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五行”指的是哪三界?哪五行?你真的了解吗
佛家“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道家“三界”指的是天界、地界、人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一界域被划分为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它们均位于须弥山周围的咸海中。欲界是一个世俗纷扰、欲望横流的区域。
色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
无色界又称为无色天,其中的“色”指的是质碍。无色界被理解为没有质碍的状态,即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这一境界不再有物质现象存在,只剩下受、想、行、识四种生命特性。
以天界、地界、人界作三界,这是以《易经》所述的三才作为三界。天界是神仙和圣人所在的天堂或天庭,是俗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称人间,即指所有纬度,生灵生活的世界,地界也称阴间。
五行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尚书》,最初是对水、火、木、金、土等五种常见自然物质材料的简单指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至两汉时代,经历了深刻的演变和发展。在相生相克的思想基础上,五行概念逐渐融入了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元素,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五行模型。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而言: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种相生的观念反映了,自然界万物间的协调和共生关系,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五行之间存也存在着相互制约,具体而言: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种相克的观念体现了一种平衡和制约的原则,使得五行之间相互制衡,维持着宇宙的稳定。
这一五行系统模型,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描述,更融入了更为宏观的元素,如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形成了一个丰富而深邃的思想体系。五行的相生相克理念,不仅解释了物质间的关系,也渗透到社会、文化、哲学的多个层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季归于木,象征着气体向四方扩散的运动方式。随着春天的到来,花朵盛开,草木蓬勃生长,树木的枝条迎风舒展,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枝叶之间,因而春季归属于木。夏季归于火,代表气体向上腾升的运动方式。夏天阳光炎炎,各类植物蓬勃向上生长,生机勃勃,故而夏令属于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秋天划归金,象征着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至于冬季,则属水,代表气体向下沉降的运动方式。冬天水势下行,大地休眠,为迎接春季的到来积蓄养分,因此冬令划属于水。
佛家“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道家“三界”指的是天界、地界、人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古人以五行来划分一年,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为每个季节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莽荒境界解释(三界部分)
紫府修士:寿命五百载。吸纳天地元气,于丹田开辟一方虚空,因而虚空紫气萦绕,故取名“紫府”,紫府虚空可用于储藏。
万象真人:以蒸腾紫府元海,以海量元力凝聚日月星辰,与外界星辰感应,演化日夜万象,潜修神魂,生成神念。万象寿命八百载。
元神道人:元神道人结成龟蛇元神,启目天眼,驭使神识,可分第二元神,理论上寿命无限,但会遭受三灾九劫(原著是三百年一小劫,九百年一大劫),除非成天仙,否则一直都有。
返虚地仙:在龟蛇元神上结金莲元神,理论上寿命无限,受三灾九劫,到了返虚圆满,会遭四大天劫:风劫、火劫、雷劫、心魔劫。
渡劫失败但活下来的,就是“散仙”(实力媲美地仙,道的境界极高的,实力可以媲美最普通的三等天仙),成功即天仙天神。
天神天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离三灾九劫,周流三界功,长生久视,逍遥自在,至少需悟出一条完整的小道。
天神天仙到四步道君,寿命都是十万八千混沌纪,一个混沌纪具体有多长原著没写(但提到过半个混沌纪是数万亿年,个人以十二万九千六百亿年为一个混沌纪)。
注:天神天仙是同一个境界,但炼气流在突破凡尘成就天仙时,分为三个等级,一等天仙以一方大世界的力量来凝炼金丹,等同于天神,二等天仙以混沌奇物辅助凝炼金丹,等于天神门槛,三等天仙则用自身的少许力量,完全被天神屠杀。
真神真仙:炼气一路,又称“纯阳真仙”,最重要是要悟透一条大道,其次悟透五条分别属于五行的普通道,即“胸中五气”。
神魔一路,最重要的是炼成完美神体和悟出一条大道,而后以“道”为核心建造成一具更强大的神体,通过核心的蜕变以汲取混沌中的力量,让神力更加精纯。
祖神祖仙:需悟出一条完整的天道,有开辟一方大世界之能。
注:因三界炼气修炼者的金丹品质都只是三等(所以炼气功法价值不高),故三界将祖仙划分为:仅仅相当于一等真仙实力的普通道祖(所以真神也被称为道祖);通过提高道的感悟使自身接近祖神实力的顶尖道祖;代表实力达到了祖神级别的领袖层次。
以上是莽荒三界部分的境界划分,之后的写到了会继续更新。
另外,因为莽荒中有提到地球,且说过三界内速度的天道极限是光速,所以按照混沌世界对应宇宙来算,之后逆推大世界对应星系,小世界对应恒星系之类的(只是简单的对应,没必要代入,之后会详细划分,统一世界等级层次)
什么是三界,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
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三界是处于生死轮回中的、迷妄有情的众生生存场所,故三界又称为苦海。由于在三界中还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槃之路,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
三界的欲界众生具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各种强烈欲念。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分为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六种,称为“六道”。地狱、饿鬼和畜生称为三恶道;人、阿修罗和天称为三善道;众生在六道中生死轮回。
要想升到三界的欲界天道中,就要持五戒,修十善,还要布施.
