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庄子》精选三十句,逍遥游于天地间

更新时间: 2025-09-25 15:55:01

阅读人数: 705

本文主题: 武侠之逍遥宗师

0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02、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内篇•养生主》

安于天时而顺从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入怀。

03、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内篇•人间世》

道德的毁败在于追求名声,智慧的表露在于争辩是非。

04、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一定是多余的。

05、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内篇•人间世》

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06、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从事物千差万别的一面去看,邻近的肝胆虽同处于一体之中,也像是楚国和越国那样相距遥远;从事物都有相同的一面去看,万事万物又都是同一的。

07、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庄子•内篇•大宗师》

知道上天的作为,并且了解人的作为,这就达到了认识的极点。

08、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墨索。——《庄子•外篇•骈拇》

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不依靠曲尺,笔直的不依靠墨线,正圆的不依靠圆规,端方的不依靠角尺,使离析的东西依附在一起不依靠胶漆,将事物捆束在一起不依靠绳索。

09、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外篇•骈拇》

小的迷惑会改变方向,大的迷惑会改变本性。

1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外篇•缮性》

由于外物而丧失自身,由于流俗而失却本性,就叫做颠倒了本末的人。

1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外篇•秋水》

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见识浅陋的人,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12、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庄子•外篇•秋水》

从细小的角度看庞大的东西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不可能明确。

13、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庄子•外篇•秋水》

不要用人为的意志去毁灭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为去毁灭本性,不要为获取虚名而搭上生命。

14、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庄子•外篇•达生》

通晓生命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对于生命没有什么好处的东西;通晓命运实情的人,不会去努力追求命运无可奈何的事情。

15、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外篇•山木》

品行贤良却不自以为贤良的人,去到哪里不会受到敬重和爱戴啊!

1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17、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庄子•杂篇•寓言》

万物原本就有它正确的方面,万物原本就有它可以肯定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正确的方面,没有什么物类不存在应当肯定的方面。

18、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征征,其征也不征。——《庄子•杂篇•列御寇》

用偏见去追求公平,这样的公平绝对不是真正的公平;用人为的感应去证验外物,这样的证验绝对不是真正的证验。

19、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

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

20、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摒弃小聪明方才显示大智慧,除去矫饰的善行方才能使自己真正回到自然的善性。

2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外篇•山木》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

22、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也。——《庄子•内篇•德充符》

老镜子明亮、光滑的话,尘埃和污垢就不会停留在上面,反过来,镜子蒙上尘垢,就不会明亮。常和品德高尚具有才学的人在一起,就会少有过错。

23、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杂篇•渔父》

本真乃是精诚的极致。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这句话劝告人们,要以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虚伪。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阳奉阴违,终究会露出马脚。

24、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杂篇•让王》

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爵位也不感到惭愧。

25、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庄子•外篇•天运》

水上行走,没有比船更便利的;陆上行走,没有比车更方便的。船可行于水,但若想它在陆地上行驶,那终生也行不了几尺。这几句常用来说明办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导致失败;也可借以说明用人必须扬长避短,不能强人所难。

2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内篇•齐物论》

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7、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庄子•杂篇•则阳》

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指相对的两面可以相互转化。

28、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庄子•内篇•人间世》

彼此喜欢的人,肯定会互相说出过分赞美的话;而互相对立的人,必然也会说出过分的话来相互诋毁。

29、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庄子•内篇•齐物论》

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名称是人们叫出来的。

30、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庄子•外篇•天运》

在筛糠时如果眯了眼睛,就分不出东西南北了。现常用“播糠眯目”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庄子》精选三十句,逍遥游于天地间

原创难怪逍遥三老那么强,你看他们的祖师爷是谁?一位战国时期的道人

有多少人爱读武侠故事,就有多少人不喜欢它,爱读武侠故事的人自然是向往书中那种快意恩仇的人生,而不喜欢它的人则多半是因为武侠故事过于天马行空,尤其是一些三流作品吹得天花乱坠,剧情毫无逻辑,将“粗制滥造”四个字体现到了极致,很明显,金庸故事与那些作品截然不同。

