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的预言全任务完成方法详解
发布时间:2020-09-08 14:07 作者:Mariovsmario
玩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无论是为了与贵族领主刷关系,还是希望从领主那里获取经验与金钱,做领主任务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贵族领主任务的做法,是游戏中的重要功课。
这大概是玩家最喜欢的任务了,收了税卷款跑路的玩家相信为数不少。
玩家被要求向此领主治下的某个城镇或者村庄收税,在收税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玩家会有两个选项摆在面前,继续像现在这样收税,或者将税额减半。选择前者会导致村民/镇民不满甚至反抗,玩家需要武力压制住他们,并且会降低与村庄/城镇的好感度。选择后者的话会触怒给你任务的领主,他不会给予你任何的奖励(如果玩家选择全额收税,领主会把税额的1/5奖赏给玩家)。
注意:一旦玩家完成收税,任务的时间限制就会解除,此时玩家可以带着接近5000第纳尔的税额跑路,并注意要避开给你任务的领主。这行为会导致降低不少的关系,并且日后每次碰到他之时,他都会向你讨债(全部税金),当然,玩家也可以每次都推辞说下次再还,直到他被流放到潘德之外。
此任务会在此领主有亲属被敌国俘虏扣押在城镇或者城堡时触发。你可以从酒馆老板那里问“这个国家是否有活给我干”来快速的了解到有哪些领主有此需求。你的任务是营救出那位领主,所以不管你是通过攻下城堡/城镇来解救出人质,还是通过劫狱营救俘虏,都是可行的方法。玩家也可以不接受任务便直接去营救俘虏,然而这样做的话,玩家除了荣誉和关系的提升,不会有任何额外的奖励。此任务不像其他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冷却时间(大部分任务都有一定的冷却时间,近期接了一个就不可能再接同一个)”,你可以在完成此任务后,如果有领主有此需求,可以立即再次接受此任务。
在玩家中立时,这是玩家获取经验,金钱,关系,荣誉的最简单途径。玩家只需要大摇大摆走进城堡/城镇,击杀监狱守卫后,仰仗领主的战斗力直接突围出去。
你将被要求去除掉一名藏匿在指定村庄内的逃犯。你必须去村庄里四处逛逛,找到一人,名为“紧张不安的人”,与他交谈并杀了他,此时玩家固定会与村庄降低关系。去找领主索取回报,领主会支付你300第纳尔,如果玩家拒绝这笔带血的钱,玩家将获得1点荣誉提升。
此任务仅在此领主的所属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才会大概率触发,和平时期不会有这个任务。接受此任务,你将会作为雇佣兵加入此国家,并与大陆上所有国家的关系清零,仅与此国家的敌人处于敌对状态。玩家作为佣兵加入时,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定金,并且玩家的部队工资将会由国家按照人头来支付,玩家的低阶兵越多,通过工资赚的钱也越多。雇佣兵的状态持续一个月,在这个月内,玩家有等同于国家领主一个的义务,在元帅召集令下达时需要赶去报道,并伴随元帅等待进一步指示(也可以报道后就不鸟他,假装自己走散了)。玩家作为雇佣兵无法拥有封地,甚至是自己攻下的都不行,所以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冒进。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之后,国家会问你是否续约,选择拒绝的话,玩家就再次成为自由身,并且与敌对国家不再敌对。
没啥好讲的,完全就是字面意思,邀请玩家作为封臣加入他的国家。
同样没什么好讲的,字面意思。玩家作为领主加入一个国家后,处于战争状态元帅会发布集结令,需要玩家带领一定数量的士兵去加入元帅的远征。只需要注意一点,此任务时间限制是比较紧的,任务界面显示的元帅所在地是滞后的,并不是实时更新,所以玩家经常需要自己去打听元帅所在地。
同样没有什么好讲的。玩家必须跟随元帅的军队,如果玩家离元帅军队太远的时间太长了,任务就会失败(但是没有处罚)。
元帅要求玩家去弄一定数目的牛交给他。玩家需要去附近村庄购买(或者盗取)对应数目的牛,并将其带给元帅。由于元帅一直在行动,牛的速度又较慢,玩家还要自掏腰包,做此任务基本上是吃力不讨好。
元帅要求玩家加入对某一城镇/城堡的进攻

原创原创孔子的主张与帝王尊孔的逻辑
春秋末期,西周初年通过分封获得土地的大量贵族领主,遭遇困境:诸侯间的征伐,盟主的崛起,很多小国被灭,政治上高贵的士人等无处安身;另一方面,发财的商人通过土地买卖成为新兴的地主,并逐渐壮大。
原来的贵族领主对其土地上的奴隶拥有绝对权利,收获全归领主;后来的新兴地主,不占有奴隶,收获大部分归地主,小部分归耕种者。从历史的角度,新兴地主的分配模式更有利于社会平衡和稳定。
不同的士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孔子:主张尊周,梦想恢复周公时代的领主制、回到周公相成王时代,因为这是士人的理想状态。孔子先祖是宋贵族,后生活困顿潦倒,认为社会上“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言论非常危险,应批评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儒家站在统治阶层立场说话,儒士靠统治阶级而生存。
商鞅、韩非:主张打破传统,尽量使地主得到发展。代表新兴地主利益,反对贵族领主。
老子:主张极端复古守旧。老子是没落了的贵族,绝望、消极。他憎恨发展,主张清净无畏,主张倒退复古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时代,使民“无知无欲”。
墨子:主张劳苦庶民利益。要求人人平等,反对剥削。
士人,如孔子,想做大官,却被贵族压抑;想安贫,可委屈了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孔子信天命而不信鬼神,犹之君主有权,何必向卿大夫要官;天不变,道亦不变。其政治的根本就是礼乐及其所对应的社会等级制度,若社会都不逾越,则天、道都不会变。
后来的统治者对待孔子的态度,因取得政权的不同阶段而不同。
未取得政权时辱孔,取得政权以后尊孔。典型的如汉高帝夺位之前拿儒生帽子撒尿,做皇帝后,又用太牢祭孔子,其背后的逻辑就是孔子的学说有利于维持统治的稳定。
废奴!废奴!