三界的色界位于欲界之上,此界诸天众生,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有物质的身体。
三界的色界之上就是无色界,无色的众生不但没有情欲、色欲、食欲、淫欲等,而且连物质的身体也没有了。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得到的是自由状态。
欲界有六重天,欲界的众生呢,一般三业俱全,身业、心业、口业,身业包含三种,我们在前面很多经典,比如《戒经》,还有虚皇天尊的《初真十戒文》,包括《太上感应篇》都谈过到,一是杀生,二是偷盗,三是邪淫。心业比较重,也比较难断除,就是贪、嗔、痴,我们也将其称之为“三毒”。
在《真藏经》中元始天尊又将其称为“三宝”,也就是说,众生在除恶的过程中,不知如何下手,就把贪、嗔、痴抓住,去一分就得一分。因为它是一切恶的根本,我们一再强调过,尤其是贪。生贪就有了得失,有了得失,嗔怒自然就起来了,陷入嗔怒之后智慧就被遮蔽,那就有了愚昧。
之后,展展转转就像一个污染的水缸一样,因因果果,真真假假,分不清楚了。以对为错,以错为对,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之后才会在诸多的恶业中不知觉醒,一边犯着恶业,一边认为我是对的。
所以,心业的三种是一切恶的根本,是也是最难断除的,而根本的根本是一个“贪”字。口业很轻微,带来的业力也很低,但是在戒行上往往比身业更难以觉察,很细微。口是心之门户,这一张嘴,一不小心,要么妄语,要么恶口,要么两舌,要么绮语,这是欲界众生。
要想出离欲界,很简单,祖师说要“心忘虑念,即超欲界”。
欲界六重天上面是色界,色界有十八重天。那比起欲界的众生来说,他们就要清静很多,也快乐很多,但是仍然无法超离三界,无法出离五行,无法躲避轮回。
再往上螺旋走,无色界有四重天,众生基本上所有的贪、嗔、痴已经消除了,身业的三种:杀生、偷盗、邪淫消除了,还有一点点口业,基本上的身行、举止已经跟大道相符了,但是仍然在三界之内,没有办法躲避自然界的各种灾害。
三界的上面呢,“四种民天”,我们也称之为“四梵天”。所谓“种民”,种民就是人的种子、人的根本,它不受劫运的影响。天地造就之后有阳九、百六之灾,有大阳九,大百六,有小阳九,小百六。阳九是天亏,百六是地蚀。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自然灾害,一方面是人心,你与大自然的一个整体关系导致的,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定数。
在天地造就以后,阴阳二炁它的运行。阳气要往上走,阴气要往下降,阴气降到极致又往上走,阳气升到极致要往下走,在阴阳二炁交换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很多的灾害。小一点的,瘟疫,一些社会的动乱,一些百姓的不稳定,再大一点的,地震、海啸,就是瞬间可能百万人、千万人要丧失性命。再大一点呢,圣贤都躲避不了,那就整个天地崩塌、桑田生白波,而且无从去禳解,除非是跳出三界。
所以我们凡俗在这样一个虚空之中,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没有办法去躲避这件事情。有一些圣贤可以通过修行与天地的沟通,可以预知灾祸,趋吉避凶,但是不能禳解。只有修行,彻底地出离三界,至少是到达种民的境界,才可以。
在这“四梵天”的上面,就是我们所谓的“三清境”,大赤天,余禹天,清微天。大赤天宫就是太上道祖所居的地方。余禹天就是我们的玉宸大道君所在的一个地方,玉宸大道君,就是灵宝天尊。道经之中一般谈及“道言”,比如说某部经说“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这个“道”指的就是玉宸大道君。道教早期的诸多经典,比如我们前面强调过的,《九天生神章》、《度人经》,还有《五篇真文》,这些都是灵宝天尊降世传下来的,之后才有了太上道祖去广宣三乘法,广设法筵。
这样子加起来之后,三界那是二十八重天,加上四梵天是三十二重天,再加上三清境,三十五重天。最后还有一个,叫大罗天。经常看到一些节目,央视的一些介绍道教的一些节目,会把它读成dà,这个应该读作dài,大(dài)罗。大罗天囊括诸天。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能修成仙?我们为什么能够出离三界?此时此刻,我们就在大罗天里面。也就是说元始天尊的慧光也好,道祖爷的护持也好,玉宸大道君的法力也高,都能加持。只要人心能够清静,能够去除杂念,都能感受得到能够与神沟通,这是一个前提。
这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以及三界外的一个大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