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科幻小说排名)科幻小说有哪些好看?世界十大科幻小说排名
(世界十大科幻小说排名)科幻小说有哪些好看?世界十大科幻小说排名,科幻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多年来大量优秀科幻小说有着星云奖、雨果奖的荣誉,你看过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说?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世界十大科幻小说,快来看看吧!《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和《三体Ⅲ·死神永生》三部组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基地》系列作者是阿西莫夫,晚期时候他把《银河帝国》系列也归类到了《基地》系列。基地系列(共7册),这套丛书还有《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前传1·基地前奏(上下)》,《基地前传2·迈向基地(上下)》,《基地续集1·基地边缘(上下)》等。气势宏大,用未来的故事回顾人类过去的发展史。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亡。这时间,只有心事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人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谢顿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期望它能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作者是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海洋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虽然只有海底两万里比较科幻,但是整个三部曲很值得一读,因此一起推荐。算是科幻类小说的启蒙读物,我第一次接触是在小学的课后推荐看到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科幻现在已经基本成为现实。作者是丹·西蒙斯,海伯利安系列共有四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觉醒》。于1989年首次出版,横扫全球所有重量级奖项——雨果奖、轨迹奖、西班牙科幻小说首奖、日本星云奖、日本雨果奖、法国宇宙奖,并入围亚瑟•克拉克奖、英伦科幻奖、科幻纪事奖,被轨迹杂志票选为1990年前史上十大科幻小说,1997年和2006年两次入选“最推荐100部科幻奇幻作品榜”。至今为止读过的最高水准科幻,讨论了人类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塑造了面貌个性迥异的各种角色,探讨了几乎所有一切你能想到的人类的终极话题,未来,时间,宗教,信仰,爱情,亲情,人工智能,终极智慧,种族,侵略等等等等……作者是道格拉斯·亚当斯,这个系列包括:《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多谢你们的鱼》、《基本上无害》。不同于其他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系列中包含了许多的喜剧元素,笑点密集,很容易沉迷于英式幽默。作者是阿瑟·克拉克,四部作品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这本书最棒的两个地方一是对人类起源的幻想,二在于它对于太空飞船的逼真描写,1968年的科幻如今看来依旧是科幻,很难想象对那个时代人造成的冲击。顺带一提,著名的1:4:9的黑色石碑出自本书。作者是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系列共12部:《安德系列1:安德的游戏》,《安德系列2:死者代言人》,《安德系列3:外星屠异》,《安德系列4:精神之子》,《安德系列5:安德的影子》,《安德系列6:霸主的影子》,《安德系列7:影子傀儡》,《安德系列8:巨人的影子》,《安德系列9:战争的礼物》,《安德系列10:安德的放逐》,《安德系列11:飞行中的阴影》,《安德系列12:阴影活着》。以孩子为题材的科幻系列,一场决定了地球命运的战争居然由一个游戏天才来指挥。《环形世界》是拉里·尼文《已知空间》系列作品的颠峰,也是他迄今最好的作品之一。作品结构复杂,充满了偏爱技术的细节描写,与未来的历史相结合,在乐观主义的幻想基调中,描述了人类在宇宙中对一个奇异世界的探险。本书荣获1971年的科幻长篇小说星云奖,对20世纪硬科幻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者是弗兰克·赫伯特,分为两个三部曲,第一个三部曲,《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第二个三部曲,算是另起炉灶重新开始,《沙丘神皇》,《沙丘异教徒》,《圣殿:沙丘》。围绕科幻架构和故事主线,描写了一个沙丘生态系统和一个类似中东的宗教文明,涵盖了宗教、政治、哲学等方面。缺点嘛,就是中世纪题材科幻,对于很多科幻迷来说并不像是硬核科幻那样吸引人,倒像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哈姆雷特》,后期金手指也是硬伤。《1984》是一部伟大的政治寓言。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瓜分,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并用高科技手段监视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卓财商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caishang@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世界十大科幻巨作
