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撷线上教研之花探未来教育之路

更新时间: 2025-07-29 20:49:24

阅读人数: 943

本文主题: 美言读写现实小说写作方法

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育理念,深入推进课程建设,丰富本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焦斌徐颖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全员以观摩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了“看见未来的探索——蚌埠市中小学课程建设现场会活动”。

    

活动伊始,龙子湖区未来实验小学的李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例——《青蛙卖鱼塘》。李老师引导学生以“小读者”和“小作家”的身份明确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并通过问题引领,借助“写绘单”,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读写策略和思维工具的使用,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语文学习的相关概念,发展高级思维,推动深度学习。

    

    

随后,龙子湖区未来实验小学的尤静校长以《看见未来的探索》为题,进行未来实验小学课程建设实践汇报。尤校长以大量案例向我们展示了该校的理解力课程、美言读写课程,并结合《青蛙卖鱼塘》一课对阅读工作坊这一子课程展开了详细介绍。该校新型的课程建设,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给我们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冲击,让我们在未来实验小学看见了如何遇见未来的课程探索。

最后,由全国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专家嵇成中院长作主题报告。嵇院长以《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为题,指出为培养适应素养时代所需人才而转变教育观念的迫切性,为我们打开了落实未来教育的新思路。

撷线上教研之花探未来教育之路

《三亚落日》说课稿之一

《三亚落日》是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正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象,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漂亮风光的赞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三亚落日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情感熏陶、背诵积累的好教材。 根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的要求,结合课后四道练习题,我们不难看出编者选编着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结合课文学会文中的10个生字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是继续进行朗读、背诵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味中受到良好情感的熏陶。 本文安排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把握了识字记词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丰富语言的积累,进一步把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提升体验文本的能力。本文篇幅不长,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没去过三亚,也没亲眼看到三亚的落日。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拟定基本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情感目标:朗读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三亚落日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任何僵化的教学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因此,以上预设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教学方向,而不是课堂教学的教条。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要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和生成的教学情境,灵活调动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达成的水平。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也是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 下面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不同水平的发展,本节课教学,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情感感悟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这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使之见于书,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在“读”“画”“悟”进行学法指导,加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体验文本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唤起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根据这些理念,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为: 1、默读课文,感受日落画面。在活泼轻快的音乐声中默读课文,看看日落的过程由哪几幅画面组成?估计学生能够找出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通过“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描写?”组织学生交流。结合交流,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再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 3、品味语句,想像体悟。主要抓住太阳的变化、海水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日落的三个过程: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像一个动作优雅的跳水员。 如第3自然段的学习,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学生不难回答“像孩童”。再进行研读: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估计学生很快就会抓住“红扑扑、抖落、溅出”这些词语体会到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为了让学生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作者对夕阳的喜爱,我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并结合动作去感受夕阳“孩童”般的快乐形象。再指导朗读,抓住要害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由此体会三亚落日那富有诗意的情景。 学习第4自然段其它两句比喻句时,我也将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如,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轻读想像,体会大红灯笼在“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蹦跳的可爱情趣,感受似跳水员“轻快灵敏弹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三亚落日的全过程,我紧扣文中三句描写落日的比喻句,引导学生体会三亚落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并穿插课件中相应画面的播放,通过引导点拨、朗读品味、想象日落时变幻奇异、瑰丽无比的大自然景象,从而深深体会到三亚风光美,在这样饱含诗意的地方看那么美的日落,使学生对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感受。 4、图文对照,指导背诵。课的最后,我将留5分钟左右,让学生先理后背,逐段击破,再连段成篇进行背诵练习,以竞赛加星插红旗来激励学生,提高背诵能力。让优雅活泼的日落画面定格在学生脑中,让诗意的文字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达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积累运用之目的,为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类似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完课文,进入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我设想让学生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日出或日落景象,进行一次小练笔,学习作者用丰富的词汇,正确生动的比喻、拟人等写法,进行写作练习,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简洁、概括、重点突出的板书能给学生一目了然,加深理解。根据本课教学特点,我设计以下板书:

读和写--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回想起中学时代的作文,大部分都是命题作文,很多时候并没有完全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来写,应该说所谓的“美言美句”占了主要部分,那时候一定不会写“今天的天气适合跑步”,一定是写“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微风拂面,操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个个涌动着一颗想要跑步的心”。其实当时并不知道这样的写法有无问题,只知道这样写会得高分(在我的语文老师那里),所以每次写作文,一定会用上我认知范围内所有优美的语句,开头和结尾两个段落语句一定要优美,能写得多优美就写得多优美,中间补充下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都是非常简单的,用平常的语言两三句就能表达清楚,但在作文中必须要有各种美言美句的堆砌,最终形成一篇800字的文章,对我来说非常容易。所以,我就基本按照这个套路写到高考。一路走过来,语文成绩都还不错(对理科生的我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也没有为作文怎么写苦恼过。

直到我看了《文心》这本书,才对我中学时期一直引以为傲的写作方式感到羞愧,虽然这是三十年代写就的书,年代久远,内容也颇具时代特色,教抗日时期的中学生如何读如何写。但对于现在的我,已经中学毕业十几年的我,书中的很多内容依然是新鲜的,很多观点和想法是不曾有过的,边看边感慨,要是中学时就读到这本书该有多好,在开始学写作文的懵懂期,就接触到这些知识,该少走多少弯路。

《文心》的作者是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文学大家,在三十年代前期,他们为了解决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商量着写一本教中学生如何读和写的书,轮流执笔,前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教授各种体裁的文章如何读写,深入浅出。强调阅读和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切创作都要以习作为基础,要不断练习打好基本功才能写出触动人的文章,于现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恰是一汪清泉。

关于如何读书,《文心》一书中指出“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知识体系还未形成的时候,乱读确实不妥当,读与年龄不相符的书会因读不懂而打击自信心,读无关当下需求的书浪费时间影响课业,所以什么年纪应读什么书是读书之前应当考虑的事情。对于已经工作的我们来说,闲暇时间有限,如何经济有效的读书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读书的目的无非是消遣或者获得信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消遣是次要的,获得信息才是主要的。获得信息的书建议主题阅读,如果你想了解某方面的知识,比如“时间管理”,这一领域的书读上五六本,也能了解个大概。消遣的书,可以采取听书的形式,很多读书类app都有“每天听本书”栏目,把一本书的精华提炼出来,录制成大约20分钟左右的音频,这样每天上下班能听完两本书。如果遇到感兴趣的,再找来纸质版阅读,在每年的阅读量不变的情况下,知识的吸收量大幅度提升。

遇到特别喜欢或者有用的书,会选择做读书笔记,但一直以来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文心》指出“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判断,以书本为对象,是一篇简短朴实的议论文”。每一条摘抄加上自己思索的感悟,才是读书笔记。每一本书吸收一两条经验,扩展到生活中使用,也就够了。

《文心》讲述的都是最最基础的东西,如何选题,语调、语汇与语感,近义词怎么选,修辞怎么用,文章如何组织、推敲、修改等,强调一切都要以习作为基础,要打好基本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是这样最基本的道理。

书中反复强调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事物本来就存在,重要的是要留心观察生活,产生共鸣,要有属于自己的新的触发,然后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只是表达的工具而已,重要的心的作用,是“知、情、意”,是你对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通过文字组织表达出来。

最近我所在的城市下雪了,虽然下的是“头皮雪”,但许多人惊呼“真是几十年一遇啊”“好美啊”“太意外了”,这种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甚至堆起了拇指大小的雪人,我想南方人在冬日里见到雪的心情不亚乎于北方人在夏日里见到海吧。现在我把这一切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的是文字,记录的却是心境。我们往往为了充实生活,去修炼写作技能,从生活的实际出发,却也能促进写作技能的提升。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后序里写到“读和写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技能,因而必须在中学阶段加强训练,打好基础”,虽然我们离中学时代已经很远了,但学习的主动性仍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只要你想学,任何时间都不晚,任何场所都可以,不一定要在学校里,拥有学习的“热情”和“本领”才是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标签: 未来 老师 直播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