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原文及译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辛弃疾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原文及译文 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译文: 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宠辱得失休要自我惊扰。只需要悠闲度过一生:秋饮甘露般美酒,夜吟冰雪样诗句。 犹记当初,窗外风雨之夜,两人联床,燃灯夜语,情谊深厚。不知千里路途有谁陪伴你?清晨的山色如眉青翠,秋日水面如镜明亮。 1、钟鼎山林: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 2、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抛弃)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带)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让喝)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3、裁冰:作诗。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4、对床:联床专心-专注-专业

宋人牡丹词选:辛弃疾《临江仙》
导读: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擅长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为豪放派代表作家。著有《稼轩长短句》。 念奴娇——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 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哪堪省。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 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最忆当年,沉香亭北,无限春风恨。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 临江仙 昨日得家报,牡丹渐开。连日少雨多晴常年未有。仆留龙安萧寺,诸后亦不果来,岂牡丹留不住为可恨耶。因取来韵,为牡丹一转语。 祗恐牡丹留不住,与春约束分明。未开微雨半开晴。要花开定准,又更与花盟。 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鞓红似向舞腰横。风流人不见,锦绣夜间行。
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来源:雪球App,作者: 阿里爸爸,(https://xueqiu.com/4583899269/323530214)
宋代·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宋代·黄庭坚《杂诗七首·其一》: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rén shēng yì yǒu mìngān néng xíng tàn fù zuò chóu?
——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人生如同一条既定的河流,任凭你如何挣扎,也难以改变它的流向,与其在愁绪中虚耗光阴,不如顺势而为。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和坎坷,但若执着于无谓的怨叹,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放下执念,接纳命运的安排,才能在纷乱中找到一片宁静,于岁月的长河中游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fēng lì xiān tiān làng dǎ tóuzhǐ xū yī xiào bù xū chóu.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宋代·杨万里《闷歌行十二首·其一》
人生如同驾舟于大海,难免会遭遇惊涛骇浪,但风浪再大,也不过是一瞬的波澜。
若能笑对这些挫折,坦然接受它们的到来,便会发现眼前的风浪不过是生命赠予的磨砺。那一笑之间,就是对无常的豁达,也是对未来的笃定。风停浪静时,海阔天空尽在眼前,心中亦是晴空万里。
zhōng dǐng shān lín dōu shì mèngrén jiān chǒng rǔ xiū jīng.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宋代·辛弃疾《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浮华的钟鼎高堂,隐逸的山林幽谷,皆不过是人生的一场大梦。无论是得意时的荣耀,还是失意时的屈辱,终究都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宠辱不惊,是对外物的超然,也是对内心的平静。唯有放下对得失的执念,才能真正摆脱精神的枷锁,过上一种自由而从容的生活。
shì jiè wēi chén lǐwú níng ài yǔ zēng.
浩瀚的宇宙如同无边的沙海,而我们每个人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尘。
面对这广阔无垠的世界,又何必在爱与恨的纠葛中耗费心神?爱恨皆是浮云,执念越重,负担越深。唯有放下那些无谓的情绪,才能让内心回归宁静,于大千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和自由。
bì jìng jǐ rén zhēn dé lùbù zhī zhōng rì mèng wéi yú.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宋代·黄庭坚《杂诗七首·其一》
权势与富贵,犹如深山中的麋鹿,真正能够捕获的,又有几人?多数人不过是在追逐的幻梦中奔波,却忘了自己是谁。如梦中之鱼,以为得到了幸福,却不知这不过是一场虚妄的幻象。与其耗费一生追逐虚无的目标,不如接纳平凡的真实,于平淡中品味生活的真趣,感受内心的轻盈与自在。
上篇:少年歌行:少年轻负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