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Komodo Dragon),又名叫科莫多龙,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蜥蜴品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科莫多岛周围的它们可没有任何天敌,方圆百里以内都不敢有任何动物造次。
这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蜥蜴体长约为2到3米,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约为8米。而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没有特大的区别。凶神恶煞的它们皮肤极为粗糙,浑身长着疙瘩。粗厚的硬皮可以让它们在捕猎的同时不被猎物所咬伤。
早晨:当太阳从科莫多岛升起时,在洞中过夜的巨蜥都爬出洞外,沉迷在阳光的温暖安逸中,它们通过沐浴阳光来使得体液开始循环。
中午:巨蜥蜿蜒穿过森林,来到离洞穴几千米之外的地方来寻找猎物。凭借敏锐的嗅觉,哪怕是几千米以外的腐肉或是猎物都逃不出它们的爪牙。
下午:没找到猎物的巨蜥还在进行着它们的捕食,而已经饱餐的巨蜥则会趴伏在丛林间,沙滩,礁岩上甜睡,小憩。
晚上:回到洞穴的它们安静地享受着夜晚,等待着第二天捕食的来临。
作为食肉巨蜥,科莫多巨蜥主要以岛上的野猪,鹿和猴子为食。在捕食的过程中,它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灵敏的嗅觉,在暗中埋伏等待猎物的经过。当猎物靠近巨蜥时,它们会立即扑向猎物,以暴力打倒,咬断其后腿。在其无法移动之后,用利齿撕开猎物的腹部,让其慢慢流血身亡。这样残暴的举动让小编都有些不忍描述啊~
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一顿就能吃下高大自身体重80%的食物。有科学家曾亲眼目睹一只体重不超过50千克的雌性巨蜥在短短20分钟内吃完一头31公斤的野猪。巨蜥的胃就像个橡胶皮囊,很容易扩张,所以科莫多巨蜥餐前餐后的体型相差很大。
除了体型和利齿的优势之外,科莫多龙的毒液也非常致命。为了对付提醒巨大的猎物,巨蜥发展出了属于它们特有的生化武器—充满了致命细菌的唾液。即使是水牛被它们咬上一口,也会因为无药可救的感染而死去。
即使猎物逃脱也没关系,科莫多巨蜥的涎水中有多种脓毒性细菌,一旦猎物被咬伤,细菌就会通过伤口进入猎物体内,顺着血液循环迅速传播,很快就引起败血症使猎物行动变缓,72小时内便会身亡。此时的科莫多巨蜥只需跟在猎物身后,等待猎物的死亡。
科莫多巨蜥下蛋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靠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大约八九个月后,幼蜥就破壳而出了。科莫多幼蜥只有企鹅般大小,平均寿命为100年的它们自然有大把的时间长成庞然大物。
值得一提的是,科莫多巨蜥有时也能孤雌生殖,也被称为单性生殖。在不需要雄性科莫多巨蜥的情况下,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这类奇特的现象也称得上是孤雌生殖在蜥蜴中的最高等表现。
但这样的一方霸主也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捕杀而濒临灭绝,如今,在野外生存的科莫多巨蜥已经不足3000只。很显然,巨蜥不需要我们直接的保护,也许对于环境的关注和生态土地的保护会对科莫多巨蜥的繁衍有更显著的帮助吧~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请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微信订阅号: TNC_China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原创如果鲶鱼一直养的话,能长到多少斤?
