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央视的神级文案
1、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对话,潜游海底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私语,方知宇宙浩瀚,自然可畏,生命可敬。
【适用主题: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2、我希望在繁华尽处,寻一抹静谧,泛舟湖上,三五好友,壶老酒,家人作伴,唱歌会友。来吧,于绿野间、阳光下创造美好,治愈青春。
【适用主题:享受生活、珍惜当下】
3、翻山越岭只为一场遇见,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答案就在眼泪里,也凝结在汗水中、感官和心灵。总有一样要生活在别处,你会更加坚定心中的热爱。
【适用主题:坚定追求、信念理想】
4、我们常说,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面对困境,我们也各有各的选择。“行到水穷处,坐观云起时”是选择,“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选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带上拳套,奋力搏击。
5、朱光潜先生说:“现代人的毛病是勤有余劳,心无偶闲。”我深有共鸣。现在的我们总是很忙,忙着达成目标,忙着实现目标,忙着融入社会。
【适用主题:追求内心、尊重本心】

《生活中的小插曲》
生活,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其中的小插曲,如同乐曲中的细腻旋律,虽然短暂,却足以让人陶醉。它们或许只是生活中的一瞬,却足以点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深意。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我便开始了新的一天。走在熟悉的街道上,街头艺人的悠扬琴声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或弹或唱,用音乐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停下脚步,静静聆听,仿佛在他们的音乐中找到了生活的节奏和旋律。
午后,我来到公园的长椅上,享受片刻的宁静。不远处,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他们或笑或谈,分享着彼此的往事和感悟。他们的谈话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智慧和温情。我静静地听着,仿佛在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傍晚,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个孩子的天真提问让我停下脚步。他抬头看着我,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叔叔,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我微笑着回答他的问题,同时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孩子的提问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奥秘。
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和多彩。它们让我更加热爱这个世界,更加珍惜与他人的相处时光。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捕捉这些小插曲,用心去感受它们带来的美好和启示。
同时,这些生活中的小插曲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生活的道理。它们告诉我,生活不仅仅是追求效率和成功,更是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每一个瞬间。我们应该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好奇,去欣赏那些看似平凡却实则美好的事物,去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多元,去追求生活中的智慧和真理。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生活中的小插曲。我们忙于工作、学习和追求各种目标,却忘记了欣赏身边的美好和感受内心的平静。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能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安慰,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让我们在追求效率、成功的同时,不忘欣赏、珍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富含智慧与爱的 “生活中的小插曲”。让它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意义。
生活中的小插曲,就像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珍惜这些美好的瞬间,让它们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中,总有一些小插曲,它们或许微不足道,但却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温暖与美好。今天,我想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灰蒙蒙的,仿佛要压下来一般,雨点不停地敲打着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我没有带伞,只能尽量把书包顶在头上,快步前行。
就在这时,一把伞突然出现在我的头顶。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陌生的阿姨。她微笑着对我说: “孩子,没带伞吗?来,跟我一起走吧。”我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感激。于是,我们两人共用一把伞,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雨中,我们聊起了天。阿姨告诉我,她的孩子也在上初中,她非常理解我们学业的繁重和生活的压力。她还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听着阿姨的话,我感到心里暖暖的,仿佛这雨中的寒冷都被驱散了。
很快,我们到了我家的小区门口。我向阿姨道了谢,准备走进小区。阿姨却拉住了我,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巾,轻轻擦去我脸上的雨水。她的动作那么轻柔,那么细心,让我感到像妈妈一样的温暖。
看着阿姨渐行渐渐远的背影,我心中充满了感激。这把伞,不仅仅是一把遮雨的伞,更是阿姨对我关爱和帮助的象征。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他们或许只是过客,但他们的善良和关爱却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雨天,我都会想起那把伞和那位陌生的阿姨。她让我明白,生活中的小插曲虽然短暂,但它们所传递的温暖和美好却能长久地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小插曲,感恩那些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的人。
生,学业更加繁重,生活也更加忙碌。但我依然会记得那把伞和那个微笑的面孔。它们提醒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生活中的小插曲,带给他们温暖和美好。
生活中的小插曲或许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我们学会珍惜这些小插曲,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用我们的善良和关爱去温暖更多的人。
名师点评中考作文《充电》这么写不容易“漏电”
今年中考作文题目是《充电》,据考生们口述,题目要求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考生要如何立意才能得高分?本报特邀我省权威专家及一线名师进行点评。
点评老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 王立根
作文考试强调的是“文贵如题”。要做到“文贵如题”,要先认准题。所以要想,“蓄电池理论”,比喻什么?这个比喻其实很浅,即: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原来拥有的知识是不能迎接挑战了,时代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才能拥有足够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写作文时把这个道理说清楚就可以了,关键词是“不间断地、持续地”,一定不能忽视了。
如果写议论文,说理时不能是无病呻吟,要生动活泼。有的同学能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譬如把热爱读书的人比作“书海中的弄潮儿”,把读书的愉快心情比作“三月踏青、六月里喝雪水”,这样就不是泛泛而议,而富有“语文味道”。
许多考生写成记叙文也不错,最简单的就是记一个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的过程,点明它是一种“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作文,还愁得不了高分吗?
点评老师: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薛章辉
总体来看,题目所给材料十分符合初中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充电”是初中生熟知的流行语,它指的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文章的体裁由考生自己确定。可记叙“我”或别人善于学习、勤奋积累新知识,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感人故事。健全人“充电”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残疾人“充电”为与社会同行,老年人“充电”是为实践“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事例不难构思。
如果考生写议论文,必须阐明为什么必须持续“充电”?接着,考生应阐述如何持续“充电”。正反结合,论证将更有力。考生必须精心选择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注重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之提升到理性高度去认识,这样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拿到高分。
点评老师:全国说课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三牧中学语文教师 陈颖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给出的文字中提到“进行不间断地、可持续地充电”,因此无论选择哪一种立意,无论选取哪些素材,最好能写出“充电”的过程性、阶段性、递进性或不同领域、多个方面的成效,并最终汇总到个人成长的持续性上来。考生构思时,只要将“充电”的意义延伸到生活中、学习中,文章就会写出高度和深度。
总之,如果记叙文写得有波澜、有独特性;议论文写得深入、引人思考,那高分自然落入囊中了!
点评老师:精锐教育语文教师 邓黎敏
“蓄电池理论”契合当下社会对人才“不断学习”的要求,题目浅显易懂,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作文立意上,考生可充分调动多元思维,若写记叙文,可选取学习成长、理想信念等素材,选取典型,或刻画事件的一波三折,或抒发点滴感悟,甚至可以将亲情友谊等情感类素材巧妙融合进文章,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
若写议论文,应写出此题的思辨性,联系日常实际,可诠释“电”的内涵, 可写“充电”的必要性,可思考如何“充电”,从“充电”的内涵、意义、影响、手段等方面展现思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