金庸的故事有何优越性?在笔者看来,至少“融合历史元素”这一点就足以让金庸故事与其他作品拉开差距,其文学性明显更高,而那种武侠与历史的交融之感着实妙不可言。

比如郭靖战死襄阳,《越女剑》中的西子捧心,这些都是借鉴了历史典故,而你可能有所不知,《天龙八部》中那逍遥派的强大也是有据可循的,因为他们的祖师爷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金庸武侠世界观里最强的门派是哪一个?即便给不出一个确切地答案,至少大部分人会在少林、武当、丐帮这几个门派挑选一个作为答案,这几个门派的确是长盛不衰,在金庸笔下的多部作品中都有诸多戏份。

相对而言,逍遥派虽强,却给人一种昙花一现之感,不过就笔者所捕捉到的细节来看,这或许是个错觉,因为逍遥派也极有可能已经流传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只是金庸没将他们先前的故事写出来而已。

先看逍遥派传人的实力,无崖子身怀北冥神功、小无相功,天山童姥有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生死符、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李秋水有白虹掌力、传音搜魂,这些绝技让任何一个普通人学去都足以脱胎换骨,段誉和虚竹就能证明这一点。

从明面上来看,这些武功似乎是他们的师父逍遥子所创,但其实并非如此,就拿童姥所学的那几门武功,其实都是源自灵鹫宫的石壁之上,而谈及灵鹫宫的历史,梅兰竹菊提到过这么一句:“主人,灵鹫宫后殿石窟之中,有数百年前旧主人遗下的石壁图像,婢子曾听姥姥言道,这些图像与生死符有关,主人何不前去一观?”

如此看来,灵鹫宫并非逍遥派的分支,反倒是逍遥派的起源之地,或是逍遥派最初的据点,只是童姥作为大师姐,她在无崖子失踪后掌控着灵鹫宫,而灵鹫宫早已存在了数百年,甚至可能更久远。

那么他们的祖师爷是谁?不妨看看另一位宗师的崛起之路。

《倚天屠龙记》中,站在武林之巅的人并非主角张无忌,而是他那年过百岁的师公张三丰,张三丰在《侠客行》中也被后世之人视为“古今第一宗师”,但即便强如张三丰,也并非无师自通,他是有师父的。

张三丰早年间随觉远大师修行,在无意间习得了《九阳真经》中的强大内功,后来又在华山得到“西狂”杨过传授三招,那几招令他茅塞顿开,却不足以脱胎换骨,其实真正成就张三丰的人,是一位与他素未谋面的前辈高人,那人便是老子。

原著第二回中就写得很清楚:“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忽然想到老子所谓‘柔弱胜刚强’、‘物极必反’、‘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因此而悟出一套以柔克刚的拳理,正是老子所说:‘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矢道。’亦即《道德经》中所谓‘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他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学中阴阳互济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张三丰能开窍,还是得益于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老子便是张三丰素未谋面的恩师,这就好比杨过得到独孤求败的佩剑,二人虽不认识彼此,却也有了师徒之缘。

从这个角度来看,逍遥派的祖师则是战国时期的一位道人。

在《天龙八部》第二回中,读者便随段誉的视角进入了逍遥派的圣地琅嬛福地,这里原本存放着逍遥派从各大门派收集而来的精妙武功,只是如今这些秘籍已经被人搬走,不过段誉还是在那“神仙姐姐”面前的蒲团之下得到了两本秘籍。

而那琅嬛福地的石壁上就刻着与逍遥派起源有关的描述:“他又向玉像呆望良久,这才转头,见东壁上刮磨平整,刻着数十行字,都是《庄子》中的句子,大都出自《逍遥游》、《养生主》、《秋水》、《至乐》几篇,笔法飘逸,似以极强腕力使利器刻成,每一笔都深入石壁几近半寸。”

