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叫我“美工”?
导读:我们经常会把做网页设计的称为“美工”,从一开始网页设计师都不喜欢这个词,给人一种抵挡的称谓,实际上仔细想来要是“美工”只是一种职业称呼,叫好像叫设计或程序一样。到底为什么人们会叫网页设计师为“美工”,如何才能超越这个称呼?
这是一个来自于UCD年会上面的问题,记得上午大屏幕通过twitter转播的时候,有个朋友问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现场气氛热烈,鸦总演讲激情澎湃,这个问题就如浮云一般飘过了。所幸俺的眼神不错,给记了下来,这里用这篇文章回答一下这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 — “我们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总是称设计师为美工,有没有办法不让他们这么叫” — 我想,原意里面还包括“如何不把设计师当成处理简单图形工作的美工?”这层意思。
其实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平面美工、网站美工等等称谓总是不断的出现,而且特别是纯技术领域的人更容易这么叫,如果不是别人故意为之,那是不是我们设计师太敏感了?太龟毛了?真的,对我们来说称呼并不是最重要的。
希望别人不叫你美工,不是你反弹两句粗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你坚持自己应该叫“设计师”,那么如何获得这种头衔代表的能力和认可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一下,有个前提我们要了解:首先要达到超越“美工”的境界,别人才会主动的改变他对你的称谓。这就像从普通员工到经理,由经理到总监的转变一样,确实是有一些客观衡量指标的。
确认你的公司是否了解设计,是否尊重设计,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傻B的,如果你就像个二愣子一样因为别人叫你美工而发怒的话,我相信最终的结果还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美工的位置上。
我不止一次说过,有一些公司是真的不需要设计的,它们招聘设计师的目的很简单:别的公司有这个岗位,我也需要有;我有一些基本的图形处理的工作,需要有个人来做,或者来接口外包。因此,在这样的公司,基本上设计的价值含量是非常低的,你也不要指望自己的地位会有多高 — 就算你的同事改口叫你“设计师”,你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是“美工”级别 。
这里要说一下,“美工”级别的意思是:薪水较低,工作较杂乱,没有设计流程,不具备话语权,设计能力处于进步阶段却又得不到进步的支持 — 总而言之,就是公司里面成本很低的狗皮膏药,哪儿有事顶在哪儿。
日常工作中随时强调“设计工作”与“绘图工作”的区别,职责的不同导致岗位工种的不同,也就区别了称谓的不同,如果你的公司中对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还不太清楚,你应该通过项目合作来明确的告知他们设计代表着什么,一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东西包括哪些。
很不幸,大多数公司的设计师(或者一个成熟团队的部分设计师)只是做着一些视觉设计,俗称PS画图的表面工作,那么别人叫你美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除了知道你会画图,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如何让别人知道?组织公司内部培训,发表一些设计观点文章是比较有帮助的,具体来说只有一件事情你需要关心,让公司整体建立对设计的理解,而不是旁观。
,才是提高设计师地位的正确途径,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传统行业稍微弱一点)往往对设计有一些渴求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原因就在于缺少价值的驱动,也没有人告诉领导层该如何做。设计的价值一定要被量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产品和设计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如果你没有这些数据,请调查参考竞争对手的数据。
如果公司内完全认识不到设计的价值怎么办?从外部引入资源和信息,告诉他们设计会给公司,给产品,给服务带来什么物美价廉的品质,以及同行业,同规模,同领域的其他公司通过设计达到了什么高度。你要相信,老板总是受利益驱动的,如果你的老板不是那种小富即安型的,那么你的推动肯定会得到回报。
有朋友要问了:“我平时做设计就够忙了,我怎么知道别的公司利用设计获得什么价值?”,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说:“你就安心做好你的美工吧,别想太多了。”
尽快的组建设计团队,并进行内部宣传和推广,人多势众在公司潜规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缺少人力的部门和团队是很难得到重视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部门经理和领导层的逐步认识,而设计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
无论你是否认同,在中国的公司里面,确实是“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设计部门和设计师一定要合理,合适的提出自己的需求,索要具体的预算和资源,以及应用这些支持做出超出管理层想象中的事情。
设计团队在初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但是一旦部门壮大以后这种情况会有一些好转,如果你希望自己和部门的声誉真正的提高,那么你应该做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
,让整个公司走进“共享设计”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别的部门和领导对设计师的工作不够认可,是因为缺乏参与感,这里面有一个潜规则“事儿都让你做了,那成绩不都是你的么?想这么容易就作秀?你Y做梦~~~”,所以我们要强调分享协作,和谐共赢。
对有直接关系的合作部门展开协作设计,对完全不参与设计过程的部门(比如行政,采购等)展开设计调查和用户研究,切实让设计的每个元素走入他们的工作中,大家自然就一团和气,欣欣向荣了。
以貌取人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我说过,设计师一定要有设计师的样子,不要在电梯里面让其他部门的人感觉你像来送外卖的。设计部门获取的公司支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包装,对的,就是包装。
这个包装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上包含了部门工作空间的布置,设计流程的可视化,专业的设计研发设备,设计调研的支持等,软件部分包括使用的工具,设计师的内部和外部培训,行业的交流和展览参与等。。。。。。不要小看这些工作,初期来说好像都是设计师爽到了,但是价值在于最后的设计分享和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导入,因此,培养周边的人对于设计师的尊重和成果的渴求,也是一个非常奏效的手段。
最后,“美工”在英文中翻译为“artist”或者“graphic designer”,这样看来你的心情是不是要好一点?那么我建议,你把自己的名片设计为全英文的吧。还有一些公司称呼设计师为工程师。。。。。。我想在UCD行业来说,这个称谓未必不对,关键是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设计师的脑回路到底有多清奇?
