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书籍开启了人类的文明,记录了人类的智慧,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读书可以武装我们的头脑;读书亦可以让我们的追梦之路更开阔。对此小编就为各位整理了纽约时报推荐书目的相关优秀内容,欢迎各位参阅。
《我们所有的名字》(All Our Names)
迪瑙·曼格斯图(Dinaw Mengstu)著,克诺普夫出版社(Knopf),25.95美元。曼格斯图的小说带着深深的悲伤和艰难的真相,审视了一个美国中西部的社工与一个失去亲人的非洲移民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所有的鸟儿,歌唱》(All the Birds, Singing)
伊维·韦尔德(Evie Wyld)著。万神殿出版社(Pantheon),24.95美元。韦尔德的小说充满痛苦情感,讲述了一个在偏僻的英国岛屿上隐居的牧羊女人如何试图走出过去。
《我们看不到的所有光明》(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
安东尼·多伊尔(Anthony Doerr)著。斯克里布纳出版社(Scribner),27美元。这部小说以“二战”为背景,一个失明法国女孩与一个德国孤儿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起。
《美国创新》(American Innovations)
里弗卡·格钦(Rivka Galchen)著。法拉,施特劳斯与吉鲁科斯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24美元。书中的大部分短篇小说对30多岁、情感上茫然无措的都市女人做了各种描述。
《暗杀玛格丽特·撒切尔:短篇小说集》(The Assassination of Margaret Thatcher: Stories)

《大人物的世界史》中共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 译者:谷蕾 李小燕
《大人物的世界史》是西蒙·蒙蒂菲奥里的经典作品。《泰晤士报》、《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等众多媒体好评推荐!“这本书让人根本停不下来!”(《泰晤士报》评论)蒙蒂菲奥里以小说家般的叙事才华,讲述100多位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的生活和故事,从而构筑了人类三千年的世界历史。那些我们所熟悉的人物,诸如恺撒、拿破仑、莎士比亚、丘吉尔等历史人物,在他笔下,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不由少数人塑造,但他们或多或少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他们是先知、国王、皇后、诗人、艺术家、哲学家、征服者、探险家。他们或高尚、勇敢,有着独特的魅力、智力和创造力;或鲁莽、蛮横、厚颜无耻、近乎疯狂;或者,是这两者的结合,是英雄和野兽的矛盾体。
西蒙·蒙蒂菲奥里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依年代顺序,讲述100多位历史巨人的生平与逸事,由此构成了一部横跨3000多年的世界史。
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1965年出生于英国,知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专业,著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等多部历史著作。其作品被翻译成50余种语言,先后斩获英国科斯塔传记奖、美国《洛杉矶时报》传记图书奖、法国政治传记大奖,以及奥地利克莱斯基政治文学奖等众多大奖。
《新闻周刊》评论西蒙·蒙蒂菲奥里说,他能将庞大的历史书籍写成极为好看的惊悚作品;他知道怎样才能让历史变得浅显易懂;他的博学、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国国务卿推荐,聘请他担任幕僚。
谷蕾,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出版有《菲茨杰拉德小说中的失败模式研究》《流动的恐惧》《流动的时代》等专著,另有译著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李小燕,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秋》:《纽约时报》十大好书榜首,意识流小说,值得小众关注
意识流小说,是超现实的写作表达,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一般来说,全球读者中只有一小撮,通常他们阅读的作品也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墙上的斑点》《达洛维》《到灯塔去》等。
