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欧洲贵族等级虽与我国有类似之处但差异更多
欧洲古代社会是个等级非常分明的社会。在一些题材关于宫廷生活的电视剧中,我们不难听到诸如“公爵”、“伯爵”之类的表示尊贵身份的称呼,而且特别神奇的是,东西方在官爵方面的称呼竟然出奇的相似,这究竟是偶然在很多西方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欧洲贵族,这些贵族依照等级不同拥有不同的称号。
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称号居然和我们中国古代的贵族称号一模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就请各位跟笔者一同去探索这背后的原因以及深思这背后的些许。
其实这只是一种凑巧的现象。中国学者在进行对外国书籍的翻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读者对西方的贵族等级制度有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就直接一一对应地套用了我们国家的贵族等级称呼。那地道的欧洲贵族等级制度是什么样子的呢?接下来就同笔者一同去看看吧。
欧洲贵族的最高等级被称为安派尔(Emperor),就是皇帝——整个王国的统帅的称呼。其实这也是经过嬗变的过程,欧洲传统的正经(血缘、社会等方面均认可的)的皇帝就会被称为安派尔。但是在中世纪之后,欧洲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正经”的皇帝了,将自己称为皇帝的人都是为了在形式上将自己包装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文艺复兴时期,神圣罗马帝国是唯一拥有帝号的国家。因此正经的贵族最高一级被称为安派尔,皇帝是之后产生并流行的。从法理上讲,尽管皇帝这个称呼并不是那么的正经,但是它的的确确是贵族领主中最高的一级。
接下来一级是克因(King),这是仅次于“皇帝”的国家君主头衔,在名义上受制于皇帝,但皇帝对其的管辖只是有名无实的。
之后一级是杜克(Duke),就是公爵。“Duke”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语的“Dux”,意思是“领导者”。从它的含义可以看出,公爵相当于一个国家高级程度的领导干部,其头衔通常是由国王进行册封的。他也有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需要向为自己授予封号的国王效忠,然后才能将自己的公爵称号代代相传。
再一级叫做康特(Count)。“Count”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语的“Comes”,意思是“伙伴”。这就耐人寻味了。伯爵作为君主的小伙伴,一般情况下能得到一个直辖市或者小型省规模的封地。他们其实就是国王的附庸阶层。
之后一级叫做鳖稳(Baron),这就是男爵或者子爵,前者比后者要常见一些,读起来也更顺口一些。“Baron”源于拉丁语“Baro”,意思是“战士、佣兵”。他们所属的领地通常就是一个城堡的规模,一般男爵或者子爵就是现代意义上“高富帅”的代表。
最后一级是奈特(Knight),就是我们都特别耳熟的骑士,这只能算是敲门砖的贵族头衔,就是最低档次的贵族。“Knight”这个词在古日耳曼语中的意思是“男孩、仆人”,这一看就像是为其他贵族阶层服务的概念。因此,骑士通常是不能世袭的,而且也很少能得到封地。就算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封地,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庄园,属于封地中最小的单元。最多用来日常生活。
其实在了解完欧洲贵族的等级制度,其实可以发现,这与中国本土的贵族等级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直接套用我国春秋时期的爵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就是: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我国的封建制度有非常大的不同和差异。首先就是欧洲各个等级是逐级附庸的,并不是都隶属于皇帝一人,这与中国则非常不同。
第二点就是对于我国春秋时期封建等级制度的误解,公侯伯子男只是我国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中的一部分,我们还具有存在另一套体系描述相互隶属的垂直结构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实这套体系实际上更能够形象生动地形容典型的西欧封建。因此事实上,欧洲和中国的贵族等级制度虽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情况,但是总结而言,还是差异更多一些。
因此在进行这类情况的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单纯简单地进行转借和类比,而是需要细细琢磨其间的一些差距。

欧洲现有王位觊觎者骨子里仍流淌着贵族血液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人只是理论上有权“宣称”拥有王位,按照过去法律依然被视为可能继任者,但是大多数人并非真的怀有谋求复辟的想法或举动。
(Karl von Habsburg),1961年1月11日生人,哈布斯堡家族首领,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的孙子,父亲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储奥托·冯·哈布斯堡,哈布斯堡还是金羊毛骑士团和圣塞巴斯蒂安骑士团的现任骑士团长。
(Georg Friedrich)1976年6月10日生人,霍亨索伦家族首领,曾祖父是普鲁士王国末代皇储威廉,弗里德里希拥有巴登-符腾堡州霍亨索伦城堡的所有权。
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中坐着)
(Vittorio Emanuele)1937年2月12日生人,萨伏依家族首领,父亲是意大利王国末代国王翁贝托二世,母亲是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之女玛丽·荷塞公主。
(Franz of Bavaria)1933年7月14日生人,维特尔斯巴赫家族首领,曾祖父是巴伐利亚王国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弗朗茨还是圣-休伯特骑士团的骑士团长。
