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看到小龙女晕倒,公孙止怎么折腾她,才明白她为何不愿离开绝情谷
《神雕侠侣》中,有一处情节十分奇怪,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那就是小龙女离开杨过后,后来走火入魔受了重伤晕倒,恰好遇到公孙止路过。
公孙止将小龙女带到了绝情谷,更是亲自照顾了她一段时间,小龙女才恢复了过来。后来二人就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眼看这二人马上要成婚了。
周伯通把金轮国师和杨过等人,引到了绝情谷,杨过一看这新娘子不就是姑姑吗?他疑惑的同时,还询问姑姑为何要嫁给公孙止,并且还要带小龙女离开。
小龙女的反应却很是奇怪,根本就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姓柳,更是不愿意离开绝情谷。杨过不管怎么哀求,小龙女就是不承认身份。
表示是杨过认错人了,更是一心要嫁给公孙止,最后杨过以死想逼,小龙女这才承认了身份,并且二人又走到了一起,这段剧情是不是很奇怪呢?
小龙女明明喜欢着杨过,为啥就是不愿意承认身份,更是不想离开绝情谷?若是杨过不是以死相逼,一气之下走了,那么她不就成了公孙止的妻子了吗?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觉得回不去了,自己已经是公孙止的人了,还有什么颜面再见杨过呢?要知道尹志平为人算是很不错了,不但忠厚,还心怀侠义。
就算是这样的人,在钟南山上,看到小龙女不能动,都犯下了过错。何况是公孙止呢?这公孙止可是个十足的小人,而且是个贪花之辈,以他的人设来说。
在见到小龙女晕倒,而且还在绝情谷住了这么久的时间。怎会本分呢?公孙止本就是因为小龙女长得貌美,才救的她,公孙止此人心中也没什么名利之心。
贪花是他唯一的爱好,看看公孙止后来,见到黄蓉、李莫愁等女子,直接就想着抢来做压寨夫人。在救了小龙女后,书中说的是公孙止照顾了数日。
那么是怎么照顾的呢?这里金庸并没有明说,因为当年写尹志平那段的时候,可是被读者们骂的十分难受,所以金老写这一段时,直接遮盖了过去。
在小龙女晕倒期间,公孙止成天守在小龙女的房里里,只有送饭的时候,才有外人进来。还是那句话,公孙止从来都不是好人,完全就是个云中鹤。
不要忘了当年他怎么和裘千尺闹翻的?不就是跟下人之间那点破事,被裘千尺给发现了吗?二人因为这事翻脸,最终公孙止更是暗算了自己的妻子。
看到小龙女如此绝美的女子,尹志平修道多年都没能自持,何况公孙止还如此近距离的照顾?而且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做过什么可想而知了。
这也就是为何小龙女不愿承认身份,更不愿意离开绝情谷的原因,木已成舟,这种事不能对别人去说,可是她自己内心清楚,还怎么能回得去呢?
小龙女也已经下定决心,既然这样了,就嫁给公孙止吧,可谁知道,周伯通又把杨过等人引来了?看到杨过后,小龙女内心十分的难受,但她都这样了。
自然觉得已经配不上杨过了,所以一直称自己姓柳,不是小龙女。只希望杨过能够离开,重新找个好姑娘一起过日子,小龙女也是一片的良苦用心。
奈何杨过就认定了她,甚至看到小龙女不愿承认,一时难受,竟然也不愿独活了?小龙女见过儿都做到这一步了,也就不在乎一些俗世的看法了。
就又承认了身份,回到了杨过的身边,一旁的公孙止看到这一幕都急疯了,大喊道:你已是我的人了。但是小龙女现在连生死都看淡了,违背承诺算什么?
这也就是为何后来小龙女见到公孙止后,一直低着头,小龙女很在乎名声的,她就是怕公孙止把二人之事说出去,所以根本就不敢抬头去看对方。
金庸笔下所有女主中,也就小龙女经历最为坎坷,先是尹志平,又是公孙止。但纵然如此,杨过只要不介意就行,反正二人隐居后,也不再进入江湖了。

绝情谷底小孩衣物,杨过不怀疑小龙女吗?金庸原文已讲清楚
在绝情谷的幽静深处,一件件用树皮精心编织的小孩衣服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在无声诉说着一个关于爱与等待的未完故事。这些衣服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情感的细腻,它们不仅是小龙女对杨过深情款款的表达,也是她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与渴望。然而,当杨过第一次走到绝情谷底,面对这些衣服时,他的内心真能毫无疑虑吗?
