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中国文学四大奖之一

更新时间: 2025-09-09 16:06:25

阅读人数: 321

本文主题: 四大文学奖的含金量比较

8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奖委员会经投票表决,产生了25部获奖作品和5名获奖译者。宁夏诗人马占祥凭借诗集《西北辞》获得骏马文学奖诗歌奖。

马占祥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回族,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宁夏诗歌学会秘书长,同心县文联主席,先后获得《朔方》文学奖、《六盘山》文学奖等。曾参加第28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17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出版诗集《半个城》《去山阿者歌》《山歌行》等。

“精致,简短,纯粹,绵密,读来给人一种纤云弄巧、落英缤纷的感觉。读这些诗,你千万不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而是应该静下心来,慢慢地鉴赏,细细地品味。远远地看,它们像携带着泥沙的河流在沉沉流淌中发出细细碎碎的光,像黄土高原拥挤在高高低低山坡上的那些黄泥小屋此起彼伏升起的炊烟,像一张张坐在深深的巷子里影影绰绰晒太阳的脸,像一朵朵站在山坡上轻轻摇曳但却叫不出名字的野花。走近了瞧,你才发现它们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各有千秋。诗人的感觉敏锐,精细,其中的锋芒与洞察力及深藏的柔情蜜意犹如密布在枝枝叶叶上的神经末梢;稍不注意,就会漏掉他对生活的发现、体察和微带痛感的醒悟。”著名诗人刘立云这样评价诗人马占祥的诗集《西北辞》。

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国家级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齐名,是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级四大文学奖之一。参赛作品囊括少数民族作家用汉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理论评论集、翻译等。目前,宁夏已经有20位作家获得骏马文学奖,马占祥是继诗人高深、王世兴、沙新、杨云才、杨少青之后,获得诗歌奖的第六位宁夏诗人。

宁夏作家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名单

二等奖:《莲花滩》(长诗)王世兴

三等奖:《哈大妈的盖碗子》(散文)丁一波

一等奖:《军人魂》(中篇小说)高深

二等奖:《月照梨花湾》(中篇小说)查舜

一等奖:《大雪歌》(短篇小说)那守箴

二等奖:《祖国,请为他们记功》(短诗)沙新

新人新作奖《大西北恋歌》(诗歌)杨云才

第四届:1993年(不分等级)

《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评论集)杨继国

《大西北放歌》(诗歌集)杨少青

《亚瑟爷和他的家族》(长篇小说)马知遥

《挂在月亮上的铜汤瓶》(中短篇小说集) 了一容

《换水》(中短篇小说集)李进祥

《长河》(中短篇小说集)马金莲

第十二届(2016—2019)

原标题:《中国文学四大奖之一——骏马奖揭晓!宁夏诗人马占祥上榜!》

中国文学四大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奖金多少钱?四大文学奖哪个含金量高?

“四大文学奖中“老舍文学奖”含金量高。“老舍文学奖”是国内含金量以及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是一项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大奖,每三年举办一届,由老舍文艺基金会和北京市文联共同举办。1988年5月成立,老舍文学奖的奖项分别是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奖、戏剧剧本奖和青年戏剧文学奖。 老舍文学奖是北京市文学艺术方面的最高奖励,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

施耐庵、郑板桥、毕飞宇……中国文学何以诞生“兴化现象”

知名作家毕飞宇曾这样描绘家乡,“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诗人庞余亮也曾写道,“天空打满了补丁”“天很疼,浑身都是膏药”,他所描绘的,是家乡的风帆。

他们的家乡,都是一个叫做兴化的江苏县城。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兴化这座地处里下河地区的水乡,地理上是“洼地”,文学上却是“高地”,诞生了施耐庵、郑板桥、毕飞宇等古今文学名家。

2022年8月,作家庞余亮凭借作品《小先生》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这是继毕飞宇、王干和朱辉之后,兴化籍作家第五次斩获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含金量不言而喻。庞余亮之前,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玉米》先后摘得鲁迅文学奖,王干的《王干随笔选》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朱辉的《七层宝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另外,毕飞宇还在2011年8月凭借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对于一座县级市来说,这样的获奖纪录堪称奇迹。

毕飞宇于1964年出生于兴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他对家乡兴化颇有感情,2013年出版的个人首部非虚构作品《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正是讲述了他在兴化街头长大的童年生活。

2014年,以毕飞宇命名的“毕飞宇工作室”在兴化成立,十年来,工作室不仅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更成为了兴化文学的“发动机”和“策源地”。

