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图文回顾
印度独立后,尼赫鲁继承英国的衣钵,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推行扩张政策,妄图实现“大印度联邦”的狂想。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印度曾竭力加以阻挠。1951年至1957年,印度侵占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的中印边界东段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2000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959年,西藏发生叛乱后,印度又要把一向在中国管辖下的西段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印度。同时,他们帮助叛逃的达赖集团在印度达兰萨拉组建“西藏流亡政府”,支持其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从1961年起,特别是进入1962年4月,印度更是逐渐加快了蚕食中国领土的步伐。印度认为,中国正在东南沿海集结数十万大军进行紧急备战,而且国内的经济困难尚未完全渡过,中苏关系又开始紧张,根本无力也不敢在中印边境打一场战争。于是,印度集结重兵,在东段部署1.6万余人;在西段部署1个旅部6个步兵营、1个机枪营及若干配属分队,共5600余人。至1962年9月,印军在西段中国境内设立了43个侵略据点。9月20日,印军在东段越过“麦克马洪线”,向克节朗地区中国边防部队发起攻击。10月10日,又向中国尺冬哨所进攻。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竟然下令把中国军队从印军入侵的中国领土上清除掉。
中国边防部队俘虏收容所工作人员向被俘印军官兵分发日用品
中国政府本着中华民族“待人以诚”的传统,还把中国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东而不在西”的底盘坦诚地告诉了印度。

原创何为先军政治?为何它成为了冷战后朝鲜的最优选择
朝鲜,这个在我们身边的邻国,似乎从未离开过世界的视野。历史上,朝鲜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不仅在文化交流上频繁互动,也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并肩作战。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合作,还是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朝鲜始终是我们身边不可忽视的重要朋友。
尽管是一个面积较小的国家,但朝鲜却拥有在国际上不可忽视的存在感。与其他小国相比,朝鲜不仅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在某些方面,它甚至超越了许多大国。最为突出的,便是朝鲜强大的军事实力。朝鲜拥有一支约一百万人的庞大军队,这个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极为罕见。更为关键的是,朝鲜的许多高端武器并非依赖进口,而是能够自主生产。这背后,正是“先军政治”的深远影响。
“先军政治”这一概念,起源于1995年冷战结束后的不久。当年1月1日,金正日在视察蟠松哨所时首次提出这一理念。从字面上来看,先军政治便是将军事工作置于首位,把一切社会活动都服从于军事需要。其实,在冷战中期,朝鲜的军事优先思想已经悄然萌芽,虽然当时并未正式提出,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世界虽然迎来了新的秩序,但同时也出现了更多不安定因素。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对峙,其他小国在这种冷战格局下有了相对的安全感。两大阵营相互制衡,许多小国能够安然生存。而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开始单方面扩张,国际局势变得不稳定,给许多小国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朝鲜正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和政治环境中。北邻俄罗斯和中国,南界美国的盟友韩国和日本。美国的军事存在与影响力始终对朝鲜构成巨大压力,尤其在没有了苏联这一大国的支持后,朝鲜的安全感几乎丧失殆尽。
20世纪末,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包括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这些行动加剧了朝鲜的忧虑,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应对外部的威胁。与大国相比,朝鲜既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也没有强大的工业和资源储备,甚至缺乏足够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因此,朝鲜必须依靠建立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确保自己的独立和安全。正如金正日所言:“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不会改变,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能保卫国家的自主权、民族的生存权和社会主义。”
朝鲜的“先军政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军事至上的国家体制。朝鲜的军队规模庞大,约一百万的军人,占据总人口的比例远超世界大多数国家。甚至美国这样的常年与他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大国,其军队与总人口的比例也远低于朝鲜。这一切,都反映了朝鲜对军事建设的极端重视。
“先军政治”的核心思想在于,将军事力量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朝鲜领导人将军事建设视为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简而言之,军人和军队不仅是国家防卫的先锋,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这一体制要求,军人应被视为社会最崇高的阶层,而国家的资源和精力也应优先投入到军队建设中。
