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泯的童心,让我们一起守护
2002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上映,那时的自己年龄太小,尚未了解电影院为何物,只能通过书籍进入霍格沃兹的世界,见证哈利的成长。
2020年8月14日,时隔18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重新登上荧幕。纵然各大视频网站上早已有了高清蓝光的影片版本,但一想到可以进入影院,近距离感受魔法的世界、回顾我们自己的成长历程,心里还是很期待的。
2000年,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英国魔幻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一开始,自己并不感冒这位骑着扫帚、戴着眼镜的小男生,直到阅读到书本第六章(从9又3/4站台开始的旅程),哈利开启了自己的魔法求学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深陷在作者J.K罗琳创造的魔法世界里。之后,只要J.K.罗琳一出《哈利波特》系列的书籍,我们要么购买书籍要么借同学的书籍,心心念念苦苦守候罗琳老母亲的魔法世界。
如果说,作者J.K.罗琳开启了全球魔幻小说的大门,引领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阅读趣味;那么作者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则是开启了全球童书的新世界,一只可爱的彼得兔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至今经久不衰、回味无穷。
因为互联网,我们可以了解到创作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作者罗琳的生活现状和创作背景;但在互联网之前,对彼得兔的创造者比阿特丽克丝.波特来说,我们却了解很少。好在有朱迪.泰勒这位传记作家,这位研究比阿特丽克丝.波已有三十余年的童书编辑,为大众出版了多部关于波特的专著,其中《永远的波特》便是朱迪的最新力作。
出生英国的朱迪.泰勒,现任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学会的副会长,自1951年加入博德利.海德出版社后,一直从事童书编辑的工作。作者朱迪在《永远的波特》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信件和图片,从波特的家族、波特的成长、波特的生活以及波特的绘画事业各个方面全面详细地展现了比阿特丽克丝.波特的传奇人生,让我们了解彼得兔童话形象的形成背景、获悉波特这位女性坚毅性格的成因。
,出版商发行了两个版本:一个为布皮封装,价格为一先令六便士;一个为纸板封装,价格为一先令。对此,作者比阿特丽克丝.波特非常满意,因为波特想把售价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阅读童书。事实上,《兔子彼得的故事》一书的出版几经波折,尽管《兔子彼得的故事》并不是波特的第一本插画作品,但却是让波特拥有自己的积蓄,实现自我独立的基石。
作者朱迪.泰勒在《永远的波特》一书中提到,在《兔子彼得的故事》出版之前,波特先后遭到六家出版社的退稿,虽然出版商对故事感兴趣,但却希望书的尺寸可以再大一些,但波特宁可花费一先令出版两到三本尺寸较小的书,也不愿意花六先令出版一本尺寸大的书籍。于是,思前想后之下,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决定自费印刷,自行出版。
《永远的波特》一书里讲到:由于波特打小就在保姆麦肯齐的照顾下成长,虽然严厉,但会给波特讲述很多精灵类的故事,还会看一些饱含辛辣讽刺的童书,因此波特从小就喜欢绘画。长大后的比阿特丽克丝.波特虽然一直有跟着家庭教师学习德文还有拉丁文,但波特最爱的依然是绘画,临摹身边的各种事物;再加上波特每一年都会跟随父母前往山庄、农场度假休憩,田园风物、野生动物都成了波特临摹的对象,而后波特还特意购买了一只小兔子,将其命名为本杰明,而它也成为了波特临摹的御用模特。作者朱迪.泰勒还提到,在比阿特丽克丝.波特28岁左右的时间段里,波特已培养出广泛的爱好,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很多领域也都触类旁通。除了临摹小动物,波特还会前往采石场或湖区采集化石,以便回家临摹。
1893年的9月4日,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在邓凯尔德的伊斯特伍德度假时,给一位名叫诺埃尔.摩尔的人寄过一封图文并茂的书信,信中讲述了一只叫做彼得的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随后也就成为了《兔子彼得的故事》一书的蓝本。
除了小兔子,小松鼠和小刺猬也是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创作的主角,《永远的波特》一书中提到了很多波特创作的作品:《小兔本杰明的故事》、《两只坏老鼠的故事》、《提棘.温可太太的故事》、《肉饼和饼托的故事》、《城市老鼠琼尼的故事》等等。
除了创作童书,比阿特丽克丝.波特还致力于自然保护和农场管理。1944年,《先驱论坛》就比阿特丽克丝.波特去世一事写到:“比阿特丽克丝.波特既是英格兰北部的农场主,又是陶瓷器古董的收藏家,她对自然与动物怀有深深的眷恋;众所周知,她还是一位用语言和画笔描绘神奇故事的艺术家。她塑造的完美的人物形象,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她的伟大之处在于,她曾一次又一次地创作出不可多得的作品—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能从中分享喜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依旧可以从波特的作品中感受自然的温暖、品味人生的百态,奋发努力迈进理想中的生活。
