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改变了过去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编写体例,突破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将类型学引入小说史研究,采取了分类编写的路子,梳理小说发展的脉络,显示“演变”的前因后果。既阐明了每一门类在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又反映出不同门类小说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借鉴与融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理沦问题与创作实践,所沦列的各类小说涉及范围甚广,有许多是此前小说史和小说沦著中从未提起过的作品,且都给予了恰当的评价,相信它对读者会起到开拓视野和引导方向的作用。

原创千古书生侠客梦:中国古代至近代的武侠小说发展历程
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三个元素为“武”、“侠”、文学性。所谓“武”指的是一般人所不具有的暴力,而所谓的“侠”指的是为国为民、路见不平、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一般来说只要一部小说同时具备“武”和“侠”这两大元素,基本上就可以被称为“武侠小说”。
现代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由此可见对于武侠小说来说,侠义精神才是第一位的。因此“侠”这个字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早,但武侠小说则是要等到侠义精神真正成型之后才会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两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思想家:行侠的墨子和仗义的孟子,侠义精神基本成型。当时诸子百家所创作的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类似于武侠小说的文章或者寓言故事,不过这些作品还不能算是武侠小说的起源。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部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太史公司马迁所创作的《史记》,而《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也被公认为中国武侠小说的起源。太史公的文学功底果然要胜过他的史学功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天下大乱和玄学、 佛教的广泛传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志怪小说。这种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记载或者描写了很多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和故事逸闻,其中也包括部分有关武侠的故事。
但是志怪小说中的武侠故事不仅数量较少,更重要的是人物单薄、情节单一,尚不能完全与神话故事或者民间轶事区别开来,还不算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因此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还不能真正称为“武侠小说”。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黄金盛世”,小说也在唐朝发展为独立的文学形式,而武侠小说也正式成型。唐朝的武侠小说主要代表作为:《虬髯客传》、《昆仑奴》、《聂隐娘》、《红线》等等,而其中成就最高的武侠小说当属杜光庭所写的《虬髯客传》。
后人曾将包括《虬髯客传》在内的三十三篇唐宋武侠小说合编为《三十三剑侠图》。武侠泰斗金庸曾经想将这三十三篇小说改变为现代武侠小说,金庸唯一的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就是根据《三十三剑侠图》中的《越女剑》改编而来的。
不过金庸在看完《虬髯客传》后发现这篇小说各方面都已近完美,自己的无论怎样改编恐怕也无法超越原作。因此金庸便放弃了改编《三十三剑侠图》的计划,改为对《三十三剑侠图》进行点评。而在点评中,金庸先生称《虬髯客传》为“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等到了宋元之时,话本小说和杂剧戏曲迎来了鼎盛时代,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中短篇武侠小说作品,形式也开始由唐朝时期的“文言小说”向“白话小说”转变。这一切都为后来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巅峰之作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元末明初之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加深和之前武侠小说奠定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武侠小说横空出世,这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国古典武侠小说也迎来了巅峰时代。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而我们如今能看到的各种《水浒传》的小说版本基本都是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水浒传》的文学艺术成就本鬼这里就不赘述了,而直到今天的很多武侠小说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在清朝随着封建国家统治日趋严酷而“文字狱”盛行,中国社会的侠义精神遭到极大损害,武侠小说的创作也受到极大影响。清朝武侠小说主要为公案小说,的主要代表作有:《三侠五义》、《大五义》、《彭公案》、《施公案》等等。
清朝的公案小说虽然也有不少可取之处,比如对武术机关的描写、情节的设置等等。但由于公案小说是以朝廷官员为第一主角,因此小说中的侠客都成为“朝廷鹰犬”,人物形象与《水浒传》相比魅力不足,思想深度更是不及。
由于清朝末年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中国人心中沉睡已久的侠义精神被唤醒。再加上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因此在清末民初之时中国武侠小说迎来革命,而领导这场革命主要是以下几位武侠小说大家。
笔名平江不肖生,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江湖大侠传》、《江湖小侠传》、《江湖异人传》、《现代奇人传》、《半夜飞头记》、《猎人偶记》、《江湖怪异传》、《烟花女侠》等等。
向恺然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向恺然是第一位提出“内功”与“外功”区别的武侠小说作家,这后来的小说家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思路。二,向恺然首先在武侠小说中明确写出了门派之争,后世的武侠小说作家无不受其影响。
与向恺然并称“南向北赵”。代表作有《奇侠精忠全传》、《大侠殷一官轶事》、《殷派三雄传》、《英雄走国记》、《惊人奇侠传》、《双剑奇侠传》、《北方奇侠传》、《双鞭将》、《蓝田女侠》、《昆仑侠隐记》、《侠骨红装》等等。
赵焕亭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赵焕亭是首位将内功用“真气(罡气)”来描写的武侠小说作家,像金庸的“九阳真气”之类的创作都是从赵焕亭这里发源的。二,赵焕亭将搏击、兵刃、轻功、内力、暗器等等武术门类统称为“武功”,并让这个词家喻户晓。
本名李寿民,与王度庐宫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并称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堪称中国近代武侠小说的第一巨著,金庸、古龙等现代大家无不受其影响,直到今天《蜀山剑侠传》在很多领域仍有极大的影响力。
宫白羽,代表作有《十二金钱镖》、《偷拳》等等。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蛤蟆功”便直接来自于白羽的《偷拳》。而白羽对武侠小说最大的贡献是他借鉴“文林”的叫法,将整武侠世界的门派、帮会、教会等等势力统一命名为“武林”。
原名郑汝霈,是一位善使太极拳和九环大刀的武术好手,曾经做过白羽的技击顾问,白羽的《牧野雄风》也有部分由郑证因代笔。郑证因一生共有八十八部武侠小说作品,是作品数量最多的近代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有《鹰爪王》等等。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本课程以中国古代小说文本解读为基础,对古代小说进行系统介绍,并做相应的小说史规律分析与理论总结。通过对各种体裁、题材的小说进行分类讲解,梳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勾勒出古代小说发展的大体轮廓,并结合社会历史文化与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分析其成因。本课程涉及的小说时间跨度大、范围广、文本丰富,可以使学习者开阔文化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小说丰富的思想意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认识到古代小说独特的思想与文化意义。本课程使用教材为齐裕焜著《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 本教材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使学生系统了解古代小说题材类型,形象演变。
认识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以及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无预备知识限制。
小说研究的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线上资源,高中以上基础即可。
1、《宋元话本》,程毅中著,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2版。
2、《唐前志怪小说史》,李剑国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3、《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史》,韩南著,尹慧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4、《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上、下),侯忠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3年版。
5、《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6、《中国讽刺小说史》,齐裕焜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中国文言小说史》,吴志达著,齐鲁书社,1994年版。
8、《中国古代小说的文体独立》,董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9、《中国小说源流论》,石昌渝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中国小说学通论》,宁宗一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1、《中国小说发展概论》,王恒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欧阳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3、《传奇的世界—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模式研究》,陈惠琴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王平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15、《古代白话小说形态发展史论》,鲁德才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中国小说通史》,李剑国、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7、《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刘勇强,北京大学出版,2007年版。
18、《六大名著导读》,陈洪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19、《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学》,马瑞芳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