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望过星空吗?在晴朗的晚上,用凝视的方式。 那时候你是不是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成年以后,凝视星空是件很危险的事,因为那些虚幻的光很容易动摇一些基本的东西:理想、追求、虚荣等等,在星光下它们变得轻如鸿毛,淡若浮光;再想想,不管圣贤如何伟大、历史如何厚重,都不及星空中某点的暗淡光芒来得更遥远、亘古,我们所做的一切有多少人做过、正在做和将要做,成功了、失败了,在星光下有些什么意义呢?当这颗行星归于寂灭时,谁又留下了什么呢? 有谁说过:欲望是无止境的。我怀疑,也许只是达成一个欲望的时间相对百年的生命而言太长,当生命终止时,没有达成的欲望才真正成为了永恒,再无止境。只是因为生命的短暂,才凸显出欲望的高岗。 假如生命是无限的,会是一种幸运吗? 我的手中是一本看了一半的书,书中有个不死的人。当看到这一句:“我瞧了瞧手,这双 受天罚的手,我懂了”时,我合上书,深呼吸。 “天罚”!充塞满脑的混乱理清了: ——死,是上天赐予我们多么珍贵的礼物。 书是《人都是要死的》(,作者是西蒙娜·德·波伏娃, 存在主义者、作家、社会活动家、女权运动先驱、萨特的终身伴侣。这本存在主义文学的 经典在国内一直默默无闻,它和萨特的纲领性文件《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同年问世 ,一个说理一个叙事,共同指向存在主义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即合理”,在二 战后的西方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议。 书中虚构了一个不死的人:雷蒙·福斯卡,福斯卡出生于13世纪意大利的卡尔莫那邦国, 他雄心勃勃,幻想着建立一个富足、理性、和谐、大同的国度。他偶然得到了来自法老的 不死药,并在重新开始的永恒生命里大展抱负。 200年里,他的努力让一个个理想成为了现实:卡尔莫那在城邦混战中强大,躲过了蔓延欧 洲的黑死病,消灭了宿敌热那亚,成为了意大利最强盛的邦国。但是他的理想又一个个都 走向了反面:军事壮大了,战争也升级了;躲过了瘟疫的人群热衷于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消灭了强敌却是为更强的敌人扫清了障碍;国家强盛了,但是穷人依然穷,富人却在忙于 奢侈;为了统一意大利所做的一切,只是让意大利轻松地落入了法国人、德国人的口袋, 他的所有努力最终都成为徒劳无益的举动。而那些有生命尽头的人永远不会按照他的思路 去完善这个世界,一代一代,一个世纪一个世纪的重复着愚蠢的行为,都在用相同的方式 力图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虽然这些存在是可笑的、无谓的。在书的中间部分,福斯卡终于 明白,不死,是上天对他最大的惩罚,而且这种惩罚再也没有尽头。 不止一次的,我被福斯卡那执拗的问题震惊:“对谁需要?对什么需要?” 福斯卡的自问将随着他被天罚的生命延续下去,但是每一个只有短暂生命的人都能够回答 这个问题,让回答变得有意义的前提是:人,都是要死的。 如果没有了死亡,一切都将不再重要,理想、追求、爱情、幸福以及痛苦、悲哀、耻辱等 等等等,如果没有必然的消逝,存在的一切都将被磨蚀,成为日渐扩大的空洞,这个空洞 最终吞没所有的存在,成为万劫不复的虚无。 东方人也许更早的认识了生死,“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就是那无边无际的空洞? 我们的存在是由谁来确认的?我们的努力是在完成什么?因为生命有涯,我们可以把生命 寄托在一个目标上,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却是我们存在的依据,但是在这个目标确定之前 ,我们已经存在。对于已经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还要一个依据在证明自己存在呢? 一个小孩会以吵闹来突出他的存在,一对恋人会以婚姻或者分手来证明他们的存在,一个 政治家会以一项改变他人命运的决定来体现他的存在,但是他们不管是否做出相应的选择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证明存在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远比存在更有价值。于是我们就在不断的证明着、选择着走向死亡,唯一的价 值是在其中的某一段,我们能够确认自己存在过。 在书中,福斯卡是一个神,由人而转化的神。