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莎头组合”击败“神秘之师”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1:33

阅读人数: 655

本文主题: 神秘学六大体系

7月30日,王楚钦(左)/孙颖莎庆祝夺冠。当日,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组合王楚钦/孙颖莎4比2战胜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获得冠军。

新华社巴黎7月30日电(记者何磊静 岳冉冉 王昀加)30日,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里一片“红色海洋”。头号种子王楚钦/孙颖莎4:2战胜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拿下乒乓球混双项目金牌,这是中国乒乓球队在巴黎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更是国乒历史上首枚混双奥运金牌。

“莎头组合”首局便迅速进入状态连续取分,一下“点燃”赛场。而被称为“神秘之师”的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大赛经验略显不足,频繁出现低级失误。中国队以11:6先声夺人拿下首局。

第二局开场,慢热的朝鲜组合逐渐找回节奏,凶猛的攻势让“莎头组合”频频陷入被动防守;朝鲜组合以11:7赢回一局。王楚钦/孙颖莎在现场观众震耳欲聋的呐喊助威下,第三局及时调整状态,以11:8有惊无险地拿下。心态略有失衡的朝鲜队在第四局以5:11脆败。

然而,面对大比分1:3落后的局面,朝鲜组合展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在第五局以快球频频取分,奋起直追,以11:7扳回一城。

不骄不馁的中国队在第六局进入“收割”模式,王楚钦多次大力回球让朝鲜组合陷入艰难防守,多次触网球的运气大部分也都站在中国队这边。最终“莎头组合”以11:8赢下这局,摘得这枚具有历史意义的金牌。

拿下这场胜利后,国乒有望在巴黎包揽五金。

“莎头组合”击败“神秘之师”

世界上神秘消失的六大古国海南省地质局

世界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在这部史书中曾有许多古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古国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古国的消失,大多数是知其轨迹的,很少一部分古国消失得非常神秘,有的甚至在一夜之间消失,曾经繁华的国度,随着太阳的升起变得无影无踪,这些古国都去了哪里?有的人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有的至今仍是千古之谜。

又称作大西洲或大西国,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对话录》里,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相传,这个古国由一系列浮于海上的同心圆连接而成,繁华景象叹为观目。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繁华的古国竟在一夜间消失,人没了,遗址都不知在哪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陆续在大西洋海底发现古城、寺院、金字塔、道路等遗迹,这些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古国吗?没人能说清楚。

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建立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们有发达的农业,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史称“玛雅文明”。可这是国家不知为何突然衰落,人口锐减,大片城邦被弃,许多地区人去屋空。玛雅古国最繁华时有1200多万人,可到最后大多数人不知去向。玛雅文化传给了阿兹特克帝国,到十六世纪该帝国被西班牙人摧毁。

遗址位于玻利维亚的喀喀湖以南约20公里处,这里集中着大批宗教建筑、绘画雕刻以及高度发达的古印第安文化。10世纪到11世纪是该古国的鼎盛时期,但到西班牙人入侵时,蒂亚瓦纳科早已被荒废了200到300年。这个古国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如何消失的?没有人知道。

遗址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西北部,公元700年到1200年期间,这里相当兴旺,然而到了14世纪,这里大部分村镇被遗弃,人去屋空,古国变成了考古遗址。

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到公元630年突然一夜间神秘消失,人迹皆无,前后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如今这里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古国消失的原因, 始终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中国春秋时期一个小国,位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春秋时国都设在今河南淅川县丹江水库淹没区内,称为“商密”,史称“下鄀”。因此国夹在楚国和秦国之间,所以一直是“朝秦暮楚”。后秦国夺商密,鄀国迁都至今湖北省宜城市,史称“上鄀”。迁都后,鄀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国,也不知何年何月,鄀国在潜移默化中消失了,其国人全部被楚人同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中观点仅供地学爱好者参考,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校勘、拓碑、制作古书……这个课堂好神秘!

