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为什么没有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武侠小说呢?
熟悉金庸作品的人都清楚,他的大多数小说背景都设定在历史的某个朝代,尤其是宋朝之后。仔细思索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金庸的武侠小说几乎没有以唐朝为背景,这究竟是为何呢?这个问题曾经在某个论坛上提出过,但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特别是,有些人用一种“抖机灵”的方式回复,让我不禁感到反感,这种轻率的回答往往会导致论坛质量的下降。比如有人回答,既然金庸不写唐朝,那为什么不写更早的夏商周时期?或者写汉朝、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背景?这些回答看似有理,但其实并没有深入分析,只是在胡乱应付。
从20世纪50至70年代,港台武侠小说大潮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武侠小说都选择了唐宋元明清作为背景,几乎没有设定在秦汉魏晋时期。虽然清朝和明朝的背景较多,但唐朝背景的作品也不少,梁羽生的《大唐游侠传》等便是典型。因此,仅仅以“金庸不写唐朝”来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是不够的。金庸所选的历史背景与其他武侠作家有所不同,他为何不选择唐朝?这个问题值得深究。
很多人对此进行了各种猜测,但有些观点并不成立。我将一一反驳这些观点:
1. 朝代越早期,写作时忌讳越多,特别是唐朝的诗词引用
这一说法不成立。就算是写宋朝,金庸在《射雕英雄传》的连载版本中,也曾让黄蓉引用元曲,这在当时是一个小错误。如果金庸选择写唐朝,他完全可以引用唐朝时期的诗歌,并不存在写作上的障碍。
2. 国家强盛时,江湖的故事就少
唐朝中期,正是江湖传说丰富的时期,著名的唐传奇作品《虬髯客传》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故事内容丰富,素材充足。唐朝并非没有江湖故事,恰恰相反,这一时期的游侠传说非常出名。
3. 金庸认为唐朝是武人当政,百姓生活艰难,不喜欢这一历史背景
这一点或许是金庸曾在访谈中提到的观点,但并不合理。金庸写过元朝背景的《倚天屠龙记》,而唐朝比元朝还要盛大与辉煌,为什么会排斥唐朝?
4. 唐朝的武学体系尚未完善,少林寺尚未成型
这一点明显不对,少林寺在北魏时期就已建立,唐朝时已具备了成熟的武学体系,金庸如果想描写,完全可以着手。
5. 金庸偏爱写民族矛盾激烈的时期,而唐朝并没有激烈的民族冲突
唐朝并非没有民族冲突,尤其在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和沙陀军的纷争,充满了故事的张力,完全足够为金庸的作品提供素材。
针对以上反驳观点,金庸曾在多个访谈中亲自回答过为什么不写唐朝。他提到过几个原因:
金庸表示,历史越早期的朝代,资料越难考证,尤其是唐朝及之前的朝代,生活习惯和风俗的研究并不充分,容易出现错误。相较之下,宋朝之后的朝代与现代生活习惯相似,写起来的障碍较少。
金庸非常喜爱唐朝,他曾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雍容大度的朝代之一。当时甚至有宰相是外国人,展现了唐朝包容与自信。他对唐朝并无任何成见,反而深感佩服。
金庸曾表示,尽管他有意写关于汉唐的历史小说,但由于对当时的风俗、生活习惯等了解不深,迟迟未能动笔。他认为要写出准确的历史小说,必须深入研究当时的饮食、衣着、器具、马车、住宅等方面的细节,否则难免失真。
金庸还提到,《三国演义》已将三国时期的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他再写三国历史小说,肯定无法超越罗贯中,这使得他放弃了再写三国的打算。同样,唐朝的历史与文学作品,已经有诸如《隋唐演义》《说唐全传》等经典,金庸认为自己写了也难以超越这些作品。
除了上述的个人原因,金庸的成长背景也与他的小说风格密切相关。作为一个生长在乱世中的人,金庸深受战乱、动荡的影响,这使得他更加擅长描写动荡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江湖故事。而在唐朝等盛世背景下,虽然国运兴盛,但缺乏动荡的环境,使得英雄人物的塑造和江湖的波澜更难以展开。
通过对金庸个人背景与历史偏好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庸不写唐朝,并非对唐朝有偏见,而是由于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不足,或者认为已有的经典作品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他更倾向于写那些在动荡时期,更能涌现出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也是他选择宋元明清背景的主要原因。

金庸武侠小说普及:金庸作品都发生在那个朝代?原来是这样的顺序
金庸先生一生共写了15部武侠小说,你知道这些小说发生的朝代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今天先说说金庸最著名的几部大部头作品发生的朝代。
金庸几部大部头的作品,也就是金庸笔下最著名的六部长篇武侠小说,就是电视剧经常翻拍的那几部,分别是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这几个大部头作品时代线还是比较清楚的。