我当时不太相信,一条鱼怎么会有这么长的寿命,后来查阅了大量资料,才知道是我了解得太少了。
2005年,泰国北部的渔民在湄公河中捕获了一条超大的泰国胡子鲶鱼,这条鲶鱼重量达到了586斤,体长更是达到了2.7米。
一眼看去,这条张着大嘴的鲶鱼简直就是个巨型怪物。如此的庞然大物,可以想象,它在水里绝对是一个水下霸主。
当时为了制服这条巨型鲶鱼,捕鱼小队用了整整三个小时,才将其拖上岸。因为这条巨大的鲶鱼在水中的力气实在是太大了。
随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一名科学家在一份声明中透露:我们已经确认这条鲶鱼是世界上最大淡水鱼记录的保持者。
当地政府得知这条巨型鲶鱼的消息后,赶紧派出政府官员和动物保护者赶往渔民家中。试图和捕获这条鲶鱼的渔民谈谈,希望他们能够将这条鱼放生,使它能顺利产卵,延续后代。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村民们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将这条巨型鲶鱼给分着吃了。
说起鲶鱼,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肯定是它浑身滑溜溜的粘液,夸张的大嘴,以及鲜嫩的肉质。而且,鲶鱼的生存能力极强,即便是在污浊、脏臭的河水中,也不妨碍它们的繁殖生长。
鲶鱼的品种有很多,它们的寿命能达到惊人的70年,而且身体也能不停地生长,谁都不知道它到底能长多大。如果任其生长的话,估计长到4-5米都是有可能的。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鲶鱼,就是2005年发现的这条2.7米长的巨型鲶鱼,当然或许有体型更大的鲶鱼还没有被人类发现。
毫不夸张地说,像这样的巨型鲶鱼在水中是极其可怕的存在。即使是人类,在水中也完全不是它的对手。
鲶鱼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个品种,有的种类能长到300多斤,有的种类只能长到10-20斤。鲶鱼为什么能长这么大呢?其实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鲶鱼很能吃,只要能吞下的都是它们的食物。
鲶鱼,鲇形目鲶科动物。和大多数鱼类不同的是,鲶鱼没有鳞片,身体表面都是粘液,它的身体表面非常光滑,在水中人们很难徒手抓住它。
鲶鱼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小虾为食。大大的嘴巴配上较小的眼睛,看上去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鲶鱼平时不爱游动,一般夜间开始捕食。
鲶鱼的一张大嘴,给了它们超强的吞咽能力,在捕食的时候,它们会张开大嘴,用力一吸,小鱼小虾就进入到它们的嘴巴里了。
除了小鱼小虾,即便是带刺的黄辣丁,或者是体型较小的青蛙,也是它们的食物。只要是能够吞下的食物,它统统都不会放过,贪吃的属性让它的肚皮经常是圆圆的。
体型较大的鲶鱼吃的食物种类更多,鲫鱼、鲤鱼、泥鳅,甚至水鸟都是它的食物。而且它还能吞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鱼类,鲶鱼吃食物的时候是完全不用咬的,而是整个地将食物生吞下去。
第二、鲶鱼生长速度快,而且寿命较长。
鲶鱼的生长速度相较于其他鱼类是比较快的,尤其是在环境适宜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
一般情况下,5厘米的鲶鱼苗一年就可以长到1~4斤,在第二年和第三年鲶鱼的生长速度会相对较快,一般在第三年鲶鱼就能长到10斤以上。养殖的鲶鱼在5年之后生长速度就会变慢,此时大多数鲶鱼都会被卖掉。
鲶鱼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0~25度左右,鲶鱼是底层凶猛的鱼类,比较怕光,喜欢生活在水底的树根底部或者石洞里。
在秋后的季节,由于温度降低,鲶鱼的进食活动也会降低,只会呆呆地趴在水底。虽然短时间内减少进食并不会饿死它,但是吃的食物较少的话,鲶鱼的生长速度就会非常缓慢。
如果水温适宜并且食物充足,再加上水域比较宽广,鲶鱼的生长速度是极其迅速的。尤其是在湄公河沿岸和东南亚地区。几乎每一年,当地渔民都能捕捉到200斤左右的巨型鲶鱼。