然而,“先军政治”并不是盲目的军国主义或霸权主义。与某些国家的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不同,朝鲜的军事发展并不以侵略他国为目标,而是完全基于自卫需求。朝鲜自提出“先军政治”以来,虽然与外部世界发生过一些摩擦,但始终没有主动发动侵略战争。朝鲜的军事活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外部挑衅和压力的回应。与此相对照的,是曾经的日本和美国。日本的军国主义曾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侵略战争给日本本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而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通过军事干涉和战争来谋取全球利益,其军费支出和军事扩张也没有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先军政治”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推动社会的全面建设。朝鲜不仅通过军队参与社会经济建设,还通过军人的精神风貌激励民众积极投入社会发展。在朝鲜,军人不仅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力量,更是社会改革和建设的先锋。在“先军政治”思想的引导下,朝鲜经济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显著发展,尤其在冶金、电力、机械、化工等行业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虽然朝鲜的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但凭借“先军政治”所带来的军人精神,朝鲜的社会仍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冷战后期,朝鲜面临巨大经济困境,然而通过军队和民众的共同努力,朝鲜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战后恢复,并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回顾日本和美国的情况,虽然它们的军费开支庞大,但并未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相反,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日本的军国主义给两国经济带来了负担,反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美国,面临内外困境,却依然在军事开支上大举投入,导致其国际地位的逐渐下滑。
今天的朝鲜,军民团结一心,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这种军民一体的精神,正是“先军政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朝鲜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在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世界所瞩目。即便是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下,朝鲜依旧坚守自己的道路,凭借着军事和社会力量的协调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朝鲜继续强化其军事力量,并逐步扩展其战略武器体系。2022年,朝鲜宣布了“战术核应用部队”和“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等新型军事力量的成立。这一系列措施,显示了朝鲜依然把军事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坚定走在金日成所强调的“万能宝剑”的道路上。
总的来说,朝鲜的“先军政治”不仅是军事上的需求,它实际上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动能。尽管这个国家面临诸多国际压力和困难,但“先军政治”无疑为其提供了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未来,随着全球局势的不断变化,朝鲜无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原创在开国上将中,率先成为三大总长的将领,都是谁?
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一系列重要部门,开始慢慢走向正规化。军事方面设有总参谋部,负责全国的军事作战行动,以及部队的训练等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成为总参谋长的是大名鼎鼎的徐帅。不过,由于徐帅处于养病阶段,负责总参谋长日常工作的是聂帅。
不管是徐帅,还是聂帅,他们都是人民队伍中杰出的军事家,由他们主持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非常合适。在此之后,大将黄克诚,罗瑞卿都相继成为总参谋长。
然而,在57位开国上将中,率先在总参谋部主持工作的是杨成武上将。不过,他的称呼与前面的元帅,大将是不同的。杨成武将军的职位称呼是代理总参谋长,严格上来讲,他不是参谋部的总长,只是代理。而率先成为参谋总长的开国上将,应该是黄永胜将军。他不是代理总参谋长,而是正式的总参谋长。成为开国上将中,率先担任三大总长之一的将领。
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人民队伍的总司令朱老总,说:现代战争,离不开后勤。其实,不管是热兵器时代,还是冷兵器时代,想要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后勤保障至关重要。因此,在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也成立了总后勤部。
作为建国初期三大总部的后勤部,首任部长是杨立三。他是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一位优秀的后勤工作者。但比较遗憾的是,杨立三在1954年,因病逝世,所以没有被授予军衔。第二任总后勤部部长是黄克诚,相信大家对这位都比较了解吧,他是开国十大大将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黄克诚将军带过兵,打过仗,也是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官。同时,他还负责过我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堪称是一位全能之将。
在1957年1月 ,总后勤部部长换成了洪学智,总后勤部的政委是余秋里,他们二人,都是属于军政兼优的将领。其中的洪学智是开国上将中,率先成为总后勤部部长的上将。虽然,洪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属于军事主官。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是负责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的,就是在他的领导下,建立起一条轰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正是因为洪学智将军,在后勤领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他成为开国上将中,率先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人选。
总政治部也是一个职责很高的部门,主管人民队伍中的宣传,组织,纪律,以及政治思想等工作。就比如,在建国后,负责评衔工作的,就是由总政治部成员完成,最后由毛爷爷一锤定音。
可能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建国后,首次担任总政治部部长的是十大元帅之一的罗帅,他是一位优秀的政工元帅。下一任总政治部部长,也是由一位专业人士担任,他就是被誉为政工大将的谭政。
可以看得出,总政治部部长的职位,必须是专业的政工将领,方可胜任。所以,下一任政治部部长,自然也是专业的政工工作者,他就是萧华将军。如果说,罗帅是政工元帅,谭政是政工大将,那么箫华就是专业的政工上将。这样一来,萧华就成为开国上将中,最先担任总政治部部长的上将。
总结:黄永胜,洪学智,萧华是率先成为总参谋部总长,总后勤部部长,总政治部部长的开国上将。因此,他们三人也被誉为是开国上将中的三大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