不过,这个情形在英国可能有点不一样。
2019年3月份出版的英国本土作家阿莉﹒史密斯的意识流小说《春》,却早在2018年就被《纽约客》《卫报》等众多媒体评为“2019年最受期待的新书之一”。《春》是阿莉﹒史密斯“季节四部曲”中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秋》和《冬》。阿莉﹒史密斯称“季节四部曲”将表达
大约,因为翻译和版权引进等原因,目前在国内出版是“季节四部曲”的第一部《秋》,这是一本值得国内读者的小说,主要原因有两个。
阿莉﹒史密斯出生于1962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现居剑桥。小说,是阿莉﹒史密斯的实验基地,经常在一本小说里有多种写法交织进行。小说人物视角的多变、开放性结构以及女性性别的建构与突破,让阿莉﹒史密斯的作品赢得了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她的作品《纵横交错的世界》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迷》广受好评,因此,她常常被称为“最具天赋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继承者之一”,是目前最热门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
其次,也是最重要就是作品的因素。
《秋》这部小说以十三岁少女伊丽莎白﹒迪芒和邻居丹尼尔﹒格卢克先生将近二十年的跨年龄友谊为主线,全篇小说以躺在疗养院的丹尼尔的梦,伊丽莎白的零星回忆和短暂的现实三部分构成,看似支离破碎的叙述中,读者却清楚地看到英国人民经历了脱欧投票后的真实情绪和对公共历史的反应。
前文说过,阿莉﹒史密斯的小说极具实验性,《秋》这部小说无一例外也是一次实验。意识流创作的诸多手法:暗示、通感、比喻、梦境描写等轮番登场,若不是每小节篇幅的短小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秋》这部小说将会是难啃的骨头。
《秋》的开篇就是跳跃性的语言,躺在莫廷斯病床上的丹尼尔的灵魂来到海边,看到活泼的青春少女,看到“过去些,还有一个死人,再过去,又有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目光从生移到死,恍惚间以为自己在做梦,忽然想起年轻时写的一首歌的副歌:多少个世界,一把少子。
《秋》的第二节就是伊丽莎白去邮局更新护照的事,在等待叫号时,她正看着《美丽新世界》这本书。护照的更新意味着身份等确认的状态,《美丽新世界》则暗指英国脱欧后的世界。
邮局的办事人员说她提交的审核照片中的头部尺寸不对,但他口头上是这么说“如果我在这个框里写你的脑袋有问题,我希望你不要误解”这里是作者借邮局办事人员之口表达某些人观点:英国人民脑袋坏了才会投下“脱欧”的赞成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是!
后来,伊丽莎白的护照办下来了,她把新护照给妈妈看,她妈妈的反应是这样:指着封面顶端的欧洲联盟那几个字,挤出一个悲伤的表情,然后,一页页快速地翻了过去。
阿莉﹒史密斯怕读者不明白,随后又补充了自己的情绪:每天早上醒来,她都觉得自己受了欺骗,接下来也许还会想到全国有多少人醒过来感觉自己受了骗,不管当初投的是什么票。
为什么受了欺骗呢?阿莉直接在丹尼尔与护士的聊天中指出:当政府不友善的时候,人民就是饲料草灰。
由此可见,作者本人对于英国政府将脱欧这样的大事交给公民投票是持反对意见,而对于即将的脱欧则是悲伤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意识流小说最重要将抽象的感觉用形象的物件传达,《秋》里面有好多天才式的比喻,最让人敬佩是这样:“但是一股凉意迅速袭遍全身,就像一面抹了肥皂水的玻璃窗被一个洗窗工用一柄橡皮刮刀从上刮到下,心里一下子透亮了”。
还有“那些所谓的老人,那些人总是一副好像被困在橡皮面具里的样子,不只是一个面部的面具,而是把人从头裹到却的皮囊”。
除此之外,人物称谓的突然变化、情绪的集合性抒发、语句的后置、加粗和重复等写作手法,琢磨细一些,你可能就会惊叹“阿莉﹒史密斯,太文艺了”。
或许,你也发现想要真正弄懂《秋》真正写了什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次阅读《秋》时会感觉零乱、支离破碎,毫无逻辑可言。可是,意识流小说就是这样,放下秩序、逻辑的观念,跟随阿莉﹒史密斯笔下呈现的画面、思绪和事件去感受,抽离性思考,最后从头开始再次阅读,此时才有点阅读的乐趣。
可以预见的事,阿莉﹒史密斯的“季节四部曲”大概率不会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秋》的第一句“这是最糟糕的年代,这是最糟糕的年代”开头,那么必然以《夏》勃发的生机结尾。
原创文:灵林玖玖,转载请私信至公众号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