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一句承诺三代守约记赣州市道德模范何清阳客家新闻网

更新时间: 2025-08-29 16:45:01

阅读人数: 709

本文主题: 主角重生红军连长

“黄连长,真希望有人能持雄剑前来接您回家。”1月17日清晨,崇义县乐洞乡乐洞村白茅坪组村民何清阳拄着拐杖,伫立在红军墓前。80多年前,因为一句承诺,何清阳家中三代人接续为红军连长守墓。

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路过白茅坪。在仔细观察周边地形后,决定在此扎营作短暂休整。休整期间,红军深入群众,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长征路上,不少红军在战斗中受伤,白茅坪乡医何忠乎一心拥护红军,在家临时设立医务室,带着儿子何远廉帮助红军治疗伤员。

“一天,医务室送来一名在战斗中腹部重伤的红军连长,连长姓黄,此前多次在反‘围剿’中作战勇猛,不幸受伤,但仍坚持战斗,后被击中腹部,重伤昏迷。”何清阳回忆起爷爷何忠乎讲述黄连长的故事。何忠乎父子虽上山采集了很多草药,但医务室还是缺医少药,因缺少消炎止血等药品,黄连长病情恶化,高烧不退,最终牺牲在白茅坪。

黄连长弥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理想,深深地感动了何忠乎。为安葬黄连长,何忠乎把为自己定做的上好棺木捐出,将黄连长安葬在不易被人发觉的菜园,并种上梅子树掩人耳目。

后来,红军撤离白茅坪继续长征。红军战士将黄连长遗物——雌雄宝剑的雌剑交到何忠乎手上,嘱咐道:“老乡,请帮忙守护好连长墓地,我们以雌雄宝剑为信物,革命胜利后,我们回来带连长回家。”“放心,我们在,墓就在。”何忠乎承诺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忠乎将雌剑擦得锃亮,天天盼着当年的红军前来接黄连长回家,但事与愿违,但直到何忠乎离世,仍未见手持雄剑之人出现。

时光流逝,第三代守约人何清阳看着红军墓边上的梅子树,果结了又落,落了又结,仍未见手持雄剑之人。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近年来,何清阳家中三代人接续为红军连长守墓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众多媒体相继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24年,何清阳被评为“第八届赣州市道德模范”。

2011年以来,赣州市投入6亿多元专项资金,对5.3万余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抢救保护。崇义县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红军墓进行修缮,并多方发力,帮助寻找黄连长家族后人。

自此,除了何氏家族成员外,每年清明和冬至,有不少村民、学生来红军墓地清理杂草、擦拭墓碑、献花烧香,瞻仰红军墓地,缅怀革命先烈。(钟水旺 周丽云)

一句承诺三代守约记赣州市道德模范何清阳客家新闻网

“拼命连长”半年升红军师长!职务如此之高,为何仅授少将?

开国少将汪乃贵,年轻时有一个别名,叫“傻连长”。这个名字的由来源自于徐向前的一个玩笑,后来大家便纷纷跟着叫他。这个绰号与1932年7月攻打麻城的战斗有关。当时,汪乃贵负责侦察任务,发现城墙下有一条阴沟,于是带着两个排的战士悄悄地钻了进去,顺利进城,接着就是一番激烈的打击,之后又从阴沟里撤了出来。徐向前看到后,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傻连长,就不怕敌人把你们全灭了吗?”其实,称他为“傻连长”的“傻”,是对他英勇拼命的赞扬。此时,汪乃贵是红四方面军73师(师长王树声)219团2营6连连长,后来他被提拔为副营长,但依然兼任6连连长。

汪乃贵的“升官”并没有改变他打仗拼命的个性。一个月后,蒋军黄杰部对鄂豫皖苏区的七里坪发动进攻,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进入生死存亡之际,红四方面军决定展开反击,集中四个师进行作战。汪乃贵带着6连,势如破竹地冲入敌阵,连续攻下了几个山头,气势如虹。在一片混乱中,他背部中了敌人的一颗子弹,伤势严重,鲜血直流。然而,他依然坚持到战斗结束,才走向后方包扎所。徐向前亲自夸赞他英勇顽强,柳林河一役也使汪乃贵的名字广为传扬。