他选择不死时,他只是人,只能以一个人的 思维去决定,他的理想和欲望太大了,他认为需要永远的生命才能去实现。 当他成为神不再恐惧死亡时,他有了超越人的理智和坚定,但是他忘记了他所驱使、引导 的还是人,是不可能完美的,他们所有的缺点在繁衍中被继续着,物质与科技发达了,人 的进步却并不大:缺乏理性与知识时,他们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杜撰神、崇拜神,有了理 性和知识后,他们就偏执地相信自己。永远是这样的周而复始。对福斯卡的牺牲,人们不 感激,因为他的生命无限;对福斯卡要求人们为将来而牺牲,人们就反对,因为每个人都 需要自己存在过的痕迹,而不愿成为一种理念的注解或数据。 福斯卡在漫长的岁月里,一次次的振奋又一次次的消沉,他亲历了宗教改革、新大陆的发 现、法国大革命,社会在螺旋上升,但是在一定时期又会倒退,此消彼长间,离理想国度 福斯卡更多的时候成了一个观望者,在历史惊人相似的片段里默念着:“对谁需要,对什 而我看见的福斯卡不是神,我猜测,福斯卡是作者高度提纯后的一个抽象化的人,是人类 本质的象征,他的不死暗喻随着这些本质将伴随着人类而存在。人在振奋与消沉间漂浮, 不断地肯定自己否定自己,我们无法回避缺陷,也在尽力完善,虽然我们作出的种种努力 与尝试可能只是越来越偏离自己,但是我们曾经尝试过,我们就存在了。也许这就是萨特 所讲的存在主义也是一种人道主义。 与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中国相比,我们的科技和知识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但是 我不敢说我们的智慧有多大的进步;对世界的探索上,我们也有了伟大的进步,但是对自 身的探索却并不比苏格拉底时代、先秦时代做得更多。当社会进步的速度超越了我们的承 受力时,我们看得越多就越茫然。 生存的价值一直摆在我们的眼前,莎翁借丹麦王子问:“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笛卡尔感叹:“我思故我在”,尼采高呼:“上帝死了”、“我是太阳”。在如此漫长的 岁月里,生命终点的压迫感与我们形影不离,正是因为死亡就站在路的那头,用复杂的目 光与我们对视、交流,才会逼迫我们在本质之外还有额外的追求,不愿象尘土一样被风推 向尽头,甚至奢望在行进中,理解这个过程的意义以及“我”在这个过程中的意义。 路有终点才会有走完的决心,而永远没有终点的路,我想再坚强再果敢的人也不敢去尝试 ,即使尝试,没有了终点,那么行走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行走的过程在无限的距离中意义 只是趋向零。我们可以鼓起自信说“我不在乎过程”、“我不在乎结果”,但是谁敢说“ 正是因为死亡才让我们的一切尝试变得有意义,也许个体的死亡对人类没有什么意义,但 是对“我”,它就是全部的意义。所以,死是珍贵的! 上一次看《人都是要死的》,我只能说这是本好书;这一次再看,我还是说这是本好书, 但是它让我混乱了,我写下自己所有胡乱的臆想,不说我理解了什么,即使我在误读、在 曲解它的原意,但是当我思考时,我能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着的。 最后,我只想把自己能够知道的一段话告诉福斯卡,那是来自于我尊敬的一个古代中国人 惠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樰,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 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理想社会,天下大同
外国作品,总需多读几遍才能明白精髓。魔法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与魅力,等待着勇者去冒险。一群经常翻吃巫术学校的垃圾而变得有思想的老鼠,一只总在沉思的猫,它们共同商议未来,遇见了一个傻傻的拿着魔笛的小男孩,构成了比哈利波特和魔界加起来还好看的神奇故事。