(Simeon II)1937年6月16日生人,保加利亚王国末代沙皇,1943年8月28日继承王位,1946年9月15日被废止,西美昂二世是目前在世的最后一位二战期间国家元首。
(Louis Alphonse)1974年4月25日生人,波旁家族首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十二世孙,现任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的堂弟,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远房表侄,1989年1月30日加冕为安茹公爵。
(Duarte Pio)1945年5月14日生人,曾祖父是葡萄牙王国国王米格尔一世,布拉干萨家族首领,1976年12月24日加冕为布拉干萨公爵。
(Maria Vladimirovna)1953年12月23日生人,罗曼诺夫家族首领,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玄孙女,不过有人认为俄罗斯帝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侄孙安德鲁·安德烈耶维奇才是罗曼诺夫家族首领。
(Margareta of Romania)1949年3月26日生人,霍亨索伦王朝锡格马林根系家族首领,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重玄孙女,父亲是罗马尼亚王国末代国王米哈伊一世。
(Alexander Karađorđevic)1945年7月17日生人,卡拉格奥尔基维奇家族首领,父亲是南斯拉夫王国末代国王彼得二世,卡拉乔杰维奇拥有贝尔格莱德王宫的所有权。
(Constantine II)1940年6月2日生人,格吕克斯堡家族首领,希腊王国末代国王,1973年6月1日逊位,王子时代曾于1960年夏季奥运会夺得风帆项目金牌。
(Jean-Christophe Napoleon)1986年7月11日生人,波拿巴家族首领,虽然他的父亲拿破仑七世还健在于世,但是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的祖父拿破仑六世去世前遗嘱剥夺了拿破仑七世的继承权,所以让-克里斯托夫·拿破仑获得拿破仑亲王称号并成为波拿巴家族首领。
(Leka Zogu)1982年3月26日生人,索古家族首领,父亲是阿尔巴尼亚王国末代王储莱卡一世。
(Carl of Wurttemberg)1936年8月1日,符腾堡家族首领,祖父是符腾堡王国末代王储阿尔布雷希特。
Ernst August)1954年2月26日,汉诺威家族首领,汉诺威王国末代国王格奥尔格五世的玄孙,还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的外曾孙。
(Rudiger Margrave of Meissen)1953年12月23日,韦廷家族阿贝丁系首领,曾祖父是萨克森王国末代国王腓特烈·奥古斯特三世,现任卢森堡大公亨利的表兄弟。
欧洲贵族血腥残忍的体育项目:扔狐狸,扯白鹅,推奶牛,掷公鸡东北网手机版
欧洲贵族给人的印象往往男人是绅士而礼貌,贵妇是端庄舒雅抱着宠物,但实际上,真实的欧洲上流社会与我们所看到的文学作品往往有着很大差距。
今天逗比鱼就来给大家讲述下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贵族们喜欢玩的血腥体育项目。
17世纪到18世纪流行的项目。运动场地是宫殿或者花园,需要围起来。运动一般为夫妻两人,两人之间距离为6米到7.5米的距离,像甩大绳一样,拉着两头耍绳索。另一端,有人放狐狸出来,狐狸在场地里乱窜,这时,碰到甩出的绳索,就被打飞出去,运动过程中,动物在场地内混乱一团地逃窜,很多被打飞出去,以此引逗观看者和运动者。
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曾经在举办过的一场扔狐狸运动,总共扔死了647只狐狸,533只野兔,34只獾和21只野猫,奥古斯特二世亲自参加,一只手指拎一头,手下拿另一头。据说,该次运动会还放入了30多只野猪和3只狼,骑士们自然不会怕,但是参加的贵妇惊声尖叫,动物四处乱窜,引得围观者十分欢腾。
1672年,瑞典特使亚赛斯-布登多夫曾在日记中记录了一场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列奥波德一世组织的扔狐狸大赛,他非常吃惊罗马帝国皇帝竟然亲自喊了一堆侏儒与孩子一起参加扔狐狸大赛。扔狐狸大赛中,由于动物惊慌失措,由于不少动物抽飞后掉下来,参加这项活动的人也很容易受伤。
还有的地方会举办化妆舞会式扔狐狸运动,男人穿着成罗马神话的英雄,女人化妆成女神,动物被穿上衣服。
17世纪到19世纪,荷兰,比利时,英格兰,北美地区的活动。
把一只鹅用绳系住脚倒挂在一个架子上,参加运动的人骑马飞奔,到架子下的时候,用手扯下鹅头。有时候用野兔来替代。鹅的脖子本就有油,为了增加难度,举办者会在鹅脖子上涂更多的润滑剂。大部分时间,这比赛的奖励就是这只倒霉的鹅,或是一些酒。在当时,这项比赛更多的是具有酒后赌博的意味。
当时这项活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久而久之,尤其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这项运动在美国已经基本停止。而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用死鹅来代替活鹅。比利时部分地区,荷兰是忏悔星期二举办扯白鹅活动,而德国则是在忏悔星期一举办。
相比其他运动而言,这样的运动并不那么血腥,反而是很搞笑,当然对于奶牛来说就不搞笑了。这项运动是人在奶牛呆呆站着睡觉的时候,突然从边上窜出来推倒它,被推倒的奶牛就站不起来了。
传说,凯撒与普利尼认为麋鹿是没有膝盖的,所以可以推到它,它是站不起来的。久而久之,和麋鹿差不多的奶牛,大象都被认作一推到就起不来的动物。
那么究竟奶牛能被一个人推倒吗?200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做了研究,推倒一只成年奶牛需要2910牛顿力,因此很难一个人推倒一只奶牛。根据分析,需要有两个人才能推到奶牛。所以,这么看来,大家也就是玩个乐子而已。
各阶层都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把活公鸡绑在柱子上或者陶罐里,大家拿东西去投掷,直到扔死它。这种民间活动一直到了18世纪,1737年的《绅士杂志》上提到,这个各阶层玩的活动上升到了政治宗教层面,因为公鸡是法国的象征,英国人投掷公鸡成为了反对法国天主教的活动。掷公鸡项目没有斗鸡那么流行,但到了19世纪才慢慢淡出欧洲人的生活。
随着如今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过去这些血腥的活动已经换了形式,希望未来各种虐待动物的事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