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短跑发展史、短跑比赛规则、短跑比赛装备

更新时间: 2025-10-02 15:34:13

阅读人数: 214

本文主题: 短跑之王:从高中开始的奥运冠

短跑发展史、短跑比赛规则、短跑比赛装备

短跑是人类在没有助力的情况下所展现的高速运动能力。多个运动项目(足球、篮球、橄榄球)都需要短距离快速跑的能力,这些项目需要运动员能够快速到达一个标志物或快速甩开对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短跑发展史,欢迎借鉴参考。

短跑比赛在有记载以前必然已经存在,但最早的有记载的短跑比赛始于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腊奥运会。最初几届,比赛的唯一一个项目是从体育场的一端跑向另一端,那时称之为:stadion。stadion同时也是丈量单位,其距离大概在160米至210米之间,目前普遍认为古希腊奥运会短跑比赛的距离是192米。

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仅限男子运动员)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比赛项目有100米和400米;四年后的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增设了200米项目。比赛距离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时期的英制单位演化而来:100码变成100米、220码变成200米、440码变成400米。其他奥运会新增设的短跑项目以及设立日期如下所示:

男子4X100和4X400米(斯德哥尔摩,1912)

女子100米和4X100米(阿姆斯特丹,1928)

女子200米(伦敦,1948)

女子400米(东京,1964)

女子4X400米(慕尼黑,1972)

现代田径比赛的最短比赛项目是60米,只在室内进行。但是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域,也曾出现过55米、50米甚至50码(45.72米)的比赛(并保留有这些项目的纪录)。400米是最长的短跑项目。在其他非正式比赛中,也有150米、300米以及500米比赛。

国际田联在男女个人及接力项目上的比赛规则是一样的。400米以下距离的比赛必须使用起跑器以及蹲踞式起跑技术。比赛首先由发令员发布:“On your marks(各就位)”,然后是“Set(预备)”。第一声指令响起以后,运动员站至起跑线前,双手和至少一个膝盖触及地面,双脚落在起跑器的踏板上。“预备”指令响起后,运动员立刻抬起身体,只有双手和脚分别与地面以及起跑器接触。当所有运动员都准备好后,发令枪响,比赛开始。

根据比赛规则,“当认定一名运动员已做好最后的起跑姿势后,在听到发令枪响之前不得有任何起跑动作”。在枪响前移动会被判定为抢跑,任何一位被认定为抢跑的运动员都会被取消比赛资格(2010年以前运动员能够有一次抢跑机会)。在预备姿势做好以后,如果有运动员用声音或身体抽动干扰到其他对手而自己却没有任何的移动,便会受到警告,第二次违反将会被取消资格。

室外短跑比赛为分道进行。运动员必须在指定的跑道上跑,如果跑出自己的跑道则往往会被取消资格。如果运动员只是短暂地跑出自己的跑道,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利或干扰到其他运动员的话,那么裁判员可能会决定不取消其资格(在弯道跑时进入内道被认定为是从中获利,而跑到外道上则不会被认为是获利)。在室内400米跑时,允许运动员在跑过前两个弯道后进入内道。

白线代表的是比赛终点线。运动员以身体躯干任意有效部位(头部、颈部、手臂、腿、手、脚以外的部位)触及终点线后沿的先后顺序排定名次。

短跑比赛中重要的装备包括:跑鞋、发令枪、起跑器以及计时系统。

钉鞋最早出现于1850年前后。对于短跑项目,钉鞋一般越轻越好,因此在鞋底或鞋跟处几乎没有一点衬垫;而中跑或越野跑鞋则有着一定的衬垫,重量也略微重些,从而有利于在长距离比赛中减少落地时的地面冲击。鞋钉安装在鞋尖处,这有助于促使运动员在跑步时用他/她的脚趾发力。这种设计方式旨在提高抓地力,使运动员每次着地时的发力点能够集中。如果没有钉鞋,推动运动员向前的力就会流失。田径比赛规则允许运动员的每只鞋上最多有8颗钉子。

短跑比赛的发令枪一贯使用的是空包弹,从而给运动员提供起跑的声音信号,以及给计时裁判提供烟雾信号。高水平田径比赛采用电计时,一旦发令枪响就会给计时系统传送电信号。慢慢地,比赛转为使用不需要弹壳的电子枪,这种枪也能给计时系统发放信号。枪声也会通过位于运动员身后的扩音器放出,扩音器的存在能够解决那些离发令员较远的运动员比那些较近的运动员晚几毫秒听到枪声的问题。

