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小说精选:每一部都是不朽的经典
一、《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该作品在中国小说领域地位举足轻重,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也成为是首个获得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作为中国硬科幻的代表作品,连脑洞堪比黑洞的美国人看了都被故事的世界观所震惊,有人说《三体》就像一种极限运动,或者巅峰体验,让人窒息,同时也让人产生迷幻般的欣快感。
《球状闪电》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长篇幻想(科学奇幻)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历经球状闪电的男主角对其历尽艰辛的研究历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可谓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了,在瑰丽壮阔的想象力下是一个很凄婉的故事。也可以看做是三体系列的前传吧,虽然就一些人物是相关的。一些读者对于《球状闪电》的评价要高于《三体》,甚至有要求再版的声音。
三、《亚当回归》发表于1993年第5期的《科幻世界》,是科幻名家王晋康的处女作,1993年因10岁娇儿逼迫讲故事而偶然闯入科幻文坛,以《亚当回归》即获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从此,45岁的他走上了科幻之路。并斩获无数粉丝,也让科学世界大火,以至于后来有些读者说没有王晋康,真不知道科幻世界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四、《与吾同在》作品是一部关于两个星际文明相互搏杀的未来史,也是对此前刘慈欣“三体”系列所提出的诸多深刻问题的独特的王氏解答,也是众多科幻小说书迷认为能与刘慈欣代表作品《三体》相媲美的的作品,《与吾同在》的上帝是完全颠覆性的角色,不同于西方宗教的上帝,而是东方化的上帝,这部作品最大的深意在是对于人类善恶的问题的思考。
五、《伤心者》压垮泪腺的最后一根稻草,写尽现实与幻想的悲欢离合。一部感人至深的科幻小说,甚至可以称之为中国最佳软科幻,此小说在第15届科幻银河奖的评选中以压倒性的姿态获得最高奖项。有人说,伤心者并不像一部科幻小说。其实有时,最触动人心的,反而是那些科幻之外的东西。虽然科幻上相对苍白,却让很多读者为之感动,评价甚高。
六、《红色海洋》(2004)早已被称为“20年内中国最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颠覆性的文字,震撼的新世界,让人咂舌的道德标准,都集中在者一部史诗性的科幻小说里,生活很单调,人却很复杂,因偶然的存在,我们努力探寻生命的意义,只不过是宇宙的灰尘,如此而已。也许一切只是为了生存罢了。

科幻作家星河,三十年的观察者和守望者
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开始,今年已是科幻小说作家星河写作的第三十年,他已经发表了数百万字的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品,著有长篇科幻小说《网络游戏联军》《残缺的磁痕》等十余部,中短篇科幻小说《时空死结》《朝圣》《决斗在网络》《带心灵去约会》等,科幻作品集《握别在左拳还原之前》等,主编《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等。
最近,由北京作家协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文学精彩季——北京作家2022精品研推工程”以星河的科幻创作为主题进行了研讨。
对于星河的创作,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首先分享了她的感受:“星河的科幻作品有丰富的主题,家庭的、社会的、媒体的、流行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可能都在他的小说中有反映和渗透,传统和现代的、精神和现实的、人和自然的,这些时代主题也会在其中贯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也注意到星河创作中主题的多样性,他提到,星河关注新材料、生物技术、最前沿的科技发展,这些内容星河都能拿来作为他写作的素材。
现场的嘉宾们也对“科幻文学”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作家杂志主编程绍武认为,科、幻、文学、人文关怀(人文精神)这四点都具备才能算一个比较好的科幻文学作品。程绍武举例说,星河的《酷热的橡树》是一种算法进入社会,小说中的数学模型都是成立的;还有《白令桥横》《章鱼》《聚铁铸错》等等,这些都是大量知识可靠的科学知识作基础,这是对于科学的尊重。
