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诡秘之主》续作上线,计划用三部曲搭建想象世界
3月4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网络文学作家“爱潜水的乌贼”新书《宿命之环》正式在起点读书App独家上线。
乌贼透露,作为诡秘系列第二部,新作和《诡秘之主》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承接,“会有上一部很多人物的出场,他们也会继续担当一些重要的角色。”乌贼提到,计划用三部的故事,把个人想象中的世界框架搭建起来,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内容创作形式。
在《诡秘之主》中,主人公在蒸汽与机械的世界探寻命运真相。乌贼融汇克苏鲁风格、西方魔幻元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风情和蒸汽朋克情怀,营造了一个类似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景。
对于整个“诡秘”宇宙的构想,乌贼表示,最初的灵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经历过的诸多困难,“未来人类面对又一个巨大挑战时,应该怎么面对,‘诡秘’就是始于这样的想法。”
从目前已更新的章节看,《宿命之环》延续了前作的世界观,开篇是主角扑朔迷离的身世和梦中的一片混沌,主角卢米安是一个表面跳脱却内心敏感的孤儿,一直渴望拥有守护的力量。
由于新作故事背景设置在19世纪50到90年代的法国,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乌贼在新书筹备期间阅读了许多经典人文社科著作,来了解法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包括从讲述印象画派诞生过程的《印象巴黎》中了解巴黎大都市的人文风采,从社会学名著《蒙塔尤》中了解当时法国的乡土环境。
奇幻、魔法、克苏鲁,乌贼的小说题材广泛,但无一不是对幻想世界的构建。在采访中,乌贼表示,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科幻、童话、武侠小说这一类带有幻想性质的作品,也因此萌生了创作幻想小说的动力。在他看来,幻想背景下的创作有更多的自由,相比于写实的写法,加入不同的元素会产生更多新的互动,也能从更丰富的侧面去展现某一个主题。而在未来,他也想要尝试现实题材的小说。
对于幻想和现实的关系,乌贼指出,任何的幻想作品某种程度上都是现实的映射。“一方面,在构建一个幻想世界的时候,不可能是无本之源,我们肯定要去参照现实中的某段历史、某个大环境,再加入一些变量,去推理,才有一个幻想小说的世界呈现出来。第二,我们作为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小说里很多人物的关系、人物原型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乌贼在采访中对澎湃新闻说道。
作为网文作家,乌贼将如今的网络文学和古代的通俗小说进行比较,“古代文化和社会里通俗小说占了怎样的地位,可能现在网络小说就占了什么样的地位。”在他看来,网络创作能够让人去自由地表达,甚至做自己的文学实验,读者的及时反馈也能给作者带来动力,“但是前提是你自身能够去承受住批评,承受住很长一段时间你得不到你想要的收益。”

不愧是史诗级魔幻神作,一口气读完了它!
在网上看过一句话:英语世界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读过《魔戒》和《霍比特人》的,另一类则是准备去读它们的。
很难想象,那些年熬夜看《霍比特人》和《魔戒》三部曲(《护戒使者》、《双塔奇兵》、《国王归来》)的日子,距今已经十多年了。
上个月才读完《托尔金传》,这次收到《魔戒四部曲》还是忍不住再重温一遍......
1937年,托尔金在批改论.文时无意中在一张空白的纸上潦草地写下:“Inaholeinthegroundtherelivedahobbit.”(在地底的洞府中住着一个霍比特人。)
就这样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从此开启了中土大.陆上的第.一篇章——《霍比特人》。
“它以我的心血写成,无论浓淡,如此而已;我写不出另一部了。”
托尔金说“实际上,我本人就是一个霍比特人,除了身高之外,毫无违和感。我喜欢花.园,喜欢树林,喜欢原始的农作物,喜欢晚睡晚起,我几乎从不出门旅行”
魔戒故事很简单:主人公比尔博,与巫师甘道夫和十三个矮人意外踏上寻找宝藏之路。他们一路上对抗可怕的食人妖、深入黑森林、偶遇精.灵和恶龙,蕞终收获了宝藏、友谊、和平。
但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中间经历了快乐,然后进入了悲伤,又超越了悲伤。这么一想,那些故事从来不会完结,我们仍然在同一个故事里啊。
很难想象流传至今,它依旧渗透在许多西方奇幻元素中,电影《权力的游戏》《沙丘》《阿凡达》、游戏《英雄联盟》《魔兽世界》等,处处有它的影子。
或许每一个喜欢浪漫的人,会一遍又一遍爱上托老笔下梦幻的中土旷景,醉倒在淳朴的诗词歌谣里,痴迷于虔诚的骑士精神。
魔戒:三部曲
魔戒现身(第一部) 译序 给下一个魔戒盛世的备忘录 时光匆匆,从我第一次接触《魔戒》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的我,绝无可能想象到三十年后的我,会在这边打下这篇给下一个世代的《魔戒》爱好者的备忘录;就像打开这一页的你,也无法想象魔戒的故事会带给三十年后的你什么样的转变一样。 我的书柜里面曾经收藏过一个BBC Radio录制的《霍比特人》的有声书版本,那还是卡带版的,耗费我当年大学时不多的零用钱从英国千辛万苦买来的。但我怕对磁带造成磨损,所以从来没有拆开包装过。几经流历,这些卡带也都不知遗落在历史的哪个角落了。卡带会消失,科技会进化,但经典的文学不会改变。 我当年接触的第一个魔戒游戏,是由《博得之门》系列的发行商Interplay在1993年发行的,当年因为主角霍比特人身材都相当矮小,所以其在台湾的译名叫做《魔戒少年》,它在当年的全球销售表现其实不俗,不过它的档案大小大概没有现在手机游戏《原神》的百分之一;当年资源或许有限,但想象力是无穷的。 这世界上许多的事物都是巧合,就跟现在坐在计算机前的我,本来其实只是要录制一段评论政治的视频,又或者疯玩一局《魔戒》千万徒子徒孙之一的《博得之门3》,但偏偏我家楼上热衷改造的邻居开始拿出电钻来进行延续一年的“房屋改造王特别节目”,于是就有了这一篇导读的出现。 身为牛津大学语言学教授的托尔金,本身创作的动机并不是留名青史,也不是成为伟大作家,单纯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下一代一篇好的故事,给自己的同胞一个英伦三岛的创世神话,托尔金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作品将会成为如此重要的巨作。 如同跋弥(Valmiki)作于公元前300年的《罗摩衍那》奠定了印度整个文学创作与文明的基础;荷马作于公元前750年的《奥德赛》奠定了西方英雄史诗、历险文学的基础;白居易作于公元806年的《长恨歌》也让“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永留后世…
相关资讯
上篇:血姬与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