直至今日,光是《兔子彼得的故事》一书就已被翻译成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德语、汉语等多种语言,书籍更是传遍全世界各个区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能在波特的童书里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如今,我们不但可以品读波特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还能在作者朱迪.泰勒创作的《永远的波特》一书里了解波特的成长背景、波特的感情经历,乃至波特一生除了绘画以外的其他成就。
比艾特克丽丝.波特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拥有自己的一部分积蓄,用来买些书,并逐步实现自我独立,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愿我们的人生,也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披荆斩棘,永葆童心。

麻瓜就是盎格鲁
要说现在影响力最大的儿童魔幻文学,《哈利·波特》必排在第一位。《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 J.K.罗琳在1997~2007年期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有7部。
《哈利·波特》有多牛呢?它的系列丛书被翻译成73种语言,全球共卖出超过5亿本。还被改拍成8部电影,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全世界有无数的“哈迷”沉醉在这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中。
当年的罗琳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老师,面临经济困境。她大概想不到,当她写下《哈利·波特》时,她的命运就跟随着这些魔法师们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哈利·波特》陪伴无数人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记得我看《哈利·波特》的第一部电影时,还是个年轻人,到了看最后一部时,已经步入了中年。
也许有人认为《哈利·波特》是儿童魔幻文学,但其实,它也是一部反映成人世界的“现实魔幻主义”作品,因此才会不只吸引无数的小朋友,也获得了无数成年人的喜爱。不同的人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我们就如哈利·波特的朋友,看着他以及其他几位小伙伴一起,从平凡的麻瓜世界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从懵懂小孩成长为有着独立想法和个人追求的成熟强大的魔法师。
或许应该说,是哈利·波特陪伴着我们一路成长,从无忧的年少岁月走进现实而残酷的成人世界,去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困境,不断打怪升级,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弱小走向强大。
说起哈利·波特就忍不住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为了推荐这本书:《哈利·波特与历史》。
这是一本哈迷看到会忍不住回想起苦追哈利·波特的那些岁月的书!是一本哈迷看了感到亲切无比的书!是一本哈迷错过会后悔一年的书!
我控制一下激动的心情来说说这本书吧。
《哈利·波特与历史》从历史、哲学、社会学、宗教、政治、神话等方面对《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人物、故事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与现实世界进行关联和比较,从中洞察作者在构建这个魔法世界过程中的灵感来源和价值观的表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哈利·波特》这部宏大的作品背后所传达的世界观和历史意涵。
熟悉《哈利·波特》原著和英国历史与文化的人阅读本书会有很强烈的熟悉感和亲切感,通过本书也学习和拓展有关英语和欧洲历史的有关知识。
我们都知道,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作者的个人思想世界、知识水平和创作能力。作者往往会在自己的个人体验与经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作品,以现实世界为背景,或是进行复刻,或是进行映射,并将个人情感与理想倾注进去,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关联又高于现实世界的文学世界。
如我国著名的魔幻作品《西游记》便是在玄奘西天取经的经历和大唐盛世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创作,《红楼梦》所描述的荣国府家族兴衰史也明显有着作者曹雪芹自身家族的影子。
《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是英国人,作品也是建立在英国以及欧洲的历史和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特别是里面的代表性人物和巫师世界的机构起源,都有着现实历史的原型。罗琳也在此基础上描画了自己的个人理想世界。
譬如,纯血统巫师的“祖先”来源于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带领诺曼人登陆英格兰的历史。巫师马尔福家族便是诺曼底入侵军队的一员,跟随威廉一世来到英国并篡取了土地,从此在这个地方生根发芽,发展成为历史悠久的大家族。
凯尔特人在公元前4世纪便出现在英格兰,坚守自己的传统和教派。在巫师世界中,巫师们也过着封闭的生活,远离麻瓜世界的人与事,这跟凯尔特人的社会生活状态很相似。
新入学的学生来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后通过分院帽分派到不同的学院,而分院帽就是典型的凯尔特诗人和凯尔特文化的特征表现,即“会魔法的预言者”。
