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络文学也可以真实、温暖、有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科幻题材网络小说的崛起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一个曾经看起来与网文“无关”、似乎较难适应网文创作方式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整体题材转向的冲击之下却实现了逆势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最新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仅阅文集团旗下的网站,全年科幻网络文学作品新增数量上升至全品类第五位。这些科幻网文作品既是我国科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中国故事未来叙事的新可能。
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系列新成果、新发展不仅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也激发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在一大批网络文学写作者热情创作的推动下,科幻题材网文作品不断涌现,通过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科技创新的书写,记录了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平台的新作家和新作品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112.5%,甚至一些其他题材领域的知名网络作家也开始“转战”科幻题材创作。
“科幻小说在网络文学界的逆袭,一方面是受到近年来热门科幻小说《三体》和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网络文学创作向现实主义题材转向的浪潮的推动。”《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中分析认为,尽管在大众看来,科幻小说是明显的幻想题材,似乎与现实主义相抵触,但事实上,科幻小说和现实题材作品都与科学理性有着极为深刻的关联,也是近年来题材转向浪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认为,伴随着中国网络文学20余年的蓬勃发展,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目前已经逐渐从“小众创作”成长为成规模、成体系且有一定业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除了创作成绩十分瞩目,科幻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者队伍和读者群体也不断壮大和年轻化。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起点中文网科幻品类的读者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8.89%。其中,“Z世代”年轻人成为科幻网文的阅读主力军。而在创作者方面,同样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截至今年上半年,科幻网络文学新作者画像大数据显示,“90后”占比为25.3%,“95后”占比35.06%,“00后”占比7.93%。
知名科幻网文作家“天瑞说符”就是一位年轻的“95后”。生物学专业出身的他从大学起就开始写网络小说,代表作品有《死在火星上》《泰坦无人声》《我们生活在南京》等。其中,《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相继获得第30届、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也是目前为止首位两度摘得“银河奖”的网络文学作家。同样为“95后”的新人科幻网文作家“九月酱”常年在海外工作,他于今年2月起开始连载的科幻题材网络小说《大国科技》是一部爱国主题科技文,该作品一上线就成为科幻小说领域的热门作品。凭借《千年回溯》获得第31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网络文学奖”的“火中物”,也是一位年轻的科幻网文作家,“85后”的他之前从事的是环保领域的科研工作,2015年开始全职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在他看来,“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
“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技术支持下的文学果实,不少年轻的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都对科技怀有天然的亲近感。加之网络文学对科技题材的开掘颇为立体,内容上和行业故事、青春故事相融合,注重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写出科技题材的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这样的作品自然也就容易获得同样有着青春气息和热血气质的年轻读者的追捧。”杨晨说。
科幻题材的崛起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凭借大开大合的时空想象和放眼宇宙的宏大视野,科幻网络文学赋予了传统科技题材文艺创作更为恢弘的气象,不仅创造了更多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成为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疆域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在仰望宇宙星空的同时,科幻网文作家的创作也不忘关注现实、脚踏大地,从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出发,注重素材挖掘和文体探索,从而让作品能够更好地彰显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
据悉,在创作《我们生活在南京》前,“天瑞说符”去过两次南京,去参观当地的地标建筑,找朋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口音以及美食等,在实地采风的基础上,想象这座城市同时存在于2019年和2040年时的样子。为了让作品更具科学合理性,在创作《死在火星上》前,“天瑞说符”还阅读了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小说里虚构的机械臂、空间站等元素,在现实中均有原型。“九月酱”在创作科幻小说《大国科技》时,也查阅了大量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资料。“九月酱”告诉记者,《大国科技》虽然是一个科幻题材的作品,但他希望通过科技这个面来展现中国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发展,展现一个国家崛起的过程,“希望能够更多地激发起读者的爱国情感”。
在业界,网络文学通常也被称为“幻想文学”,重在“幻”这一层面。但“火中物”认为,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不一样。“科幻文学的侧重点在‘科’这一层面,因此,作者在创作时必须要尽可能考虑科学的合理性。”在他看来,科幻不是冷冰冰的存在,科幻网络小说也可以是真实、温暖和有生命力的。

把“中国科幻”故事讲给世界听!科幻网文已成网络文学五大类型之一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2022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40项入选选题中,科技创新和科幻主题作品占据7部,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会说话的肘子《夜的命名术》、横扫天涯《镜面管理局》位列其中。 当下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正呈现出作家年轻化、作品精品化、风格多元化、题材细分化趋势。2022年上半年,卖报小郎君、黑山老鬼、我吃西红柿、言归正传等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相继推出科幻题材新作,其中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科幻小说《灵境行者》上线首日即登顶起点读书五榜第一,24小时收藏破20万,打破起点首订纪录;火中物《复活帝国》、新手钓鱼人《走进不科学》、空长青《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九月酱《大国科技》等作品也通过不同的创作视角丰富着科幻题材的内容风格。 网络文学科幻赛道正加速发展。以阅文集团为例,自2022年初阅文推出“启明星奖”“星光奖”系列活动以来,有近两万部作品参与了科幻征文。