每当兄弟们看着服装周的模特坦胸露乳,口水直流的时候,不由自主的都会吐槽一下模特身上的奇装异服,感叹时尚这东西,真是离我太远……殊不知设计师眼中的细节经过了多少次“毁脑级”推敲。看不懂?那就对了,毕竟我们肉眼凡胎,只能跟着看个热闹。
但有一群人一直在街头寻找成堆的垃圾
并用这些垃圾创造迷人的艺术色彩
居住在费城的艺术家 Kim Alsbrooks;
收集了许多踩扁的易拉罐在上面描绘了精致的贵族肖像,
破旧的“画纸”与浮华的画风形成了很大的对比。
一些被遗弃的塑料布,旧铁丝,破枪板,废电线;经过设计师的细心重组,喷上涂料,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刚刚结束的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会徽,
是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连,
会徽一出,很多设计师开始吐槽了(当然是牛逼的设计师,我们说会挨揍),形状、颜色、字体、寓义等等;官方的答案是,会徽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
普通老百姓不就应该吃吃喝喝过日子吗?
事实上,这帮设计师看吃的,也不一样;
一位叫GretchenR?ehrs的设计师,就从食物中悟出了时尚;
她真的把香蕉、甜豆、花菜、樱桃、洋葱都穿在身上……
国内的设计师都在给她们设计衣服
都是由一位叫Grace Chen的华裔女设计师设计的!
看看电视总消停吧?你错了,电视也逃不开被设计的厄运啊!
设计!设计!我们的生活逃脱不了设计师了吗!
打开《男人装》,看看大胸姑娘总可以了吧?
我居然在《男人装》里看见了他们!
我是不是看错了?他们两个为什么在车里?
原来是因为今年东风日产启辰T90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横空出世,为汽车领域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风格。《男人装》请来两位跨界设计师一起来聊一聊他们眼中的东风日产启辰T90,看看在他们专业的眼光之下,东风日产启辰T90是否真的有不凡之处。
Grace Chen对东风日产启辰T90的第一印象是颠覆。她觉得这款车将艺术和动感这两者分寸拿捏得非常好,不像以往见到的SUV那么运动和张扬,而是优雅的,含蓄的。
作为一个比较重视“颜值”的人,明显感觉到这辆车的设计在对于外观的讲究非常用心,既散发着当代气息,又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内敛。
作为一名工业设计师沈希洁,第一眼见到东风启辰T90时,沈希洁给予的评价是科技感极强,“印象最深的就是惊艳!而且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启辰T90以“风雕美学”为自己的设计语言,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每一处的切割线条抑扬顿挫,就像风的力道刻在坚硬的岩石上,于无形中雕琢出有形的锐度,宛如大自然外显的力与美变成的移动艺术。
它既不像跑车那么得张扬,也不像轿车那么地内敛,还有自己的特色每个线条每个曲面都在功能上是有意义,而不是单纯为了线条的美观。这就是外形设计和实用性的比较好的结合。
编辑=陈阳 摄影=谢德辰 后期=袁诚临
采访=陈阳 文字=大猫有伴 妆化=温聪
服装=Kiton 灯光场地=时尚联盟
特别鸣谢=Grace Chen +沈希洁
为什么要叫我“美工”?
导读:我们经常会把做网页设计的称为“美工”,从一开始网页设计师都不喜欢这个词,给人一种抵挡的称谓,实际上仔细想来要是“美工”只是一种职业称呼,叫好像叫设计或程序一样。到底为什么人们会叫网页设计师为“美工”,如何才能超越这个称呼?