汪乃贵是安徽金寨人,在部队经过老家时,他抽空回去看望母亲。见到他身上缠着绷带,母亲准备给他宰只鸡补身体。然而,汪乃贵心里挂念着部队,匆匆告别,连鸡都没来得及吃。母亲泪眼婆娑地追上去,他却硬着心肠离开了,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时刻。

由于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开始向川陕地区转移。原则上,像汪乃贵这样严重负伤的战士应该留在后方治疗,但他却硬是要跟着部队。漫川关大血战之后,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展开了疯狂的急行军,汪乃贵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昼夜急行军了120公里,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坚韧。

到了1933年3月,红军抵达两河口时,汪乃贵被提升为28团团长,并很快被晋升为团长。那时,战斗频繁,干部伤亡率很高,所以干部晋升速度也较快。随着红军规模的扩张,28团在驻地迅速扩建了两个团,最终形成了一个师的规模,汪乃贵也被任命为师长。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规模的整编,汪乃贵所在的部队成为了4军10师,而他从连长到师长的升迁,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这在红军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快速晋升。成为师长后,汪乃贵依然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战斗,并且在一次攻克达县的战斗中再次负伤,一颗炮弹炸伤了他的臀部。伤未完全愈合,反六路围攻随即展开,汪乃贵被调到30军90师担任师长,他一上任便带领部队投入到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在一次亲临前线观察地形时,汪乃贵被一颗子弹击中后脑,当场昏迷。师政委程世才以为他已经阵亡,甚至派人去买棺材。但汪乃贵突然醒来,他连声喊道:“我还没死!”这番话令在场的众人忍俊不禁,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又重返战场。

汪乃贵的经历可谓传奇,四次负伤的他,始终没有掉队,直到长征过程中,他多次参与前线战斗,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坚韧。在红四方面军中,他是少数几位从连长一路晋升到师长的战将之一,显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与他同属红四军的陈再道和张才千却在1955年授衔时分别晋升为上将和中将,而汪乃贵却仅获少将军衔。其原因在于,陈再道早在1927年就参加了黄麻暴动,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而汪乃贵直到1929年才加入红军。在长征时期,陈再道已经是红四军副军长,职务和影响力远大于汪乃贵。抗战期间,汪乃贵参与了多次战斗,但他在1940年调回延安学习,直到抗战接近尾声才被派往中原军区,在此期间未能有太大的战功。尤其是抗战后期,他的职务相对较低,与其他红四方面军的战友相比,职位差距显著。

不过,汪乃贵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特别是在抗战初期,他积极参与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带领部队在山西昔阳县开展工作,队伍逐渐壮大,战功斐然。之后,转战河北,汪乃贵担任冀南一分区司令员,参与了百团大战及多次反扫荡作战,战果不小。刘伯承曾称他为“真有一股硬劲”。然而,抗战后的汪乃贵在职务上逐渐落后于许多战友,直到1955年授衔时,仍然只为少将。

在抗战后期,汪乃贵在华野担任弱旅的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但未能有突出战绩。解放贵州后,他被任命为50师师长兼贵阳警备司令。1955年授衔时,汪乃贵的职务为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因而也只能授予他少将军衔。

汪乃贵的军旅生涯充满传奇,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原创“拼命连长”半年升红军师长!职务如此之高,为何仅授少将?

开国少将汪乃贵,年轻时有一个别名,叫“傻连长”。这个名字的由来源自于徐向前的一个玩笑,后来大家便纷纷跟着叫他。这个绰号与1932年7月攻打麻城的战斗有关。当时,汪乃贵负责侦察任务,发现城墙下有一条阴沟,于是带着两个排的战士悄悄地钻了进去,顺利进城,接着就是一番激烈的打击,之后又从阴沟里撤了出来。徐向前看到后,开玩笑地说:“你这个傻连长,就不怕敌人把你们全灭了吗?”其实,称他为“傻连长”的“傻”,是对他英勇拼命的赞扬。此时,汪乃贵是红四方面军73师(师长王树声)219团2营6连连长,后来他被提拔为副营长,但依然兼任6连连长。