世界科幻巨著《银河帝国》系列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包括《基地七部曲》、《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五部曲》,被誉为“科幻圣经”,在1965年获得雨果奖“史上最佳科幻小说系列”。其《基地七部曲》中的《基地边缘》也获得了1983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太空漫游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被誉为世界科幻文学不可超越的巅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圣经,更成为流行文化的经典。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并拍成电视连续剧,被西方科幻读者奉为“科幻圣经”之一。另四本分别是《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会,谢谢所有的鱼》、《基本无害》。由于《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系列小说的突出成就,国际小行星管理委员会甚至还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亚瑟·邓特——该系列的主人公。
《破碎的星球三部曲》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N·K·杰米辛的代表作,由《第五季》、《方尖碑之门》、《巨石苍穹》三部小说构成,分别获得了2016、2017和2018年雨果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实现了“雨果奖三连冠”,特别是第三部《巨石苍穹》获得了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大满贯,堪称科幻小说殿堂级作品。
《火星三部曲》是当代科幻小说大师金·斯坦利·罗宾逊创作的人类太空移民计划的长篇科幻小说,由《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三部组成,其中《红火星》获1993年星云奖年度长篇小说奖,《绿火星》和《蓝火星》分别获得1994年、199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作为关于火星移民的奠基之作,火星三部曲着重描写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并且密切关注火星的地理环境,仿佛我们中的每个人都会登上这个红色星球一样。
《银河界区三部曲》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弗洛·文奇的代表作,由《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三部小说构成,其中前两部分别获得1993年、200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是新时代太空歌剧的典范,也是对奇幻不断侵袭科幻领域现象的有力反击。书中以范纽文为代表串起来的一系列故事,突出的历史纵深感和时空宏大感,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太空冒险旅程。
《沙丘》是美国科幻巨匠弗兰克·赫伯特的一部著名科幻小说,是一部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系列,该系列由《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沙丘帝王》、《沙丘异端》、《圣殿:沙丘》六部构成,曾被翻拍成电影并引起巨大轰动。作为软科幻的里程碑式作品,《沙丘》入选了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等多项榜单,也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
《神经漫游者》是威廉·吉布森的处女作,是第一本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其最大的成就就是预示了20世纪90年代的电脑网络世界。威廉·吉布森不但在书里创造了“赛博空间”,同时也引发了“赛博朋克”文化——用一种迷恋高科技的目光来观察世界,但是却轻视用常规的方法来使用高科技。这股浪潮从此日渐汹涌,大肆冲击主流文化。
《海伯利安》系列是美国作家丹·西蒙斯所著科幻小说,包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觉醒》四部长篇小说,是一部著名的太空歌剧经典、一部浩瀚壮美的星际史诗,充满着真实可信、面临艰难道德抉择的故事人物。作为史诗级科幻巨著,该书出版后横扫重量级科幻奖项,第一部荣获1990年度雨果奖、轨迹奖,第二部、第四部也都荣获轨迹奖。
《安德的游戏》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发表于1985年的科幻小说,是1985年星云奖及1986年雨果奖获奖作品,其续集《死者代言人》在1987年再次包揽了这两个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该书讲述了一个孤独、好强的天才,与外星物种展开决战,最后拯救了地球的故事。书中对大量高科技训练仪器、虚拟武器、计算机生成图像以及仿真游戏等高科技技术的描写令人惊叹,赋予读者超常态的想象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如今在中国,科幻小说同样发现了已逝去时代的迷人之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就是这样一部科幻作品集,这些中国历史科幻充满了新颖的历史想象,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对历史的重新发现,构成了对历史的解构和重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幻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对想象力的放飞,想象力则是创造力的源泉。提起科幻小说,许多人想到的多是西方科幻小说,事实上,中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科幻文学。从历史上看,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虽然中国科幻文学历经几起几落,但是“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的追求始终未变。
中国科幻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有专家认为,1904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年。这一年重要文学杂志 《绣像小说》 以连载的方式,刊载了已知最早出版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署名为“荒江钓叟”。全书共计35回,大约13万字,讲述的是一桩发生在清朝的离奇故事。湖南人龙孟华为报仇杀人,官府要捉拿他,他在逃亡过程中遇到日本朋友藤田玉太郎,搭乘空中军舰寻找妻儿,他们从亚洲到美洲,再到欧洲、非洲,一路下来,非常辛苦。故事以龙孟华举家搬到月球为结局。在该小说的连载中,几乎每幅插图都画上了“热气球”。这说明,清末的中国人心中已有飞翔的志向。