起跑器的发明需要归功于1929年时的澳大利亚人Charlie Booth和他的父亲。在那之前,运动员则是用铲子在煤渣跑道上挖一个洞,借此完成蹲踞式起跑。直到1937年国际田联才允许使用起跑器,并在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首次正式使用。现在的起跑器中植入了压力感受器,从而能检测到运动员的蹬伸力。这种感受器能够计算运动员对于发令枪的反应时,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如果短于0.1秒,就会被认为是在发令枪响前便已经开始启动,从而被判定为抢跑。在高水平比赛中,发令员和/或召回员需要佩戴与起跑器连接的耳机设备,如果有抢跑的话便能通过该设备接收到信号。

在田径运动发展的早期阶段,便携式秒表是短跑比赛中的专用计时设备,并且现在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低级别比赛中仍然在使用这种计时方式。然而,用秒表计时很容易出现误差,统计学家发现在100米和200米比赛中,这种误差最大可达0.24秒。已知的在田径比赛中最早使用全自动计时设备是在1928年,而1977年全自动计时设备成为了国际田联高水平比赛计时以及承认世界纪录所需的必需品。现代全自动电子计时使用摄像机或高频数码行扫描摄影机,这类设备能够在运动员撞线时捕捉到每个人的影像,且经由计时器校准(借助发令枪信号)。通过全自动计时设备,官方计时可以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第三种官方认可的计时设备是传感器计时,运动员需要携带芯片,当他/她冲过终点线时会发出信号,但这种计时设备并未被运用于短跑比赛中。

短跑发展史、短跑比赛规则、短跑比赛装备

原创博尔特的奥运传奇:从八枚金牌到错失的荣誉

在全球体育界,明星云集,足球有梅西和C罗,篮球有詹姆斯和库里,搏击世界的梅威瑟,以及网坛的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等众多巨头。然而,在这些璀璨的星光中,尤塞恩·博尔特则显得格外耀眼。作为百米赛道的绝对霸主,他无疑是历史上最强运动员之一。他的巅峰表现令人瞩目,几乎无人能撼动他在短跑领域的统治地位。

纵观博尔特的职业生涯,他在三届奥运会中共赢得了八枚金牌,这一成就让人叹为观止,但其中却有一枚金牌因种种原因而遗落。这背后,博尔特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尽管公众普遍认为高个子在短跑中不占优势,但身高达到1米95的博尔特正是特殊的例外。他选择短跑这一项目,源于年少时家庭经济的拮据,这条路成为他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年仅16岁时,博尔特已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一举夺得100米和200米冠军,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虽然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18岁的他首次参赛未能取得显著成绩,但人们对他的潜力仍充满期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能力迅速提升。到了2007年,尽管在比赛中输给了顶尖选手盖伊获得银牌,但他已经跻身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之列。

北京奥运会前夕,博尔特在锐步田径大奖赛上创造了9秒72的惊人成绩,标志着他的时代拉开帷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在百米决赛中以9秒69再次打破世界纪录,此后在200米和4×100米接力赛事上也取得辉煌佳绩,三次刷新世界纪录,成功晋升为全球体育界的超级明星。

在随后的几年中,博尔特几乎没有遭遇败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他再度书写历史,刷新百米和200米记录,并在4×100米接力中斩获金牌,展示了强大的统治力。尽管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30岁的他已不再处于职业巅峰,但依然以9秒81和19秒78的优异成绩赢得百米和200米金牌,同时在接力赛中也收获一枚金牌。他在三届奥运会中包揽短跑所有金牌的壮举,的确是历史上最伟大运动员的象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2016年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参赛者进行尿检复查,发现牙买加队第一棒接力队员卡特存在药物违规行为,因此取消了2008年奥运会上他们的金牌。这意味着博尔特因队友的问题失去了原本属于他的那枚荣誉金牌。不过,这丝毫不会削弱他在运动场上的卓越表现与无可争议的地位,他所创造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

一战“封神”史作古中国田径跃新程

一战“封神”史作古 中国田径跃新程——记百米“飞人”苏炳添

9秒83!苏炳添在世界瞩目的“飞人”大战半决赛排名第一晋级决赛,刷新了新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的中国人。

9秒98!接连两枪破10的苏炳添最终获得东京奥运会百米第六名,再创历史。

这一夜,中国速度令世人惊艳;这一夜,中国田径有了新历史。

这是苏炳添在参加完男子100米预赛后所说的。随后,在8月1日半决赛上,他用尽洪荒之力,只为拼到一个进入决赛的机会。

他这一拼,让中国速度惊艳了世界。

半决赛发令前,苏炳添对着电视镜头展示了战袍上的“CHINA”,深吸一口气,双手合十放在面前,然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的手势。