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民族,凯尔特人相对其来说是一个独立的群体,两者之间也会有通婚和文化交流。这也是巫师世界和麻瓜世界相处的模式,盎格鲁-撒克逊人就相当于麻瓜。
《哈利·波特》里面最大的反派伏地魔的形象有着希特勒的影子,即通过极端的方式骗取灵魂来获得权力并服务于帝国主义。
巫师世界的魔法部等同于英国政府,实行的是类似英国宪法的制度。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则是一个奉行平均主义的理想世界,但整个学院体系由分院制搭建而成,是英国中世纪和现实社会等级制度的写照,就像一个魔法世界的英格兰王国。
四大学院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斯莱特林代表贵族阶级,拉文克劳学院的成员是文化学者,格兰芬多学院的成员有着强大力量保护他人,赫奇帕奇学院是勤劳的劳动者阶级。
各个学院也有各自的历史起源,书中一一进行了梳理分析。就连各个学院里飘荡的幽灵和纹章标志,都有着背后不得不说的故事。这里就不剧透太多了。
系统化的真实的历史来源为《哈利·波特》丰富了许多细节,增加了真实感和可信度,也将里面的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有着真情实感,引起读者的共情。
看完本书,突然有种恍恍惚惚的感觉,觉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似乎是真实存在的,似乎就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过,而哈利·波特和他的小伙伴们也似乎是真实生活在我们身边却隐藏了身份默默维护世界和平的魔法师。
如果,这一切都成真,那是多么的神奇美妙啊!也许英国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站台会挤满了想去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上学的人们吧。
走进《爱丽丝漫游奇境》,感受荒诞童话的奇幻魅力
童话故事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带我们遨游在广袤无垠的奇幻世界里。
如果要推荐一本奇幻的童话故事,那么,就不得不提一提《爱丽丝漫游奇境》。
这是一本现代奇幻童话,也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小说之一,被誉为英国魔幻文学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世界十大著名哲理童话之一。
《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森,他不仅是一名童话作家,还是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牧师、摄影师。他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历险记》,成为了世界儿童文学上的里程碑之一。
在本书里面,就包含《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两个故事。
卡罗尔之所以会创作这个童话,其实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
1862年7月4日,在英国泰晤士河里的一条小船上,卡罗尔和同事带着牛津大学基督学院院长的三位女儿一起泛舟,他给三个女孩编了个奇幻的童话故事,主角的名字就来自三个女孩中他最喜欢的爱丽丝。
爱丽丝请求卡罗尔把故事写下来,在1864年的圣诞节,卡罗尔把亲笔写下的故事送给了爱丽丝。
小说家亨利·金斯利读后大为赞赏,在他的劝说下,卡罗尔把故事再次修改补充后,于1865年7月4日以《爱丽丝漫游奇境》为题正式出版。后来,卡罗尔还为爱丽丝写了续篇《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并于1871年出版。
这两个故事里分别讲了爱丽丝的两个梦。
《爱丽丝漫游奇境》主要讲述了一个可爱的英国小女孩爱丽丝在百般无聊之际,发现了一只会说话的大白兔,带着好奇,她追着白兔跳进了兔子洞,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开启了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
而《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则讲述了爱丽丝像个隐形人一样穿过了一面玻璃镜子,在镜子后面这个像棋盘一样的世界里到处游荡,最后变成了王后的奇怪冒险经历。
在两个故事中,出现了各种不可思议的人物和事件。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中,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左边则会长高。
还有会说话的渡渡鸟,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柴郡猫,矫揉造作的绅士兔,性格怪诞但直率的疯帽子,故作忧伤的假海龟,一心想砍别人头的暴躁红王后……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里,似乎只有误入的爱丽丝是清醒的,不,或许还有那只柴郡猫。
他们初见时的那番对话,现在读来还是那么引人深思。
《爱丽丝漫游奇境》虽然是一部儿童文学,但是其中却蕴含了不少诙谐幽默的哲理。
孩子能从这本书里感受奇幻,成人也能从这本书里回忆童年。
让我们走进这本《爱丽丝漫游奇境》,一起去感受荒诞童话中的奇幻魅力吧!
相关资讯
服务器发生错误
是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的注册商标 是PeopleCert集团的注册商标,经PeopleCert授权使用,保留所有权利 湖南希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1-2025 湘ICP备10203241号-14湘公网安备43019002000749号 违......
上篇:英国复仇类小说推荐完结
下篇:穿到六零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