同年,署名“东海觉我”的作者完成了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的写作。小说主人公新法螺先生一日遇宇宙强“风”,灵魂与肉体被分开。他先后到了月球、水星和金星。回到地球后,他感到地球腐朽透顶,开始研究“脑电”。结果“脑电”推广后,人们不再需要现代科技,致使工人纷纷失业,有人要杀死他,新法螺先生只好逃离上海。
吴研人1908年写了《新石头记》。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活,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目睹了大量火车、轮船、电灯等电气化的新事物,甚至乘坐潜水艇由太平洋到大西洋,由南极到北极绕地球一周,为高度发达的西方科技文明所震撼,并自信将来有一天中国也能制造这些东西。
《新中国》是1910年的作品。书中大胆预言了世博会的举办与浦东的开发。“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晚清、民国的科幻小说充满了乌托邦式的美好想象,著名汉学家王德威将其称为“科幻奇谭”。这些小说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受西方文化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而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在承载时代责任、因袭传统创作手法的同时,也呈现出西方和现代的某些元素,但是这类小说很快没落。科幻小说需要自然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加之战乱,到了上世纪40年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几乎停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科普工作,科普型科幻小说得到支持和鼓励,发展迅速。上世纪50年代发表过两篇以上的科幻作者有6位。到了上世纪60年代,鲁克、一帜、王国忠、萧建亨、童恩正、刘兴诗、嵇鸿、李永铮成为科幻作品的代表人物,中国第一位女科幻作家王汶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科幻小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叶永烈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于1978年出版,初版发行就达到了160万册。1980年,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随着《壮举》《XT方案》《吐烟圈的女人》《甜甜的睡莲》《牧鱼》等优秀作品的大量涌现,中国科幻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初形成了一个小高潮,童恩正、叶永烈、郑文光等人便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由于作者大多是理科出身,仍以科普为理念,写作艺术上尚显粗糙,不够吸引人。不过,这些作品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专业化程度很高。
今天中国科幻文学的视野空前开阔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科幻文学作家开始跳出科普范畴,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领域。张祖荣在198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游记》根据当年颇为流行的“中国僧人慧深曾到过美洲”的假说演绎而成,讲述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慧深漂流海外,借外星人的助力抵达美洲,又返回中土的传奇故事。在故事里,祖冲之、范缜、郦道元等当时的中国科学人物纷纷出场。这意味着中国科幻小说在历史性和文学性上有了突破。
将科幻元素和历史题材相结合而创作历史科幻小说,逐渐成为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取向。这类作品是对历史的重新发现,立意也更为高远。有时间旅行故事《长平血》(姜云生)《三国献面记》(宝树)《晋阳三尺雪》(张冉)和《永夏之梦》(夏笳);还有“科幻秘史”,如《飞升》(钱莉芳);“科幻别史”,如《西洋》(刘慈欣),以及“科幻错史”,如《一九三八年上海记忆》(韩松)《一览众山小》(飞氘)《征服者》(阿缺),中国历史科幻小说的大量涌现,精彩纷呈。
历史学家的历史想象力要受一定规范约束,科幻文学作家则可肆意驰骋。以《三国献面记》为例,讲述了几十年前,一个胡编乱造的“曹操吃鲜鱼面”的故事让农村青年郝二蛋发家致富。但这个瞎编的故事始终是他的心结。他的女儿郝思嘉想利用时间旅行,回到三国,让曹操真正吃上这碗面。但当她回到三国时代时,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时代的铁血与残酷。更可怕的是,整个中国历史也面临被一碗面所彻底改写的危险。《飞升》是关于汉武帝神秘消失的故事。《昆仑》讲述了西周时代周穆王朝见西王母传说的背后故事,勾勒出一个充满神奇科技的上古世界。《长平血》中的“我”通过一部“幻觉旅行机器”前往秦赵长平之战时期,发现赵兵在被俘后为了保命,种种相互残杀、互相出卖的丑态,最后却仍然难逃坑杀的命运。
在很多人看来,科幻与历史,一个着眼未来,一个关注过去,两者风马牛不相及。《长平血》的作者姜云生认为,这其实是对历史科幻小说的误解。对自然、人生、宇宙与生俱来的好奇,可以让任何人迷上科幻。这类小说无非是将视野从人类在地球小舞台上的活动,转向宇宙大舞台,把重心从对人类的小历史研究转到宇宙大历史的探索上,如此而已。
如今在中国,科幻越来越趋向探讨人类面临的种种当代难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作为一种文学形势,地位日重一日。
把创意变成故事,并呈现出它特有的美感,中国科幻呈现喷涌态势,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科技的跃升,中国科幻小说正迎来一个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