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宁思:中央政策频出房产泡沫能否挤破?
吕宁思:回到《总编辑时间》,我是吕宁思,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使得整个海南岛是备受瞩目,海南省内的各个城市将会根据本身的地理优势,以及所拥有的资源形成分工各异,功能互补的大旅游产业圈进行招商引资。此外针对近期海南楼价飞涨,有政府官员表示会适当的出手。
解说:国际旅游岛并不是单纯一个城市的建设,而是发展整个琼岛的概念,海口与三亚各占琼岛一段,而位处中部的文昌刚好将两极旅游链相连,形成分工各异,功能互补的海南旅游产业的金三角。
裴成敏(文昌市委书记):未来的15到20年以后,我们想实现一些跨越,就是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把文昌打造成为海南最美丽的,能够跟国际接轨的这样一个滨海旅游城市。
解说: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政策出台至今,短期内琼岛内各地出现了投资热与需求热的现象。在文昌房价也比2009年年底上涨了近50%,裴成敏说房价的上涨说明需求在升温,政府会适当的出手。
裴成敏:政府要履行自身的一个职责,保障我们自身的居民保障性住房和正式性住房的供应,第二个就是抓好政府履行的一个市场的职责,就是监管它的服务功能或提供的一些配套设施,必须跟它的价格能够相一致。
解说:而文昌卫星基地的建设也会成为各界关注的另一焦点,裴成敏就说与中国其他三大基地的不同之处在于,文昌的卫星基地将会和周边的主题公园联合,形成一个科学科技旅游目的地,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
吕宁思:国务院宣布海南要建成国际旅游岛,使海南再次成为中国资本追逐的热土,房地产更是在这轮资本盛宴中是独占鳌头。非官方数据表明,目前至少有超过4700亿元的资金,从银行系统流入海南大肆圈地,涌入资金竟然是1992年的十倍。
为什么我们提到1992年呢?大家都还记得正是在当时,全国各地也有一大批淘金者奔向海南去掘第一桶金,上千家房地产公司炒地建楼,后来在宏观调控政策高压之下是败的极惨,从三亚到海口遍地都是烂尾楼,海南被称为烂尾岛。
不过当年却有壮士留下豪言壮语说,十八年之后俺又是一条好汉。果然十八年过去了,海南地产似乎又要重生一把。不过这么多的资本涌入,会不会又让十八年前的惨淡局面再度重演呢?虽然海南省长罗保铭已经表示,海南完全能够掌握房地产业有序的发展,然而蜂拥而入的资本蝗虫是饥不择食,土地确实是被炒高了。
再说,建设国际旅游岛并不是建成国际居住岛,从现在看到的官方数据,1992年海南房地产热潮的时候,官方认可的资金是400亿元,而目前涌到海南房地产资金,刚才说过了超过当年的十倍,还都是实力强大的大集团,不差钱的主。
那么见证了海南20年发展的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就警告说,国际旅游岛做好的焦点就在于房地产业能不能稳定持续的发展,如果疯炒一阵房地产,最后造成房地产新一轮泡沫的话,国际旅游岛就要大大折扣,甚至是失败的格局。
看来能否真正的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确实是一个问题,国务院出台政策的初衷,并不是鼓励大量发展房地产居住项目。倘若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土地财政,而没有严守规划,一次性地把土地价格炒的飞高,追求眼前的利益,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
看看香港,即将在八月底退休的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星期一最后一次主持法律年度开启典礼。李国能强调香港三权制衡,政治经济及民生问题不应该通过法律程序去进行解决。
李国能(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在香港的制度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互相制衡,在宪制上,独立的司法机关肩负重要任务,确保行政、立法机关的运作,完全符合《基本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确保市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这些资本权利和自由是香港制度的精义所在。
李国能诤言:司法独立对港太重要
吕宁思:香港为什么这么好,是因为它有钱吗?没错,说到财富,香港曾经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在神州处处有黄金的今天,香港人反倒有些阮囊羞涩了,所以他们欢迎大陆豪客到香港扫货血拼。
但是香港人还是认为香港好,因为香港的富有不是仅仅在金钱上,香港的秩序、香港的安全、香港的文明,还有香港的法制,都是它富有的内容,也都是香港价值所在。
保证就在于最后的那一点,香港是一个真正的法制社会,而司法独立乃是维持香港社会公平有序的灵魂。香港上流社会人士如李国能大法官等等,他们是何等的从善如流顺应形势呢,即使在辞去首席法官职位的时候,也是那么四面临风,君子不出恶言,维护香港和谐管制的生态。
不过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从他临别赠言中,我们还是感觉到某些忠恳的告诫。李国能在致词中,重点提到香港的司法独立和司法机关的角色。他表示在回归之后,限制上本港司法独立的保证已经全面落实,与司法独立相符的惯例及做法也是形成。各方面都广泛接受和认同司法独立对香港极其重要。
在现行制度下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互相制衡,行政与立法机构有责任确保市民的权利及自由。他还说司法任命过程不应该政治化,司法任命过程也从不政治化,并深信日后会如此。语言是何其委婉,其实他的所谓深信者,不如说是一种期望,所谓期望者不如说已经含有某种担忧了。
他还认为香港与澳门在行政立法及司法上,有不同的安排,不应该将制度强加于另外一个地区,他原话是这样说的,说全球有不同的管辖区,不是每个地区都行普通法,行普通法都有不一致的安排,其他制度未必适合香港。
那么香港的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同意李国能有关司法独立的言论,他强调政府会确保当局行为政策和立法建议,均符合法律规定,特别是涉及宪法保证的权利方面。他认同不应将政治或经济问题的案件压在法庭的肩膀上,法庭会适当的行使裁定讼费的酌情权,将信息传达而已。
