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潭小狸”让老年人收获幸福感
近日,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潭小狸的日记本”项目荣获2023年苏州市老龄工作十佳案例。该中心以山塘七狸为原型,创意打造“潭小狸”文化养老IP形象。“潭小狸”依据不同场景,化身“狸大厨”“狸郎中”“狸管家”“狸理发师”等,端出丰富多彩的养老、助老服务。在此基础上,姑苏区虎丘街道还延伸推出“潭小狸的日记本”项目——社区老年人通过参与日常活动,收集“潭小狸的日记本”印章,然后在每月的跳蚤市场上兑换所需的物品,以趣味性活动、实质性物品激起老年人的参与度。 为提高辖区老人生活质量,加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近年来,虎丘街道不断探索区域特色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要求,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健康文化低碳养老相融合的苏式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正逐步健全,让老年人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文化+养老”,为老服务中心端出特色养老服务 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姑苏区潭子里58号,毗邻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有3幢小楼。该中心依托虎丘街道特有的地理优势和人文背景,将山塘街、山塘河、虎丘塔等元素融入其中,整体风貌颇具“园林范儿”。 上午10:00,68岁的“老苏州”魏雪微和两位老姐妹相约来到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作为服务中心的会员,她们熟练地用攒到的印章兑换到3杯星巴克咖啡,惬意闲聊。午饭过后,她们来到为老服务中心4楼天台,跟着非遗工匠探索非遗文化,还聆听了一场“悦聆音乐会”,享受舒适休闲的午后时光。 据悉,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文化+养老”为主题引入了诸多非遗文化课,打造非遗文化特色空间,让社区老人通过非遗文化感悟乡愁,悦享苏式养老。在这里,老年人通过潭小狸的日记本“赚印章、攒印章、花印章”,重新找到“奋斗”的动力。“现在,越来越多原本沉默寡言、极少参与活动的老年人走出家门,乐享晚年,在快乐养老、健康养老的同时,收获诸多特色养老服务。”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老人心中“第二个家”,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近年来,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姑苏区不断探索区域特色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10月,虎丘街道已建成阳光城花园、来运、虎阜、茶花等10家社区日照中心,以及潭子里、观景、清塘3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年底还将完成红星、景新、新庄3家社区日照中心建设,预计2025年底实现每个社区建成1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目标,实现为老服务零距离和养老服务内容的全覆盖,构建社区老人心中的“第二个家”。 智能养老环境的打造也是实现优质养老的关键一环。虎丘街道针对辖区46户独居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预计到年底完成“一键通”居家呼叫设备的安装,并结合姑苏区“数字社区”建设工作安装155个智能水表、燃气泄漏保护等物联设备。这些设备全部由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安装和维护,极强的专业性牢牢守护着高龄独居老人的生命安全。 注重资源挖掘融合,深化养老服务特色 据了解,虎丘街道还立足不同功能定位,塑造一个又一个“养生+”“文化+”“低碳+”“物业+”的特色主题空间,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探寻更深层次的服务。 清塘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以低碳养老为主题,融入低碳生活元素,设有低碳交换空间,引导老年人低碳生活的理念,同时推出天井茶馆、适老化健身等特色服务,充实社区老人休闲时光。观景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则在提供传统“为老六助”的基础上,整合市、区两级老年大学的资源,推出越剧、龙灯、绘画、手工、英语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越来越多老年人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摘自2023年10月31日《苏州日报》记者 王可 通讯员 翟志娟

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启用
昨天,姑苏区虎丘街道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为老服务中心在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急、助医等“六助”服务之外,还开辟了多个非遗文化和苏作工艺空间,打造“文化养老”新模式。“没有想到离家不远处还有这么一个像园林一样漂亮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今天体验下来真的蛮灵格!以后我们老年人又多了一个家门口休憩、活动、享受服务的场所。”住在附近的湖田社区居民王寿琴激动地说。 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姑苏区潭子里58号,毗邻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周边还有虎丘、留园等风景名胜。昨天,记者在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看到,该中心整体建筑风格以苏式园林为主,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有三幢小楼。虎丘街道社事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姑苏区首家园林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该中心设计了风格鲜明的苏式建筑,还依托虎丘街道特有的地理优势和人文背景,将山塘街、山塘河、虎丘塔等元素融入其中。 从大门进入,穿过重重院落,就来到了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五感花园”。“五感花园”分为味觉食疗区、视觉斑斓区、嗅觉芳香区、听觉天籁区和触觉抚触区。在味觉食疗区,老人们可以种植番茄、葫芦、长豇豆、红薯、辣椒等可以烹饪品食的时鲜蔬菜;在听觉天籁区,栽种有芭蕉树、枇杷树等,可聆听雨打芭蕉等自然界的声响;在视觉斑斓区,一棵百年广玉兰绿荫覆盖,老人们树荫下聊天品茶下棋,自得其乐;在屋顶花园的触觉抚触区,除了可以享受“绿植DIY”的乐趣,还可以登高望远,一瞻虎丘塔、北寺塔两座宝塔的丰姿。缤纷有趣的“五感花园”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让老人从内心深处体验舒心愉悦的真实感受。 依托虎丘、山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潭子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开设了苏匠学堂、东坡书房、海涌茶馆、天工坊等文化养老空间,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展示文创产品,增强老年人的动手能力。“感觉在这里生活,足不出户就可感受自然的四季变化,还能学习苏式传统文化,这不就是大家向往的苏式慢生活嘛。”王寿琴说。 此外,虎丘街道以山塘七狸为原型,创意打造“潭小狸”的文化养老IP形象,并将“潭小狸”作为潭子里为老服务使者。
摘自2021年7月1日《姑苏晚报》记者 刘达 通讯员 陈巧新
宁强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推进交通基础建设
阳平关镇嘉陵江公路大桥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作为宁(强)康(甘肃康县)公路的重要桥梁,已远远不能满足区域交通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广大群众期盼改建大桥以确保公路畅通。县政协委员边清学今年初再次把群众的这一心愿带到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引起县有关领导的重视,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阳平关集镇过境公路改建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项目早日实施。县政协委员贾钰斌、郑春丽等建议设置乡村道路路标路牌,保障交通安全。县交通运输局会同县公安交管部门、县民政局,对道路无路牌或一路多名、路标路牌损坏或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梳理,正在逐步完善解决。郭裕然等委员提出的关于修通阳平关镇至略阳沿江公路“断头路”的提案,县交运局组织专家对该线路进行了多次踏勘和论证,并给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汇报,已被列入汉中市“深山环线”(南郑黎坪—铁锁关—县城—阳平关—巨亭—略阳)其中一段。目前,阳平关至巨亭沿江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巨亭至略阳高潭子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汉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