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男轻女”现象为何在全球蔓延?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7月30日文章】题:当男孩的生命比姐妹更重要的时候(作者瓦莱丽·赫德森安德烈娅·德恩·伯尔)
有些罪恶的确曾消失过,但现在又开始复苏了,因为科技的进步使人们更容易产生这些罪恶。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这个世界存在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注意到的趋势,但它对世界的未来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趋势就是选择性扼杀女孩的国家越来越多,其手段既有主动的:如通过选择性堕胎;也有被动的:如通过营养不良或医疗保障不足来扼杀女孩。这一现象之前主要集中出现在亚洲,现在它在东南部欧洲、中东和非洲的国家也越来越普遍。
如果没有性别选择和性别歧视,按自然出生的性别比例,0至4岁孩子的男女比例是103至106个男婴对100个女婴。但是,全球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性别比例极度不正常。
为什么性别选择在21世纪还广泛传播?为什么今天、在这个年代扼杀女孩的现象变得更多,而不是减少了?人口学家约翰·邦加茨和克里斯托夫·吉尔莫托给出了他们的解释,他们认为存在以下三种因素的地区其性别比例会增高:重男轻女、生育能力下降以及有性别选择的技术。
他们的解释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看看科索沃与其邻居塞尔维亚以及波斯尼亚吧,它们都存在以上的这三种因素,但是只有科索沃的性别比例不正常,而其他两个的性别比例正常。这区别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最近的研究让我们检验了在这些国家父系制度与寻求个体安全是如何相关联的。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如何在一个危险的世界中寻求安全的问题,有且仅有两种答案:一个是有一个遵循法治的中央政府,一个是增强并武装个人的男性亲属。尽管一些社会长久以来一直有一个遵循法治的国家机构,但另一些国家的政府很软弱,以亲属关系提供的安全在这些国家更坚固。由于政府越来越不能提供安全,宗族就填补了这一空缺。
宗族治理本质上往往是父系的。这是因为父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确保宗族的男人们是以血缘为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以便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能够有信任。在紧要关头,兄弟和男性堂兄弟比政府工作人员要可靠得多。
但是,这样会产生严重的性别后果。在以宗族为基础的社会,女性的利益必须予以压制,以便父系能够维持对社会的控制。我们的研究发现,在这种社会,女性没有或只有少量财产权、离婚权、抚养孩子的权利、选择结婚对象的权利、与丈夫家庭分居的权利或远离家庭暴力的权利。在这种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不仅仅是存在,而是在本质上占支配地位的,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个悲剧的例子是,父系社会有扭曲人性的能力,甚至有扭曲母爱这种基本人性的能力。例如,我们的一个同事最近在阿尔巴尼亚工作,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近年来,阿尔巴尼亚的性别比例大幅增长。
这位同事告诉我们,最近他参加了一个社交集会。在集会上,一名女性向他走过来并说道:“你有个儿子真幸福。”而这名女性在说这话的时候,她的两个女儿就站在她身旁。
这名女性的态度是很常见的。联合国人口基金在阿尔巴尼亚做过一个定性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表达过下列情绪的人群上:“生儿子的欲望比生女儿的强烈”;“生儿子时高兴”;“儿子永远漂亮,哪怕是在他光着身体的时候”;“生儿子的时候,连房屋的柱子都高兴;生女儿的时候,房屋的柱子也哭泣”。
为什么要如此贬低女儿的价值?父系制度。这些被集中研究的人群试图从以下的方面来向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研究人员作出解释:“需要养儿子来继承家庭的姓氏。如果你有儿子,那么你家庭的姓氏就不会丢失,如果只生女儿,当女儿结婚后,你家的门就得关闭。如果你没有儿子,那么你就得把房子和土地留给侄子,因为侄子帮你传承了姓氏。”
还可以换另一种方式表达:“儿子是为他的父亲工作及战斗的。父系的姓氏、土地、财产、社会安全以及人身安全都有赖于儿子。所以当人们有选择的时候,谁会选择生女儿呢?”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选择性地扼杀女儿实际上只会让这些人群的安全变得更糟糕。我们的研究和其他人的研究都表明,那些男性大量超过女性的国家的暴力犯罪以及反政府活动呈增加趋势。事实证明,当你压制女性时,所有宏观层面的指标:食品安全、卫生、经济增长以及安全等都变得越来越糟糕。
自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扭转了这一局势,从性别比例严重不正常的国家转变为性别比例正常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韩国。它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教训。
尽管有些观察人士将这一比例下降归功于经济发展,但实际的原因要复杂得多,因为韩国无论是性别比例大幅增长还是随后的下降都是发生在韩国经济不断增长的时期。相反,就韩国的情况而言,性别比例的下降主要由立法和政策导致,其法律和政策改变了韩国重男轻女的观念。
对那些性别比例开始大幅增加的国家而言,韩国可以成为它们的榜样。尽管很多观察人士认为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高性别比例将会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而降低,但性别比例极度不正常的国家持续增多的这一事实证明这些观察人士的预测是不正确的。相反,政府需要积极行动去与以重男轻女观念为核心的父系制度作斗争。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有损于国家和国际社会稳定的全球性别屠杀将在我们眼前发生。

三本好看的现言重生文,男女主互动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火花四溅!