而后来段誉翻开《北冥神功》,其中又提到了这门神功是作者根据《庄子》中的道理有感而创:“展将开来,第一行写着“北冥神功”四字。字迹娟秀而有力,便与绸包外所书的笔致相同。其后写道:“《庄子》‘逍遥游’有云:‘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也。’又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是故本派武功,以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

事实也的确如此,后来拥有了深厚内力段誉和虚竹修炼任何武功的确都是信手拈来。

其实别小看了这些看起来弱不禁风(相对于武林高手而言)的历史人物,比如《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在骂到武林前辈时,也将创出五禽戏的华佗摆在了最前面。

如此算来,逍遥派真正的祖师爷应该是战国时的道家名人庄子。

十句道家经典妙语,让你浮躁的心重回宁静和喜悦!

在这日益繁杂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变得浮躁不安,迷失了自我,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看不到世界的美好。

今天分享十句道家妙语,希望大家能在忙碌的社会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喜悦。

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

这句话是说:我们要以一种虚空到极点的心态,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虽然身处红尘凡世之中,但没有一丝杂念和污染,让我们的心守住宁静,保持笃定。

很多外表看似安静的人,内心却不一定平静;真正的安静是一种定力,是踏实的、实在的,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静下来心里就觉得空得慌。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

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我如果把出生看作是好事,那就应该一样把死亡也看作是好事。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不留一点痕迹,更不知去往何方,所以,无常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永恒。

如果大自然一成不变,花儿永不开放,鸟兽永远不死,那这个世界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

如果抛开自我,从大自然的角度去看,万物根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如果站在万物自身的角度来看,又各自以自己为贵,以其他为贱。

所以,无论好坏、尊卑,都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影响了你自己的心情,因为每个人都是站在他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别人的。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

劳逸结合,忙里偷闲,这才顺应自然规律,这叫天道;事必躬亲有所作为却积劳成疾的,这叫人道。

无为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与不做之间掌握好一个平衡,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无尽的知识,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既然如此,还要去不停地追求所谓的知识,那就十分危险了!这句话并不是不让我们去学习,而是叫我们要会学习,懂得融会贯通,开发出本身具足的智慧出来。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水要是积的不深,就没有载动大船的力量。一个人的胸襟气度、知识修养要是达不到,就难以成就大业,所以做人就要厚积而薄发,先培养好自己的气度、学问、修养、能力。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忠厚善良的人不喜欢巧言善辩;能言善辩的人一般都不善良厚道。真正善良的人,虽然看似愚钝但心如明镜,他们不善于讨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的功过是非和所作所为争辩,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博闻广见;博闻广见的人,不一定有智慧。现在是知识特别丰富的时代,看起来每个人都是博闻广见,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实在不行还可以查百度,但这跟智慧完全是两码事,并且知道的东西越杂越多,智慧就会越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能够准确看清别人思想言行的人,确实聪慧,但能够正确认知到自身优缺点的人,就更为明智了。

我们平常人看别人一般看的还是比较准的,尤其是别人身上的毛病,但是能够看到自身毛病和缺点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

如果能把天地万物都看成一个东西,自然心里没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了。世界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是你把万物中所包含的是是非非、喜怒哀乐、花开花谢等等进行“打包”处理,都归结到“一”上,自然就超凡脱俗,逍遥自在了。

说明:挑选优质文章及视频,与大家共同学习。重在分享,尊重原创。

2. 所有转载均标明原始出处与原作者,如尽力核查未能发现原始出处和原作者,则默认“来自网络”。若有疏漏欢迎原作者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回家驿站】公众平台是心理教练践行“教练式生活方式”的心灵园地,本着与爱同行、旨在优质文章的分享与传播。感谢关注与支持的所有伙伴,您带着觉知阅读每一篇文章,就是对平台健康发展的最好帮助。现征集生活中的原创作品,欢迎各位心理教练踊跃投稿,分享您和您身边发生的生命成长故事。

标签: 观点评论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