对此,星河回应:“我是理工科出身,没有受过一天的文学训练……我每写一部短篇肯定要通一门科学,就差数学不去研究了,基本上概念我都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舍不得放弃那些科学内容,这种科学和文学的冲突也特别强烈,类似这种冲突我自己也很矛盾。”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幻文学研究方向的肖汉分享道,“今天站在元宇宙的热论背景下,站在VR技术的热论背景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星河在1996年第三期《科幻世界》上发表的《决斗在网络》,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作品。如果说中国科幻一定有一个新浪潮的话,星河一定是重要的冲浪儿,因为星河早年在北京求学,他是最早‘触网’的青年学子,所以他的眼界和笔法跟他的成长经验、学习经历分不开。”因此,肖汉也认为,星河也是“科幻文学的一个观察者、归来者与守望者”。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文学的硕士研究生霍安琪重点谈论了星河小说中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我们发现在星河的许多小说中,历史的叙事是组成未来叙事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这其实有点颠覆大多数人对于科幻文学这种文学的想象,因为大多数人会认为科幻文学是朝向未来的。在这一点上最具颠覆性的可能是《你不曾沉没》,这篇小说几乎完全讲一个过去的故事,未来的部分微乎其微,到小说第五节才将小说的时态调整为当下的时态,并且在第六节又重新回到历史中去。”
多年间,星河也自觉地承担着将科幻文学普及大众的工作,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与星河共事多年,他谈起星河的性格“舒爽、精确、干脆”,同时也忧虑中国人在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上的贫乏,认为孩子的成长、社会公众,特别需要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滋养,邱华栋认为,“星河的创作对青少年、对儿童、对社会公众,在科普创作的意义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其近年的新作《炸进时间漩涡》就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少儿科幻小说,是面向儿童的科普之作。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儿童文学作家葛竞从影视创作研究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对星河作品《炸进时间漩涡》的感触:“这个故事是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把流行元素、儿童趣味、生活质感都融入其中。其次,这部作品既有传递知识、传递观念的功能和作用,但同时又不影响情感表达,不影响人物的塑造。”
“尽管《炸进时间漩涡》可能跟星河以往作品的风格不一样,或者也可能是他的转型之作,但我觉得在冰冷的技术外壳底下,包裹的还是温暖的人性关怀,特别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的悲悯关照,可能这就是科幻文学区别于普通科普作品的区别。”北师大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王一典谈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评价:“星河是特别具有时间敏感力的写作者,他也是一个在写作中自我教养、自我成长的写作者,所以我读他作品的时候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觉,就是他的空间感特别好,他在写作中,建筑的背景对他的写作有非常大的潜在影响。但同时,他内心也是一个很柔软的人。尤其是看到《炸进时间漩涡》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本书,没人把星河的作品当成儿童文学,这部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柔软的、具有情感表达力的星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林荣认为:“将星河的小说语言风格、叙事风格、取材方面,比照一下我自己更熟悉的所谓纯文学或者传统文学小说领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再到现在为止,在主题、题材、运用的基本技巧、故事的叙事套路整体呈现的主流脉络当中,星河虽然是以科幻形态写出的作品,但在纯文学领域小说创作的最近三十年进程当中,星河的小说几乎都有全面的对应。”
经典科幻作品盘点(中)
相信这个系列,也是科幻爱好者必看的了,州长饰演的T800机器人深入人心,第一部第二部都非常经典。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一个对视觉效果追求到极致的人,尤其1992年的第二部,对视觉特效的追求,在当时绝对是遥遥领先,液态金属机器人T1000惊艳了世人,小时候看还觉得有点吓人。
