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折射的形式反映出更加真实的现实
一套正在进行时的中国文学回忆录
漓江出版社“年选系列”图书已连续出版二十六年,从最初的几个品种逐渐扩容至十几个品种,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成功树立起“漓江年选”的图书品牌。
二十六年来,“漓江年选”既是国内同类图书出版的引领者,也是同类图书品质的坚守者。
二十六年来,漓江出版社坚持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机构、名刊、专家学者主持编选,在全面客观、公正专业上严格把关,认真梳理全年文学创作成就,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年度优秀作品。在封面设计上,“漓江年选”不断创新,近年来采用“年度画家”制,每年选用一位画家画作作为封面主图,完美呈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经过一番认真筛选,2022年科幻年选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依照惯例,我们依旧对所选作品以及选稿原则做一个简单扼要的说明。
我们发现,今年选编的科幻稿件,从来源上与往年似乎略有不同。来自纯文学刊物的作品不是很多,更多的作品来自专业科幻刊物。其实今年纯文学刊物刊发的科幻作品依旧不少,所以这一比例本来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耐人寻味的是,来自科幻刊物的那些作品,大多也为现实题材科幻作品,或者说是“准写实”的科幻作品,这一点颇值得分析与探讨。
首先科幻作家比较关注因而创作较多的,也是被本年选选取较多的,是有关网络、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方面的作品,这也许与近来热炒的“元宇宙”概念多少有些关系。
《2039:脑机时代》展现了经电子系统改造后的人脑,将以怎样一种方式存在,又是如何改变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它所引发的其实是未来人类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在《错觉》中人工智能与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联手,形成一个对人类严密监控的可怕系统,而且人类与人工智能显然没有处在同一个量级上,人工智能的算力远远高出人类,面对这种状况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应对?《生如所愿》则描述了人类意识进入虚拟空间的种种情形,堪比科幻美剧《上载》的别样场景,完成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构造。即便是《烛炬》,看似在感喟传送带上打工人的辛苦劳作,但其技术基础还是人机间的一种交互。
宇航科幻是目前科幻作家关注的另一个亮点,这同样也与近年来的宇航工业大发展有关。
这其中有技术性十足的“准写实”科幻,也有极具浪漫色彩的畅想式科幻。前者如《437火锅诞生记》,这篇作品近乎琐碎地探讨了航天事业中的各种问题,但它们很可能都是我们在不远的未来会遇到的问题;《命悬一线》更是“真实”地“还原”与“再现”了一些科技场景与过程。总之上述两篇作品都属于“准写实”科幻,虽说这种写实是假象式的写实,但作者还是让我们从并未发生的故事中看到了种种现实的可能。这种故事所展现的,是在某种未来科技的背景下,人们所演绎出的惊心动魄与爱恨情仇,只不过这些情感都是以一种相对冷静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后者如《飞跃松花江》,这篇作品没有纠结于技术细节,而是放眼远眺浩宇星辰,以一种双线叙述的方式让故事在贫瘠现实与浩瀚虚空之间交织,谱写出一曲探索者的悲壮赞歌。
无论是如今虚拟现实的备受瞩目,还是公众对宇航远行的情有独钟,其实都再次证明一个观点:科幻文学与科技发展,始终都是捆绑式进行的。科技发展高速前行,科幻文学就会兴旺发达;科技发展相对平缓,科幻文学也会乏善可陈。
那些不拘泥于具体科学技术的社会性科幻作品,往往试图通过故事进行某种哲理性的思考。《菌歌》反映出现代都市与乡村山野的文化冲突,前者在一种远观式审美后试图改造后者,后者在一种渴望式羡慕后又想坚守自己,作品通过假想的神秘信息为古老传说赋予了生命意象,最终构成一幅崭新的画面。《动物园的真相》则通过孩子以及家长对动物园极度陌生的渴望,揭示出一段并不存在的集体记忆。而《巨人的城市》则完全虚构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城市在“巨人”的庇护下安享和平,然而“巨人”身上部件的衍生物却让人深感困惑与怀疑。科幻文学还有一点特别之处,那就是必然会涉及对终极问题的讨论,关乎宇宙,关乎生命,关乎文明。《尚可思想的宇宙在此留白》通过看似不相关的四段故事,串联起一个完整的叙述,涉及音乐、生命、文明甚至一切,构成了对某些概念的理性解读。《大考》同样探讨了类似的时间广度中生命与文明发展的一种可能:当智慧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它们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当面对更高阶文明的“考核”时,应考者能否坚持自己的自由意志?《第二种猴子》所触及的问题更为具体一些,“进化”的概念一旦进入社会学范畴,确实会引发诸多麻烦与禁忌。人类是文明建构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但也许只是其中一环而已——想清楚这一点,很多问题也就不那么揪心了。
