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特种兵是如何炼成的:炼狱式训练都是极限任务
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军营训练场 探秘中国海军特种兵是如何炼成的
李烨睿在进行滑降训练。 摄影/薛成清
特战队员过泥潭。 摄影/张明星
在特种兵的队伍里,海军某特种部队连长李烨睿已经小有名气。八一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海军特种兵部队,探秘中国海军特种兵是如何炼成的,特战连长李烨睿到底经受了怎样的历练?
记者走进训练场时,李烨睿正带着全副武装的战士进行训练。每名战士都已看不出本来的样子,浑身泥水,蓝绿迷彩已经全然成为土黄色。
训练场上硝烟弥漫,特战队员们爬泥潭、扛圆木、抱弹箱、过障碍、滑降、格斗,一样接一样往复训练。
哪怕是俯卧撑这样看起来最容易的项目也因沙地加大了难度。特战队员双手握拳用手指关节支撑身体,沙石直接嵌在队员的皮肤上。
战士欧阳森锐在介绍日常训练情况时说,“我们每天训练项目不一样,比较多。除了跑步、器械等体能训练,还要进行攀登、滑降、障碍、射击等训练。此外还有战术训练和海上科目训练。”
因训练强度大,特种兵往往是晒得最黑的。部队长王海峰说,有时候出去开会,特种部队的人坐在里面一眼就能看出来。
特种兵所担负的任务与一般意义上的侦察兵有很多不同,主要是袭扰破坏、侦察、紧急解救,以及反恐怖和反劫持等。
“对于特种兵来讲,除了自己的本专业外,一般的潜水、跳伞、机降等都要学习和掌握。”战士张春光说,特种兵对人的素质要求很全面。执行任务时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张春光说,首批护航时,他和另外5名队员一起到一艘中国商船上随船护卫了近一个月。在船上,他们6位特战队员轮换值班。“其间,大家睡觉都穿着防弹衣,怀里抱着枪,以防有突发事件发生”。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特种作战部队有:美国的海豹突击队、俄罗斯的阿尔法别动队、英国的SAS特别空勤团等。中国军队特种兵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任务。其中,海军特种部队被称为“蛟龙突击队”,承担着护航、维和、海上反恐及重大活动的安保任务。
“海特”吉尼斯纪录 每月刷新一项
“海特”吉尼斯是海军特种部队的一项极限挑战活动,也是一套引进并改良的训练方法,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定期开展。最初是李烨睿留学归国后,在连队与战士比赛谁用最短的时间成功钻木取火演变来的,当时创下的32秒纪录至今没人打破。
新的“海特”俯卧撑纪录已于北青报记者采访前诞生,1432个。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项活动自开展以来,几乎每个月就有一项纪录被刷新,每一季度就有一个科目成为新的挑战项目。
特种兵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是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兵种,还因为传说中的特种兵残酷得有如炼狱的训练方式和适应各种恶劣条件的单兵素质。
几年前,李烨睿赴某国特种作战学校军事留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被授予“海上突击队员”称号。据介绍,李烨睿留学的这所特种作战学校,选拔淘汰率高达88.8%,每年学员的死亡率近3%。留学归来,李烨睿被任命为连长。
李烨睿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淘汰学员最多的瓦斯耐受训练。每天他们都要被扔进一个不大的加盖密闭深坑,一颗催泪手雷从外扔进来,瓦斯的烟熏让呼吸道和肺部产生剧烈的疼痛,不住地咳嗽,不少学员的心理防线在这时就崩溃了。
更残酷的还有连续52小时的虐俘考验。李烨睿被蒙住头,反绑手,脱光衣服拖到荆棘丛生的原始热带雨林,暴打、溺水、藤条抽打、烙印、拔脚指甲……严酷折磨轮番上演。在这过程中,他的两颗门牙被打断裂,如今的牙齿是重新补过的。
野外生存实兵对抗训练是特战队员的炼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一次野外生存实兵对抗训练中,李烨睿为绕过对方追捕陷入绝境。
“在树木参天,黑漆漆的森林里,不要说找路,就连判断方位都是个难题。”战士易炬波记忆犹新。
当时,前路是连绵的群山,来路是好不容易翻上来的悬崖峭壁,面对弹尽粮绝的尴尬境地,有的战士失去了信心。下一步行动也产生了分歧:一是回,至少能找到方向,虽然输掉比赛,但大家不会有生命危险;另一种就是原地打信号弹等待救援;第三种就是继续前进,但单兵定位系统已经没有信号。
不少战士在接受采访时均对李烨睿的一番话记忆深刻,战场上没有发信号弹等救援的机会。他说,“训练就是打仗,在特种兵的字典里,没有后退两个字,就算是死,也要牺牲在前进的道路上!”
