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史学理论复习:关于“史料”河南省淮阳中学
概念: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信息资料。
、概念:人们对当时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等的记录、整理,而形成的资料。文字资料多半是人们在事后记录、整理的,往往会加人他们自己的判断和解释,通常只作为史学研究的参考,适用与引用都要做一定的考究。 )经、史、子、集:“六经皆史料” )档案:公文案牍、文书、奏折、文件;私人信札、日记、书信、家谱、契约文书、账簿…… )地方志乘:省志、府、州、郡、县志、乡土志、地理志、风物志…… )铭刻文字: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石鼓文、碑文、岩崖文等)、各类印章…… )其他文字:外文资料、著述,各民族文字
:指人们在历史活动中使用过,并留存下来的遗物、遗迹和有形的物品。19 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考古发现的资料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而实物史料的种类比文献资料要丰富许多。 、类别:遗址、遗迹、墓葬、字画、钱币、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品和宗教、艺术产品、化石…… 、价值:历史上的各种遗迹、遗物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它们真实、直观、可信度高、原始,但零散、量少、不完整,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如果将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及其他史料相互参证,就有可能做出接近历史原貌的解释。
、概念: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反映过往历史现象、人物事迹的口传资料。 、记录的方式:笔录、录音、录像等多种。由于它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以获取各种史料,因此也被称为“田野调查”。 、类别: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以及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 、价值:是文字、实物史料的重要补充形式。对于某些民族来说,他们曾长期生活在无文字的状态中,要了解他们的历史,口述史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信息来源,但也要注意区分其中的真实性、与传说性、虚假性。因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艺术创造和虚构的情节;即使是当事人的回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因此,对待口述资料一定要非常慎重,应该尽量与文献史料、实物史料结合使用。
、概念: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且至今仍旧保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等,是一种活的史料。 、价值:民俗史料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息的丰富性;但要注意其继承性、变异性。
第一手史料:是指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
第二手史料:是指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价值:第一手史料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历史越久远,第一手史料越不易得,越要依赖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而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但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史料的撰写者有时也会“当局者迷”,反倒不如后人或者局外人看得全面、客观。有的历史记述者还因特定利益驱动,导致刻意捏造和虚构。通常就某个研究对象来说,史料常常是零散片断的,研究者把它们整合起来,对比研究,就可能揭示出一个相对完整的原貌。
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
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 、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

关于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史资料的启事寿县政协
关于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史资料的启事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关于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史资料的启示 2009-08-13 15:27 关于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史资料的启事 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协文史资料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让珍贵的史料不至于因时间的流逝和人的变故而丧失,县政协决定从现在起向全体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及海外熟悉本地情况的人士,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寿县的历史资料。 一、征稿内容与时限 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发生在寿县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旅游、科技、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民风民俗等方面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人物史料和具有历史价值的记录、书信、日记、手稿、函电、照片、个人回忆录与传记等。 征集时限:新中国成立后到中共十七大召开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寿县文史资料征集选题提纲)见公告栏。 二、征集对象 在寿县工作、生活过的各方面人士。担任过主要职务的离退休领导干部和各级在职领导干部,历届政协委员,有突出贡献的各界知名人士;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工商联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富有成果的专家、学者;各条战线的英模人物;台港澳侨知名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知名人士。其他与征集选题史料相关的各方面人士,均可投稿。 三、稿件要求 1、遵循“实事求是”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三亲”原则,突出统战性、史料性、可读性的“三性”特色,内容要求真实、具体、生动。 2、政协文史资料是一种口述资料(又称口碑资料),是当代人写当代事。以第一人称记述寿县建国以来的亲历、亲闻、亲见资料,可以自己写,也可由当事人口述并请人记录整理,还可向寿县政协文史委提供史料线索由政协负责征集。文稿切忌写成论文及总结性的文章。 3、杜绝政治性的错误,准确核实史料。文稿不拘观点,不限体裁,不论长短,必须忠于史实,不夸大、不掩瑕、不溢美、不贬损。 4、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具体细节,尽可能写得确实详尽。文风朴实,文字比较生动活泼,具有可读性。 5、在求实的基础上,允许多说并存。 6、尊重知识产权,体现文责自负原则;若有侵权,责任自负。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对来稿有权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请在稿件上注明。 7、所有稿件(包括与文章相关的资料性图片)必须将作者姓名、简要情况、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以及撰稿人与所撰人物的关系等,注于来稿末尾,以便于联系。 四、征稿方式 1、对文史资料进行常年征集,本启事常年有效。 2、投稿方式:投稿可采用邮寄、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为了节约审稿时间,请尽量用电子邮件发送。 3、征稿发至电子信箱:sxzxsqmy@126.com;或寄(送)至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地址:寿县县政府大院;联系电话:0564-4030921、4022527;邮编:232200) 4、所征集的史料,以能够传递出明确的地域历史信息,鲜为人知和重要程度为取舍标准,来稿一经采用,即按规定酌付稿酬。由于人力有限,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 寿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2009年8月10 日 相关链接 Copyright 2006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
民间记忆的抢救保存,促进中国史研究的深入, 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在闵行校区 伟伦讲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先生一起为中心揭牌。仪式由历史学系主任王东教授主持,中心主任由历史学系冯筱才教授担任。
参加仪式的嘉宾来自全国各重要高校及相关单位:中山 研究中心主任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郑振满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赵世瑜教授、 交通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曹树基教授、复旦大学当 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龙教授、 大学历史系刘永华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张侃教授、 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教授、 胡铁球教授、南昌大学人文院院长黄志繁教授、 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 等。他们共同见证中心的成立,并在接下来的 “民间记忆、地方文献与中国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围绕各项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纸质文献及口碑史料的征集、整理及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领导的团队在上海、浙江、安徽、 工作也已持续多年,他们并在历史学系开设了专门的课程。这些工作也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肯定。如科大卫教授便 能够与民间记忆与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密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