总而言之,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幻作家不仅仅能够天马行空,同样也能够脚踏实地。他们用自己的科幻作品证明,科幻文学并不单纯地意味着遥远的星空与未来,同样也可以以折射的形式反映出更加真实的现实。
今年年选选稿的时间范围还是沿用往年的惯例,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与往年相似,除了入选作品,2022年度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问世。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它们未能入选。我们只能借此部分佳作,向各位读者展示出2022年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大致面貌,还望作者与读者海涵。
,科幻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著有长篇科幻十余部,短篇科幻数百篇,科幻作品集十余部。曾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等图书。自2000年起开始主编漓江版“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从事批评理论和文化研究工作多年,屡次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研究和讲学。国内出版专著八种,译著十余种,主编“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和《詹姆逊文集》(14卷);北美出版编著两种,发表文章多篇。
袁雪本来像个小孩一样兴高采烈地雀跃,她双脚离地被光球袭击,还能看见她在空中的轮廓,就像燃烧殆尽的蚊香,在地上用落灰盘成原来的形状。张秋林张开双臂拥抱,一碰,就散了。
啊!他双手抱头,痛苦大叫,半晌抬起身子,发现已置身于一只金属笼,在他左边,是一只慈母龙。张秋林还在想着外星人的事,这下坐实,只是结果出乎意料,他先是慌张、害怕,不停叫着袁雪的名字。
他不知道喊了多久,笼内没有黎明与黄昏,嗓子也没有哑。
他不用进食和出恭,但肉体结结实实存在,思念愈积愈厚,一天一天,他想袁雪一亿年。
一亿年过去,右边的笼子里来了新的房客,看样子是机器人。
《雨霁云收》 100cm X 80cm 2019年
2022年选系列封面绘图画家介绍
文瑶,1996年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广西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理事。

原创科幻类的巅峰?盘点《三体》小说中那些堪称神来之笔的设定!
1、看完《三体》最大的感受,大部分人都不会再看科幻电影。
跟《三体》的世界观,好莱坞科幻的格局就略逊一筹,再怎么华丽的战斗都是常规动能,并且所有的星际大战都比不上《三体》的末日之战。
科幻科幻,也就沾边个“幻”字。
倘若所有的星际舰队汇集在一起,所拥有的舰船都是人类最高科技的超级武器,结果《三体》的一个探测器就全部给你搞定,采用的作战方式是古罗马和迦太基人的海战方式——撞。
大刘不说是文学界的顶流,但在科幻圈他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地球往事三部曲》必然会永载史册。
2、三清山上见过一个小小的破道观,很小的几间房,隐在后山无人处,一个老道人守着,也不说话,门口长满青苔的石雕印象深刻。
当看到月球上的罗辑,笔者就想起了这座道观。
真正想修行的人,反而都搬走了。
程心收到星星所有权的证书,她陷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收到证书的那一整天她心里就有一个声音不停的对自己说:有人送我一颗星星,我有一颗星星。
阶梯计划的人选还在选拔中,碰巧这个时候,程心和一个大学同学见了面,同学提到云天明肺癌晚期,时日无多了,程心向阶梯计划人选负责人推荐了云天明。
云天明听了程心的讲述,知道了他爱的人到来是为了让他送死的事实,不,是比送死更可怕,把他的大脑,送到无边无际无限寒冷的黑暗深渊里,如果真像计划那般,被三体人成功截获并复活,那些异类首先给他的大脑连上感官接口,会依次让他体验饿感、渴感,鞭打火烧、窒息的感觉,他们会搜索他的记忆看他最怕哪种酷刑,出于好奇,一遍遍试。
