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特朗普:“何不更换伊朗政权?”以色列持续打击伊朗军事目标

更新时间: 2025-07-25 14:31:40

阅读人数: 573

本文主题: 特朗普称很难要求以停止空袭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阿里·沙姆哈尼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尽管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伊朗的浓缩铀材料还在,“事情未到终局”。以色列继续空袭伊朗军事目标,并首次远程空袭伊朗一战略导弹指挥中心。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暗示对伊朗政权更迭感兴趣。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22日说,美国“午夜之锤”打击行动“基本摧毁了伊朗的核项目”。

赫格塞思在五角大楼就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伊朗三处关键核设施目标均遭受“极其严重的损毁”,但具体受损程度尚需时日才能确定。

这是6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拍摄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记者胡友松摄

特朗普22日在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写道:“可能使用‘政权更迭’这个词并不政治正确,但如果伊朗现政权不能使伊朗变得再次伟大,那为什么不能换政权呢?让伊朗再次伟大!”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政治顾问阿里·沙姆哈尼22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尽管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伊朗的浓缩铀材料还在,“即便核设施被摧毁,事情未到终局,浓缩材料、本土知识和政治意志继续存在。”

沙姆哈尼表示,伊朗有合法的自卫权,现在掌握政治和军事行动的主动权,将“明智”行事并“避免盲目打击”,“惊奇会继续!”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2日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表示,美国袭击伊朗核设施是侵略行径,伊朗方面将对此作出回应。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据伊朗总统府22日发表的声明,对于马克龙希望伊朗在美国打击该国三处核设施后保持克制的要求,佩泽希齐扬说,伊朗从未主动挑起战争,但在遭遇侵略时必将进行自卫。他说,伊朗始终表示愿意在国际规则框架内进行对话,但绝不会屈服于霸凌政策,对侵略行为作出适当回应是理所应当的。

佩泽希齐扬表示,围绕伊朗核问题,伊朗与美国曾在阿曼斡旋的间接会谈中谈及信任建设,然而美方却袭击了伊朗核设施。他指出,外交谈判的有效性建立在双方都恪守承诺的基础上,而不是在谈判期间一方对另一方发动攻击,破坏信任。

佩泽希齐扬重申伊朗从未寻求战争或核武器,因为和平与安定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福尔道核设施受损情况暂无法评估

国际原子能机构22日表示,由于福尔道铀浓缩设施建在伊朗中部一座深山中,鉴于其地下位置和美国所用炸弹的穿透性,暂时无法评估受损程度。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资料图片。新华社发(国际原子能机构供图)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该机构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很明显,福尔道也受到了直接影响,但无法确定铀浓缩车间内的损坏程度。”

声明说,美国夜间发动空袭后,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被击中。此前遭以色列多次袭击的伊斯法罕核设施遭到更多破坏。国际原子能机构曾报告说伊斯法罕核设施综合体的几座建筑物受损,其中一些建筑物内可能有核材料。美国的袭击进一步破坏了这处核设施的建筑物。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确定地下隧道的入口受到了影响。

格罗西说,伊朗核监管机构已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三处核设施遭袭击后,场外辐射水平没有上升。

格罗西在声明中呼吁相关国家紧急采取外交手段,以结束敌对行动,并使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恢复在伊朗的核查活动。

以色列国防军22日发表声明说,以军战机当天首次对伊朗中部亚兹德地区的“伊玛目侯赛因”战略导弹指挥中心实施空袭,这是以军迄今打击的最远伊朗目标。

这是6月1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市区拍摄的浓烟。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声明说,约30架以军战机发射60多枚弹体,打击了伊朗境内数十个军事目标。其中,“伊玛目侯赛因”战略导弹指挥中心距以色列约2200公里,储存着“霍拉姆沙赫尔”弹道导弹,已有约60枚导弹从这个中心射向以色列。

声明援引以空军总司令托默·巴尔的话说,“伊玛目侯赛因”战略导弹指挥中心是以军迄今打击的最远目标。以军正持续对伊朗全境发动攻击,破坏其向以色列发射导弹的能力。

同一天,以军战机还对伊朗伊斯法罕、布什尔和阿瓦士的导弹发射装置等实施了空袭。伊朗中部亚兹德省两处军事设施当天也遭到以色列空袭,造成7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和2名义务兵死亡,另有多人受伤,正在接受治疗。

(记者:王卓伦、冯国芮、孟凡宇、李军、陈霄、沙达提、汪强、陈君清、徐静)

特朗普:“何不更换伊朗政权?”以色列持续打击伊朗军事目标

特朗普称或支持伊以停火,称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特朗普称可能会支持伊以停火# 【#特朗普称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可能会支持停火】当地时间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他可能会支持停火。

据悉,当被问及是否会像伊朗那样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时,特朗普表示“现在很难提出这个要求”。当被问及是否会支持停火时,特朗普回答说:“我可能会,视情况而定”。

而针对是否决定打击伊朗的问题,特朗普说“我给他们一段时间,我认为最多两周”。他补充说,此举的目的是“看看人们是否会恢复理智”。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地面部队来打击伊朗时,特朗普回答说,“我不打算谈地面部队,因为最不想做的就是派遣地面部队”。