这几部作品中,年代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天龙八部》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当时主要的国际矛盾是大宋政府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之间矛盾,所以才有了契丹人乔峰精彩纷呈的故事。这个时候不仅有辽国,在西南还有大理,在西北还有西夏,在西藏还有吐蕃,除了大理比较文和,西夏和吐蕃都是难缠的主,《天龙八部》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国与国之间的形势:吐蕃国师鸠摩智,大理皇子段誉,西夏一品堂还有和西夏国的驸马虚竹,契丹国的南院大王萧峰,粉墨登场,精彩纷呈,《天龙八部》这个江湖格局是金庸小说中最为博大的。
《天龙八部》之后就是《射雕英雄传》,时间已经是往后推了一百多年,北宋转到了南宋,这个时候已经发生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南宋苟延残喘。宋朝政府的死对头辽国已经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金国,但金国的处境也已经非常困难,因为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蒙古已经崛起。蒙古大漠成就了射雕英雄郭靖的精彩纷呈的故事,郭靖的成长史可以说就是蒙古崛起的历史。《射雕英雄传》就是讲述了大漠群雄崛起,金国消亡,南宋苟延残喘的故事。
射雕后就是它的姊妹篇《神雕侠侣》,两篇小说的故事和人物直接对接,江湖上的主要人物基本上还是射雕那些人物,主人公由郭靖变成了杨过,加了两个反派人物李莫愁和金轮法王。《神雕侠侣》时的金国已经被蒙古消灭,主要的矛盾已经变成了宋朝与蒙古的矛盾,郭靖义守襄阳成为一个侠之大者的胸襟与责任,是《神雕侠侣》的一大主题。《神雕侠侣》更大的一个主题是爱情,整篇讲了一个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倚天屠龙记》作为射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主体故事发生在《神雕侠侣》结束后的80年以后,此时南宋早已被蒙古消灭,郭靖、黄蓉一家战死襄阳,蒙古统治中原已经六七十年,各地出现反元义军。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明教横空出世,以驱除蒙元统治,恢复汉人河山为宗旨。从《神雕侠侣》结束到《倚天屠龙记》故事之间的这一段时间是峨眉和武当兴起的一段时间,张三丰创立武当,成为一代武学宗师,而此后的张无忌是其第五个弟子张翠山的儿子。《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就是张无忌率领明教群雄,和中原武林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抗元的故事。
《鹿鼎记》的背景最清楚,因为里面有一个标志时代背景的人物康熙大帝。《鹿鼎记》的故事发生在康熙早期,许多历史事件,比如说康熙智擒鳌拜,平三藩等在《鹿鼎记》中都有精彩的描述。
金庸武侠最没有时代背景的一部书就是《笑傲江湖》。虽然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但我们也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笑傲江湖》的故事发生在《倚天屠龙记》之后,《鹿鼎记》之前。理由很简单,因为《笑傲江湖》中有武当派,而且武当派已经传承了很多辈,而《倚天屠龙记》中武当派的创始人张三丰还在,活跃在江湖上的都是武当派的第二代弟子,所以《笑傲江湖》只能发生在《倚天屠龙记》之后。而在《鹿鼎记》中金庸借人之口说:前朝有个独孤大侠,又有个令狐冲大侠,会独孤九剑。所以,这就明确表示了令狐冲是在《鹿鼎记》之前。究竟《笑傲江湖》在什么时期呢,其实最大可能是在明朝的中后期。
所以,金庸先生这几部长篇武侠小说发生的年代顺序是:《天龙八部》(北宋、辽国对峙时期),《神雕英雄传》(南宋、金对峙,蒙古崛起时期),《神雕侠侣》(南宋、蒙古对峙时期),《倚天屠龙记》(元末大起义时期),《笑傲江湖》(明朝中后期),《鹿鼎记》(清朝康熙早期)。
揭秘:为什么武侠小说中宋明清三个朝代登场最多?
通俗文学史学者张玉秀对此解析说:宋朝的特点是处于盛世中的乱世,宋、金、辽、西夏等多个政治势力并存,主角的经历和家国天下的沉浮很容易联系起来;明朝的优势在于其大事件和大人物比较多,符合武侠小说的英雄情结;清朝由于时间较近,其历史和皇族更容易找到史料,政权的争夺等很容易成为武侠小说的题材。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苏莉鹏,原题:武侠小说哪个朝代登场最多?古龙作品多发生在明朝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上过历史课的人,大概都能背诵这首《历史朝代歌》。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而言,想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除了历史课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读”历史。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曾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历史一直是当代作家热衷的写作题材,武侠小说、穿越小说以及近年流行的通俗历史读物,都是当下读者热衷的历史读本,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在当代作家那里的“待遇”却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的被万千宠爱,从皇帝到平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被写了个遍,有的却像被打入“冷宫”,少人问津,一直犹如半遮面的神秘人,等待有人去探究、书写一番。
假如每个朝代都是一位准备登台的舞者,而武侠小说、穿越小说、通俗历史读物是读者最常观赏的舞台,那么,哪个朝代上台的次数最多?哪个朝代又是其中的明星呢?
