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可望:武当混元桩修习记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谁不是在生活的压力下每天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你是否时常觉得疲惫?而当我走进江村市隐,随着武当混元桩的师友们,正式踏上了站桩的修习之路,内心深处却产生了一种安定的期待。
江村市隐,这个因国学大师南怀瑾亲自命名的地方,安静而雅致。古木参天,檐角飞翘,宁静致远的环境令人心神宁静。我们这一群现代人,在池国栋老师的带领下,期待着从武当混元桩的动静之法中找到内心的那份从容。
记得那天清晨,微寒的空气还在我的脸上轻轻划过。池老师如一株挺拔的松树,静立于庭前,示范着站桩的要领。要做到“虚领顶劲,沉肩坠肘”,这让疲惫的身心如同回到大自然中。可我自以为站得端正,池老师却走来,轻轻推我一下,我瞬间踉跄几步。那一刻,才意识到所谓的“松”,其实是蜕去表面,更深层的松弛与释放,正是我此刻所需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理解:真正的松沉姿势,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一次深呼吸。站在这里,感受到地面力量的承接,以及对天空的顺从,让我明白何为“气脉畅通”。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也开始有了波动。从各个方面观察,体验这种古老的智慧,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舒适,还有灵魂的滋养。
转眼间,动桩练习的时光来到了。随着池老师的引导,我们的手臂划弧,像是在拥抱空气,腰胯转动似磨盘。起初我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外形,但在重复中,我逐渐感受到那股内劲的流动,忽有一刻,呼吸与动作竟然奇妙地相合了。来自丹田的一股暖流缓缓上升,带着一丝温暖,直抵心底,这一瞬间让我体会到身体的细腻变化。
午后,经过一整天的学习,七支静坐法成了我们的新课题。池老师强调着“身正则气正”的理念,教我们如何通过静坐调心。我盘腿而坐,数息之间,周围的鸟鸣轻轻传来,思绪逐渐在这安静的氛围中流淌。不知不觉,时间在此刻停滞,身体的界限似乎消失了,心与堂内的檀香、远处的山色交融在一起。那一刻,我才深刻理解了“心包太虚”的含义。
到课程结业那天清晨,风轻轻拂过玉兰,三十余位学员安静地站在院中。看着彼此,我仿佛触摸到了某种亘古常在的生命韵律,内心莫名涌起一股感动。不是悲伤,而是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课程结束,池老师告诉我们,混元桩不仅仅是短暂的体验,而是要持之以恒。我深以为然。短短两天所学,不过是为未来的修习打开了一扇门,真正的修行之路,正待我们用余生去丈量。
归途上,城市的喧嚣再次包围了我。但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是行色匆匆,急于逃避的人。我知道,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武当混元桩给予了我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定的力量与勇气。
春天的山野好似在对我招手,让我充满了期待。未来的修行,不再是孤独的旅程,而是一次收获自我的旅程。在这个静谧的江村市隐,不仅是武当混元桩的练习之地,更成为了心灵的栖息处。正如池老师所说,在这里,我们可以真正与自己的内在对话,找到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在未来的日子里,6月10日至6月11日,在这个特别的地方,将开启第二期武当混元桩训练班。我期待着重新聚集在这里,继续寻找和深挖那些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宝藏,而您,又是否准备好与我们一同探寻这条意义非凡的修行之路呢?

太虚拳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太虚拳源自武当内家拳,根据太虚拳前辈伍德文《太虚拳经》等遗作整理,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唯太虚主先天,太极主后天,皆是是根据河图洛书之数理及其阴阳生化之机而构造的拳法。主要流传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并辐射港澳台地区和英、美、澳大利亚等国家。
太虚拳技法完整精妙,掌有四极(螺旋、撩、挑、俯),手含八极(穿,扒、喷、浑、反,押,抗,割),可打六月争(拨、挑、批、冚、括、横)。腰法有弹腰、浑腰、摆腰三种;步法分座山马、吊马、前驰马、后驰马、冲锋步、斜步、短步、迫步、绞花步、踏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敛步、曲步、连珠步、蹦步、追步十八种,以座山马为特色。姿势分五行八卦合十三势,身为五弓,式分八卦,每卦八式,合共六十四个式,内藏八卦、形意等。拳法有慢拳(以弓步为主)、快拳(以座山马为主)两种,慢拳可发单劲(柔劲),快拳可发六劲(强劲)。太虚拳现存拳法六十四式、棍法二十三式,还有八卦养生功法一套。常用器械有太虚穿鱼棍(穿俞棍)、太虚双刀。
太虚拳的技击以“不敢为天下先”为战略思想,以后发先至为战术原则,强调轻灵圆活的技击方法和贵化不贵抗的技击效果。太虚拳理论体系完善,以道家自然法则观为精髓,并融合了儒家、释家、阴阳、中医学等多种传统思想文化。慢拳养身、快拳御敌,功效各异。太虚拳传承武当内家拳“以道德为门风,以道理为指导,以自然为神韵,以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的理念,现存有《太虚拳经》、《太虚拳诗歌》、《太虚拳歌》、《太虚拳经精华简纂》等著作。
太虚拳是我国传统内家拳法的重要一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防身制敌作用,还有完整及系统的历史传承,自成体系,其对于研究和挖掘内家拳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随着商业化、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太虚拳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逐渐消逝。传承面临困境、岌岌可危,为避免“人亡技亡”,亟待需要加强保护与传承。
太虚的意思太虚的解释
(1) [heaven]∶天,天空 (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1) [heaven]∶天,天空
(2) [the great void;the universe]∶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的原始的实体气
1.谓空寂玄奥之境。《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 崐崙 ,不游乎太虚。”《红楼梦》第一二○回:“太虚幻境,即是真如福地。” 清 陈梦雷 《去者日以疏》诗:“冥心归太虚,天地与同寿。”
2.指天,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 李善 注:“太虚,谓天也。”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二:“壮志弥激烈,气欲凌太虚。”
3.谓宇宙。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 轩 羲 ;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 轩 羲 之在彼天地。”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4.古代哲学概念。指宇宙万物最原始的实体--气。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四》:“太虚之精气流动,充盈於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