位于兴化市域东北侧的新垛镇施家桥村,是文学家施耐庵的最终栖息地。600多年前,隐归乡野的施耐庵正是在兴化潜心著书,写出了千古名著《水浒传》。在《吴用智取生辰纲》一章中,施耐庵写道“只见两个虞候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其中的“巴”意为“攀爬”,是典型的兴化方言。另外,“阮世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也正是兴化沙沟阮氏居民的原型。

还有笔墨功力深厚,艺术造诣高深的郑板桥,在兴化出生、在兴化成长。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在中国书画史及诗坛“领异标新”,其如兰之高洁、竹之不屈、石之坚韧的“板桥精神”,至今泽被后人。

正如兴化籍作家王干所说,“我想,假如文学有百强县排名,兴化必排第一。”

2009年11月,由江苏省作协主办的“兴化文学现象研讨会”在兴化召开。基于兴化文学涌现出的毕飞宇等众多全国著名的作家,兴化这座水乡小城俨然已是里下河文学的代表。里下河文学深深根植于里下河地区深厚的文化土壤,是目前中国文学界最具活力、正在成长中的一股力量。

里下河地区是一个100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以兴化为地理中心,其地理范围大致为,西接里运河,东牵串场河,北靠苏北灌溉总渠,南达老通扬运河。有学者分析称,里下河地区固有的文化精神是“水”与“土”的精神,表现为一种刚柔并济的文化品格,“水”细腻、自由、温婉、灵动,“土”朴实、顽强、倔强、刚毅。

因此,里下河作家的作品往往被认为温柔细腻而又不乏刚强。比如毕飞宇《平原》中对背景的描述:“麦子熟了的苏北大平原金光灿烂,盛夏季节的苏北大地浩瀚绿色无边,大雪覆盖下村庄浮肿可爱,北方呼啸中光秃秃、瘦而尖锐的树枝带着惹是生非的模样。”

为了守望和发扬里下河文学,兴化不遗余力。2011年起,兴化市设立施耐庵文学奖,目前已经成为提高兴化“文学之城”在全国知名度的重要奖项;2013年,兴化与中国小说学会合作发布排行榜,承办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活动,把兴化打造为中国当代小说的方向标、发布地;2014年起,定期在毕飞宇工作室举办小说沙龙活动,邀请文学名家围绕兴化本土作者小说作品进行评析修改;2018年,设立施耐庵文学节及郑板桥文化艺术奖,启动兴化文学课堂计划,定期邀请著名作家、评论家、学者到兴化讲学;2019年,施耐庵文学节被固定为兴化市法定节庆活动……

为持续推动“兴化作家群”崛起,兴化还设立了文学创作扶持基金,制定《兴化市文学创作奖励实施办法》,并启动作家驻城计划,邀请青年作家到兴化生活写作,让兴化成为他们创作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点。

兴化是“文学之城”,但又不满足于只是“文学之城”,而是以文兴城。

去年初,大垛镇对板桥文化园空间规划、基础设施、研学项目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设,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田园乡村旅游,推动农业、文旅融合发展。

新垛镇施家桥村则广邀八方游客“来往施家桥 共圆好汉梦”。在水浒集市内,市民游客流连在美食摊位品尝武大郎烧饼、豆腐花等,在非遗摊位感受与水浒有关的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摊位购买水浒文创和本地农副产品,还有水浒好汉打卡点,游客纷纷与水浒好汉们合影留念。

水乡的容貌,除了孕育文学基因,也为兴化带来了得天独厚的秀美风景。比如每年春天,当油菜花盛放,总会有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赴小城兴化“追花”。同时,水中森林的幽静,以及河荡芦苇的摇曳,也都能满足人们对田园诗画的想象。

兴化目标到2025年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新增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单位,并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兴化还在擦亮“善治”和“民生”招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官为轻,民为重,只为问心无愧”……除了文学素养,郑板桥浓浓的为民情怀同样令人尊敬。

近年来,兴化传承民本思想,致力改善民生并紧盯“一老一小”,擦亮“兴好有你”新名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如,针对未成年人数多的特点,兴化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假期(周末)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关爱保护困境留守儿童,精心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入选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市;针对临退休参保人群,兴化及时摸排未参保人员情况,对于已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参保人,通过电话告知他们医保退休办理及待遇享受情况,对于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或其他原因导致医保退休业务不能及时办结的参保人,也安排落实专人开展一对一电话联系。

郑板桥是兴化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更是兴化人正在一代代传承的精神内涵。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