绝情谷底的温情:小龙女心中的牵挂
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绝情谷底的衣服编织一节深刻地描绘了小龙女内心的情感世界。孤独的绝情谷中,四周山峦环抱,草木葱茏,小龙女独自一人,手中却始终紧握着树皮,织出一件件衣物。每一根树皮都被她小心挑选,精心处理,体现了她的细致与专注。她选择那些质地柔软却又极为韧性的树皮,确保它们既结实又富有舒适感。她用水将树皮浸湿,令其更易弯曲成形,然后在阳光下晾晒,保持其天然的色泽和柔和的触感。
编织的过程中,她的双手灵巧而娴熟,指尖轻轻穿梭于树皮之间。每个结每条线都似乎带着她的情感与期许,紧密且精确。她时常停下手中的动作,审视每件衣物的大小和形状,确保它们与杨过曾在古墓中穿过的衣服一模一样。虽然衣物款式简洁,但每一处缝隙、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她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杨过的深深怀念。
夜幕降临时,谷底的寂静笼罩着一切,小龙女点燃一堆干草,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她将未完成的衣物轻轻放在一旁,静静地坐在火光旁,脸庞在火焰的映照下显得柔和而温暖。月光洒下时,她会拿起一件编织好的衣物,细心检查它的每一个细节。在月光下,那些树皮衣物显得格外柔软,仿佛它们承载着她的所有情感与期待。
在清晨,她会将这些衣物挂在附近的树枝上,让阳光洒在上面,衣物在晨光中闪耀,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家庭的渴望。
绝情谷底,四面环山,环境宁静,空气清新,却也弥漫着一种无尽的孤独。小龙女的日常生活朴素而宁静。每天清晨,她都会到小溪边沐浴,水流清澈,波光粼粼,她在溪水中轻轻洗净身体和长发,偶尔捞起几片新鲜的叶子用来擦拭。溪水的清凉与周围的静谧为她的孤单生活提供了些许慰藉。
她的午餐通常简单,野果和自制的草药粥便是她的日常。她深谙自然,利用周围丰富的资源,制作出简单却营养充足的食物。用餐后,她喜欢在谷中漫步,欣赏大自然的景色。站在一块高出的岩石上,她会眺望远方的山川,偶尔坐在草地上聆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感受这片宁静的天地。
夜晚降临时,小龙女会躺在自己搭建的小屋内,透过屋顶的缝隙,仰望星空。星光点点,闪烁着远方的故事。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她常常会在梦中回忆起与杨过共度的时光,重温他们在古墓中的生活和情感。
杨过在小龙女心中,是她生活的光亮,是她孤单岁月中最美好的回忆。每一个与杨过度过的日子,都让小龙女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她教杨过古墓派的武功,带他一起练习轻功,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挑战。杨过学得非常快,他的进步让小龙女感到无比欣慰。
他们一同在古墓的走廊上、山谷中练剑,剑法优雅而犀利。杨过逐渐掌握了剑法的精髓,而小龙女也在指导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满足。在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两人的心灵在相互扶持和交流中日渐紧密。
有时,小龙女还会教杨过用树皮编织,展示她那熟练而细腻的技巧。杨过跟随着她的步伐,一点点学会了这种技能。在一次编织过程中,小龙女微笑着问杨过:“你觉得这件衣服怎么样?”
杨过端详着她手中的作品,笑着说:“很漂亮,你做的东西总是这么有心思。”
小龙女点点头,继续专注于她的工作,而杨过则默默坐在一旁,看着她的动作,享受这份宁静与温馨的陪伴。
这些用树皮编织的小孩衣服,承载着小龙女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杨过的深深怀念。它们不仅是她情感的具象表达,更寄托了她对共同未来的梦想。她在寂静的谷底,用自己熟练的手法,编织着这些衣物。每一件衣服都简单而温暖,每一针每一线都仿佛映射着她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小龙女有时会在火光下端详着这些衣物,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和满足。她偶尔也会带着衣服到谷中的小溪边轻轻清洗,用清澈的溪水冲刷每一件衣物,然后在阳光下晾干。阳光洒在衣物上,衣物的质感更加柔和亮丽,仿佛承载了她对未来家庭的美好期许。
杨过偶尔会看到小龙女编织的这些衣服,他会赞叹她的巧手与心思:“你编织的衣服真美。”
小龙女微微一笑:“这都是为了我们可能的孩子。”
杨过目光柔和,温暖地回应:“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这些衣服,象征着小龙女对杨过深情的表达,也代表着他们对未来的共同期待和梦想。在那片宁静的谷底,这些简单的衣服成为了他们情感深度和未来希望的见证。
小龙女早已被尹志平欺辱,为何在绝情谷说要守住清白?长大才明白