这是一个来自于UCD年会上面的问题,记得上午大屏幕通过twitter转播的时候,有个朋友问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现场气氛热烈,鸦总演讲激情澎湃,这个问题就如浮云一般飘过了。所幸俺的眼神不错,给记了下来,这里用这篇文章回答一下这个极具代表性的问题 — “我们公司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总是称设计师为美工,有没有办法不让他们这么叫” — 我想,原意里面还包括“如何不把设计师当成处理简单图形工作的美工?”这层意思。
其实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平面美工、网站美工等等称谓总是不断的出现,而且特别是纯技术领域的人更容易这么叫,如果不是别人故意为之,那是不是我们设计师太敏感了?太龟毛了?真的,对我们来说称呼并不是最重要的。
希望别人不叫你美工,不是你反弹两句粗话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你坚持自己应该叫“设计师”,那么如何获得这种头衔代表的能力和认可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做一下,有个前提我们要了解:首先要达到超越“美工”的境界,别人才会主动的改变他对你的称谓。这就像从普通员工到经理,由经理到总监的转变一样,确实是有一些客观衡量指标的。
确认你的公司是否了解设计,是否尊重设计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傻B的,如果你就像个二愣子一样因为别人叫你美工而发怒的话,我相信最终的结果还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美工的位置上。
我不止一次说过,有一些公司是真的不需要设计的,它们招聘设计师的目的很简单:别的公司有这个岗位,我也需要有;我有一些基本的图形处理的工作,需要有个人来做,或者来接口外包。因此,在这样的公司,基本上设计的价值含量是非常低的,你也不要指望自己的地位会有多高 — 就算你的同事改口叫你“设计师”,你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是“美工”级别 。
这里要说一下,“美工”级别的意思是:薪水较低,工作较杂乱,没有设计流程,不具备话语权,设计能力处于进步阶段却又得不到进步的支持 — 总而言之,就是公司里面成本很低的狗皮膏药,哪儿有事顶在哪儿。
日常工作中随时强调“设计工作”与“绘图工作”的区别 ,职责的不同导致岗位工种的不同,也就区别了称谓的不同,如果你的公司中对设计的具体工作内容还不太清楚,你应该通过项目合作来明确的告知他们设计代表着什么,一个设计师应该做的东西包括哪些。
很不幸,大多数公司的设计师(或者一个成熟团队的部分设计师)只是做着一些视觉设计,俗称PS画图的表面工作,那么别人叫你美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在他看来,除了知道你会画图,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如何让别人知道?组织公司内部培训,发表一些设计观点文章是比较有帮助的,具体来说只有一件事情你需要关心,让公司整体建立对设计的理解,而不是旁观。
,才是提高设计师地位的正确途径,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传统行业稍微弱一点)往往对设计有一些渴求但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原因就在于缺少价值的驱动,也没有人告诉领导层该如何做。设计的价值一定要被量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产品和设计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如果你没有这些数据,请调查参考竞争对手的数据。
如果公司内完全认识不到设计的价值怎么办?从外部引入资源和信息,告诉他们设计会给公司,给产品,给服务带来什么物美价廉的品质,以及同行业,同规模,同领域的其他公司通过设计达到了什么高度。你要相信,老板总是受利益驱动的,如果你的老板不是那种小富即安型的,那么你的推动肯定会得到回报。
有朋友要问了:“我平时做设计就够忙了,我怎么知道别的公司利用设计获得什么价值?”,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说:“你就安心做好你的美工吧,别想太多了。”
尽快的组建设计团队,并进行内部宣传和推广 ,人多势众在公司潜规则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缺少人力的部门和团队是很难得到重视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部门经理和领导层的逐步认识,而设计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推波助澜。
无论你是否认同,在中国的公司里面,确实是“会叫的孩子有奶吃”,设计部门和设计师一定要合理,合适的提出自己的需求,索要具体的预算和资源,以及应用这些支持做出超出管理层想象中的事情。
设计团队在初期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但是一旦部门壮大以后这种情况会有一些好转,如果你希望自己和部门的声誉真正的提高,那么你应该做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
,让整个公司走进“共享设计”的阶段,很多情况下,别的部门和领导对设计师的工作不够认可,是因为缺乏参与感,这里面有一个潜规则“事儿都让你做了,那成绩不都是你的么?想这么容易就作秀?你Y做梦~~~”,所以我们要强调分享协作,和谐共赢。
对有直接关系的合作部门展开协作设计,对完全不参与设计过程的部门(比如行政,采购等)展开设计调查和用户研究,切实让设计的每个元素走入他们的工作中,大家自然就一团和气,欣欣向荣了。
以貌取人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所以我说过,设计师一定要有设计师的样子,不要在电梯里面让其他部门的人感觉你像来送外卖的。设计部门获取的公司支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包装,对的,就是包装。
这个包装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上包含了部门工作空间的布置,设计流程的可视化,专业的设计研发设备,设计调研的支持等,软件部分包括使用的工具,设计师的内部和外部培训,行业的交流和展览参与等。。。。。。不要小看这些工作,初期来说好像都是设计师爽到了,但是价值在于最后的设计分享和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导入,因此,培养周边的人对于设计师的尊重和成果的渴求,也是一个非常奏效的手段。
最后,“美工”在英文中翻译为“artist”或者“graphic designer”,这样看来你的心情是不是要好一点?那么我建议,你把自己的名片设计为全英文的吧。还有一些公司称呼设计师为工程师。。。。。。我想在UCD行业来说,这个称谓未必不对,关键是我们做了什么事情!
相关资讯
言情书单:超级好看糙汉文、逆袭美人校园甜宠、男频文和言情文撞车了
各有特色的一期推文,糙汉、重生、脑洞、经营!目录1.《0852》作者:蟹总丨喜欢荷尔蒙爆棚糙汉男主的必读言情小说2.《爱上隔壁水泥工/你的药[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