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方法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深入应用,数据逐步实现了从信息化资产到生产要素的转变,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金融数据复杂多样,对数据实施分级管理,能够进一步明确保护对象,有助于金融业机构合理分配数据保护资源和节约成本,是金融业机构建立完善的金融数据生命周期保护框架的基础,也是关键性数据安全防护的前提条件。
同时,数据分类分级能够有效促进金融数据在机构间、行业内的安全共享,有利于金融行业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实现。
“国家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数据分类分级的对象通常是数据项、数据集,比如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采集的数据、业务数据、经营管理数据等。
:具有多种视角和维度,其主要目的是便于数据管理和使用。
:为了保护数据安全,不同级别的数据应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数据分类分级之后的结果,为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和防护提供精准化措施。
:金融数据的类别级别可能因时间变化、政策变化、 安全事件发生、不同业务场景的敏感性变化或相关行业规则不同而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对金融数据分类分级进行定期审核并及时调整。
02 金融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的业务流程
制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金融行业相关标准、结合金融业务特性制定金融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标准或规范,金融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工作可以按照《JRT 0197-2020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的相关标准执行。顶层设计阶段需要 建立敏感数据指引、敏感数据分类分级指引,同时要明确需遵循的法律法规
不论是对数据资产进行梳理、标准化,还是数据的确权、管理,亦或是提供数据资产服务,有效的数据分类都是首要任务。 敏感数据发现是数据分类分级的基础,也是客观判断的前期条件, 如对个人基本信息、财产信息、风险标签信息、银行账号等多种数据进行判断,及时发现金融业机构内部敏感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的准确度是后续数据保护策略部署的基础,数据的分级是数据重要性的直观化展示,分级结果是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编写的基础、是技术支撑体系落地实施的基础、是运维过程中合理分配防护资源的基础。
金融数据安全定级的具体流程如下:
《JRT 0197-2020 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中 根据金融业机构数据安全性遭受破坏后影响对象和所造成的影响程度,将数据安全级别从高到低划分了五级 ,并且对每一级数据特征做了说明。提供了数据安全定级规则参考说明以及规范数据定级流程,为金融业机构开始数据安全分类分级建设提供了可落地的参考标准。
表 2‑1数据安全定级规则参考表
数据分类分级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分类分级后的数据如何进行精细化安全防护。数据分类分级要考虑数据多种特性, 其中包括数据安全防护的问题,金融业机构需认真考虑如何利用现有设备或新增安全防护设备有针对性地加深数据安全防护粒度,从而减轻资金、人员、运维等综合投入成本,在此前提下,数据分类分级则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人工与技术工具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安全分类分级,数据分类分级设备通过通用接口,可与其他数据安全防护单元分享分类分级结果,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将敏感数据结果发送给各数据资产管理员分别进行整改,形成
数据分类分级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在组织内持续性地基于组织业务变化和技术发展不断的调整和优化,金融业机构需要
根据分类分级结果制定数据管控策略,实施管控措施,全景展示数据安全态势,持续运营改进。
03 数据分类分级的典型应用场景
数据安全和运维安全真正需要关心在于敏感数据, 从敏感数据分类出发,选择敏感表格组成敏感数据集合,敏感分析可根据时间、保护对象、源IP方式对敏感数据被访问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敏感数据分布可视化、敏感数据访问可视化。
专业数据分类分级设备做全网数据资产识别和分类分级,开放通用API接口,可分别与数据安全运营管理平台和数据安全防护设备联动。
将数据分类分级结果上传给平台,通过平台统一将策略下发给各数据安全防护设备。 数据库审计和数据库防火墙重点审计和防护级别高的敏感数据,数据安全级别高的可以通过数据脱敏降低级别,以及对接其他数据安全防护产品达到联防联控的效果,形成数据安全防护闭环。
数据分类分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从运维制度、保障措施、岗位职责等多个方面的管理体系都需依托数据分类分级进行落地执行。启下:根据不同数据级别,实现不同安全防护,如高级别数据需要实现细粒度规则管控和数据加密,低级别数据实现单向审计即可。
,梳理清楚具体的数据库资产、数据资产、账号权限信息,制定各级别数据交换共享策略,在提升运营能力同时,数据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持续性为金融业机构提供精准的数据服务。
采用规范的数据分类、分级方法,有助于金融业机构 厘清数据资产,确定数据重要性或敏感度, 针对性地采取适当、合理的管理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数据资产管理与保护机制,从而减少数据遭受篡改、破坏、泄露、丢失或非法利用的可能。
满足合规是金融业机构平稳运行最基本要求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等保、金融行业标准规范等都有要求,企业应当按照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去执行,采用流程和技术手段切实落实数据分类分级工作。
从企业数据的专有属性出发,综合国家、行业定义的数据分级分类方法,以及数据开发和共享需求,制定适合企业数据的分类标准;在数据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以及篡改、破坏、泄露或非法获取、非法利用造成的危害程度,制定适合企业数据的分级标准。
数据分类分级服务定期输出完整详细的各类清单和报告: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全面梳理企业的数据资产,综合数据的使用目的、敏感程度和属性,按制定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实现对企业数据的分类分级;企业数据按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制定相对应的安全保护策略,以实现精确的数据安全保护,达到数据安全与使用之间的平衡。
数据分类分级是管理体系合理规划、数据安全合理管控、人员精力及力度合理利用的基础,是迈向数据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步,关于如何做好数据分类分级这项持续性工作是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
金融信息安全讨论群,请添加群主微信:qiao070132,备注:姓名+公司+职务+安全入群。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为帮助广大考生备考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公陕西教师招聘考试特为考生整理汇总了许多招聘信息,更多关于陕西教师考试信息,请访问
在四川教育理论考试中,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是教育心理学部分考查的一个重点知识,且分类维度较多,容易考一些组合分类,其中有意义学习的三种类型,内涵又比较抽象,所以这个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文在此对进行解析,希望对各位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根据学习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 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以结论方式呈现(如:学习书本上的概念) 发现学习: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独立探索发现(如:通过实验操作获得相关知识) 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死记硬背(如:小学生学习乘法口诀) 有意义学习: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理解学习(如:学生通过成语故事学成语) 3.学习的方式和新旧知识的关系的复合分类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学生听讲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如: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机械的接受学习(如:小学生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 机械的发现学习(如: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表征学习,也被称为符号学习、代表学习,是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包括词汇(单词、汉字),非语言(图片、实物、图形),事实性知识(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信息)等。 例如:词语“书”、“狗”、“北京”,单词“happy”、“hello”,图像“三角形”、“禁烟标志”等。 (2)概念学习,是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其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例如:三角形是一个平面内三条直线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鸟是前肢为翼、无齿有喙的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点的新意义,明天分为概括性命题和非概括性命题。 概括性命题是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而非概括性命题是指两个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特殊事物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四川的省会是成都等。 1.李教授参观一所中学时,翻了翻学生课桌上的课本,问道:“地下一千米比地面冷还是热?”学生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旁边的任课老师急了,马上问学生:“地球深层是什么地质结构?”全班学生马上回答:“是熔岩。”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地球结构的学习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模仿学习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A选项,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题干中学生的表现说明他们只是记住了这一信息,获得字面意思,并没有与其他信息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属于机械学习。故本题选A。 B选项,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C选项,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 D选项,模仿学习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榜样)的行为反应而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观察者仅仅通过看到榜样的奖励就可以学会这个榜样的反应。 综上所述,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选项。 以上便是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梳理来对本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最后,再次希望能对各位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试试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从高到低分为三类:
1.1.3 自然保护地内部分区
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划分(前两级):
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类活动
按一般控制区管理,限制人类活动。(实际上也分区管理)
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1.2.2 国家公园的建设理念
建设国家公园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国家公园坚持世代传承,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国家公园既具有极其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又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科学内涵,国民认同度高。国家公园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坚持国家所有,具有国家象征,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
国家公园坚持全民共享,着眼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自然环境教育,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以及作为国民福利的游憩机会。鼓励公众参与,调动全民积极性,激发自然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3国家公园的性质和功能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1.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产具有国家代表性、典型性;
2.面积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的完整性;
3.确保全民所有的自然资产占主体地位;
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1.3.2自然保护区内部功能区划
核心区是保护区的核心,是一个最重要的地段,主要是各种类型原生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或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这个区域严禁任何采伐和狩猎等,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以保持其物种多样性,使之尽量不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能够自然生长和发展下去,成为该区域一个遗传的基因库,并可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能采用任何试验处理的方法,避免对自然状态产生任何破坏。在核心区内也可划出一定地段作对口教学和参观之用。
一般位于核心区周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性生态系统类型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半开的地段。一方面可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用于某些试验性或生产性的科学实验研究,但不应破坏其群落环境,也可在其中划出一些地段作薪炭、采药和观光游览的基地,以适应各方面的实际需要。
缓冲区的周围最好还要划出相当面积的保护地段,可包括荒山荒地在内,最好也能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用作发展本地特有的生物资源。当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营部分能有短期收益的农、林、牧业生产,建立人们所需要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当地或所在自然景观带的植被恢复和建立新的人工生态系统起示范推广作用。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将这个区域称为“过渡区”,这样的名称概念并不明确,我们称之为实验区,它的任务就是更加清楚,一目了然。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均可在划出若干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
1、 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750个,其中国家级474个。
2、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4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4%。全国超过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都建有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东北虎、东北豹、亚洲象、朱鹮等物种数量明显增加。
3、 全国自然保护区从业人员35万,其中专职管理人员总计4.5万人(含专业技术人员1.3万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多数已建成管护站点等基础设施。
4、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
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区域。
1.4.2.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标志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徽标为正圆形,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下缘为英文National Geopark of China";
内圈是象形图案,上部以中国的古汉字山代表奇峰异洞山石地貌景观,中部是中国的古汉字“水”,既代表着水景,又代表着上下叠置的地层及地质构造产生的褶曲和断层,下部是以侏罗纪地层中的马门溪龙为模特的恐龙造型;
整个图案简洁醒目、寓意深刻,是一个展现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山水文化的独特徽标;
只有经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才能使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徽标。
1.4.2.3地质遗迹的概念和分类
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通俗地说,地质遗迹就是地球四十多亿年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1.4.2.4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2003年,我国开始申报和创建世界地质公园
2004年,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17个欧洲地质公园和8个中国地质公园构成了首批25个世界地质公园
截至2020年,中国已经成功申报41个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