

St. Jerome in His Study

我们可以看到一本腰带书的延伸带和结

st anthony tormented by demons

(Hans Holbein the elder)

有一位教士手提一本腰带书拾级而上

绘画、壁画中的腰带书依然很常见

《圣母子与凯瑟琳、多萝西、芭芭拉、玛丽四圣母》

Virgin and child with St Katherines, St Dorothy, St Barbara, St Mary Magdalene

(Jorg Breu the elder)

包含圣马丁、圣伊丽莎白和圣凯瑟琳的画作中

Hans Schaufelein

图中有亮点,一定不要放错重点哦~

她的腰间带有一本系在宝石腰带上的

通过这个圆环,直接将书和金属外壳

所佩戴的正是这种形变了的腰带书

圣·加大利纳的腰间佩戴有腰带书

虽然表现腰带书最早的画作出现在14世纪初

但是由于腰带书在15世纪开始流行

因此它也更集中地出现在15世纪中期以后的作品中

现存最早的实物腰带书出现的时间是

尺寸很小,只有10.4×7.5cm

作者是John Vom Wald

参考维基百科posebind词条)

(又称低地萨克逊语、古萨克逊语,

是低地日耳曼语的一种区域性语言,

主要使用者在德国北部、丹麦南部和荷兰东部)

唯一幸存的哲学著作《哲学的慰藉》

1530年制成的这本腰带书现藏于

15世纪后期一本祈祷书的手抄本

制成于1589年的这本腰带书也产生于丹麦

经由主教Knud Mikkelsen

也是现存可考的最晚制成的一本腰带书

16世纪晚期基本上算是腰带书的衰落期了

数量有限而珍贵的手稿渐渐被印刷书稿取代

腰带书也慢慢失去了热度 不再流行

仍然有很多腰带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在不断地尝试阐释和制作现代形式的腰带书

一些研究者和爱好者自己制作的腰带书

史小姐:咳咳,你做得出来吗= =

史壳郎3号:嘿嘿嘿,不管能不能做出来吧

但我能够想象我提着腰带书时那帅气的模样!

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及文末二维码

标签: 现代 骑士 领主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