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追寻曙光收获希望
灰色与黄色交织渲染的展墙、明亮却又沉静的灯光、想象与现实交错纵横的艺术表达,在插画的世界里,感受心灵的自由和故事的梦幻。追寻未来的曙光,也收获希望的力量。
“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于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精彩展出。本次展览是庆祝中瑞建交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瑞士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展期内,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与对外关系部还将开展丰富多元的艺术教育活动。
“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汇集了一批具有卓越创造力的、杰出的欧洲和美国插画艺术家的近180件精彩作品,分别来自瑞士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的收藏,以及该基金会主席埃特尼•德里泽特先生的个人作品。
这些展品不仅包含为故事书配绘的插画,作品内容还包括经典童话故事,甚至作者的原创故事。一些画作涉及到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内容,比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的相关插图等。插画师以想象勾勒线条,以创意编织色彩,生动诠释了插画艺术的魅力和真诚。
展厅入口处的第一幅作品,摘自盖伊·比卢特的《想看海的青蛙》,用水彩和喷笔创作而成,用两个富有戏剧性、亮暗对比鲜明的场景串连起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第一个场景中,作者将青蛙奔跑的动作定格。天色若明若暗,一只抱着冲浪板的青蛙疾速奔过长道,地面上映出它长长的影子,道路两旁的树木延伸到遥远的边际。通过寥寥几笔对青蛙眼神的刻画,展现了它夜间奔向大海的神态,营造了一种被窥视的紧张感,而在紧张中却不失活泼。而在青蛙成功到达海上的第二个插画场景中,海水的颜色由远处的黑蓝逐渐过渡变浅,浪花翻腾的泡沫也得到了细致的点缀。青蛙于一叶浮萍之上冲浪,若有所思地观望着这片神秘的大海。
谛听自然和生活的语言,创造一个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或许充满童真,或许映照现实,插画师们用真诚表达的画笔勾勒故事的细节。
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创始人、主席埃特尼·德里泽特说:“我们有许多关于童年秘密世界的故事,鸟儿、树木和嗡嗡作响的黄蜂都是我们想象力的源泉。那时的我们在脑海中创作图画,讲述着无数令人或爱或惧的故事。这些意象活灵活现,即使等我们长大了还会经常想起,依旧新鲜、幽默、充满力量。这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插画。”
德里泽特描绘的故事通常苦乐参半、令人惊叹,为成人和儿童描绘出一个如梦似幻、怪物横生的异想世界。本次展览中,他的作品之一《奔跑的犀牛》造型生动别致,以独特夸张的动物、人物比例和对比强烈的色彩,构建了一个奇妙的时空。
“手绘插图与影像图片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并非完全来自对现实图景的映射,而是在绘者想象力的发动下创造出来的图形。优异的插图令人脑洞大开,并能够瞬间参悟编撰者的良苦用心。因此每张插图都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属性,是想象力一路狂奔之后的奋飞,令读者的思绪得以挣脱现实的藩篱。” 本次展览总策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在展览前言《涉笔成趣 赋彩童心》中写道。
插画,不仅是阅读过程中趣味与灵动的来源,也是一种故事表达与沟通理解的方式。它是童年想象力的创造的乐园,也是成人面对复杂世界时试图寻找纯粹与希望的港湾。
在倾注了浪漫灵魂的画作前驻足欣赏,尝试理解线条和色块编织的梦幻,惊叹与沉思并存,笑意与感动共生。在走出展厅的那一刻,希望的力量在静静酝酿。

世界的原創手繪魔力
傳統手繪藝術永不殞落,藝術家們用畫筆去營造自己的歷險,用色彩去譜出自己的奇幻之歌。舞動著畫筆,帶著古典,帶著詩意,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手繪藝術是一個不會停歇的歷史旅程。
本書專訪世界20位從事插畫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您將發現這些熱衷於傳統手繪藝術的人們對於畫作充滿激昂的情感。傳統手繪詮釋、傳達出藝術家的生命筆觸,這是一種真實感知的創作過程,熱情及趣味的創造力透過畫筆描繪出世上獨一無二的畫作,即使現今數位藝術蓬勃發展,傳統手繪藝術依舊無可取代。本書精選多種風格的手繪創作作品,您將感受藝術家們純粹創作、盡情揮灑的魅力。
本書不僅僅是訪談與作品集,藉由專訪內容,您將可從中獲得難得可貴的啟示。
西方插画师作品展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 瑞士驻华大使馆
《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汇集了一批具有卓越创造力的、杰出的欧洲和美国插画艺术家,他们以生动的想象力以及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和技巧重新诠释了童话、文学作品、诗歌和个人回忆,这些图景见证了西方出版业的蓬勃生命力。
参观及预约方式详见《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公告》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
图文提供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