但一个系列电影,如果高峰出现在最开始,那后面通常是很难再现辉煌的,从第三部开始,这个系列非常典型的走入了下坡路,虽然有美女加持,但也难以超越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经典。后续的4、5、6的水平嘛,我只能说6稍微好一丢丢,莎拉康纳也回归了,算是情怀上有加分项。
诺兰导演和詹姆斯卡梅隆有些像,对于视觉的追求,让他们都在拍摄科幻电影时游刃有余。
当年《盗梦空间》横空出世的时候,也是技惊四座,各种神奇的视觉效果,比如把整个地表对折,各种奇妙的定格爆破,还有在屋子里漂浮的主角团队,都让人很好奇是怎么拍出来的。
而且《盗梦空间》的故事,跳脱出了一般科幻惯用的那些伎俩,用了一个当时非常崭新的概念,多重梦境,其实故事主线并不复杂,就是想要去一个富豪的梦境里,修改他的想法,但因为故事背景还有主角自身的经历以及思想变动极为深刻,而获得了一致好评。
《流浪地球1》出来那年,真的算是国产科幻电影的元年了,科幻作品,尤其国产科幻,除了刘慈欣,在国内的认可度不算高,大家就算看,在这个领域也喜欢看外国作品,身为在这个领域混的人,我自身和出版社们都深有感触。
科幻本就是最难写的小说之一,因为想要写好,会需要大量的历史、人文和哲学知识,还需要一定实力的编剧技巧,没有这四样打出一个底,基本是很难产出大众化的优秀作品。
科幻电影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更让投资商心里没底儿了,到底是不是能回本。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1,因为1有原作打底,故事更具可信性,2里面吴京的爱情故事实在加入的非常没有必要,让我看了很尬。
流浪地球1我也写过影评,具体可以看这个链接:
4.《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
废土气息的疯狂麦克斯系列,也应该算是科幻片的范畴吧,毕竟描写的是一个荒芜的未来,算是废土朋克。
我最爱的就是第四部,电影拍得简直太带劲儿了,真不愧狂暴之路这个副标题,整个电影节奏极佳,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里都在飙车,如果看了幕后花絮,就知道电影中,大多数夸张的飙车和飙车时的战斗是实拍,而非特效。
并且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特效之一,是把女主角的胳膊用特效给抹掉了(女主是独臂,平时戴着机械臂)。
这电影就不讲求什么深刻的科幻含义了,爽就完了。
这也是一部不太出名,但相当经典的科幻电影。
故事讲的是一艘移民太空船内,从冷冻休眠仓中苏醒的主角团们却发现整个天空船内都出现奇异的生物,并且还来追杀苏醒的众人。
情节铺设和悬念设置都相当经典,我就不剧透了,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不停的轮回,不停回到同一节列车上,找寻阻止炸弹爆炸的方法。
吉伦哈尔主演的电影我似乎就没有不喜欢的,这位主演我觉得很会挑剧本,从小也是演技派的代表,《源代码》算是通俗易懂,并且悬念十足的电影。
这部电影很神奇的预言了在1988年的30年之后,东京奥林匹克奥运会会因为灾难而停罢。
我一直遵从一个观点,科幻作品你很难单纯从它的主线的故事来将所有里面的内涵挖掘出来,科幻作品的背景设定,以及整体构建的景观,都是科幻作者的一种表达。
《阿基拉》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故事背景设定为东京曾在1988年毁灭,1988这个年代正好是日本最繁华、泡沫经济最高的年代,其实这也凸显了原作者大友克洋对未来的一种透视,因为很快来到90年代日本就因为房地产崩溃,经济陷入了三十年的停滞期。
这部作品,我也写过详细的影评:
这个系列在二次元可谓是大名鼎鼎,但如果放到三次元里,也就只有《头号玩家》当中,在最后决战的时候,那位武士突然召唤了元祖高达出来和哥斯拉战斗了,我当时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可谓是激动万分。
这个系列太庞杂了,我只在这里推荐一下,给不排斥二次元,并且还相当喜欢科幻的朋友,具体的可能会专门写一期。
这个系列从1979年到现在出了几十部作品了,也算是作者富野由悠季反战思想的一种体现,实在很难一下子概括,因为很多作品都是不同人写的剧本以及导演的,水平也是高低参差不齐,很难一概而论。
今儿就说到这儿吧,优秀的科幻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下期再见。
最后推荐一下自己的小说,以人工智能的觉醒映射人类自身在新时代的自我认同,追寻平等,突破基因与谎言的枷锁,惊悚科幻题材。
下一部《超凡觉醒:AI创世》也马上要上市了,敬请期待。
现在当当网应该是最低折扣,只要26.8,仅剩10个小时,感谢支持。
相关资讯
经典科幻作品盘点(上)
科幻电影,其实算一个比较宽泛的门类,但今天的盘点不包括超级英雄或者搞笑类,但动画和小说类科幻作品也会包括在其中,不过还是篇幅和观量有限,如果没写到你心中的科幻作品,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