你心中向往的美好爱情是怎样的?其实不必故作清高,毕竟世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俗人,而既然是俗人,就难免会存在一些庸俗的情节,也正因为如此,《神雕侠侣》中,哪怕最终的结局是杨过与小龙女走到一起,对于我们而言,那也永远都算不上圆满,甚至还让我们如鲠在喉。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因为当年的“尹志平事件”,其实《神雕侠侣》的故事从那段剧情开始就已经与“圆满”二字无关了,小龙女还是那个小龙女,她依旧纯洁,可读者心中却长了一根刺。
但说来奇怪,当年小龙女已经遭了尹志平(后更名为甄志丙,故后文以“甄志丙”称呼该角色)的毒手,她为何又在绝情谷中说不能丢了清白?儿时读不懂,长大才明白。
重阳宫大战中,小龙女与一众高手斗得正酣,但金轮法王却不讲道义,发动偷袭,金轮直击小龙女背部,小龙女若中了那招则必死无疑,此时该如何破局,容不得读者多想,甄志丙站了出来,替小龙女挡下了致命一击。
接下来的结果便是小龙女眼含热泪,几乎要原谅这贼人了,这样的桥段固然合理,却着实难让读者角色满意,毕竟读者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恶人死在小龙女剑下的桥段,而不是看铸成大错的他突然良心发现洗白,当然,严格来说,甄志丙本来也并非“突然良心发现”,他从来都良心未泯,只是一个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不过话说回来,他当年真的得手了吗?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当时书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只觉他双手越来越不规矩,缓缓替自己宽衣解带,小龙女无法动弹,只得任其所为,不由得又惊喜,又害羞,但觉杨过对己亲怜密爱,只盼二人化身为一,不禁神魂飘荡,身心俱醉。”
如果这还略显暧昧,不够直观,那后来杨过与小龙女的对话则你能够说明问题:“小龙女嗔道:'我跟你说过,不许再叫我姑姑。’她见杨过满脸惶恐,心中顿生说不尽的柔情,低声道:'咱们古墓派的门人,世世代代都是处女传处女。我师父给我点了这点守宫砂,昨晚……昨晚你这么对我,我手臂上怎么还有守宫砂呢?’杨过道:'我昨晚怎么对你啊?’小龙女脸一红,道:'别说啦。’”
小龙女的确是失了守宫砂,这一点毋庸置疑,尽管现实中这种说法不科学,但在金庸武侠世界观里,这却成了女子失贞的铁证一般。
其实从甄志丙后来对小龙女的愧疚来看,当年的他也的确是得手了,可说来奇怪,为何小龙女在绝情谷中却说出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
当时小龙女其实已经喜欢上那表面风度翩翩的公孙止了,可当杨过出现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心中所爱一直是杨过,于是又选择悔婚,而此时,这倒没什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此时的她依旧认为自己留有贞操,这就让人不解了。
书中是这么说的:“她虽不通世务,但对付心中恨恶之人,下手时却半点也不留情,当时为孙婆婆报仇,即曾杀得重阳宫中全真诸道心惊胆战,广宁子郝大通几乎性命不保。 此日公孙止害得她与杨过不能团圆,她早已有了以死相拚之念,是以喜服下暗藏双剑,只待公孙止救治了杨过,立时俟机相刺,倘若不胜,那便自刎以殉,决不将贞操丧在绝情谷中。
从上帝视角来看,小龙女应该是无论是否与公孙止走到一起,都没法说这话了才是,毕竟当初那个罪恶的夜晚已毁了她的人生,这难道是金庸的笔误?毕竟写一部长篇故事难免会存在种种纰漏,金庸虽是大师,却也是凡人,总会有犯错的时候。
不对,如果是纰漏,出现在连载版、三联版中倒也正常,可到了新修版,经历了两次改书之后仍存在这种纰漏,就显得不正常了,其实呀,长大之后重读这段剧情,就能知道金庸的用心了。
小龙女是个怎样的人?这一点在重阳宫一战,她原谅甄志丙的时候就交代得很清楚。
原著道:“小龙女向他凝望片刻,见他道袍上鲜血淋漓,脸上全无血色,不由得万念俱灰,颤声道:'过儿,我那日给欧阳锋点中穴道,动弹不得,清白为此人玷污,纵然伤愈,也不能跟你成婚了。但他……但他舍命救我,你也别再难为他。总之,是我命苦。’她心中光风霁月,但觉事无不可对人言,虽在数百人之前,仍将自己的悲苦照实说了出来。”
她心中没有半点隐瞒,因为在她看来,她从来都不是自愿受辱的,所以她自然是清白的。
而她当年在绝情谷说那话时,她还并不知道自己是被甄志丙那贼道人给欺辱,她只认为自己是与心爱的过儿在一起,她理所当然地会认为自己还是“杨过的人”,只要没有将自己托付给他人,自然就还算是守住了贞操。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小龙女当年之所以负气出走,就是因为她误以为是杨过做出那种事之后又没有肩负起一个男人应该担起的责任,她心中始终是将杨过视为自己的夫君,哪怕当年的他们并没有拜堂成亲,二人也基本可以算是一对夫妻了。
所以小龙女认为她只与杨过在一起,只将杨过视为夫君,才会觉得与他人在一起是“失了贞操”,金庸安排她说这段话,并非因为当年甄志丙没有得手,也不是因为金庸自己忘了剧情设定,而是表达了小龙女对杨过痴心不悔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