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的古董茶具揭秘:[分瓜]瓟斝、杏犀[喬皿],典故齿如瓠犀
妙玉特意请宝钗、黛玉二人吃茶。宝钗坐榻上,是客;黛玉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是自己人。宝玉随后跟了进来,帮忙揭开谜底。
妙玉拿出了两个古董茶具:[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
齿如瓠犀:形容美女庄姜的牙齿,像“
给宝钗、黛玉的[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也一样:
瓟:“音袍。【說文】瓠也。【廣韻】瓟瓠可爲飮器。”
用“齿如瓠犀”的典故,恐怕“瓠犀”太明显了,只要“瓠犀”两字都出现,中国读书人,都能看出“齿如瓠犀”,那么“葫芦子”就藏不住了,所以换了个“瓟”字。但对明眼人还是一样,瓟就是瓠。
妙玉给宝钗的是“瓟”,毫不客气地指出:胡虏!
妙玉给黛玉的是“犀”,就是子,揭示了妙玉身份,是黛玉崇祯之子。
用“瓠犀”两个字,便揭露了三个人的身份、关系和立场,既骂宝钗是胡虏,又表明了黛玉和妙玉的父子关系。恐怕只有红楼作者有如此绝世才华,在这个星球上,大概也只有汉字才能如此隽妙!我为同生于斯人之国而倍感自豪,也为能读到斯文之书而深感三生有幸!
其实,斗和斝是酒器,作者却特意拿来品茶,是用异常提醒读者。此处集中用了多个生僻字故布疑阵,其实只有两个关键字:瓟、犀。
绿玉斗是妙玉自己常日吃茶所用,给宝玉斟茶,同黛玉坐妙玉的蒲团一样,表示自己人亲近之意。还用妙玉、宝玉二人的“玉”字,强调绿玉斗中间的“玉”字,让读者注意到[分瓜] 瓟斝、杏犀[喬皿]中间的字:“瓟”、“犀”。
宝玉又强调:“他两个就用那样古顽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竟直接把宝玉我和绿玉斗划等号,再次强调绿玉斗之“玉”!并对比他两个用的古顽奇珍:提醒“瓟”、“犀”。
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这话,从正面读显然说不过去,一个沦落之人,方外之人,他日常用来喝茶的杯子,居然是一个钟鸣鼎食的公侯之家都“未必找的出”的古顽奇珍!这怎么看都不正常,也难怪很多读者会认为妙玉在说狂话,用假货了。这同样是书中常用的异常提醒法,还是强调绿玉斗:“绿玉”是竹,即“朱”。妙玉日常用之饮茶,茶是茗,即“明”。表示“朱”是妙玉特征,而且“竹”随黛玉。
怡红院的“红香绿玉”,“红香”指湘云,“绿玉”是朱,妙玉吃茶用绿玉斗,“绿玉”可指妙玉!怡红,即遗红,遗朱,原来“遗朱院”的“红香”、“绿玉”,可指以“竹,朱”为特征的黛玉崇祯帝所遗的两个嫡子:太子和定王。
“红香”、“绿玉”不是海棠、芭蕉吗?怎么成了妙玉的茶杯?把《红楼梦》多读几遍,对书中的一石多鸟、多音多义应有更深体会,很多地方都不是表面的一个意思,作者写反面故事的高妙,往往令人拍案叫绝。此处也是,作者专门拿出来为宝玉斟茶给读者看的“绿玉斗”,绝不是“俗器”!宝玉也马上解释俗不俗跟“金玉珠宝”无关,作者强调是妙玉“常日吃茶”之物,是妙玉的一个特征物。“怡红”院因“红香绿玉”得名,与“遗朱”为太子、定王的结果非常吻合,正反两面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
妙玉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 的一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