值得一提的是,鲶鱼的肉质鲜美,而且鱼刺较少,是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特别是鲶鱼炖茄子,真的是让人吃一次就难以忘记。
第三、鲶鱼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臭水沟中也能存活
常见的鲶鱼一般有四种,分别是土鲶鱼,大口鲶鱼,塘鲺和革胡子鲶。其中 以生命力顽强而出名。即使水质较差,食物短缺,塘鲺也可以存活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鲶鱼相比于其他鱼类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它们能够耐低氧的环境,所以即便是将它们放在臭水沟里面,鲶鱼依然能存活下来。
还有一点,大多数人不知道,那就是鲶鱼吃腐肉和粪便也能长大。比如一些养殖场会用动物的粪便来喂食鲶鱼,其实鲶鱼并不喜欢吃这类食物,但是它们吃得比较杂,在食物短缺的时候,吃粪便也能够使它们生存下去。
第四、除了人类,鲶鱼在淡水区域几乎没有天敌
鲶鱼生活在淡水之中,而且还是最大的淡水鱼类,所以在水中鲶鱼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没有什么鱼类能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鱼类的天敌一般都是比它更大型的凶猛的食肉鱼类。但是作为鱼类体型天花板的鲶鱼基本上没有比它更大的鱼类了。所以对于鲶鱼来说,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在淡水中它就是绝对的王者。
鲶鱼在攻击时会张开大口,一口吞下比自己小的鱼类。即便是一些以小鱼为食的水鸟,在面对巨型鲶鱼时也不敢靠近,生怕被一口吞下。
鲶鱼的防御力,同样不可小觑,在巨大体型的加持下,虽然没有鳞片的保护,但是厚实的身体,可以帮助它们抵挡住绝大多数鱼类对它的攻击。
鲶鱼长有绒毛状的细齿,像锉刀一样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嘴巴里面。这些牙齿非常坚硬,而且咬合力也比较强。
虽然这些牙齿不够尖锐,无法直接咬穿猎物的身体,但是鲶鱼可以凭借巨大的咬合力,让食物在嘴中无法逃脱,直到将食物吞到肚子之中。
鲶鱼是一种生长较为迅速的鱼类,而且寿命能够达到 年之久,如果鲶鱼一直养,体重达到
鲶鱼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即使是在污水中也能够生存,而且由于体型较大天敌较少,所以如果没有人为干预的话,它们可以无限制的生长,直到长成数米长的巨型鱼类。
大家肯定都吃过鲶鱼,你还记得你见过的最大鲶鱼有多大吗?
眼镜王蛇和眼镜蛇有何不同?它们真的没有天敌吗?竟能毒死大象?
很多人经常听到眼镜王蛇这个名字,却不知道它究竟和眼镜蛇有何区别,总以为就是体型较大的眼镜蛇而已,其实不然,它们二者之间并没有太大关系,就像猴子和大猩猩一样,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品种。世界上已知的眼镜蛇多达20余种,在国的只有两种,孟加拉眼镜蛇和舟山眼镜蛇,非洲是最适合蛇类生存的地方,这里的眼镜蛇品种繁多,像是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黄金眼镜蛇、森林眼镜蛇、埃及眼镜蛇等等,却没有眼镜王蛇。
首先是分布范围的区别,眼镜王蛇主要分两种,外国的和中国的,你问我为什么要这样讲?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眼镜王蛇分布在中国、缅甸、菲律宾、印度、印尼、泰国等亚洲国家,在欧洲、非洲、美洲是没有的,其中我国的眼镜王蛇主要集中在南方城市,像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和广东等地。我国眼镜王蛇和外国的有着很大区别,首先是体型,我国眼镜王蛇目前发现最大的个体仅有3.8米,那些动辄5米以上的眼镜王蛇肯定不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最大的可能是受环境影响。
