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对科幻小说的看法
我很少看科幻小说,不过也会时不时的挑一些来看,之前有去看过《2001太空漫游》、《沙丘》这些,这回看到《星之继承者》,总的来说,这些科幻小说我没有感觉特别让我特别惊艳,但是我有看到网络上很多人对其赞不绝口,或许有一部分是水军,但是很大一部分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种,我感觉到确实有人是非常喜爱,所以这次我觉得不谈《星之继承者》本身,而是来谈谈我对科幻小说的看法。
就科幻小说不同人有不同偏爱的情况,包括很多文学类作品、现实主义,亦或者人文科技,很大程度上是能否接受书中所构建的世界观、价值观。如果说无法理解,那阅读可谓是嚼蜡,索然无味且不知所云。而科幻故事的架构也许是完全和现实没有关系,由作者重新构建出来,所以就这个方面,我觉得去理解世界观,这个是阅读科幻小说的基础。
对于《星之继承者》,能看到一些《2001太空漫游》的影子,也能联想起一些其他的科幻小说,作为三部曲的第一部,更多的是在搭建基础,好比《沙丘》的电影,数小时才刚把世界观诉说清楚。也好比《指环王》(《沙丘》和《指环王》,其世界架构是无比宏大的),也是花了巨大的篇幅在叙述故事背景,而精彩的一般来说都是从第二部开始。
综上所述,对于一本小说贬也好,褒也罢,更多是看读者能否理解作者所构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理解不了,也别急着去喷,本身文学作品也是一次思维和价值观的碰撞。

科幻小说,给我们一个无限想象的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童话,但带我们要创造童话。太过真切的人和事便失去了趣味性,让生活充满形想象,逃脱眼前的压力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这段时间入手了《寄生之子》这套书,一下子就沉浸在科幻世界里,无法自拔。起初我被这套书信是一位刘慈欣的推荐。回想之前看《三体》就很入迷,果然这套书也不负众望,把科技内核和文学创作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科幻小说。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面临着一种神秘的寄生生物,它们悄然潜入人类的身体,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被寄生,开始了一段惊险的自我探索之旅。友情,是一件十分美妙而让人回味无穷的事情。我看着被迫当上学校黑帮老大的良好少年不断地为同学调节矛盾,我看着故事开始之前主角与他朋友之间的相互扶持与爱护,我看着星际贵族王子与中学老师之间的羁绊。我看着主角理直气壮到让人流泪地对最终boss说我背后有我的朋友,我看着刘星泉与洛萨跨越千万年的相互帮助与救赎,我看着从折叠空间归来的猫先生被拉成一个长长的猫条。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这群人“污染了”那至高无上的法宝,让终末的决战变成了让人狂笑不止的——为什么这里有一只鸡?《寄生之子》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看的故事。其中既有让人捧腹大笑的欢乐日常,也有波澜壮阔的星辰大海。这部科幻小说简洁轻快,收放自如,阅读过程中,让我体验到了久违的幸福感。
未来进行式》读后感
来源:雪球App,作者: 极道鲜师,(https://xueqiu.com/2052572206/252200053)
这本书立意很深远,是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和他之前的同事,现在的科幻小说作家陈楸帆共同创造。通过十个小科幻小故事给大家解读了AI未来如何改变世界。
我觉得对于目前我们比较重要的是,从事哪些工作的人不容易被AI取代。
李开复认为,在以下3方面,AI存在明显不足,即便到了2042年,AI可能仍然无法掌握这些能力。
第一, 创造力。AI不具备进行创造、构思以及战略性规划的能力。尽管AI非常擅长针对单一领域的任务进行优化,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但它无法选择自己的目标,无法跨领域构思,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难以具备哪些对人类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识。
第二, 同理心。AI没有“同情”“关爱”之类的“感同身受”的感觉,无法在情感方面实现与人类的真正互动,无法给他人带去关怀。
尽管目前科研人员已经致力于改进AI在这一方面的缺陷,但人类在需要情感互动的时候,仍然很难从一个机器人的身上得到心里所期待的真心的关怀,收获心灵上的慰藉。
第三, 灵活性。AI和机器人技术无法完成一些精确而复杂的体力工作,如灵巧的手眼协作。此外,AI还难以很好地应对未知的或非结构化的空间,并在其中执行工作任务,尤其是它观察不到的空间。
不难预测,一些不需要社交的重复性工作可能会全部被AI接管,如电话销售员,以及之前提到的保险审核员和贷款审核员等。
那些需要高度社交并且相对重复执行的工作,将由人类和AI共同承担,二者将在工作中各自发挥所长,实现人机协同合作。例如,在课堂上,AI可以负责日常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评分,甚至完成一些标准化的课程教学和个性化的练习指导;人类教师则可以专注于成为善解人意的导师,用自己的同理心去理解学生、激励学生,陪伴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启迪,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情商。
对于那些需要创造力但不需要社交互动的工作,AI将成为帮助人类发挥更大创造力和潜力的利器。例如,科学家可以利用AI技术提高药物研发的速度和精确度。
还有一些既需要创造力又需要社交技能的工作,比如高度策略性的工作,他们将成为未来人类职场中的”闪光点”,很难被AI取代。
图1是智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维图,其中,横轴代表职业所需的创造力,纵轴代表职业所需的社交技能;分布在图中右上方的工作更适合人类,左下方的工作更适合AI。
图2是劳力型工作被AI接管的二维图,其中的纵轴仍然代表相关职业所需的社交技能,横轴代表从事相关职业所需的体力劳动的复杂程度。图中右上方的工作更适合人类,左下方的工作更适合AI。比如帮助老年人洗澡的护理工的工作,不但需要社交技能,还需要灵巧的肢体技能,因而更适合人类;仓库拣货员既不需要社交技能,也不需要具备很高的手工灵巧度,因而更适合AI。
显然易见,仍然有很多职业是AI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够胜任的,所以,对于人类来说,这类工作相对安全。
总结:在AI时代,很多工作都会被AI取代,所以,我们在AI时代,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重新的设计和规划。尽量做一些创造力高和社交能力强的工作。具体职业可以参考以上的两幅图,如果你从事的职业都位于左下角,你要担心了,尽量要转型为图上右上角的职业,这样的职业才不容易被AI取代,让你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