宋朝的特点是处于盛世中的乱世,宋、金、辽、西夏等多个政治势力并存,主角的经历和家国天下的沉浮很容易联系起来;明朝的优势在于其大事件和大人物比较多,符合武侠小说的英雄情结;清朝由于时间较近,其历史和皇族更容易找到史料,政权的争夺等很容易成为武侠小说的题材
当代武侠小说,多数写的是发生在古代的武林故事,于是朝代就成了武侠小说的最大背景。对于选取哪个朝代来讲故事,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偏好。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哪个朝代是武侠小说作家们的最爱。
在金庸的15部小说中,以先秦为背景的是《越女剑》;以宋朝为背景的有三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以元朝为背景有一部《倚天屠龙记》;以明朝为背景的也只有一部《碧血剑》;以清朝为背景的则有五部——《鹿鼎记》《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另外四部没有朝代背景。
古龙的绝大部分小说没有朝代背景,但一般认为这些作品的背景是明朝。在网络社区知乎上就有读者指出: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很明显是明朝人,如果他们有朝代背景的话,以这三个人为核心,《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等一系列作品也都只能发生在明朝。
在梁羽生的小说中,《白发魔女传》《萍踪侠影录》等八部作品写的都是明朝的事,以清朝为背景的作品则有十七部,如《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等。
这样算来,宋、明、清是在武侠小说中登场较多的朝代。通俗文学史学者张玉秀对此解析说:宋朝的特点是处于盛世中的乱世,宋、金、辽、西夏等多个政治势力并存,主角的经历和家国天下的沉浮很容易联系起来;明朝的优势在于其大事件和大人物比较多,符合武侠小说的英雄情结;清朝由于时间较近,其历史和皇族更容易找到史料,政权的争夺等很容易成为武侠小说的题材。
《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曾被问过,穿越小说为何多写清朝,她说,穿越小说有生活的影子,又满足很多人脱离都市的愿望,高于生活,清朝可以说是观众最为熟悉的一个朝代,大家基于对历史和人物的了解,在跟着剧中人物穿越时会有种不寻常的感觉
自从穿越小说火了以后,让主人公穿越到哪个年代成为很多对穿越小说跃跃欲试的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有热心读者做了统计并将结果发在网上:清朝是最大的赢家,成为穿越小说中的“清穿派”。
清穿小说最早出现应该是金子的《梦回大清》,这部2004年开始在晋江连载的故事,讲述了普通白领穿越回清朝,与胤祥、胤禛等阿哥之间发生的故事。作为开山之作,开辟了一种新的文章构思,开辟了一个令众多现代女性为之痴迷的题材。
之后是桐华的《步步惊心》,女主角马尔泰·若曦不仅为爱情困惑,同时也在经历历史、创造历史。接下来又出现了一部晚晴风景的《瑶华》,男主人公是历史上夺嫡失败的胤禩。以上三部因为是穿越类小说中较早出现的几部,占了先机,所以也有“清穿三座大山”之名,此后的清穿小说就越来越多了。
有读者发现,清穿小说主要集中在康熙年间,写女主角与诸位王侯将相的爱情故事,大概是因为康熙的皇子较多,所以更受作者青睐。《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曾被问过,穿越小说为何多写清朝,她说,穿越小说有生活的影子,又满足很多人脱离都市的愿望,高于生活,清朝可以说是观众最为熟悉的一个朝代,大家基于对历史和人物的了解,在跟着剧中人物穿越时会有种不寻常的感觉。
通俗历史读物:最爱讲唐、宋、明
大体是因为大众对这几个朝代的故事有很深的情结,朱元璋、刘伯温之类的人物,早随着评书等曲艺深入人心,能促生这样情结的历史阶段不多,这几个朝代也就成为这类书的热点了
当初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带动了通俗写史的风潮。随后,与这个书名类似的各个朝代的事情,开始被作者以通俗、幽默的笔法写出来。这些书因为语言风趣、内容活泼、风格明快,大多成了畅销书,但这些跟风之作的写作水准以及是否对历史进行戏说,一直被读者讨论。
这些书有共同的特点:作者出身草根,语言特别通俗,形同茶馆里的评书相声,边讲边评,大量个人心得被加入文字里。
在这类通俗历史读物中,似乎各个朝代的事儿都被说遍了,但其中,唐朝、宋朝、明朝则被讲述得最多。大体是因为大众对这几个朝代的故事有很深的情结,朱元璋、刘伯温之类的人物,早随着评书等曲艺深入人心,能促生这样情结的历史阶段不多,这几个朝代也就成为这类书的热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