原创 一起学习古文字的 武汉大学

原来,这是武汉大学文学院2019级同学们的古书制作实践展览,来自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书装帧,只是这门庞大而精深的学科的冰山一角。

目前,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由韦胤宗、李寒光、赵昱三位老师领衔教授。珞珞珈珈随即采访了韦胤宗老师,他将为我们揭开古文献学的神秘面纱,走进中国古人语言文字构建的意义世界。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六大核心分支是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是一门研究我国古典文献源流特点、古籍的整理和使用的学科。除了六大主要分支之外,还有甲骨学、金石学、简帛学、写本研究学等衍生学科。

版本学主要讨论讨论古代书籍的版本,通过分析不同的版本的年代、刻书机构,研究者们能够评估出文献的可信度,适当地取用有效信息。

如何知道有哪些版本呢?这就需要第二个分支:目录学。研究历代目录的编制情况、古籍分类的沿革、各类目录的特征和功用,是目录学的主要内容。

而研究古书错字修正勘误的校勘学,更像一门“侦探”学科。“古人有一句话叫‘兴衰治忽’,那个‘忽’字很多地方都写错了,写成兴衰治乱,那我们就要考虑:为什么这个字最后变成了‘乱’这个字?“韦胤宗老师举例说。

看来,研究校勘学需要严谨的治学方法、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独立思考、反复查证,才能更靠近历史中文字意义的真相。研究古代文献中文字、音韵、训诂也是如此,文字的写法转化、读音流变、文字的混用、异体字……这些都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亟待研究者们去探索和解答。

这样一门高深的学科,课堂会不会很枯燥无趣?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严谨的科学考证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关键,但古典书籍之美、印刷实践之趣也不会缺席。

每年,武汉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们都会在古文献学的课程上亲手制作一本古籍。今年4月23号,150余名同学制作的150多册古籍闪亮登场。古书的设计和裁剪全部由学生参考课程中见到的古籍书影独立完成,内容也是手工抄写。

除此之外,同学们也会有很多造访博物馆,现场观看古籍的机会。有时,授课教师会出人意料地带来自己的“珍藏”。“我买到过一些流传到海外的中国古籍,有明朝的、清朝末年的,还有16世纪左右西方的书籍。我会把这些东西都带到课堂上去,给同学们展示”,韦胤宗老师谈到。

文字除了写在甲骨、简帛上,还刻在石碑上,碑拓体验也是古文献学课堂亮眼的一部分。“我们自己也刻了一块碑,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如何拓碑。”韦胤宗老师介绍说。

这些课堂上的“小动作”“小实践”为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学科装饰上了星星点点的活力,吸引着年轻的学生们走进古人的世界,用老师的话来说:“打破了次元壁”。

“这门课想象中很枯燥,但其实还是挺有趣的。”纸页翻飞间,同学们兴趣盎然。

“今天我们究历史、文学、哲学……一切与古代有关的东西,都要用古文字,要有处理文献的手段和方法,所以开设了这样的一个学科。”韦胤宗老师这样解释古文献学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这门课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研究者、阅读者和思考者。

“每一个搞古代研究的学生,都应该有文献学的功底。”打好基础对于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来说都是一个无法跳过的过程,《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武大中文系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基础课,它不仅能为初学者介绍古文献学基本概况,也能帮助同学们“从正路上进入学术研究”,从第一级台阶、第一颗扣子、第一个繁体字开始做起,建构未来更为成熟的学术大厦。

“我们的研究一切以事实为准。”古文献学作为一门非常实证的学科,讲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通过学习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树立起力避误解、拒绝曲解的实证科学精神。

在古文献学的研究中,既要做到字字落实、以原始文本为准,又要广泛地洞察文献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减少凭空捏造和断章取义的错误。“比如说,我们的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是唐代晚期,想再提前,你提前不了,因为证据不能表明”,韦老师直言,实证精神不仅贯穿在为学的过程中,也将浸润学生们“成人”的过程。一切以事实为准,是古文献学研究者需要谨守的信条。

或许有人会问:对于未来不选择学术研究道路的学生,学习古文献学还有意义吗?韦胤宗老师给出的答案是,这门课能够培养你“成为一个真真正正的读者。”

“别人给你投喂什么就接受什么,大家流行什么你就接受什么,这不是一个读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学了文献学,你会知道这本书有几个版本,别人给的这个版本是否有删节、改动。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探索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文本世界。”

韦胤宗老师认为,对古文献学的探索其实也是对“意义世界”的探索,人类自身和他人意义的构建建立在交流、阅读和聆听的基础上。学过古文献学的学生能够对文本的编撰、流传过程产生清晰的认识,而这种新的认识对“读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意义。

读书以明道,明道以致世,或许正是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背后的涵义。

韦胤宗,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与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书籍史、明清思想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艺术史等。

李寒光,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与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学文献、清代学术史及考证笔记。

赵昱,武汉大学文学院、古籍整理与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古籍整理。

原标题:《校勘、拓碑、制作古书……这个课堂好神秘!》

标签: 老师 未来 古代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