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等待发令枪响前,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内异常安静。

枪声一响,苏炳添起跑反应速度仅为0.142秒。起跑就是加速,他迅速领先,并将优势一直保持着。

最后冲刺阶段,面对临道对手几近贴身的追击,苏炳添奋力撞线。“拼了老命”的苏炳添,跑完后坐到了地上,眼睛直盯着大屏幕。

当大屏幕显示苏炳添9秒83小组第一的成绩时,他握紧双拳,拍地怒吼。这声音,传递到了相当于地面几层楼高的记者席。

两个多小时后,新国立竞技场看台突然灭灯,只有八条跑道熠熠生辉,跑道上相继闪现出五环的立体标志,东京的城市风光,最后落在了运动员介绍上。

苏炳添站在那里,静静享受这一时刻。

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不管决赛第几名,目标就是突破10秒。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另一个自我飞跃。

决赛第一枪,英国人休斯因抢跑被罚出,这让紧张的气氛更加白热化。

决赛第二枪,再次起跑时,本擅长起跑的苏炳添稍显落后,“对我还是有一点影响,比赛有人抢跑的话,第二枪的话肯定会是略有保守。”

尽管如此,他还是咬牙往前,“尽可能发挥自己”。因为他的每一步,都在创造历史。

9秒98,决赛第六名。苏炳添树立起中国奥运历史的又一里程碑。

“对我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能两度跑进10秒,我觉得已经非常开心了。今天对我来说,是一辈子最好的回忆。”苏炳添说。

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

这个问题,苏炳添曾在知乎上进行了回答:那太难了。0.1秒可厉害啦,提高0.01秒都有点难。我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吧。

现在再看这个苏炳添在2018年6月的回答,会发现他又用了三年时间,把自己的成绩又提高了0.08秒。

2009年的全运会,那时苏炳添还是广东队选手,以10秒28的成绩拿到全国百米大战冠军。

十二年过去了,难以想象他用了多少天的苦练,只为提高这以精确到秒的小数点后两位的成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苏炳添参加的首个奥运会,他成为中国短跑史上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选手。

2015年,他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百米比赛中,跑出9秒99,成为首个跑进10秒大关的土生土长的亚洲人。在他之前,整个亚洲只有两名入籍卡塔尔的尼日利亚人曾跑入10秒。

也是在那一年,苏炳添再次与博尔特同时站到了北京鸟巢的赛道上,他成为史上第一个跻身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人,再次创造历史。

2018年,当苏炳添获得亚运会男子百米金牌时,他曾说:“我相信我能跑得比9秒91更快,相信亚洲人能跑到9秒85,不敢说一定是我,不过我相信能跑出9秒90,争取进9秒8区。”

不用再过多去描述他的艰辛,因为他自己给出了答案。

同样是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

苏炳添是这样回答的:“说实在的,很枯燥。有的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人也不是机器,肯定是有一些波动什么的。但是我会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来调整自己,比如想想自己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就又走回正轨,还是想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现在,苏炳添成为网民口中“跑得最快的副教授”。他的一篇论文也被刷屏:《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

在这篇2019年的论文里,他写了这样的话:在一代代体育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100米短跑取得了巨大成绩。

当苏炳添站在奥运会百米决赛的跑道那头,有人想起了八十九年前,也曾在奥运百米比赛中亮相的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932年,刘长春23岁。2021年,苏炳添32岁。他们参加的,都是奥运会男子百米比赛。

当时,刘长春止步在了预赛,却开启了中国人的奥林匹克之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射击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选手刘翔为中国赢得奥运会第一块男子田径金牌;

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铅球选手巩立姣为中国摘得田赛项目上的首枚奥运金牌;

同样是东京奥运会,苏炳添成为首个站在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跑道上的中国运动员。

这场跨越了八十九年的奔跑,见证了中国的奥运金牌从零到超过两百,及中国成功申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努力。

这场跨越了八十九年的奔跑,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望来路,中国的奥运之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但幸运的是,一直都有人在这条需要为之付出无数汗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苏炳添感谢刘翔给他的激励。他说,如果没有刘翔,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要去站上奥运会的决赛赛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能给予更多的年轻人以鼓励。

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些年轻选手,“他们都是非常棒的孩子,我在他们的年纪,根本没有跑到这个成绩。我相信,把现在的技术、理念用到他们身上,肯定会事半功倍的”。

是的,时隔八十九年,现在的中国,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更先进的理念,正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这八十九年,见证了一代代体育人的努力,更见证了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标签: 消息资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