三本好看的现言重生文,男女主互动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火花四溅!
一、《岸之希》 作者:吴少贵生
坚韧学霸女主vs桀骜校霸男主,重生,救赎,校园甜宠文。女主本是高官私生女,自幼寄人篱下,被舅舅当保姆使。亲爸落马后,她被舅舅卖至特殊场所,受尽折磨后,跳楼身亡。再次醒来,女主重生回到一年前,她决心改变命运,搬出舅舅家住校,并让亲爸直接打钱给自己。专注学业,却意外与男主产生交集。男主帅气公子哥,多金有权,是个校霸,且女友常换。意外相识后,他缠上她,前世她曾多次拒绝甚至说了难听的话,他虽表面放弃实则暗中关注,而越是关注,发现女主越是让他动心。
女主提前遇到歹人,欲救无辜姑娘却险被绑,好在男主英雄救美,关系缓解后女主又避开。男主追妻艰难,不断地制造偶遇。他虽温柔追妻,却常被打击,女主因阴影难接受其靠近,好在男主包容,等她打开心扉。最终女主迈出那步,亲爸罪名减缓,坏人受惩,她的未来一片光明,而他爱恋成真。作者文笔上佳,剧情温暖治愈,值得细细品味!
二、《潘多拉的复仇》 作者:一颗仔姜
心机坚韧美人,重生,复仇,高干文。女主上辈子命运多舛,本是学霸校花,却遭女二剽窃作品还被反咬抄袭,男三看似救赎实则帮凶,致她入狱。出狱后又被封杀,被骗至边境沦为风尘女子,连自杀都难。偶然与学生时的男二重逢,却已天差地别。毫无求生意志的她干脆替男二挡子弹。重生回到三年前,男三蓄意接近她时,重活一世,她决心复仇,开始慢慢布局,踏上复仇之路,誓要让那些伤害她的人付出代价,改写悲惨命运。
男三本想替女二解决女主,而女二心里只有男一,男三因爱而不得,为刺激女二,与女主成名义上的情侣,却不知落入女主算计。女主借此进入上层圈子,并成为男一的贴身秘书。男一顶级豪门出身,与女二有婚约。女主攻略他,先扮单纯新人获其欣赏,再展风情引他危机,被扑倒后佯装被迫。男一虽谨慎查真相来诈女主,但女主心理素质强过关。此后男一食髓知味,化身猎手,拿导师诱惑女主从了他。接着女主与男二重逢,女主各种撩拨,男二虽口嫌体正直但很快沦陷,甚至提到结婚。
期间女主还要和男三做戏,女主堪称时间管理大师,白天上班,晚上考研,还得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实在厉害,令人佩服。三个男人一台戏,雄竞名场面超多,超刺激!不过女主真狠人,彻底报复所有伤害过她的人,名声,性命,全都剥夺!最终女主完成重生目标,解开执念,开启新的人生。本文包含了办公室恋情、渣女、真假千金、掉马、骨科、修罗场等各种梗。复仇攻略过程巨带感!几个男人,各有千秋,剧情超级精彩,越看越上头!
冷静法官女主vs疯批罪犯男主,重生,治愈,追妻,黑暗悬疑风。女主一名法官,却目睹曾是高中校友的男主被行刑,那个帅气学霸校草竟是变态鲨人狂魔,让她难以接受。男主死后,律师告知其留下房产。原来两人看似毫无交集,实则暗中有牵连,他曾多次默默相助女主。意外的是,女主回到 19 年前与男主春风一度的那晚,她决心挽救那些破碎家庭,让男主重回正道。于是她重蹈覆辙并留下名字,凭借此一次次靠近男主,开启了改变命运的旅程,
男主如今的疯劲早有端倪,时常冷漠赶女主走并欺负她。女主重生只为他,绝不放弃。男主虽嘴硬拒绝,却暗地关注对她好,还会吃醋。有人欺负女主,他暴打对方,女主制止才罢手。可男主仍封闭自己,不透露经历与心结,令女主失望。随着剧情发展,女主卷入男主家人关系,其身世被揭开,复杂又曲折,致其孤僻残暴。女主知晓后心疼宠他,男主稍有松动。但就在两人要进一步时,男主却不告而别。
再见已是一年后,男主现身欲与女主再续前缘,可女主已经失望。男主一改冷漠,卑微追妻,见女主不理睬还与他人亲近,疯批属性再现强制爱。从男主亲人处得知,其离开是治病,他所做一切是为了与女主一起。两人误会解除,男主小小追妻后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女主最终让男主放下暴戾,扭转了他的命运。本文前期伏笔多多,悬疑重重,男女主互动张力十足,看似云淡风轻,实则火花四溅。一口气看完超精彩!
今天的推荐就到这里啦,喜欢就请关注小编我哦,以后的日子也会不定时的为大家安利更多更好的作品!
这些大城市性别严重失衡,是因为“重男轻女”?
