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及首任局长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和英国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的前身英国特勤局(SSB)建立初期鲜为人知又独特神秘的历史作品,首次披露的卡明日记是研究英国情报与安全机构的重要史料。军情五处官方史作品《捍卫王国:军情五处历史》作者、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Christopher Andrew)和军情六处官方史作品《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作者、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基斯·杰弗里(Keith Jeffery)联袂推荐。他是“007”詹姆斯·邦德系列间谍小说和25部电影中虚构的MI6负责人“M”原型,还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勒卡雷《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系列间谍小说...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及首任局长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和英国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的前身英国特勤局(SSB)建立初期鲜为人知又独特神秘的历史作品,首次披露的卡明日记是研究英国情报与安全机构的重要史料。军情五处官方史作品《捍卫王国:军情五处历史》作者、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安德鲁(Christopher Andrew)和军情六处官方史作品《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作者、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基斯·杰弗里(Keith Jeffery)联袂推荐。他是“007”詹姆斯·邦德系列间谍小说和25部电影中虚构的MI6负责人“M”原型,还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勒卡雷《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系列间谍小说和电影中虚构的“Circus”(英国秘密情报局)负责人“Control”原型,他的故事远比2017年1月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的“史上最杰出的20本间谍小说”精彩。
艾伦·贾德(Alan Judd),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原名艾伦·埃德文·佩蒂(Alan Edwin Petty),1946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陆军、外交部任职。著有“查尔斯·索罗古德(Charles Thoroughgood)”系列间谍小说[《英雄传奇》(A Breed of Heroes, 1981)、《遗产》(Legacy, 2001)、《罕见对手》(Uncommon Enemy, 2012)、《潜入敌营》(Inside Enemy, 2014)、《深蓝计划》(Deep Blue, 2016)、《临时特工》(The Accidental Agent, 2019)],人物传记《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The Quest for C, 1999),长篇小说《德皇的最后一吻》(The Kaiser’s Last...
艾伦·贾德(Alan Judd),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原名艾伦·埃德文·佩蒂(Alan Edwin Petty),1946年出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在英国陆军、外交部任职。著有“查尔斯·索罗古德(Charles Thoroughgood)”系列间谍小说[《英雄传奇》(A Breed of Heroes, 1981)、《遗产》(Legacy, 2001)、《罕见对手》(Uncommon Enemy, 2012)、《潜入敌营》(Inside Enemy, 2014)、《深蓝计划》(Deep Blue, 2016)、《临时特工》(The Accidental Agent, 2019)],人物传记《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The Quest for C, 1999),长篇小说《德皇的最后一吻》(The Kaiser’s Last Kiss, 2003),中篇小说《莎士比亚之剑》(Shakespeare’s Sword, 2018)等作品。

新春看展|走近现代设计之父威廉
2024年末2025年初,世博会博物馆最让人美眼暖心的重磅临展“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正在展出中!
英国V&A博物馆的123件(套)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紧密相关的典藏珍品,免费对公众开放。
凛凛冬日,一起来看莫里斯展吧!