李烨睿凭借军事地图和白天走过地形的记忆,判定出自己的位置,找出一条理论上通向敌军的小路。而在路的尽头,他们又碰到沼泽区。为顺利通过,李烨睿用树藤将枝干连成一块板,用翻滚的方式,渡过沼泽区,成功实施了斩首行动。直到对抗结束,李烨睿和战士们都没有发出任何求救的信号弹,对方也始终想不出李烨睿是从哪个地方渗透过来的。
精准射击是特种兵必备的技能。李烨睿要求战士掌握数弹同孔的本事。
别人立姿举枪训练20分钟,李烨睿却要求1小时,而且要悬挂重物,对着太阳练瞄准练眼力,越障越野后练击发练稳定。
起初,经过强化训练,全连射击成绩已经屈指可数。“我们除了99环就是100环,还这么玩命地练射击为了啥?”中士袁辰说。“因为我们是特种兵,失之毫厘就会差之千里,大家的射击水平还是有进步空间的。”李烨睿说。
有人不服气,觉得连长李烨睿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李烨睿端起枪,五发子弹出膛。报靶的战士大声喊:“命中一发,10环。”当时,人群里响起了笑声。
突然,报靶那名战士又喊道:“不对不对,命中5发,50环,5弹同孔!”有老兵拿过靶纸一看,在10环中央的确只有一个弹孔,只不过这个弹孔比较大,在靶位后面的木桩上,5个弹头挤成一团。
此后,在该连叫响一个口号:99环太少,100环不多,多弹同孔才是绝。(文/记者 岳菲菲)

《和平精英》谁是内鬼模式特种兵阵营玩法详解
《和平精英》的全新模式-谁是内鬼大家都有体验过了吗?两个阵营的系统有各自的独有元素,特种兵们有是否已经掌握了呢?本次攻略就为大家带来特种兵阵营的玩法攻略详解,一起来看看吧。
特种兵阵营根据参与人数不同会有变化,一局游戏中最多可以有8名特种兵,特种兵阵营会被分配数个任务,完成任务可以让地图上方的任务进度条增长,当进度条涨满后特种兵阵营获得胜利。当然,通过紧急会议的投票放逐全部的内鬼也算是特种兵阵营的胜利。
该模式在特殊的室内地图进行,共有五大区域,分别是监控室、娱乐室、大厅、供水房、供电房,其中大厅可以召开紧急会议,监控室可以看到每个区域各自有多少人,剩下的区域则是完成任务的地方。
每局游戏将持续6分钟,玩家一旦发现盒子,可以立即点击按钮召开紧急会议(无论是特种兵还是内鬼都可以),而如果没有发现盒子的话,也可以用大厅的按钮召开。会议时间不计入6分钟倒计时。会议上每位玩家轮流获得发言机会,在全部玩家发言结束后可以投票选出你认为是内鬼的玩家,被投票放逐的玩家将会公布身份。在发言阶段玩家也可以预先标记你中推测的身份。
不过要格外注意的是,如果在倒计时结束前特种兵阵营的玩家没有完成全部任务,或是没有投出全部内鬼的话,则会由内鬼玩家获胜,特种兵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切记要注意时间。
任务有破译密码、维修电机、接水管、找窃听器、维修电路、拆弹任务几种,分布在地图不同的地方,特种兵可以直接使用地图指引前往任务地点,即便是被淘汰后也能继续完成任务,让任务进度条上涨接。下来就详细讲解一下各个任务的具体玩法。
通过点击屏幕上带下划线的数字组成三位数的密码即可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并不会直接提示正确的数字顺序,需要玩家自己手动尝试正确的组合。不过即便是错误了也不会有任何惩罚,特种兵们可以放心点击尝试。
维修电机任务中会出现三个转盘,在旋转光标与右侧黄色标志的位置重合的时候点击停止按钮即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完成三次后就能完成任务,考验的是特种兵们的动态视觉能力和对时机的把握。
任务中会出现9根可以旋转的水管,点击即可转动方向。任务的要求是接通左右两侧的水管通道,只需看清每个水管的类型和方向就能轻松地找到连通的道路。
找窃听器是相对简单的任务,画面中会出现三个玩偶,其中随机一个藏有窃听器,只要点击玩偶就能搜查,找到窃听器即可完成任务。
