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中国音频市场持续增长,有声书潜力巨大

更新时间: 2025-09-23 19:53:52

阅读人数: 853

本文主题: 有声书平台排名

2023年,音频市场进一步热闹起来。微信高调加码音频赛道、一些商业音频平台开始出现盈利、小众播客走入大众视野、精神消费催生“电子燕窝”、AIGC音频方兴未艾……

短视频时代,音频用户还在持续增长,艾瑞2023年中国网络音频产业研究报告预估,国内音频用户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3.5亿。

一、短视频、图文、音频,形成新三国格局?

一个反直觉的事情是:短视频火热之下,许多泛娱乐平台的活跃用户都在持续下降,但某红书等图文平台和云听等音频平台的用户量不减反增,付费意愿也在增强。此前不被自媒体看好的图文和看起来并不那么摩登的音频,似乎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态位。

“听”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相比于游戏短视频曾被吐槽的“电子鸦片”,年轻人开始更多关注从“电子榨菜”到“电子燕窝”的音频精神食粮。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在音频使用者中,18~30岁的青年群体占据了40%,而30~40岁的中青年占据36%。

音频平台的内容数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2023年数量是2016年的135倍,是2020年的9倍。

所以,业内有一种看法,当我们谈论“碎片化”时不仅仅是指“时间少”,也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投入全部精力。而音频,恰好是碎片化时间中学习/放松的重要解决方案。一个以“听”为主线的音频内容生态已经悄然形成。从业人员观察,音频用户和音频平台的黏性,都是在碎片化时间中建立的。

例如:一位年轻的纺织厂工人到车间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蓝牙耳机听书;上海一位90后大厨在某音频平台的收听时长超过2万小时……

△ 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车载等智能终端的崛起,也让音频“慢”生意,意外赶上了一波“快”风口。从这个角度看,音频的“车载”属性近似天然存在。

《2023国民收听趋势白皮书》显示,用户收听音频的设备越来越多样:六成用户使用超过2种设备收听音频,车载音频、智能手表、电脑和平板等设备呈现递增趋势。《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洞察报告》同样提出,除智能手机外,智能音箱和车载终端是最常用收听渠道,分别占比49.2%和33.8%。

声音媒介一定会是未来智慧生活的一部分,而这种“先发优势”的扩大要看音频产业如何重构内容资源,塑造更丰富多元的内容生态。

二、音频内容逻辑重构,有声书潜力巨大

一个被低估的音频内容领域:有声书。一方面,有声书在媒体舆论上还没有受到足够关注,但数据已经说明,这或许是音频赛道长期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PGC内容方面,目前用户对有声书的偏好占比远高于其他品类,达到47%;其次是广播剧,占比37.4%。

以网文与音频的IP跨界为例:在网文行业,有声书被定义为“新增长点”,这个“新”指的是媒介,同时,“有声书”也是音频的重要支柱,这是双赢的选择,网文有更广泛的受众,音频也因此获得了更强的内容活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经典网络小说改编的有声剧《斗罗大陆》第一部在音频客户端云听的播放量超过1.42亿。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整个内容产业、IP产业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有声书有待挖掘的空间,实在还有很多。比如从“出版物──声音产品”的IP转化,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或者说成熟的开发和运营模式。拥有版权产业链优势的巨头,可能会在下一个十年进一步拉开优势。(转载有删减)

中国音频市场持续增长,有声书潜力巨大

正观快评:遏制有声书市场乱象,要发出监管“强音”

前不久,磨铁图书在喜马拉雅等平台的有声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部分章节存在不雅背景音,引发了社会对于有声书市场乱象的担忧。

据《法治日报》8月1日报道,记者深入调查采访了解到,在有声书市场迅猛发展的同时,部分有声书平台存在色情、低俗内容,以及版权问题和虚假宣传配音培训等遭到了不少诟病。如何推动有声书市场健康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细数有声书市场的诸多乱象,有的频现低俗色情内容,举报缺少有效回应;有的构成侵权,平台审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的涉嫌虚假宣传,借培训诱导消费者购买服务……无不阻碍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听众造成负面影响,引起厌恶、恐惧或其他不良情绪,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良内容可能使其形成错误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有声书平台作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起自我监管义务。一方面,要加强对音频内容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和管理,以及就有声书的版权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另一方面,可积极引入监测技术和第三方质检机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并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质量品控是文化产品制作和推广的基本盘,不管多难,都是平台的必答题,应加强自律,从根本上进行反思与改变,拿出态度和水准,让有声书得以声入人心。

更高层面上,相关领域还需通过加强立法、实践处罚案例,提高侵权处罚的成本。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应规定和标准,加强监管,维护用户的权益,并且加强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监督和版权保护意识。

诚然,我国的有声读物发展时间不长,但一步步完善的步伐却迈得坚实。从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了《有声读物》行业标准,到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剑网”“网络音频乱象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打击有声读物平台传播不良内容以及盗版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再到现如今,在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牵头,有声读物专业委员会组织,广东大音音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等28家机构参与的《有声读物》国家标准,也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些,无疑从官方层面释放了一个信号:有声书市场将得到更多更好的规范管理。

有声书应是好书,不该有杂音,更不该变成“小黄书”。希望今后,有声书市场能摒弃乱象,产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力作,让越来越多的名作被更多人听见和喜爱,让这方兴未艾的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正观评论员 韩静)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

《云图数字有声图书馆》(Cloud Audio Library,CAL)所有资源均为有声读物,真人原声录制,名家名嘴播讲,音乐音效生动细腻,现场感足,读者收听过程中即可获取文化知识,又可体验语言艺术之美。图书涵盖学科(领域)范围全,适读群体广,覆盖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版权清晰,连续出版。平台支持无障碍阅读。图书分类采用中图分类法。有声读物45000集(部/篇),涵盖现在文学、历史典故、科幻悬疑、哲理故事、经济管理、军事故事、探案侦破、艺术欣赏、教育培训、儿童趣味、幽默笑话等所有图书都由国内外名家和知名播音员原声配音,其中多人多角色情景配乐剧占70%以上。内容年更新数量,可达1万小时约30000集。

试用方式:登陆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点击“试用资源”标签-选择“

如遇使用问题,请咨询:56897579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