那么从大法官到律政司的言论中,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维护香港的司法独立,或许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李国能大法官丢下的那句话更是语重心长,他说法官并不是在政治舞台上工作的人。

海南坡鹿劫难重生
位于我国南海边陲的海南岛,历史上人烟稀少,一直是朝廷流放犯人的所谓“蛮荒之地”。但正是因为开发较晚,使得海南岛的原始热带雨林和大量野生动物得以完好保留,这其中就包括海南岛特有的鹿种——坡鹿。据记载,在清朝末年,海南岛的儋州、昌江、白沙、东方、乐东、三亚、保亭等县,从南到北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都有坡鹿分布。因为岛上没有多少坡鹿的天敌,它们在这里生活得悠然自得。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坡鹿的数量仍然相当多。当地居民在离村庄不远的坡地林间,还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坡鹿出没,那时海南岛坡鹿的总数大约还有300头以上。后来,随着移民开发,海南岛人口数量逐渐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尤其是滥捕乱杀野生动物之风的蔓延,使得海南坡鹿的数量急剧减少。人们用火枪打,用夹子夹、用套索套,那一时期对坡鹿的猎杀不仅仅是少数个别人的偷猎,甚至还出现过几十人一同围猎坡鹿的“壮观”场面。他们捕猎坡鹿,吃鹿肉喝鹿血,就连鹿皮和骨头也用来熬成鹿膏吃,以达到所谓补身壮阳的目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天灾无情,一场猝不及防的台风,让多少海南人一夕之间囊空如洗!
台风突袭海南岛:风暴中的坚韧与重生
在宁静的海南岛上,阳光、沙滩与海浪编织着无数人的海岛梦。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却如一位不请自来的巨人,用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与美好。风卷残云,雨骤如瀑,一夜之间,海南仿佛被重新洗牌,无数家庭和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台风过后,海南岛满目疮痍。那些曾经温馨的小屋,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绿油油的稻田,被肆虐的风雨冲刷得一片狼藉;而那些承载着养殖户多年心血的鱼塘,也只剩下浑浊的水面和漂浮的杂物。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心中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地震,震惊、无助、悲伤交织在一起。
在这场风暴中,我们看到了泪水与坚韧并存的一幕幕。有的业主站在废墟前,望着曾经的家,眼中满是失落与不舍,但他们的眼神中同样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们知道,生活还要继续,家园需要重建。农民们虽然心痛于即将收获的作物毁于一旦,但他们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清理田地,准备新一轮的播种。而那些养殖户,虽然损失惨重,但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寻找出路,誓要在这片被风雨洗礼过的土地上重新站起来。
在这场灾难中,人性的光辉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邻里之间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成为了彼此最坚实的依靠。志愿者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受灾群众搬运物资、修缮房屋。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为海南的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跨越血缘、地域的大爱,让人们在灾难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希望。
然而,这场台风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事后的救援与重建,更需要提前做好预警与防范工作。加强气象监测、提高建筑抗灾能力、完善应急预案……这些都是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所必须做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南岛逐渐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废墟之上,新的建筑拔地而起;稻田之中,嫩绿的秧苗再次破土而出;鱼塘里,鱼儿又开始欢快地游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一个道理: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与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来新的曙光。
海南岛的重生之路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充满了力量与希望。在这场风暴之后,海南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他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而这场台风,也将成为他们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相关资讯
吕宁思:海南新政策烂尾岛重生
凤凰卫视1月12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使得整个海南岛是备受瞩目吕宁思:回到《总编辑时间》,我是吕宁思,海南国际旅游岛概念使得整个海南岛是备受瞩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