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西藏军区边防军人:在“孤岛”墨脱忠诚戍边“一甲子”

更新时间: 2025-08-30 20:53:24

阅读人数: 507

本文主题: 从边防兵开始

图为官兵在无人区执勤。 吴家豪 摄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护,宁舍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半寸土。”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巡逻官兵,在国旗下紧握钢枪,庄严宣誓,洪亮的声音久久回荡在“雪域孤岛”墨脱上空。

近日,经过4天的艰难跋涉,“墨脱戍边模范营”再一次登上某山口。至此,一代代边防官兵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边境一线戍边“一甲子”。

图为官兵在边防线上留下戍边石。 马军 摄

1962年6月,西藏军区158团一部挥师挺进西藏墨脱,并经过艰难的浴血奋战,将五星红旗插在“莲花秘境”,一代代官兵也由此扎根墨脱,用青春和热血,守卫边疆的每一寸领土,书写感人至深的戍边之歌。1992年9月,被授予“墨脱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图为巡逻官兵翻越雪山。 马军 摄

至今60年来,先后有30名官兵长眠于墨脱边关。副指导员伍忠伦是牺牲在墨脱的第一位军人。1962年,在翻越多雄拉雪山时,强烈的高原反应使身患感冒的伍忠伦呼吸吃紧,脚步变得越加缓慢,次日后续部队在山口发现了他的遗体——头朝墨脱,十指深深抠进冰雪,身后是一条爬行数百米的痕迹。

图为巡逻官兵穿越雪山峡谷。 马军 摄

1966年,战士何兴友跌入河中被洪水吞噬;1975年,战士焦大银在执勤途中被3条毒蛇咬伤致死;1982年,廖文强、邹永安等5名官兵被定格成了冰雕;2004年,班长饶平被卷进泥石流中……

图为官兵执行巡逻执勤任务。 马军 摄

“只要有力气端枪,就一定要走下去。”中士邱诗海因长时间行军出现休克,战友们不停给他搓身,并把压缩干粮碾成粉末,伴着盐水倒进他嘴里,使他恢复体能。清醒后的邱诗海并没有停下,而是跟随队伍继续前行;战士高超突发高原性肺水肿,直升机将他送往医院进行抢救才转危为安。康复后,他在第一时间请求回到墨脱参加任务。

图为巡逻官兵通过塌方区。 马军 摄

“墨脱戍边模范营”教导员蒋福养时常对官兵说:“大家知道,身上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如果,今天我们把领土守小了,把主权守丢了;那么,明天就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换取。”

“墨脱戍边模范营”副教导员米毅坚守墨脱5年、巡逻43次,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半月板损伤;指导员樊哲阳在背运物资任务中,靠吃丹参滴丸翻过雪山;军医郑宗钊在墨脱戍边的第6个年头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墨脱,回到他熟悉的边防一线,重拾守边任务。

墨脱的边境线上没有一座界碑,官兵用脊梁挺立成界碑。

图为“兵老师”教孩子们打军体拳。 李驰 摄

当走进“墨脱戍边模范营”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鲜红的屏风,上面刻着“用燕子垒窝的精神建设我们的家园”大字,昭示着墨脱军民固边兴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官兵向民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 马军 摄

60年来,墨脱边防官兵靠着一副“铁肩膀”、一双“铁脚板”,在墨脱创造了“29个第一”——办起了第一所学校、修建了第一座水电站、创建了第一所医院……结束了墨脱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网络的历史。他们把民众“请”下山,教育引导民众告别刀耕火种,让墨脱人民从原始部落跃进现代文明社会。

“墨脱再苦,只要我们不懈奋斗,就能把苦日子变成甜生活。”近年来,各项政策助力墨脱民众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民众铺就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2019年,墨脱县全县顺利脱贫摘帽,如今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军爱民,民拥军,广大民众积极支援部队建设,广泛参与到边防管控工作中,主动配合部队巡逻执勤、运送物资、发展生产。军民同心协力守卫边疆,捍卫边防稳定。

西藏军区边防军人:在“孤岛”墨脱忠诚戍边“一甲子”

厦门海沧边防部队兵哥兵嫂别样“七夕”

中新网厦门8月1日电 (吕明)“从结婚到现在,我就一直要求,最好每年拍一张全家福,然后等到年老的时候看起来,每一年的变化都非常清楚。然而,逢年过节,人家都在出游,他们都是最忙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机会拍。”军嫂高郁香手里拿着与丈夫林小军结婚三年来唯一的一张全家福如是说。

一瓶凉茶,一幅官兵漫画,一张全家福。这些毫不起眼的小礼物,装的却是满满的爱意。8月1日是军人们的节日,而今年8月2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情人节”,当建军节遇上情人节,厦门公安边防支队海沧大队的军人们收获了别样的七夕礼物。

“老婆,谢谢你,辛苦了。”边防官兵林晓军深情地对着自己的爱人说,每次当你需要我的时候都不在你身边,老婆,你辛苦了,我爱你。

动人的场面,感染了在场的官兵们。边防官兵再米娜·迪力不拉提告诉记者,参加今天的活动感触颇深,离家乡乌鲁木齐已有十年了,因为工作的原因,极少回家,特别希望天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家庭团聚。

厦门公安边防支队海沧大队政委孙志刚表示,官兵们常年都驻守在艰苦偏远地区,一年下来都在不停高速运转,根本无暇照顾家庭,更没有时间跟妻子儿女团聚,所以我们就想借助这个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面对面有相聚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表达爱意。(完)

大雪封山前,补给物资运抵边防一线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常年奔波在高原运输线上的汽车兵更加忙碌了,他们要在大雪封山前将边防官兵所需的物资运送到各个点位,不久前记者跟随西藏军区某团运输分队再次踏上高原运输线。

清晨,随着一台一台满载物资的运输车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他们的任务是向800多公里外的边防一线运送油料物资,虽然仅从距离上看并不算远,但途中,不但要翻越数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达坂,还要穿越海拔落差2000多米的沟峡。

有着12年驾龄的老兵方志贤正在利用休息时间给徒弟传授驾驶技能。

亚堆扎拉山海拔5000多米,常年积雪,连续上下坡超过50余公里,数不尽的回头弯,驾驶着满载油料物资的车辆,不敢有半点疏忽,在这条运输线上行驶了十多年的老兵,每次通过这里依然是万般小心。

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驶,车队来到路途日当兵站休整。

今天渐至正值冬季,天气比较冷,为了保障我们过往官兵能够吃好,然后,我们还给过往官兵炒了两个小炒,现在我们这个炊事员正在精心制作。

经过短暂的休整车队继续出发,翻过高山,越过峡谷,当车队到达当地有名的措那湖时,高原独有的湖泊美景呈现在每名汽车兵眼中,这里成了汽车兵们心情最愉悦的一段路程。

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车队顺利将物资运送到边防一线,圆满完成此次任务 。汽车兵却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卸载油料物资,他们要赶在天黑之前返回山下的休息点,避免即将到临的暴风雪。

来源 | 军事报道、高原战士微信公众号

作者 | 陈珏吉、张兴龙、宋冠霖

标签: 运输线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