看着圣洁庄严的程心,他接受了。
暗恋这种事情,陷入其中的人卑微的就像教堂中虔诚的信徒,更像一路长头磕到布达拉宫的苦行者。与其说是人性中对了求之不得的欲望,更像是将暗恋的对象神化、信仰化。
而我心中对大刘的印象,他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才能入木三分的用情节将程心刻画为一个全人类的圣母,一个云天明心中的神,让他可以为她献出一切。
喜欢云天明的人,大多数应该是崇尚英雄,相信普世价值观下的无私奉献,是喜欢他不求回报的奉献和给予,但其中不乏生活中身边有这样的人,他们享受这种被他人给予、奉献的感觉。
当然,他们对云天明们所做出的付出,毫不在意,并认为是理所应当。
这么大的世界,这么多的人,繁复无端。雪崩之下,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在塔的二层,被剑钉在墙上的女魔法师死了,她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真正的魔法师。而在这之前约十小时,短暂的魔法时代也结束了。魔法时代开始于公元1453年5月3日16时,那时高维碎块首次接触地球;结束于1453年5月28日21时,这时碎块完全离开地球;历时二十五天五小时。之后,这个世界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
寥寥数语已经完美解释了魔法的存在,给人无限的幻想。
5、现在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多人知道了“三体人”这个物种。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作为全书中最经典的反派,他们从没正式出场过。
这让人不禁想起电影《敦刻尔克》,从头到尾没有D军的镜头,却让人觉得D军无处不在。
6、因为叶文洁不满社会现状,而向太阳发出了信号,但没想到另一个文明,即三体,他们已经快活不下去了,想占据地球,因此不断给地球发出假象,包括如果继续科研,地球就会倒数,走向灭亡。
那时候的你,下班的时候看见外面的车水马龙,感受一下这一切是否都是理所应当的。有时遥望星空,或许真的有其他文明在生存着,我们是如此的渺小。
历史无对错之分,在每个时刻随着当下人们认知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我们从来无法从高出俯视这些做法是否正义、是否妥当,除非成为当下的Q力者、发言人,但我们了解人性,因此面对过去,我们即便了解,即是了解。
7、最后,就目前来说,大刘不可能再写出比《三体》更好的小说了,只有再过几十年科学技术再发展后,或许刘慈欣才可能写出比《三体》更好的科幻小说!
《最后的逆袭》,一篇人工智能写的科幻小说
“谢谢Super Master老师。”
一身青色长衫的年轻人站起来,睥睨着手下的棋盘。
他面容沉静如水,眼神却锋芒毕露。“我记得当年Master战胜聂卫平时也是这么说的:谢谢你,聂老师。”
Super Master用浑厚的男中音平静答道,对年轻人话中的讽刺无动于衷。他刚刚诞生一个月,如黑色磐石般矗立于大厅中央。
一小时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25岁青年,当着全世界的面正式宣布挑战人工智能。以下围棋的方式。
整个对弈大厅鸦雀无声。这里虽然不大,却集中了当今世上最顶尖的AI专家和几大垄断AI公司的高层。还有寥寥几位的人类围棋手,全都垂垂老矣。
Deep Mind公司的技术总监百无聊赖地剔着牙:这么一场毫无来由的比赛,不知道台上那个规规矩矩跪坐执子的青衫年轻人是哪家的富贵公子。
2117年,围棋作为一种毫无前途而又耗费心神的智力竞技,早已退化成富贵阶层用来消遣怡情的小游戏。就像马球桥牌一样,如果不是有钱有闲,谁愿意从小学习这玩意儿?
而且还能有这么大的脸面让Super Master陪他玩儿。有什么好比的呢,论下围棋,有人类能下的过AI吗?这可是众所周知、远在一百年前就被证明的常识。
五分钟之后,技术总监在椅子上坐正了身体。他眯起眼,头一次认认真真观看起来。开局中正平和,但随后落子如飞,风格急变为疯狂凶猛,怎么邪乎怎么来。
十分钟后,年轻人已经和Super Master各分江山,甚至还略胜一筹。
十五分钟后,年轻人似乎有些倦怠,开始不断输子。技术总监咧嘴笑起来:“想跟AI对阵,你下辈子也不可能,小子!”
谁知下一秒,年轻人便以无比奇诡的落子打通先前潜伏的那口气,原来是一招“倒脱靴”。一条大龙就此陷落。
第三十分钟,第四十五分钟……年轻人步步紧逼,仿佛棋盘另一端的Super Master只是区区人类,而他才是人工智能。算着棋盘上的点目,技术总监觉得自己的脉搏越来越慢。
数子,倒计时结束。果不其然,是这个不知来处的年轻人胜利了,赢了Super Master一目半。
大厅里的人群从寂静中苏醒过来,如密集的黄蜂般嘤嘤嗡嗡表达着同一种诧异:这个年轻人是什么来头?他竟然能打败老牌的人工智能?他是人类吗?他到底是不是人类?可从外表来看,他确确实实就是个百分百的人类啊!
相关资讯
下篇:适合学生们读的科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