这21座超大、特大城市的人口数据,改变你对“重男轻女”的刻板印象。
特约撰稿人/何亚福(人口学者) 编辑 丁慧 实习生 韦英姿 校对 李立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图/2021年第18期《求是》杂志内容截图
最近,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在2021年第8期《求是》杂志上公布,引发颇多讨论。
据国家统计局说明,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据此,我国目前有7座超大城市、14座特大城市。
这其中,“性别比”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是网友最为关注的两个数据。
统计图表显示,在这21座超大、特大城市中,深圳和东莞最“年轻”,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都低于10%,分别为5.33%和5.47%。而上海、大连和沈阳则“较为年迈”,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24.71%、23.38%和23.24%。
性别比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性别比高于100,意味着“男多女少”;性别比低于100,则意味着“女多男少”。
在这些“年轻”的城市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人口性别比“失衡”,均超过110,分别为122.43、111.98、130.06和119.12。
有网友表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性别比趋近平衡的城市,“拉平全靠老太太”。
也有网友认为,位于东北的大连、哈尔滨、沈阳性别比接近100,最不重男轻女;济南的性别比也接近100,也反驳了山东省“重男轻女”的刻板印象。而深圳、广州、东莞、佛山,这四个南方城市的人口性别比太高了,南方真的“重男轻女”。
这些大城市性别严重失衡,是因为“重男轻女”?
▲动画看31省份十年人口变化:25省份增加,广东最多。视频/新京报动新闻
“拉平”性别比,真的全靠“老太太”?
在这些超大、特大城市中,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多女少”最严重的分别是东莞和深圳,性别比分别为130.06和122.43,其次是佛山和广州,性别比分别为119.12和111.98。
性别比最低的是大连、沈阳和哈尔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东北城市,性别比分别为99.19、99.38和100.09,男女性别比基本保持平衡。特别是大连和沈阳,在公布出来的21座城市中,是人口性别比仅有的两座低于100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人口研究上来看,在通常情况下,人口的性别比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渐降低。而这个变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少儿时期,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人们通常认为,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一半。但大量的人口统计资料表明,世界各国出生婴儿的性别比基本上都在103-107之间,这个区间的出生性别比是国际公认的正常范围。
第二阶段是青年和中年时期,由于男性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所以在这个阶段,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大致持平。
第三阶段是老年时期,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这是因为女性的人均寿命普遍高于男性。
因而,越是“年轻”的城市,性别比越高;而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性别比越低。所以,大连、沈阳和哈尔滨这些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性别比能够“拉平”真的少不了“老太太”。
这些大城市性别严重失衡,是因为“重男轻女”?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男性占51.24%,女性占48.76%。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南方太“重男轻女”?先别急着下结论
这21个超大、特大城市中,性别比最高的四个城市都在广东省内,能不能据此认定广东人重男轻女的观念比较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中显示的性别比并非是出生人口性别比,而是城区常住人口性别比。广东性别比高的主要原因是工厂比较多,需要较多劳动力,因而外来人口相对较多,而在外来人口中,男性数量远远多于女性数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773.48万人。广东全省性别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00上升为2020年的113.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01个百分点,在31个省份中“男多女少”情况最明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广东户籍人口性别比为104.97,比2010年下降约1.2个百分点。而2020年全国人口性别比为105.07,高于广东
今年5月中旬,广东省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总体上看,广东常住人口性别比的提高,主要受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高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外省流入广东的人口性别比从2010年的125.49大幅提高到2020年的144.60,广东全省近一半地市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超过145。而且,外省流入人口占广东全省常住人口比重仍在继续上升,比2010年提高2.90个百分比,深圳、东莞两市的省外流动人口分别占到46.8%和59.17%。
外省流入人口性别比高低,还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有关。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因而,不能单单从城区常住人口性别比,就判断“重男轻女”。
▲网友对超大、特大城市男女比例的看法。图/微博评论截图
这一组数据还有一处有意思的地方是,在这21个超大、特大城市中,性别比最低的三个城市都在东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也显示,31个省份中,吉林、辽宁、黑龙江的性别比分别为99.69、99.70和100.35。可以说,“东三省”性别比都较低。
而“东三省”的性别比之所以这么低,除了前面所说的程度较高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黑龙江、辽宁、吉林的0-14岁人口占比分别为10.32%、11.12%和11.71%。在31个省份中,除了上海以外,东北三省的0-14岁人口占比最低。
二是因为近年来大量的东北人口流向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在一般情况下,外流人口中,男性比女性数量更多一些,这也导致了东北常住人口性别比走低。
三是“东三省”男女平等观念更深入人心,重男轻女观念较为淡薄,也影响到“东三省”的生育观念。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沸腾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相关资讯
重男轻女、亲情压榨国产剧为何频现“奇葩妈”?
(原标题:重男轻女、亲情压榨……国产剧为何频现“奇葩妈”?) 最近的热播剧让人看着很生气,不是剧不好,而是剧中出现了很多奇葩角色。《安家》中,房似锦妈妈撕碎女儿大学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