在步入展厅前,小编特地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该展览背景,比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发展、艺术思潮、现代启示等,希望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理解展览哟~
一起走进19世纪末的艺术与设计革命
感受那份对自然和手工艺的无限热爱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整个英国。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传统的手工艺渐渐失去了光彩。工厂里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商品虽然多,但往往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美感和品质。与此同时,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装饰艺术又过于复杂,远离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作理论指导,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进行主要实践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拉开了帷幕。
这场设计改良运动旨在改变设计与技术的对立,希望能够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为当时的社会提供更多的美育和就业机会,体现服务于所有人的生活美学意义。
弗雷德里克·霍利尔摄影 1884年
威廉·莫里斯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设计师、诗人、工匠、社会主义活动家。他亲自参与设计制作,涵盖壁纸、地毯、家具等众多领域,作品风格自然清新、优雅质朴,具有浓郁的中世纪与乡村田园风情。
在设计理念上,他强调实用与美观的结合,注重材料的天然质感和手工技艺。同时,莫里斯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关注社会公平与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思想和实践为后来的设计运动奠定了基础,至今仍被视为“现代设计之父”。
(左)“莨苕”壁纸样品;(右)“莨苕”壁纸设计图
大自然一直被工艺美术者们视为至高力量的存在,是创作的灵感源泉。不论是在农村中栖居,还是于工厂里劳作,亦或是在城市中心忙碌,那旖旎的风景、浩渺的大海、灵动的动物、葱郁的植物、娇艳的花卉以及渺小却奇妙的昆虫,皆为设计师们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
虽然采用自然元素辨识度很高,但它绝不是照搬复制。与之相反,设计师将根据每个物体的造型与功能进行适当解构与调整,并在成品中突显材料的自然品质。
(左)“葡萄藤下的两只狐狸”图案瓷砖
(右)“一只睡着的狐狸”图案瓷砖
“当爱与技术共同作用,请期待杰作。”
威廉·莫里斯通过复兴传统材料与技术来重振手工艺。他主张设计师必须全面了解工艺及制作过程的理念,这种理念不但启发了追随者,还使他们格外珍视材料的本真性,将自己看作材料和成品之间的媒介,强调“手工”与“非机械化”在艺术设计及制造中的价值。
在组织方式上,工艺美术运动借鉴中世纪行会制度,成立分门别类的行会与协会,以合作互助的模式构建起人际间的友爱关怀,让艺术更贴近生活。与此同时,制造商为迎合市场需求,与设计师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工艺美术品走进更多的英国家庭。
“我不愿艺术仅为少数人而存,正如我不愿教育、自由仅眷顾少数人一般。”
工艺美术运动是对自然的礼赞,是对技艺的尊崇,是对美的回溯。它的影响,飞凌在建筑的屋脊上,流淌在家具的线条中,绽放在织物的纹饰间。穿梭于展厅,我们仿佛看到了威廉·莫里斯在昏黄的灯光下,如琢如磨的身影。这身影掠过时代变迁,浮现在受其影响的后世作品中。
艺术与生活本就紧密相连,每一个平凡之物都蕴含非凡之美。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亦不应忘记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工艺美术运动所承载的匠心制造值得传承与发扬,让我们带着对美的期待,在生活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美艺篇章。
原标题:《新春看展|走近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西方史学通史》
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主编、由多位大学教师分卷撰写的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近期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自“荷马时代”至现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通史》分卷记叙古代、中世纪、近代、现当代各个阶段西方史学的演进史实,并总结出各阶段发展的突出特征。它一方面力图从历时性上揭示历史演变进程中西方史学的新陈代谢,并同时从共时性上阐明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西方史学发展演化的关系,格外关注了西方著名历史学家、颇具影响的史学流派、重大的史学思潮与史学变革,尤其着力于西方史学思想的流变。 全书共六卷,首卷为全书之“导论”,其余五卷依次为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近代时期(上)、近代时期(下)、现当代时期的史学史。六卷,合则上下衔接,相得益彰,构成一部内容丰富的西方史学发展的历史长篇;分则可独立成篇,彰显各卷的特色与其著者的个性。 