任务中会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电线以及转接点,将对应颜色的电线连接到一起即可完成,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任务。
屏幕下方会出现三个灰色长方块和一个橙色长方块,橙色方块出现的位置不固定。特种兵需要不断点解右下角的剪钳按钮让绿色光标停留在橙色方块的位置,当光标停留一段时间后即可完成任务。
1、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也要留意身边玩家的动向,注意不要随意落单,毕竟无法确认身边的玩家是不是内鬼。
2、在大厅的小房间、供水房、监控室小房间这些有内鬼通道的地方要格外小心,是内鬼出手的好地点。
3、善用监控室的监视功能,突然的人员变动往往会是内鬼移动或者有人被淘汰了。
4、内鬼会用技能设置定时炸弹,特种兵看到提示后一定要放下手上的任务前往拆除,不然倒计时结束会直接判定内鬼获胜。
一对特种兵兄弟“隔空龙虎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中尉 马小虎
和宋益立初次见面,是5年前。那天,我到连队报到。在营区门口迎接我的宋益立,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跟随他的脚步,我们的青春之路自此开启。
平时,我习惯叫宋益立名字的谐音“伊利”,偶尔开玩笑时也喊他“蒙牛”。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2019年的伞降训练。当时,我还是个新排长,对跳伞既兴奋又恐惧。面对离机、吊环着陆动作等陌生的伞降课目,我一头雾水。特别是需要两人默契配合的叠伞训练,更让我担心。
那时,宋益立是连队的文书。他主动跟我说:“老马,咱俩搭队吧?你做我的副手。”一个新排长,一个小文书,我俩这个组合不被大家看好。
不出所料,叠伞训练开始后,我俩每次都排名老末,伞衣边总是歪歪扭扭,伞绳也是犬牙交错。我俩就像泄气的皮球,在训练场上提不起一点精神。
一天下午,叠伞训练结束,我俩又垫了底。看着其他战友抱着降落伞相继离开,我沮丧地抱怨起来。宋益立突然笑着对我说:“老马,这么好的机会,咱俩再练一会儿吧!”
那一刻,我看到宋益立眼角的光在夕阳的余晖下越发坚定。从那以后,我俩每天都会主动留下,多练一会儿。晚点名后,我们又一起背记伞降理论,学习降落伞操纵和特情处置要点。那段时间,我连做梦都是在和宋益立一起叠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叠的降落伞变成了全连的标杆。实跳开始后,宋益立成了首跳队员,完成了当年满场次实跳,我也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跳”。
任务结束后,宋益立计划回家探亲。当时,他已经一年半没有休假了。谁知,他离队前一天,部队又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他果断放弃休假,第一个报名参加。
2022年年初,我离开连队,担任营参谋,开始在新的赛道上奔跑,与宋益立朝夕相处的日子逐渐变少。
前几天,我给宋益立打去视频电话。看着屏幕中熟悉的战友,过去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我们一同呼吸子弹在靶场烧灼的空气,一同感受凌晨的哨音如何刺穿梦境,一同欣赏夜训时抬头就能望见的繁星点点……我知道,我俩的战友情,就像那朵绽放蓝天的伞花,已经牢牢印在心底。
曾经,我们如孩童般稚嫩,如幼苗般需要人呵护。在军营的历练与磨砺下,我们各自收获了独一无二的迷彩青春和无论多久也忘不掉的战友情,成长为铁骨铮铮的军营硬汉。
当青春之花绽放军营,我想,那便是我们最美的模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钰凯整理)
相关资讯
下篇:特级高手在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