汪乃贵的“升官”并没有改变他打仗拼命的个性。一个月后,蒋军黄杰部对鄂豫皖苏区的七里坪发动进攻,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进入生死存亡之际,红四方面军决定展开反击,集中四个师进行作战。汪乃贵带着6连,势如破竹地冲入敌阵,连续攻下了几个山头,气势如虹。在一片混乱中,他背部中了敌人的一颗子弹,伤势严重,鲜血直流。然而,他依然坚持到战斗结束,才走向后方包扎所。徐向前亲自夸赞他英勇顽强,柳林河一役也使汪乃贵的名字广为传扬。

汪乃贵是安徽金寨人,在部队经过老家时,他抽空回去看望母亲。见到他身上缠着绷带,母亲准备给他宰只鸡补身体。然而,汪乃贵心里挂念着部队,匆匆告别,连鸡都没来得及吃。母亲泪眼婆娑地追上去,他却硬着心肠离开了,这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见到母亲的时刻。

由于反围剿的失败,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开始向川陕地区转移。原则上,像汪乃贵这样严重负伤的战士应该留在后方治疗,但他却硬是要跟着部队。漫川关大血战之后,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展开了疯狂的急行军,汪乃贵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昼夜急行军了120公里,表现出惊人的毅力与坚韧。

到了1933年3月,红军抵达两河口时,汪乃贵被提升为28团团长,并很快被晋升为团长。那时,战斗频繁,干部伤亡率很高,所以干部晋升速度也较快。随着红军规模的扩张,28团在驻地迅速扩建了两个团,最终形成了一个师的规模,汪乃贵也被任命为师长。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规模的整编,汪乃贵所在的部队成为了4军10师,而他从连长到师长的升迁,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这在红军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快速晋升。成为师长后,汪乃贵依然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战斗,并且在一次攻克达县的战斗中再次负伤,一颗炮弹炸伤了他的臀部。伤未完全愈合,反六路围攻随即展开,汪乃贵被调到30军90师担任师长,他一上任便带领部队投入到一场艰苦的攻坚战。

在一次亲临前线观察地形时,汪乃贵被一颗子弹击中后脑,当场昏迷。师政委程世才以为他已经阵亡,甚至派人去买棺材。但汪乃贵突然醒来,他连声喊道:“我还没死!”这番话令在场的众人忍俊不禁,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又重返战场。

汪乃贵的经历可谓传奇,四次负伤的他,始终没有掉队,直到长征过程中,他多次参与前线战斗,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气与坚韧。在红四方面军中,他是少数几位从连长一路晋升到师长的战将之一,显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与他同属红四军的陈再道和张才千却在1955年授衔时分别晋升为上将和中将,而汪乃贵却仅获少将军衔。其原因在于,陈再道早在1927年就参加了黄麻暴动,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而汪乃贵直到1929年才加入红军。在长征时期,陈再道已经是红四军副军长,职务和影响力远大于汪乃贵。抗战期间,汪乃贵参与了多次战斗,但他在1940年调回延安学习,直到抗战接近尾声才被派往中原军区,在此期间未能有太大的战功。尤其是抗战后期,他的职务相对较低,与其他红四方面军的战友相比,职位差距显著。

不过,汪乃贵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特别是在抗战初期,他积极参与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带领部队在山西昔阳县开展工作,队伍逐渐壮大,战功斐然。之后,转战河北,汪乃贵担任冀南一分区司令员,参与了百团大战及多次反扫荡作战,战果不小。刘伯承曾称他为“真有一股硬劲”。然而,抗战后的汪乃贵在职务上逐渐落后于许多战友,直到1955年授衔时,仍然只为少将。

在抗战后期,汪乃贵在华野担任弱旅的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但未能有突出战绩。解放贵州后,他被任命为50师师长兼贵阳警备司令。1955年授衔时,汪乃贵的职务为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因而也只能授予他少将军衔。

汪乃贵的军旅生涯充满传奇,他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