特朗普称,美国一直在与伊朗对话。他说“伊朗不想和欧洲对话,他们想和我们对话。欧洲在这件事上帮不上忙。”

特朗普还表示,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关于“没有证据证明伊朗正在制造核武器”的说法是错误的。特朗普认为伊朗距离拥有核武器还有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央视新闻)

原创特朗普称,很难要求以停止空袭,或支持停火

有时,一句话的影响力可以远远超过一场战争。

特朗普6月20日的那句“现在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瞬间引发了整个中东乃至全球外交领域的风暴。

这句话不仅仅是简单的言辞,它更像是美国向世界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

一边是硝烟弥漫的加沙,一边是意见纷杂的白宫,再加上对局势感到焦虑的联合国和愤怒的伊朗,局势复杂交错,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以色列空袭升级,特朗普“不劝”

自6月13日起,加沙上空几乎没有片刻宁静。

根据加沙卫生部的统计,短短七天内,至少1500名平民丧命,其中包括大量儿童和妇女。

尽管国际社会一再呼吁停火,联合国和各国的谴责声音此起彼伏,却似乎被空袭的轰鸣声淹没。特朗普面对媒体时,冷静地说:“现在很难要求以色列停止空袭。”

这句话并非推卸责任,也不是单纯的回避,而更像是他一贯的手法:“我不承担责任。”

他明确表达的立场是:战争残酷,但不必将责任全部推到我身上。

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态度强硬,但事实上,白宫内部的矛盾已经悄然浮现。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揭示了这一内幕: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顾问们已经坐不住了,纷纷提交备忘录并召开小规模会议,劝说特朗普“不要过于强硬”。

他们不断提醒总统,如果美国继续全力支持以色列,穆斯林世界将如何反应?人道危机如果得不到解决,国际社会会指责我们存在“双重标准”。

甚至有顾问直言不讳地指出,“道义破产”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后果。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中东地区的利益和道义向来紧密相连。

情报部门也在默默行动,他们每天关注加沙的伤亡数据,担心极端情绪会在阿拉伯世界迅速蔓延。“你支持自卫可以,但不能假装没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某位匿名情报官员在会议上如是说。

国际社会也没有袖手旁观。联合国安理会连续在6月11日、14日和18日召开紧急会议,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缓解冲突。

中国、法国、巴西等国代表纷纷在会上呼吁停火。

俄罗斯甚至提出了一个草案,呼吁以色列立即停火,并优先保护平民。

然而,美国代表团每次都坚决否决,理由也非常明确:“以色列有自卫的权利。”

一位欧洲外交官在闭门会后表示:“美国的否决令人失望,大家都无能为力。”

这话表面上像是抱怨,实际上却是在传递一个信息:“美国如果不改变立场,其他国家根本无法推动停火进程。”

回到特朗普那句“我可能会支持停火,视情况而定”,

乍一听似乎是给出了一个希望,但这正是特朗普外交的典型风格。

他的语言模糊、灵活,绝不做出明确承诺,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语言技巧。

你说他可能支持停火,他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表;你说他反对停火,他也并未直接拒绝。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并非第一次,在他担任总统期间,类似的模糊战略早已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被多次使用,导致谈判长时间停滞。

这一次,在加沙问题上,特朗普依然选择了“拖延战术”,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伊朗局势升级,第二条战线悄然打开

“我给他们最多两周时间。”特朗普突然提到伊朗,语气里带着倒计时的意味。

这不是闲聊,而是一种明确的警告。

特朗普甚至对自己的情报总监提出的“没有证据表明伊朗在发展核武器”的判断表示质疑。

他显然对自己情报部门的报告并不完全信服,而是在两条战线同时加剧局势。

他一方面在中东强硬,另一方面又对伊朗提出了警告,似乎为将来的行动铺路。

在全球目光集中在中东局势时,欧洲开始发声。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6月19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我们不能对平民的死亡无动于衷。”

这句话言辞直接,显然在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多行动。

德国外长也毫不客气地公开要求美国“重新考虑对以色列的无条件支持”。

然而,特朗普对此置之不理,反而回击道:“伊朗不愿意与欧洲谈判,他们只想和我们谈。欧洲在这件事上,帮不上忙。”

这番话似乎是在嘲笑欧洲的无能,但更暴露了一个现实:美国早已选择单边主义,欧洲想成为“中东调解者”,却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三次联合国会议未果,美欧分歧愈加加剧

连续三次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未能产生任何实质性进展,欧洲与美国之间的分歧逐渐加深,形成鲜明对比。

这意味着,美国计划在中东问题上继续走单边主义,而欧洲则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中东的这盘棋,特朗普打算由自己一手操盘,其他国家的声音似乎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特朗普对于加沙和伊朗问题的表态,表面看似模糊不清,实际上每一个字句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战略布局。

“很难要求以色列停火”是对美国最亲密盟友的坚定支持。

“可能支持停火”则是对全球压力的策略性回应。

而“给伊朗两周时间”则犹如一纸最后通牒,警告德黑兰。

白宫内部的争论、联合国的僵局、欧洲的尴尬、伊朗的警觉……在这场错综复杂的外交博弈中,没有任何话语是随口说出的。

在特朗普的世界里,模糊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掌控;不表态,也并非回避,而是深思熟虑的布局。

标签: 消息资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