截至5月,起点科幻平台新作家作品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112.5%,其中90后、95后占比超70%,近七成的科幻新人是首次创作。 “Z世代”作者的加入,也让科幻题材创作焕发新气象。一方面,以95后作家天瑞说符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幻创作者持续打破行业记录,凭借《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两度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另一方面,年轻的新人创作者也在创作中展现自身实力与情怀,《大国科技》等爱国主题科技网文,通过对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学等领域的细腻刻画,将大国科技与爱国情感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 2003年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玄雨的《小兵传奇》,用宇宙战舰题材开启了科幻网文的起点。后续,科幻网文题材也越发多元,涵盖危机生存、未来世界、星际文明、进化超能、时空穿梭、超级科技等多个类别。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一批以星际文明为背景的作品也在不断涌现,网络文学题材多元化格局业已形成。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表示,科幻网文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五大类型之一。年轻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科幻话语体系,通过撰写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幻”,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新民晚报
近日,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2022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40项入选选题中,科技创新和科幻主题作品占据7部,天瑞说符《我们生活在南京》、会说话的肘子《夜的命名术》、横扫天涯《镜面管理局》位列其中。
当下科幻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正呈现出作家年轻化、作品精品化、风格多元化、题材细分化趋势。2022年上半年,卖报小郎君、黑山老鬼、我吃西红柿、言归正传等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相继推出科幻题材新作,其中以现代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科幻小说《灵境行者》上线首日即登顶起点读书五榜第一,24小时收藏破20万,打破起点首订纪录;火中物《复活帝国》、新手钓鱼人《走进不科学》、空长青《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九月酱《大国科技》等作品也通过不同的创作视角丰富着科幻题材的内容风格。
网络文学科幻赛道正加速发展。以阅文集团为例,自2022年初阅文推出“启明星奖”“星光奖”系列活动以来,有近两万部作品参与了科幻征文。截至5月,起点科幻平台新作家作品数量较2021年同比增长超112.5%,其中90后、95后占比超70%,近七成的科幻新人是首次创作。
“Z世代”作者的加入,也让科幻题材创作焕发新气象。一方面,以95后作家天瑞说符为代表的新一代科幻创作者持续打破行业记录,凭借《死在火星上》《我们生活在南京》两度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另一方面,年轻的新人创作者也在创作中展现自身实力与情怀,《大国科技》等爱国主题科技网文,通过对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学等领域的细腻刻画,将大国科技与爱国情感紧密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
2003年知名网络文学作家玄雨的《小兵传奇》,用宇宙战舰题材开启了科幻网文的起点。后续,科幻网文题材也越发多元,涵盖危机生存、未来世界、星际文明、进化超能、时空穿梭、超级科技等多个类别。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一批以星际文明为背景的作品也在不断涌现,网络文学题材多元化格局业已形成。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表示,科幻网文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五大类型之一。年轻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科幻话语体系,通过撰写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幻”,向世界传递中国故事。(新民晚报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北京时间2015年8月23日,被称为科幻文学诺贝尔的“雨果奖”在美国颁出,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作品《三体》获奖,创造了中国科幻文学的一个记录。之前,刘慈欣做客中新网访谈节目,畅谈了《三体》的创作过程,并分享了他对科幻小说的理解。
写好科幻小说的关键是有科幻思维方式
刘慈欣在访谈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写作的道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科幻阅读爱好者。在他看来,科幻小说是一个类型很丰富的文学题材,很难一概而论。而他本人最喜欢看的科幻小说是比较传统、基于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如美国科幻的三巨头(克拉克、阿西莫夫等)的作品。
另外,一些用科幻所独有、现实主义文学没有的角度,来描述现实的科幻小说,比如奥威尔的《1984》,刘慈欣也很喜欢看。
当被问到“写好科幻小说最关键的是什么”,刘慈欣回答是必须有科幻思维方式。“就是对宇宙的宏大有一种敬畏感,渴望有想象力的触角,来超出有限的生活,去触摸那些我们的身体所无法触摸的那些很遥远、很巨大的存在。在时间上,你可以用想象力去触摸过去和未来,有这样强烈欲望,我觉得这种状态,这种渴望的思维方式,就是科幻创作的一个精神基础。有了这样的精神基础,才能谈得上别的方面。而《三体》就符合这个原则。”
谈及创作《三体》的灵感,刘慈欣称,《三体》有大概接近九十万字,是一部很长的小说,不可能是一个灵感就能将它构成。它是由很多个创意和灵感构成的。
刘慈欣介绍道,“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描述物理学上三体问题的科学论文。三体问题具体说就是在一个没有引力的地方,三个有质量的点依靠自身的引力,进行相互运动。用我们目前的物理学和数学手段,是没有办法预测它的运动规律的。两个支点的运动可以完美地预测它未来的运动规律,再加入一个支点,已经没有办法预测。但是三个支点的运动,是大自然中很简单的运动,以我们人类的能力都无法预测,那么复杂的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我们又如何去把握它?这个结论有时候很让人绝望。”
“我进一步就想到,假如这三个支点是三颗恒星的话,在这三颗恒星组成的星系里面,如果一个行星上面生活着智慧文化,那么这三颗恒星就做着毫无规律的三体运动。那这个行星上的文化将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这就是三体三部曲最初的起源。” 刘慈欣补充道。
刘慈欣还谈到了末日论。他称,“科幻小说里的末日题材,就像主流文学里的爱情题材一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末日本身就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已经隐含设定。科幻小说本身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终点,包括人类社会、太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会有一个终点。如果一个宇宙都有一个终点,那人类肯定会有一个终点。用科幻的思维方式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谈不上悲观和乐观。”
在《三体》中,刘慈欣将人物设定在了非常极端的环境和很特殊的时期。他认为,这是科幻文学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就是把我们现实中的人,放到非现实的环境中,然后看他(她)如何反应。“总得来说,在极端环境下,特别是面临灭顶之灾时,人类没有任何救援,人类所有的部分都面临着同样的灾难,人性和整个人的群体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现在只能通过推测才能够想到的问题,因为在现实中找不到那样的环境。像大地震、矿工被困矿井,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外部救援,因此不是真正的极端环境。这也是科幻小说最常表现的一个主题,在别的文学形式中很难表现。”