这些有思想的老鼠团队跟随少年来到了糟糕的布林玆的地方,它们遇到了贪婪凶暴的捕鼠人,他们偷了人们的食物,嫁祸给老鼠,制作老鼠王,设置斗坑。老鼠们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灾难,这里有它们没见过的老鼠夹,不认识的毒药,见到了传说中的老鼠王,差点失去了性命,更甚是它们经历了黑暗残忍的斗坑,到最后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看到这里,我联想到人类,我们何尝不是如此,从一切都以手工业为主的60年代进入电子产品飞速发展的00年代,有多少是我们不认识甚至非常陌生的东西,这里充满了令生活节奏飞快发展的电子设备,取代了慢半拍的手工劳动,也布满了令人恼恨的陷阱,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陌生,互不信任,亲属之间也互相坑骗,强取豪夺,设置陷阱,有多少人陷入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困境。
这本书里,老鼠们有一句话,“弱者就会变成食物”。在人类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这样,无力冲到前面的弱者,就会成为强者的垫脚石,铺路砖,会被人吃得渣都不剩。“这个世界是老鼠吃老鼠的世界”,看到这句话,我想到了鲁迅先生,“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一个吃人的社会,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你不吃人就会被人吃。在现实的逼迫下,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身边的人,我们也不得不去吃人,只有不断的吃人才能生存下去。”
正如这部书里的老鼠,虽然它们会思想了,会说话了,却依然是老鼠的本性,还是会害怕,遇见害怕的事会乱做一团,四散逃跑。跑是没用的,依然附被吃 ,只有坚持下来,为了生存,为了保护身边的朋友,做一只去吃敌人的老鼠,最终它们打败了老鼠王,与人类谈判,走到了属于它们的小岛 ,进入了没有捕鼠人,老鼠夹,毒药,与人类和平相处的理想国——碟形世界。
这是本奇幻小说,构造了老鼠美好的家园——碟形世界。希望未来我们人类也有美好的家园,没有污染,没有贫穷,没有战争,没有歧视,人人平等,拥有最大的自由度,互相帮扶,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救助,共同筑造一个理想国度——大同社会。
宇宙的神秘,需要人类不断的去探索
玛雅人在古代的时候利用数学算法,精确地计算出了宇宙中太阳、行星的运转规律,这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萌芽。
现代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人造卫星、宇宙空间站陆续地出现在深邃的宇宙中,人类也实现了梦寐已久的飞天梦。进入太空只是人类实现飞天的开始,宇宙是广袤无边的,若想真正地去了解宇宙,认识宇宙,这条路是漫漫而遥远的,需要我们人类不断的去探索。
詹姆斯的《星之继承者》是一部经典的科幻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读完后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书中描述的是:人类在未来世界发生的故事,那个时候的世界真正实现了世界大同,没有国度的限制,全球去军事化。
各国的军队解散以后,被联合国的空天军团收编,成为了探索宇宙的战士。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在探索浩瀚宇宙的这条路上,会遇见什么、会发生什么都是未知而神秘的。
故事开篇以空天军团的战士在月球中遇见的惊险经历为背景去展开的,至于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一个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作者借助空天军团总裁的口,引出了开篇留下的悬念。
1、探索月球的战士,在月球的表面发现了洞穴,这是非常少见的。2、两名战士在月球上发现了人类的尸体,并且把这具尸体带了回来。
这具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尸体,经过科学家的分析,死亡时间是在5万年以前。这个年份让人感到非常的吃惊,也就是说在五万年之前,人类已经开始探索太空了。这又给科学家们带来了一个研究的课题,地球是否存在史前文明?人类的起源时间到底是从何时开始的?
《星之继承者》这本科幻小说,在故事的情节中给读者留下悬念和疑问,让读者带着悬念读下去,体味科技感十足的精彩情节,这也是这本书的经典之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小说中的画面能否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