本书开中国多卷本西方史学史编纂之先河,历时八年完成。各卷作者均在相关领域有多年学术积累,相信会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为促进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推动西方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做出贡献。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出版,共6卷,第一卷导论,280千字,ISBN 978-7-309-08229-6;第二卷古代时期,339千字,ISBN 978-7-309-08280-7;第三卷中世纪时期,304千字,ISBN 978-7-309-08312-5;第四卷近代时期(上),366千字,ISBN 978-7-309-08327-9;第五卷近代时期(下)387千字,ISBN 978-7-309-08447-4;第六卷现当代时期,346千字,ISBN978-7-309-08420-7。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史学,文化中的文化——从耿淡如师《什么是史学史?》一文说开去 二、关于“史学思想”与“世界史学通史” 五、从“文化史运动”到“文化形态史观”第四章 西方史学的“新同盟军” 五、“新同盟军”的“边界”及其问题第五章 西方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一、发轫岁月的回音(19世纪末至1919年) 二、草创时期的成就(1919年至1949年) 三、曲折坎坷的行进(1949年至1978年) 四、兴盛年代的光华(1978年至今)第七章 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双重使命 三、开拓与创新的建设路径(上) 四、开拓与创新的建设路径(下) 一、“他者”:源远流长的中国史学 三、全球化时代与中国历史学家的历史使命第九章 走进西方史学:引路导向的“阿莉阿德尼”之线 一、史家辈出史著如林——西方著名史家与史著掠影 二、指点门径按图索骥——西方史学基本参考书目举要 三、“眼在远处、手在近处”——西方史学史教学琐议 附录“做些垦荒者的工作”——答邹兆辰教授
第二卷 古代时期 张广智 主编 吴晓群 著
目 录 导论“关于各种历史的历史”:西方古代史学的兴起第二章 希罗多德:“史学之父”与“谎言之父”第三章 修昔底德:“科学的”与“修辞的”历史学家 二、修昔底德史学的功能:“科学的”抑或“修辞的”第四章 色诺芬:“阿提卡的蜜蜂” 二、修昔底德的继承者抑或缺乏才华的平庸史家 二、修辞学派的兴起及其对史学的影响 三、波里比乌斯:“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第六章 罗马史学的传统以及希腊的影响 二、希腊化风格对罗马史学的影响 一、老伽图:“政治史学”的奠基人 三、撒路斯提乌斯:“罗马的修昔底德” 二、塔西佗: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三、苏维托尼乌斯:为帝王立传的书生 三、阿庇安:“纪事本末体”的创始者 四、阿里安:仅为一人作传的史家 五、卡西乌斯·狄奥:称赞帝制的希腊裔史家 六、阿米安乌斯:最后一位古典史家第十章 犹太史学的滥觞及其历史进程第十一章 约瑟福斯:第一位引起非犹太世界注意的犹太史家第十二章 犹太史学的特征:充满神意的历史 二、历史的神话化与神话的历史化 结语 历史的建构:西方古代史学的特征 二、集体记忆与古代史家所追求的“真实”
第三卷 中世纪时期 张广智 主编 赵立行 著
二、记录过去的方式:“事实”叙述 二、阿夫里卡努斯和攸西比乌斯的贡献第二章 蛮族入侵时期的史学趋向 四、格雷戈里:第一位中世纪历史学家 四、编年史:多视角的欧洲历史呈现 第四章 民族混杂与王朝纷立时期的历史 一、西法兰克和诺曼历史的记述者
第四卷 近代时期(上) 张广智 主编 李勇 著
目 录 一、维兰尼的《佛罗伦萨编年史》 二、但丁、彼特拉克与薄伽丘的启示第五章 圭恰迪尼和瓦萨里的史学第七章 让·波丹与弗兰西斯·培根的史学思想第十章 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第十二章 从丰德奈尔到赫尔德的历史哲学 三、强烈的批判精神与宽广的史学胸襟 四、伏尔泰史学:欧美学界关注的热点 第十四章 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史学贡献 二、传世经典《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十八章 启蒙运动时期史学总结 一、启蒙运动时期史学的主要特征 二、特殊性和普遍性张扬中的偏颇 三、推陈出新:在人文与科学之间
第五卷 近代时期(下) 张广智 主编 易兰 著
一、理性主义、民族主义与浪漫主义 二、哈曼:世纪交替中的浪漫主义者 三、德国哲学家:浪漫主义的理论先驱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浪漫主义史家 一、浪漫与民族——德国浪漫主义史家 二、政治与“激情文笔”——英国浪漫主义史家 三、革命与热情——法国浪漫主义史家 二、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的连理——巴克尔 三、浪漫与实证的融合——法德实证主义史家
第六卷 现当代时期 张广智 主编 周兵 张广智 张广勇 著
一、流程:从传统史学走向新史学 二、对历史学自身发展进程的思考第四章 意大利、荷兰和比利时史学 三、斯宾格勒:文化形态学派的创立 四、汤因比:文化形态学派的发展 四、全球史:东西方视野下的交错 一、叙事史复兴与对“新史学”的反叛第十一章 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 一、中外史学交流与20世纪中国史学 三、中外史学交流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
相关资讯
上篇:英美文学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