编者按:1959年3月28日,是值得西藏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翻身了,翻身了!”曾经命价仅为草绳一根、自由与尊严饱受侵害的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解放,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制度?让我们走进历史深处,共同翻开并铭记20世纪人类废奴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诗篇,真切感受那段极不平凡的历史。
西藏在吐蕃时期为奴隶制。13 世纪中叶,在元朝扶持下,庄园制的土地经营方式普遍确立。受封的地方政权和政教首领,拥有向下级部属分封、调配和没收土地的支配权,而直接占有和经营庄园土地的是官府、寺院、贵族三大领主。
拉萨周围以及日喀则、江孜、山南、林芝等产粮区的农田,全部以数以千百计的庄园(藏语称“谿卡”)形式独立存在。这些庄园或属政府,或属某寺庙,或属某贵族。农奴们则没有一寸土地的所有权。需注意的是,旧西藏的“庄园”确切地讲应称“领地”。领地的主人便是领主。
资料图:西藏藏巴汗时期白色瓦在《法律十五条》的基础上编辑的一部封建农奴制法典,因其有十六条律文,故称《十六法典》 摄影:许娜
当我们明白了旧西藏“庄园”的性质是“领地”,也就搞清楚了旧西藏的“领主”与解放前内地的“地主”两者间的区别。领主的土地是赐封的、世袭的、不能出卖转让的,领主对领地内的农奴有统治权。而地主的土地是以各种方式“买”来的,也可以出卖,地主对佃农并无直接统治权。可想,领主对农奴的政经压迫要比地主对佃农的压迫更厉害。
50 年代,西藏工委有一个统计,西藏共有可耕地330 万克(一克相当于一亩),其中,地方政府占有近39%,寺院37%,贵族24%。看着这组数字,我曾有疑惑:“领主”一般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旧西藏的贵族仅占有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属地方政府和寺院,官府、寺院是“共体”而非“个体”,如此,应如何理解“三大领主”的构成?
18军进藏后做过调查,前、后藏的贵族大约有400 余家,其中,大贵族25家,中等贵族26家,其余是小贵族。这50 余家大中贵族或是历辈达赖喇嘛世系,或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王公将相后裔,按照旧西藏的陈规传统,只有出身贵族才能为官,而且是大贵族做大官,小贵族做小官。平头百姓,完全没有机会涉入官场。西藏地方政府是政教合一政权,300多名官员,僧官、俗官是两个平行系统,人员各占一半。达赖下面,清朝规定,设四个噶伦,一僧三俗,相当于总理大臣,噶伦办公地点称“噶厦”。噶厦之下的核心机构,一个是“孜康”,由4名“孜本”俗官掌控,主管财政审计和俗官的升迁任命、发布政令;另一个是“译仓”,由四名“仲译钦莫”僧官组成,主管达赖公文、政令、信件的起草,管理全藏寺院、佛事,负责僧官的培训和任免。四大噶伦和八名孜仲,地位崇高,权力很大。
很多人不太了解,以为俗官系统当然都是贵族,但僧官是和尚做官,是寺庙派到政府里面的僧人,不一定都是贵族了。其实不然,当僧官也须贵族出身。贵族世家为了谋求僧官职位,都是先把子弟送到某大寺当几天喇嘛,取得“寺籍”。然后再送到译仓管辖的僧官学校学习,主要不是学经文,而是学政务管理。毕业后便进入政府任职,僧官是穿着袈裟的贵族。所以说,西藏地方政府实际上是由贵族组成、派生,并为贵族服务的政权机构。它直接掌管着大量庄园,从整体上成为一个“大领主”,是贵族领主的另外一副扮相。
寺院的庄园来源,或由达赖和地方政府封赐,或贵族经政府批准转赠。这些庄园,有的属于某活佛、堪布个人,有的虽属“公产”,但支配权在寺院上层手里。西藏的寺院,同样等级森严,能够爬至高位、上层的,不是贵族出身或无贵族背景,很难很难。我认为,更准确的词义表述,应该是:少数寺庙上层为三大领主之一。
我在西藏那么多年,看得很清楚,“三大领主”可以说是三位一体,以贵族体系为中心,区别是有当官和不当官的贵族,穿僧衣的和不穿僧衣的贵族。很多贵族家庭,既有人在家管庄园,又有人到朝里当僧官、俗官,有人进庙宇当活佛、堪布,实例很多。(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沈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