外国的眼镜王蛇体型都很大,据可靠记载最大的可达5.58米,平均也在3-4米之间,而眼镜蛇的体长通常不会超过2.5米,最大也不及眼镜王蛇的一半,因为体型较大,它们的排毒量也十分恐怖,最多的一次有1700毫克,平均也在400毫克以上,是我国眼镜王蛇的2倍。也许是生长环境不同,外国的眼镜王蛇毒蛇排毒量虽高,毒性反而较弱,只有我国眼镜王蛇的5分之一,因此我国眼镜王蛇的毒性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强的,排到国内毒蛇榜第2的位置,仅次于银环蛇。
还有就是科属的区别,眼镜蛇都是统一的眼镜蛇科、眼镜蛇属,而眼镜王蛇是单独的眼镜王蛇属,这个属下只有它自己独一种蛇,不存在亚种,仿佛就像眼镜蛇中的贵族一样。眼镜王蛇不只是体型大,智商也很高,它是蛇类中最具智慧的品种,还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和独居性,一般相同区域不会出现两条眼镜王蛇,就像动物界的老虎一样,除非是在交配的时候。眼镜王蛇还是唯一会建立巢穴的蛇类,它在产卵时会找一块风水宝地搭建巢穴,然后把卵产在窝里一直在旁保护,直到小蛇脱壳而出才会离去,这个时候如果人类靠近,它便会穷追猛打,直到把你赶出领地。
眼镜王蛇头部鳞片较大,最后面还有两块枕鳞,背部和胸前都有倒“V”形的白色斑纹,通体有白色圆圈套在身上,越是幼年的花纹越是明显,从这些特征来说很好区分,成年眼镜王蛇身上的花纹会逐渐模糊,白环也已经褪色,不过它们体型庞大,就算不看纹路也能轻易认出来。眼镜王蛇的气场是所有蛇类中最强的,敢和任何动物对峙,哪怕是人类和未曾见过的生物也敢于攻击,在它的眼中只有怕它的动物和它吃不下的动物,根本不存在天敌。
成年眼镜王蛇确实没有天敌,就算猛禽也无法挑战它的权威,据记载除了人类外,只有老虎有过捕杀眼镜王蛇的记录,老虎一般不会捕食蛇类,可能是威胁到自己的安全才被迫出手,通常情况下动物是很怕蛇的,如果被咬到自己也不会好受。在非洲每年都会有狮子、野牛等大型动物被毒蛇咬伤,一旦受伤就意味着无法捕猎,就算不被毒死也会被活活饿死,所以动物们最不愿招惹的就是蛇,尤其是体型较大的毒蛇。
甚至连陆地上最强的生物大象都怕蛇,因为眼镜王蛇确实有过毒死大象的记录,根据生物学权威书刊记载,印度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头重达5.4吨的亚洲象,不小心被眼镜王蛇咬中鼻子,神经毒素迅速发作,不久后大象就瘫倒在地痛苦万分,神经毒素能迅速扩散全身,切断中枢神经,导致猎物四肢无力、视线模糊、心跳衰弱等,最后会引发呼吸困难而亡。很多动物都有抵抗血循环毒素的能力,这个能力要比人类强很多,但眼镜蛇科大多数都是神经毒,哪怕是体型再巨大的动物都无力抵抗。
大象虽然皮糙肉厚物理防御极高,从内发作的伤害却是无法消除的,等到科研人员发现时,这头大象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只有一头同类在旁守候,他们经过检查发现这头大象并无外伤,血液中含有眼镜王蛇的毒素成分,随后在鼻子处发现伤口,因为离脑部较近,这头大象从中毒到死亡的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实际上大象被毒死的案例不止一起,很多时候人类还没有发现它们的尸体,就已经被其他野兽分食了,大象的皮肤虽然粗糙,却没有硬质角质层,毒蛇的牙齿只要刺破表皮就能引发中毒,曾经还报道过大象脚指甲处被毒蛇咬伤死亡的案例。
大象战斗力极高,连河马、犀牛都能轻易制服,它们却很怕蛇类,纪录片中一头大象被眼镜蛇吓到节节败退,可想而知它们也明白蛇类能够伤害到自己,尤其是性情最为凶猛的眼镜王蛇。也许会有人说非洲那几种毒蛇克星,是否能克制眼镜王蛇?其实蜜獾的抗毒性并没有人类想象那么强大,它是靠一个战胜鼓腹咝蝰的视频一战成名,被人过度夸大直至无蛇能敌,要知道鼓腹咝蝰是血循环毒,它的排毒量和毒性与眼镜王蛇比起来就像螃蟹咬你一口,和鳄鱼咬你一口效果相同,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且死在非洲毒蛇口中的蜜獾也不在少数,战绩也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出色,以眼镜王蛇的排毒量和毒性,蜜獾压根不可能扛得住,而且眼镜王蛇生活的领域也根本没有蜜獾。它最怕的还是同类之间互相蚕食、或者人类,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动物能无伤捕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